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的作文

时间:2024-11-13 17:42:50 见闻作文 我要投稿

见闻的作文经典(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见闻的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见闻的作文经典(5篇)

见闻的作文 篇1

  奶奶屋后有一个大片菜地。菜地里围着大小不一形状多样的篱笆。

  居民们各自在地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粮食。有搭着竹架的黄瓜,一条条乌黑发亮的黄瓜从竹架上挂下来,馋得我直流口水。和小蓝球小皮球一般的南瓜一个个躺在地上,紫色的`茄子挂满小树,好吃的玉米还没有成熟,胡子红红的,玉米杆子长得比我还高。还有苦马菜,苋菜,木耳菜等。好一派繁荣景象,我心里暗暗赞叹:“啊~这些居民真勤劳!”

  我听奶奶说:“这里原先是一个池塘,一到夏天池塘里长满荷花,绿油油的荷叶,水里有大大小小的鱼,游来游去。如果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成一幅画的话,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了。后来池塘没有人管理了,满池的荷花变成了满池的革命草,居民们把垃圾倒了上去。不久,垃圾倒满了到整个池塘。这件事被市政管理局知道了,用大卡车运来了很多很多泥土,把池塘填满了。居民们就把这块地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的菜地了。”

见闻的作文 篇2

  我们班经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搞得大家都忍不住的捧腹大笑起来。

  比如今天,在上课时,老师正在评讲作业,评讲到修改病句那儿,老师把“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说成:“我的脑海了浮现出了两千多年前刚刚发生的事情。”当时我还以为我听错了呢,自己在座位上偷着乐。

  可老师并没有发觉,又念了一遍,有一个同学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不是两千年前’而是‘两年前’,这时,同学们再也忍不住心中的`笑声,捧腹大笑起来。

见闻的作文 篇3

  这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具有伟大纪念好处的怀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节。

  一大早,爸爸就带我们回奶奶家了,闻着奶奶家不时传出的清香,我的口水差点就“飞落三千尺”了。

  我冲进奶奶家,奶奶见我回来,笑眯眯的递上来了一个大粽子,我三下五除二就剥开棕皮,看着鲜红的'大枣,粘滑的糯米,飞扬的热气,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艺真是好啊,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个,又顺手拿起一个。

  “加油!加油!”听见门外的叫喊,我诧异的探出头,原先是小孩子们在赛“龙舟”啊!

  一个个纸做的小纸船漂在水中,每个小船都被画得五颜六色,还涂上了好看的名字,看着一个个名字浮在水上,“神龙号”,“白虎号”……甚至还有一些时髦的名字,如“潮人号”,“神马浮云号”……一个个小船顺着水而下,又间连着被浪给打翻,激起了一阵阵水花,传来了哗哗声。

  一些老人将棕皮放在水中,看着它顺江而下,听奶奶说,这叫“避水”,让水里的妖魔鬼怪吃饱,以后就不会缠着我们,不伤害你了。

  端午节,是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劳动与品质的象征,是中国的自豪凝成的宝贵钻石,看着农村人家也如此重视这个纪念故人的节日,由此可见,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必定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见闻的作文 篇4

  每个星期六的中午,妈妈都会带着我到绣湖广场去逛逛。每次走过地下商城入口处,我都会看到一个小男孩躺在地上。

  这个星期六,我又看到了那个小男孩,那是一个穿着破旧衣服,浑身脏兮兮的残疾小男孩,他孤零零一个人,无精打采地躺在地上。他的身边放着一个破旧的铁碗,里面稀稀拉拉地装着几张零散的纸币和几枚硬币。而他正用无神的眼光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们,每次都很少有人会往他的铁碗里放上一点钱。

  看着可怜的小男孩,我和妈妈往铁碗里放上了一点钱。心里头却在想:这个残疾的小男孩,他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呢?或许是他的父母嫌弃他是残疾人,就不要他了。或许是没有父母了……

  同时我觉得,跟这个小男孩相比,我们应该感到非常庆幸,因此要好好珍惜现在这美好的时光。

见闻的作文 篇5

  今天下午放学,在卓越餐厅门口台阶上坐着两个年轻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嗑着瓜子儿,瓜子儿皮扔的满地都是,清洁工人刚刚打扫得那么干净,就被他们给破坏了。我真想对他们说:“应该爱护环境,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件事情告诉了我,以后不管是校内、校外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随地扔瓜子儿皮虽然是件小事,但是只有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世界才能变得更干净,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见闻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见闻作文09-27

【精选】见闻的作文10-04

(精选)见闻的作文11-01

见闻作文11-05

见闻作文11-05

见闻的作文(经典)11-18

(经典)见闻的作文05-07

见闻的作文【精选】01-06

[经典]见闻的作文11-29

见闻作文(经典)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