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优秀作文

时间:2024-06-25 09:37:19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风俗的优秀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俗的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俗的优秀作文

风俗的优秀作文1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风俗的优秀作文2

  元宵时,在我们那总能看到家家户户都挂着美丽炫彩的灯,各式各样的,而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诛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我最喜欢元宵节的夜晚,那让人激动、兴奋的场景,使我念念不忘……

  元宵节那天晚上,灯火通明,抬头望去,不仅能看到皎洁的月亮,还有那一排排挂着的炫丽的彩灯。那天我和妈妈走在街上,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看那边有好多漂亮的灯呀!”,我蹦蹦跳跳跑了过去,好多呀!挂着的有宫灯、马灯、……。有些灯上贴有丰富有趣图案的纸特别引人注目,这些灯不仅街上有,房屋的两边和树上都挂满了,在灯光的照耀下,树的魅力无限绽放了出来,每个灯都别出心裁,在风中飘荡着,灯中图案仿佛活了起来,更加动人,城市也变得更加亮丽,色彩斑澜,城市也更热闹,人越来越多起来。

  不久我发现有一家卖花灯,朝着那边店,快步跑了过去,哇!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花灯;我向妈妈挥了挥手喊到:“妈妈,你看这边这也有花灯”,我能买一个吗?妈妈点了点头,卖花灯老板说还可以免费让我自己动手做一个,真好呀!我马上动手,按照做灯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做了起来,慢慢地一个粉嫩的荷花形灯就做好了,还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一名关于元宵节的诗句,大家都夸我心灵手巧。我把那盏花灯挂在树上,增添了一份色彩,大家都目光注视着我,让我感到满意又自豪,望着那盏灯,美丽的灯光悄悄地印照进我的心里……

  在元宵节时,也会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作而成的,有花生、芝麻、山楂的等等,在吃时加点白糖,口感会更加香甜,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美食,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寄托。

  街上还有卖花炮、猜灯谜和卖元宵等,到处张灯结彩。大约晚上八点的时候,人们就会放花炮来庆祝,到处炮声如雷,天空也变得炫丽多彩。

  每一盏在元宵节上的灯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花灯也成为我心里最夺彩的一颗星,让我的生活更加明亮,更加丰富多彩。

风俗的优秀作文3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转眼间春节又到了,在春节里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收压岁钱……,让我们来一齐来了解了解吧!

  贴春联这几乎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的,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是用以辟邪,之后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土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完美愿望。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意味着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随着环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放鞭炮了,估计以后这个习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见不到了。

  过年收压岁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事了,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压岁钱就能够压住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风俗的优秀作文4

  中国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都有一种代表性的食物。这不立即要到清明节了,我忍不住又在想艾叶飘香的青团。每年的清明节,我总是会跟着妈妈去老家安吉扫墓,因为那时候总会有一个保留的节目:全家动手做青团。

  往年清明节这一天,我们全家清晨就会去扫墓。一回来就会去田间采摘新奇的艾叶。采摘回来后把它们清洗干净,再把它揉出汁备用,这时外婆就会用温水调和糯米粉,用力揉粉。等糯米粉变成团时,在一旁的妈妈就会把刚挤出来的艾叶汁均匀地倒入粉团中,外婆则继续揉粉。霎那间,雪白的糯米团就变成了翠绿的糯米团,再把粉团揉成圆柱形。外婆熟练地从顶端拽下一块块粉团,搓成圆团,这时舅妈阿姨都会加入进来,人人拿起一团,开始包团子。首先在中间掏个洞,两个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再把打算好的'豆沙馅或者咸菜笋丁放进这个洞里,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起来,最后把洞口封住。它的做法跟汤圆很相似,只是比汤圆大了好几号,把封住口的团子搓圆,再在团子的顶端做上记号,咸的在顶端做个小帽,甜的就搓成圆形。长辈们一边包着团子一边聊着小时候的趣事,而我们这几个小辈则在一旁打着下手,一会儿递给他们馅,一会儿递给他们面团……

  不一会儿时间,一个个青团精神抖擞地站在蒸架上,看着它们一小团一小团点缀着,好似摆放着一笼子的翠绿宝石。这个时候我们这几个小娃儿就围着炉子转,迫不及待地等着青团子出炉。20分钟后,当一阵阵浓郁的艾叶香味飘出后,我们个个都睁大着眼睛等着青团子。长辈们看见我们这猴急样发出了阵阵爽朗的笑声。

  最终出炉了,原来翠绿色的绿宝石变成了墨绿色的宝石。待它冷却了一会儿,我就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抓圆的豆沙馅儿的团子,而表哥却冲着有小帽子的青团子伸出手去。我顾不得烫,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好吃!我一口气干掉了两个,满口艾叶的清香,合着豆沙甜糯让我欲罢不能。当我想去抓第三个时,外婆抓住了我的手,用慈祥和气的笑脸对我说糯米团吃多了胃会难受的。我也只好舔舔嘴巴收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以前的清明节扫墓,总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此刻的清明节却变成了家人团聚祭拜祖先,教导小辈要感恩以孝为先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日子里,向祖先问好,并向他们述说此刻的好日子,做上一回美味的传统小吃――青团子,也成了我们憧憬的节日了。

风俗的优秀作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

  农历二月二这一天是龙抬头节,又称青龙节,也是我们河唇红湖的年例。据说“龙抬头”这一习俗,是与天文星象紧密结合的。在二月二这一天,像龙角的两颗星星,会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就像龙抬头一般。因此,人们认为二月二是神龙升天的好日子。它标志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也是由此开始。

  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的龙抬头风俗也各有差异。在二月二这一天,我们红湖各家各户都摆出一桌供品在大街的中心地带,八位年轻的小伙子就抬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神像的轿子,一家一家地巡游,我们当地人把民俗活动叫做“游神”。游神队伍中有一个土地公公的化身俗称“生童”,只见他头绑红带子,嘴插着铜“箭”,腰里绑个布袋,袋里装着生米,他时不时地从米袋拿出米抛向围观的`人们,以表示土地公公会保护红湖的子子孙孙平平安安,兴旺发达。人们则会向土地公公祈求保佑全家能过上风调雨顺、阖家安康的日子。游神过程中,鞭炮声、锣鼓声震耳欲聋,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游神队伍游完街后,大家会汇集到街中心看放烟花。此时所放的烟花可是与众不同,内有玄机,每座烟花里面都会藏着一只小猪笼,我们把它叫做“猪笼子”。烟花在天空绽放,形状都是圆形的,但颜色却不一样,五彩缤纷,美极了!烟花放到最后,“砰”的一声巨响,猪笼子从烟花筒里飞了出去,孩子们在这时候就会蜂拥上去争夺猪笼子。谁要是抢到了猪笼子,就预示着今年阖家安康,还会发大财呢!到了明年的今天,抢到猪笼子的人则要买猪笼子来还愿,以感谢土地公公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吉祥!

  这就是我们家乡红湖的风俗。

风俗的优秀作文6

  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冬天的到来。在这一天,客家人喜欢酿酒,认为冬至时水最醇;杭州人会吃年糕,祝小孩子“年年长高";北方则习惯吃饺子,甚至有“冬至不揣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而在我生活的重庆,冬至,便是吃羊肉的日子。

  为什么要吃羊肉呢?妈妈说,羊肉拥有很高的热量,以暖祛寒,所以冬天吃羊肉对身体很好。哇!想不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习俗还有这么深的学问呢!于所以每个冬至,吃羊肉时,我几乎都饱含敬意地看着面前那锅热腾腾的羊肉汤。

  的确,吃羊肉时,是感受得到妈妈说的祛寒的。夹一块煮好的羊肉送进嘴里,鲜昧立即在唇齿之间弥漫开来。等咽下羊肉,作文肠胃马上就生出一股暖意,像是捂着小火坛。吃羊肉时,要是能捞到一片肥羊肉,那才叫妙呢!肥的羊肉不似肥猪肉那么腻,最大的.味道就是香,和着些许蔬菜下肚后,还得再嘬嘬筷子上的汤汁才能满足。

  吃完了羊肉,便到了最重要的环节——喝羊肉汤。撇开油点子,盛上一碗近乎乳白色的鲜羊肉汤,与锅中剩余的羊肉一同喝下,最后再呼出一口心满意足的热气——又度过了一个冬至。

  吃了羊肉、喝了肉汤,背上、手上、额头上都会沁出汗来,这便是湿气被羊肉给逼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可以温暖地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了……

风俗的优秀作文7

  有句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都不一样,我的家乡是泉州,过春节的习俗也与其它地方不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家家都吃年夜饭。这是一年里最丰富、隆重的一顿饭,就连爷爷也要拿出他平常最珍宝的酒来。不管是多么盛大,菜品多么丰富的'年夜饭也少不了一道菜一发饼,发饼是由面皮包袱着炒米粉与胡萝卜丝、黄瓜丝等材料制作而成的。这种饼吃起来很香,可以用来很祭祖祭神,也可供大家享用。它寓意着新的一年“恭喜发财,华蜜美满。”

  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在泉州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穿好新衣服,向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会给红包。然后才是吃好早饭,去亲戚好友家贺年。我们总是会发觉,亲朋好友家里桌子上摆的用来款待客人的食物都是像糖果,蜜饯之类的甜食,这是因为人们吃下甜食,希望一整年都可以甜甜蜜蜜的。另外,这一天是不能扫地和倒垃圾的,免得把财运都扫干净了。

  初二是“女婿日”,全部女婿们在这一天要带上年货去探望岳父岳母然后再在他们家吃一顿团聚饭。人们还要放鞭炮、接着拜年。

  初三到了。人们本该接着闹春节。但是这一天要祭祀祖先,是不喜爱有人来欢欣鼓舞地来拜年的。这一天人们睡得很晚,而且初一初二大家都忙着拜年,已经非常疲乏。初三刚好不用拜年,人们可以好好地在家休息。所以闽南这儿也有一句俗语“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

  就这样,每天泉州都会有不同的习俗。在到了正月十五之后两三天,大家就停止休息,纷纷工作去了。但我们信任,全部人都会记住每年春节那段暖和、喧闹又华蜜的时间吧。

风俗的优秀作文8

  艾的清香满屋弥漫,我一闻就知道,端午节来到了。

  黄山的端午节,人们总要包许许多多的粽子,可以吃好长好长时间,也会送些给亲朋好友们分享。

  在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和我讲了包粽子祭屈原的故事。

  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我早已熟记在心,他因为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当时的人们为了不让鱼类吃掉他,于是就动手包粽子投进河里。从此,包粽子祭屈原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那年端午,想到包粽子是纪念屈原,我就想多包几个。可是粽子怎么包?奶奶看我手忙脚乱把芦叶揉成一团,很无奈地开口:“唉,跟着我学。首先,把芦叶的叶脉对齐,绕成一个尖尖角。”

  这还不简单?不就一个尖尖角嘛。我赶快拿起勺子,往刚做好的一个尖尖角里灌糯米。

  奶奶看到了,马上制止我:“这样的.不能放米,你看你这底下还有小洞呢,米会漏出来的。”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把尖角做尖。

  接下来该是放米和馅了。我一手拿芦叶,一手倒米。大约倒了一半,奶奶提醒我可以放馅了,我挑了一颗红枣放进去,接着,再往里面倒上一层米。

  奶奶看我完成的不错,又接着说:“把芦叶往里压,把两边也压一下。然后缠个绳,打个结,好了,完成。”我看看粽子,朝奶奶投去一个得意的眼神。

  粽子包好了,被奶奶一串串拿到锅里去煮。煮了一个多小时,粽子熟了,该是吃粽子的时候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我包的粽子,三下五除二剥开芦叶。

  深嗅一口,嗯,是香甜可口的小粽子无疑了。透过晶莹的糯米,仿佛都可以看见里面的蜜枣了!

  家里,人手一个粽子,充满欢声笑语;屋外,提着粽子相送品尝,其乐融融。

风俗的优秀作文9

  腊月二十三这个日子,让大人更忙乱一些,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

  一大早,大人们就干脆利落地下床忙活,可孩子们也一改原来赖床的习惯,干脆利落地下床看大人们忙活,趁机偷拿点糖吃。

  我就是这么个孩子,缠着奶奶要糖,奶奶却总是笑呵呵:“不急啊!等我忙完!”我听了这样的泄气话,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嘴嘟得高高的。

  奶奶的双手像是两只上下飞腾的白鸽子,肉馅和饺子皮在她手中成了一个个挺着大肚皮的元宝饺子,我看着看着,嘟着的嘴也不由得放了下来,越张越大,能吞下整个鸡蛋。

  奶奶果真不出一会儿就包好了饺子,拉着我出去买糖了。

  一上街,眼前五彩缤纷一片,好看极了:白的水仙花,红的大灯笼,闪着光泽的糖葫芦,热气腾腾的面条……琳琅满目。到了卖糖的摊子前,口水更是止不住了:万字糕、麻芝、金钱饼、灶公灶嬷饼、炒米,芝麻等等等等,每一样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啊!

  奶奶不仅买了糖饼,还买了一个花面具给我,说是戴上后免灾去病,躲避瘟神。

  回到家,奶奶又张罗着忙起来,红盘里装满糖饼,红杯中倒入美酒,糖饼粘牙,美酒醉人,灶王爷吃下喝下就不会向玉帝汇报家中坏事了。奶奶叫我和她一起拜拜灶王爷,我愣愣地看着那画着神像的纸,忍不住问:“这不就是一张纸吗?”奶奶拍了下我的头,轻声道:“不能乱说!”说着往我嘴里塞了颗糖,我一边舔着糖,一边想:“没想到糖不但粘灶王嘴,还粘小孩儿嘴哩!”拜完灶王,奶奶将旧的灶王像带到屋外烧了。

  我却是很怀疑:“刚刚不是还在拜吗?怎么现在就烧了呢?”奶奶说明着:“那是因为灶王吃完糖要回到天上去啊,要去找玉皇大帝汇报呢!”原来是这样啊!我哈哈笑了起来。

  腊月二十三,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甜蜜的日子,是一个华蜜的日子。

风俗的优秀作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提起这首诗时,大家都不难想起春节吧。

  在春节里我最有喜欢包饺子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边,爸爸负责擀皮,妈妈负责和馅儿,而我呢负责包,其实包饺子很简单,首先拿起一张擀得薄薄的饺子皮,把饺子馅儿放到饺子皮的中间,再把饺子皮的两端捏在一起捏紧,这样一个胖墩墩的饺子就诞生了。

  这时妈妈叫我去洗几个硬币,我疑惑的问道:“为什么要洗硬币?难不成要包硬币在饺子里”?妈妈回道:“你猜对了,就是要把饺子包进饺子里”第一个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会好运且发大财。我边听边想,我一定要当那个第一个吃到硬币的人,我跑到存钱罐边,摇出几枚硬币反复洗了几遍,又跑到妈妈身边让妈妈把硬币包了进去。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小胖墩儿被包好,它们也该下水了,胖墩墩们站好了队,一个一个地跳下了水。过了了8分钟,再来看它们,它们已经熟了,已经从一开始只能在水下沉着,变为能探出半个身子了,这时再把它们捞起,就可以吃了。

  大家围坐在桌边,不紧不慢的吃着,唯有我狼吞虎咽,我铁了心地要吃到硬币,我嚼着嚼着嚼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哇,是硬币,我开心极了。

  饺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过春节过的就是团圆,全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吃年夜饺子,以示来年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小小饺子,包着乾坤,包着人们对来年的祝福与希望。

风俗的优秀作文11

  又是一阵淡淡的粽叶气息萦绕在我的心间,雪白的糯米在光的照耀下如清泉般在心灵上跳舞,袅袅的炊烟慢慢地散开,记忆深处那个粽子包裹着的温暖,如栀子花般在指尖上绽开了!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是最会包粽子的了――谁让我从小嘴馋呢?有一次看到邻居小伙伴拿着粽子大口大口地吞咽,我便非拽着在田中干农活的.奶奶去包粽子。那时的我只知道粽子的香甜,却不知道奶奶要到几里地外的小河滩上摘上好的粽叶,只为满足孙子这个刻薄的小胃口。

  和奶奶去河边摘粽叶,这一大片的芦苇叶中,她只挑不留一丝黑点没有一点枯叶,甚至连一个小洞眼都找不到的新奇翠叶放在竹篮中。摘得一篮,奶奶朝我微微一笑,背起我回家了。路上静悄悄的,惟独汗水洒在竹篮上的“啪嗒”声。

  回到家中,奶奶便去厨房淘米洗叶,这时的我坐在灶台边上,不耐烦地玩弄着稻草。奶奶就这样一边打算馅料,一边还不忘为我披上一件衣服。

  “奶奶,包好了没!”我焦急又有些无奈地喊道。“好了,快来!”我兴奋地跑过去,只见奶奶熟练地把一张粽叶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尖锥,放进几勺糯米,均匀地填满,又放上几粒葡萄干,接着用手压紧,把小尖锥裹成三角状,最后再用线捆扎起来,就这样一个粽子便做好了!“我也要,我也要!”我吵着闹着也要去做。“好,好啊!奶奶教你做!”说罢,奶奶伸出右手,将我抱在她腿上,一只苍老的大手握着一只幼嫩的小手,轻轻地一卷一放一压一裹……整个屋中是如此肃静,一阵微风吹来,轻拂我的头发,把屋中的一丝潮湿也带走了。

  粽子在锅中不知过了多久,连锅盖都急得跳了起来。最终,奶奶把冒着热气的粽子端在我的面前,我依偎在奶奶怀中,吃着粽子,心如同被云朵包围着,又宛如沐浴在阳光中,温暖扩散到了全身。我知道,带给我温暖的不仅是这个粽子,更是奶奶对我的爱!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前依然是一盆奶奶早就打算好的粽子。又是那个粽子,又回到那个童年,又是一种温暖包裹全身。粽子的味道,雪白的糯米,袅袅的炊烟,全映照着我那位挚爱的人――奶奶!

风俗的优秀作文12

  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我们家乡,这一天人们都要吃香喷喷的粽子。

  传说这一习俗是纪念一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他得知自己的国家即将灭亡,带着悲愤投入汨罗江中,为了让屈原的身体不被鱼儿啃食,人们便往江中投粽子,于是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那一天,外婆可忙碌了,我也尾随其后,和外婆一起作准备。粽叶、糯米、红枣、红豆、绳子等材料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包粽子了。我开始我学着外婆的样儿,把一片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为粽叶娃娃喂饱了糯米。可谁曾知?这个“胖娃娃”我一个没握住,糯米便各奔东西,有的糯米调皮地飞了出去,有的却一不留神掉在了地上,还有的则是赖在粽叶上不走了。我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所以然来。外婆看见我那狼狈的.样儿,笑着指导:“这个包粽子啊,要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形,加入适当的糯米,多了会包不住,外婆一边说着一边跟我比划。可没等她说完,我便再次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再经历过失败后,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糯米不能多,馅不能太满,粽叶之间包裹紧密。经过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完成了一件还算满意的作品。

  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如插艾叶、戴香囊等。

  粽子飘香,情意浓浓,家乡的端午节真令人难忘。

风俗的优秀作文13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新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我老家——潮汕有很多节俗以及活动,特别有趣。

  回老家虽然坐了四小时的车,晕死人了,但我一下车,就闻到一股不一般的年味儿,让我晕意全无。原来我奶奶和爷爷在烧纸,形状各式各样,金元宝、纸钱等,我听大人说这是烧给天上神仙的,真神奇。再看看屋内,桌上摆着卤鹅、猪肉、鱿鱼干来拜天上的神仙。我知道其实晚上才最好玩。

  终于到了晚上了,我们开始吃年夜饭,大鱼大肉,山珍海味,都上来,我愿称之为“满汉全席”。

  随着十点钟声敲响,我听到锣鼓喇叭齐响,那声音如雷贯耳,原来是游行队伍来了,他们是抬老爷的,老爷就是天上的神,詹厝村的人都很迷信老爷,我们是很激动,特别是年纪小的孩子,提着灯笼就跟着队伍走,我也是。我发现大人的灯笼都十分古典,我们小孩的灯笼就不一样,有老虎的,蝴蝶的,蜈蚣的,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看着活泼有趣。我用灯笼照着旁边的人的脸,大家的脸都洋溢着笑脸,谈着一年的收获和趣事。我们小孩互送糖果,大人还送我们红包。红红火火的游戏队伍,犹如一条火龙。我在龙头的位置,看到龙头的人都拿一面锦旗。旗子上绣着一对龙凤,代表祥瑞、吉祥。锦旗上面还绣着一些吉祥祝福的话,那是大家对新一年的祈盼和期望。突然人群中小孩们开始骚动,原来是老爷来了。这眉毛、嘴巴,真带点神仙的气。一大群人跟在后面,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人群的喧闹声响彻云霄,顿时整个村子灯火通明。我们沿着村子最外围的道路转了一圈回到村子的祠堂。老爷们在祠堂前刚威武坐定,大家就开始上香拜老爷了。我们都要上前,跪在地上的`垫子,向老爷许愿,报平安。走之前我发现祠堂大门上倒着贴的福字和两个门神,我问大人:“这么粗心,为什么把福贴倒了呢?”大人们解释说:“其实不然,福倒了的意思是福‘到’了。”至于门神,一定是神将秦琼和尉迟恭了,他们两位可以驱走不好的事情和妖魔鬼怪。

  到了深夜,邻居还在放鞭炮,整个村子都能听见。大家就开始接二连三地放鞭炮,这种盛大的场面让人常常睡不着,可能你想进入梦乡,一个鞭炮就能把你吓醒。但是如果没有鞭炮声,这年味就淡了不少,你说是吗?

  这就是我老家潮汕的过年风俗,虽然有些迷信,不过非常热闹,让人开心。如果你想来潮汕,热情好客的潮汕人欢迎您的到来!

风俗的优秀作文14

  伴随着除夕远去的步伐,便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吃汤圆逛花灯是元宵节当天必不可少的节目,所以我印象中的元宵节是甜甜蜜蜜五彩缤纷的。

  这不,元宵节的前几天,妈妈便带着我到超市里挑选元宵。看着货架上摆放着的各种口味的元宵,竟不知如何选择了,踌躇片刻,那袋五颜六色的小汤圆便被我收入囊中。

  在我的翘首期盼中,元宵节最终到来了。中午,奶奶打算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我却无暇顾及,就等着那一盘五彩斑斓的小汤圆上桌呢!夹起一颗放在嘴里,真是香甜鲜滑糯,五种口感俱全。一会儿功夫,那盘汤圆就“全军覆没”了。

  吃过午饭,妈妈和爸爸商议要带我去唐山南湖观花灯,所以那个下午我是在期盼中度过的。夜幕降临,真正的高潮才刚刚开始。马路两边的树枝上悬挂的小灯笼全都亮了起来,街道上车水马龙,到处都是赏灯的人。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也挤进了人群。人群熙熙攘攘,像流水线一样,徐徐向前挪动。要不是我们手牵手,恐怕早就被挤得各奔东西了。人群这么密集,只能踮着脚才干看到灯。走着走着,我们被嘈杂的人群挤到了另一边。不得不说,这边的视野真不错,一大片铃兰花灯尽收眼底,颜色各异,有红的粉的白的蓝的紫色的,交织在一起分外绚烂。在它们的中间还穿插着写有“春”字和“福”字的大彩灯,使得整个地方更加光亮。大约五分钟后,人群渐渐散开了。向前一望,前面是小吃街。迎面扑来的烧烤香味,让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爸爸妈妈带着我大快朵颐了一番,便又开始逛起了花灯。

  过了这条街,人群不再拥挤,这个区域的花灯形态各异,有以十二生肖为形的灯,还有宝塔拱门轮船等造型的'灯,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行了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灯谜阵,相比之下,这里的人就更少了。只见有的人在盯着灯发呆,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刷着手机,很有一番不猜出来不罢休的架势。

  从这里沿坡路下去,逐渐地热闹起来。一群人在台上舞着狮子,许多人围着舞台大声喝彩,气势不亚于一场大型音乐会。赏灯结束,元宵节也就随之落下帷幕。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和累积,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继续传承下去!

风俗的优秀作文15

  百里风不一样,千里风不一样。过年的时候,我的家乡——陆丰,也有着不一样的风俗。

  在家乡过年时,家家户户不远万里去采购年货。他们必须准备好食物、饮料、衣服和用品,以便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都焕然一新。

  腊月二十八,大扫除开始,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把垃圾和灰尘扫干净后,把买回来的`食物摆在餐桌上,供客人和家人食用。这一天,客人们会逐渐前来拜访,无论是隔壁的亲戚,还是远在百里之外的朋友,都会前来拜访。

  除夕夜真热闹,家家户户都抢着做年菜,海鲜酒肉香味四溢。男女老少都换上了新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通宵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今晚,广场上将上演“潮剧”,很多人都会前去观看。不仅如此,广场上还会有人赌“鱼虾蟹”,就连小孩子也会时不时拿出十块五块钱去赌一把,因为过年很开心。此刻,大部分商店都关门了,因为他们都要去剧院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完全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看电视,只有孩子们偶尔会和朋友出去玩。

  元宵节将至,高潮迭起。许多人涌向亲戚家拜年。有了红包,下午,舞狮舞会走进家家户户。舞狮代表吉祥,寓意吉祥如意,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转眼间,新年就要过去了。过了正月十七,家乡的年也算过去了。学生们该上学了,大人们又要照常上班了。虽已过年,孩童仍会放鞭炮,散客前来拜访。每个人都舍不得过年。

【风俗的优秀作文】相关文章:

(优秀)风俗的作文03-25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1-01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2-10

家乡风俗优秀作文12-25

[优秀]家乡的风俗作文12-31

【优秀】家乡的风俗作文07-10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7-13

【优秀】家乡风俗作文03-08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