- 相关推荐
观书有感原文 -观后感作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观书有感原文
。问渠哪个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介绍] 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宋代微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侨寓建阳(今福建境内)。进士出身,曾任秘阁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贡献,是我国古代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理学家。菱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
[注释] 方塘:方形的水塘。这儿暗喻书。鉴:镜子。徘徊:来回走动。前两句说,这个只有半亩地大的一块水塘,宛如一面新镀过的镜子一样明亮照人。你看,那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全被反射在镜子里了。渠:它的意思。许:这样。后两句说,如果要问它为啥能够这样清澈明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活水不断输入的缘故。
[浅析] 朱熹这首《观书有感》,俱入理趣,是“以理语成诗矣。”全诗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了读书的乐趣和重要。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是长方形的,故有“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象打开了一面镜子。既雅观,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写书中的丰富内容,更是番情趣。三句一“问”字,引出那个方塘的水哪能这样清澈,四句结出因为有源头活水过来。书中的思想内容那样精纯,因它有丰富的写作源泉。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这个“活水”,比喻得何等好啊!杜甫在自己的生涯中,曾概写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语警句,
观后感作文
《观书有感原文》(https://www.unjs.com)。朱熹在这里也讲了一个深刻道理。不过他不明言直讲,而是用比拟的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来表达的。全诗全用隐喻,倒也别具一格。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诞生于南剑州(南平)尤溪郑氏草堂。幼年从父朱松学,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病逝,朱熹遵父遗命,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里,依附朱松生前挚友刘子羽,子羽视朱熹如已子,建紫阳楼,以供朱熹母子居住,朱熹遂定居武夷。
在五夫里,南宋宿儒胡宪,刘勉之,刘子翬均授朱熹以学,五年后,朱熹年仅十九即登进士。
绍兴二十一年(115年),朝廷授朱熹为迪功郎,任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事南宋高宗、孝宗、宁宗、光宗四朝,累官知南康军、知漳州。潭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读,卒缢太师,封信固公。
朱熹一生宦途坎坷,仕宦七载,立朝仅46天,任祠官达23年,待职、无职或罢职16年。仕宦虽短,政绩却十分斐然。他在一生中与武夷山结下不解之缘。自14岁定居武夷山市,至64岁迁居建阳考亭的五十年里,武夷山几为他的后花园。他不但童年、少年时期常随其师刘子翬来武夷山讲读,入仕后的四十余年中,除去外地为官七载和各地论道外,其余时间多在武夷山。
淳熙十年(1183年),他在武夷九曲溪的五曲隐屏峰下,亲自营建武夷精舍,聚集四方士子、讲学授徒。四方前来就学的学子多达数百人,同时引来许多知名学者,纷纷聚集武夷山创办书院、学堂,使武夷山成为南宋时期的一座文化名山道南理窟。
朱熹在武夷山著书立说,相继撰写和编次了《程氏遗书》、《论语精义》、《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西铭解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伊洛渊源录》、《程氏外书》、《近思录》、《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诗集传》等二十余部著述。
【观书有感原文 -观后感作文】相关文章:
观书有感 -观后感作文10-13
观书有感朱熹 -观后感作文08-31
圆明园观后感作文05-11
《公仆》观后感作文09-12
英雄观后感作文08-22
观《深蓝》有感03-04
音乐之声观后感作文09-22
哈利波特观后感作文07-26
红色恋人观后感作文10-11
西柏坡观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