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11-17 08:47:12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1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 1

  在中国,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城市,有大雪漫天的哈尔滨,有古色古香的北京,有被誉为“美食之都”的广州……但在我心中,有一个地方我最为喜爱,那就是我的家乡——上海。

  前些日子,上海由于疫情影响,平时热闹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原本人流如潮的商场(大都)关门了;甚至在疫情发生前的时候,叫卖声震天的菜场也变得寂静非常。但是,上海浓浓的年味并未就此消失。

  初一的早晨,我想平时一样,懒洋洋地躺在床上。此时妈妈直接拍了拍我的身体,热情洋溢地对我说:“儿子,你赶紧起来,我们要贴窗花啦!”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穿好了衣服,从床上起来了。一出门,只见爸爸拿起双面胶,将双面胶贴在窗花上,仔细比对了一下,将双面胶另一头撕下,往窗户上贴,十分端正,漂亮极了。我也想贴一个,爸爸将胶带和窗花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爸爸递过来的双面胶,学着爸爸的样子将其贴了上去,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贴的歪歪扭扭,宛如一条蛇,我不禁笑了,但也有些尴尬。

  到了晚上,奶奶招呼了一声:“吃年夜饭啦!”全家人(换个词),爸爸搬来了大桌子,妈妈盛着饭菜,我将妈妈盛的饭菜端了上来,爷爷打开了电视,放起了春晚。全家人在一个饭桌上欢声笑语,看着电视,聊着天,开心极了。此时,爷爷问:“你们都知道春节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兽,那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窗花吗?”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啊?”爷爷喝了一口酒,慢慢说起来:“其实也是为了赶走妖魔鬼怪。很早以前妖魔鬼怪怕一种神鸟,但大家都不知道神鸟什么时候能飞来,所以想尽办法,做出各种神鸟的样子,放在窗户上。慢慢的,窗花有了各种好看的'图案,过年就有了贴窗花的习惯。”原来每一种风俗都有个故事呢。

  这就是我们一家今年在上海过的春节,一场突然的疫情也阻止不了我们一家的欢聚。希望贴上的窗花也能赶走这场疫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 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过新年时,我的家乡非常喜庆热闹,但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

  每当准备过年的时候,家家都到处买年货,要准备好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让新的一年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了,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大扫除过后,就把好吃的菜肴摆上了桌,这一天,会有少许的客人来到家中,客人和家人们在饭桌上谈笑风生,提前祝贺新年吉祥如意。

  除夕是最热闹的,家家户户的饭菜都十里飘香,小孩儿一边看着大人做饭,一边在旁边嚷嚷,虽说是为了让客人快些吃,其实只是为了自己能快点尝尝那香味扑鼻,让人垂涎三尺的人间美味呢!有粉蒸肉、八宝饭、板栗烧鸡、莲藕排骨、羊肉炖胡萝卜、年年有鱼、红烧五花肉,还有姥爷自制的蛋饺子和肉糕;不光是闻到,只要你看见各色菜肴,听见厨房里锅铲“唰唰”的炒菜声,你都会情不自禁的“口水直流三千尺”!门框上贴上大红的对联,对联中间还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可是,为什么是倒的呢?其实啊,“福”倒贴,是象征着“福到了”,福到我家,吉祥如意。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年纪长点的呢,在家里看着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年轻点的呢,则四处走动,给长辈们拜年,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还是一墙之隔的亲戚,这时候都会赶来做客。为了这一年难得一次的重逢和团圆,也为了新年新气象,讨个好彩头,街道上,屋里屋外,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小孩儿们则利用拜年的机会,向长辈们贺寿祈福,甜言蜜语的“哄骗”红包,这压岁钱不仅象征着长辈的关爱,也承载着孩子对新年的期盼和向往!

  元宵来临之际,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许多人都蜂拥而至、成双成对的到亲戚家拜年,大家都围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畅谈对过去的收获,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元宵节最重要的当然是吃汤圆啦,代表着团团圆圆,不管是三个、五个,他们都希望能多吃点,因为汤圆不仅甜糯可口,还能增加节日祥和、美满的氛围。一转眼,让人酣畅回味的新年已经过去了,但是大家都为新的一年许下了美好的心愿,希望自己和家人朋友永远拥有幸福、快乐、健康

家乡的风俗作文 3

  按照温州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总要举行一次灯会。

  在正月初七、初八,温州各地便进入灯会准备。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话说这灯会,是温州正月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灯会真热闹。各个铺子都要挂出几十甚至几百盏灯来:珠灯、挑灯、渔灯、百鸟灯、布龙、首饰龙、拼字龙……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来。万千灯火加上夜色的繁华,交织成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景象。

  灯会中最有意思的就属鳌江大龙,这可是灯会里的重头戏。许多外地人跑到鳌江来,就是为了来看抬大龙。据说这大龙是鳌江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或是庆祝丰年而盛行的,它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还在20xx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大龙约有三四间房那么大,要一百多号人来抬。抬龙者身穿红服,头戴金帽,十分显眼。龙口中的舌苔上躺着一颗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龙身有着金灿灿的鳞片,与抬龙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压压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到处是闪光灯发出的亮光,到处是议论声。

  在灯会中,总会有小贩摆摊儿卖汤圆。汤圆可是元宵节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着“团团圆圆”。把汤圆下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待着,单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样儿,闻闻那种清甜的香味,就够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况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两粒汤圆送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觉来,咬开汤圆的皮,里面便流出汤圆的馅儿。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还可能是红枣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它是什么馅儿,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节就这样在汤圆的香味、在灯火、在大龙的欢送中走向尾声,但我们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 4

  我的故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故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故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故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故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故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父亲、母亲、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爷爷们?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家乡的风俗作文 5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去年清明节,爸爸妈妈带着我回家祭祖。我的家乡是云浮市罗定龙湾镇。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广东人特别重视,因为这是一个缅怀先祖,感恩孝道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广东人无论身在何方,都会赶回家乡祭祖,一是可以家人团聚,共论家常;二是祭拜祖宗,感恩祖先,增进亲情。小孩子嘛,更开心的是可以放假,有吃,有玩,有喝,有活动,可开心了。

  回村里头,就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杀鸡杀猪,准备祭祖用的纸钱。同样我们家里的人也是这样,村里人见到面,都会互相寒酸几句,问寒问暖,如:外出发了什么大财呀,祭完祖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等等,很是亲切。

  一大早,当准备好了祭祖需要的祭品等东西,大家伙就开始登山祭祖去了。我们家乡有个忌讳,就是三岁以下的孩子是不允许去上山祭祖的,一是因为山路颠簸不安全,二是因为传说中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会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坟墓前,家人就把贡品放在了爷爷的墓碑前,接着在爷爷的墓碑前点了些香和蜡烛,让我们轮流祭拜。然后我们准备一个火盆,给泉下的爷爷烧点儿纸钱和纸房子。然后我们再去其他的山峰上,去祭拜那些故去的先祖们。每到一外祭点,我都会认真看看墓碑上记载的字,因为墓碑志刻记祖先一生的事迹,原来我的'祖宗都是勤劳俭朴之人,也有将相之人,我很自豪有这样的祖先。

  祭祖活动让我想到了祖辈的艰辛付出,养育子女的劳苦,没有祖辈一代一代地努力,我就没有今天这么幸福的生活。以后我要好好学习,热爱生活。长江后浪推前浪,只要努力,我相信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大了我也要为家族,为社会,为祖国添砖加瓦。

家乡的风俗作文 6

  夜空中几颗星星眨巴着眼,月光透过薄云,像是刚从水里淘洗过一般,皎洁干净。

  今天是团圆的元宵节,我曾想过元宵节吃各种馅,各种样子的汤圆,但我万万没想到今年的元宵节在外婆家包元宵,兴许是因为我的好奇,我和家人一大早便来到外婆家,我小声地走进外婆家,又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正准备给外婆一个惊喜,但我却没见到外婆的人影,嗯?外婆呢!我正纳闷,客厅便传来外婆的声音,“你们咋这么早就来了,我还没和面呢。”我急忙飞奔到客厅,外婆见了我摸着我的头,这小皮蛋也来了,我嘿嘿地笑起来。

  外婆从厨房里端来一个盆,“外婆,这是什么?不像是面粉。”外婆笑着回答:“这是糯米粉,包汤圆用的。”我点点头,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外婆朝糯米粉里加了些水,像平时揉面一样,外婆娴熟的动作看得我是眼花缭乱,不一会儿面揉好,外婆把面切段,擀成皮,我跟随妈妈洗完手和外婆一起包元宵,我撸起袖子,系好围裙,拿起一个皮儿,学着外婆的样子捏起来,“哎呀!”我大声叫到,皮撑破了个洞,馅儿掉到地上了。

  外婆说:“这里馅儿放太多了,少放一点皮就不会烂了。”我又尝试了一次,成功了,虽然有点不圆,妈妈看了我一眼笑出了声:“等会那个汤圆你自己吃,你捏的不行!”我赌气一定要捏好,我一下子捏了一大堆,一个比一个圆,从刚开始扶不上墙的`烂泥巴到圆圆白白的汤圆,我的胳膊又酸又疼,都快到晚上的时候我们才包完。

  爸爸走到厨房,吆喝着要给我们下汤圆,我高兴地跑到客厅里等待,不一会儿汤圆就好了,爸爸端着汤圆来到客厅,王忠诚这汤圆我咬了一大口下去,又软又甜,饱满的馅儿像流水一样流了出来。我一口气吃了两个,妈妈拍拍我的背,说:“慢慢吃,锅里还有。”我举起筷子“我要吃三碗!”

  我靠在阳台边挺着肚子,果然只有努力的果实才最可口。

家乡的风俗作文 7

  武汉,是一个美丽的,热闹的,火热的城市,它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是啊,对于每个“老武汉”来说,可能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是阴历上的年,而不是现在的元旦,它只是元旦没有一点儿年味。

  武汉的春节,从冬至起就开始准备了。在我们家,刚到冬至那一天,我上学路上就会看到,那原来挂着衣物的晒衣架上挂满了红通通的腊鱼腊肉。它们在太阳光的映射下,瘦肉红得像晶莹的玛瑙,肥肉白得像温润的和田玉。一条条,一块块,挤在一起倒显得有几分可爱,几分神气。

  终于盼到了春节,大家十分喜爱我们家的'腊鱼腊肉,对炸圆子也是赞不绝口。

  炸圆子不仅寓意团团圆圆,做法也并不难。只是把鸡蛋、鱼肉、五花肉、小葱、和生姜全部剁碎,充分的搅拌均匀,再放油锅一炸便好。据说,年前必须赶做完上百个圆子,为年夜饭做准备。有时大人们忙不过来,便让我们也来打下手,做一些打鸡蛋等简单的小事。炸圆子同北京的饺子一样,都算是过年才能吃到的“好东西”。一般大人们在炸圆子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等着,等炸好第一锅就会拿起筷子把圆子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起,吃了一串又一串。以至于有时还没到吃年夜饭的时间,便已然吃饱甚至吃撑。但从初一开始一直吃到十五再好吃的东西一经这么折腾,至少我见了不会再对它妄动食指。话虽这样说,但到了第二年,自己淡忘了被圆子支配的恐惧后估计是另一回事了。

  年夜饭上最后一道大菜是一盘红烧鲤鱼,我看得垂涎三尺,正要下手时,爷爷制止了我,说:“你先别动,这年夜饭上的鱼可是有讲究的,你看年夜饭上有全鱼,不就寓意着来年有“全余”吗?你要动了一筷子,那咱家来年就没“全余”了”,我听了连连点头。

  其实武汉的春节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如拜石神,拜天公,拜财神等等。这些习俗无一不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无一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真希望今后能把这些好的习俗保留下来,让以后能多一些“年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 8

  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门前的小草上,缀满昨夜小雨的露珠。我睁开惺松的睡眼,本想在暖暖微曛的晨风中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早已在厨房里吟唱,睡意便芬芳般散去。外婆说,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纷纷将米团用叶子包好放入江水之中,让鱼虾不去撕咬屈原的遗体,长此以往,便成了一种风俗。”所以,外婆早早就起床,踏着一地的晨露,在厨房里忙活开。

  在盆里的粽叶,散发着阵阵清香,弥漫了整个厨房。再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糯米,像饮了一夜的美酒琼浆,聚精会神地依偎在一起。只见外婆细细地选几张粽叶,叠在一起,然后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用酒盅舀了一盅米,填满圆锥,在中间加一颗红枣,再用米压实。外婆的手上下不停地翻飞着,将翠绿的箬叶包裹好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绑上白色的棉线,用嘴咬着一边的棉线头,另一边,左缠缠,右缠缠,绕着粽子的角划过一道弧线,轻盈地打个小巧的蝴蝶结。这样,一个有着四只角,玲珑小巧的绿色粽子精灵就诞生了。我也兴致勃勃地尝试着,可不是漏了,就是粽叶破了,就算魁强包好,也不伦不类。外婆说,这比奥数简单多了,长大后就自然而然学会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身上,痒得发酥。粽子的香味顺着墙壁攀延,迷漫在整个房间里,更浓了。我恍然:清香原来可以生长。这边盆里的糯米和粽叶渐渐减少,那边盆里粽子精灵排起了长队......终于,外婆架起大锅,加入了冷水,点开了火,一只只粽子潜在水底,咕嘟咕嘟地焖煮着。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端午的时光,在那粽子的锅里睡醒,粽子便煮好了,香气氤氲了整个家。

  我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只,放在盘中,一股粽香扑鼻而来。细细地揭开墨绿的'箬叶,只见微微染了绿色的糯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我第一口咬下去,是叶的清香,与那软糯香甜的米,互相交融,微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唇齿留香,好吃极了。粽叶层层,糯米黏黏,仲夏的风和端午的梦便在粽子的清香美味中飘荡,飘荡......

家乡的风俗作文 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过年到了,每一个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我的老家过年。在我们的家乡——磐安,还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更是千门万户都要举行的一种民风民俗。

  在我国,祭祖的方式有许许多多种,有的以一个村为一个团体一齐去,有的以同一种姓氏为一个团体一齐去,还有的以一个家族为一个团体一齐去。只要到了该祭祖的日子,大家就会聚集起来,到村里的某个地方祭祖,但我们的家乡祭祖的.方式却与众不一样。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是自我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饭,就会开始做许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我家祭祖,因为祭祖都是以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在家里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叫进来,让他们坐在椅子上,然后,奶奶把他们爱吃的猪头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说这是给玉皇大帝吃的。等他们吃好以后,就好了!”他们吃完后,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点燃后,给了我三根,我说:“为什么不给我六根呢?”单纯的我以为有六根就来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时此刻,在一旁的婶婶说了一句:“双数不吉利,大妞!”我当时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儿,家里的祭祖完毕了。之后是去祭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了,在那之间,我和奶奶折了许许多多的金元宝,折着折着,我便闹了笑话,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妈妈还笑着说:“你要是给他们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游玩吗?”之后是一阵哄堂大笑,顿时我的脸就红了。祭奠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为他们的“家”在山上,我们要走几千米才走到哪里,没有瓜果仅有钱。妈妈说;“只要有钱!他们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所以就没带了。走啊、走啊,最终到了,我们一家的祭祖活动也立刻结束了。

  这次的祭祖活动让我回味无穷,它既让我明白了家乡的祭祖活动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美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 10

  “鬼”这个恐怖的字,一听,令人瑟瑟发抖。可我们丰都人呐,不怕!还有一个民间风俗——鬼城庙会。

  说到这“丰都鬼城庙会”,就要说说“鬼城”的一个传说:

  民间传云,汉代阴长山、王方平两方士曾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民间将他们俩的姓氏合在一起,称谓“阴王”。后来又被误传为“阴间之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纷纷来此祭拜,祈求“阴王”消灾降福。

  鬼城这庙会由来已久,早从明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存在。传说是为了纪念阎罗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结婚纪念日。庙会的主要项目就是上山“进香”,有的是独自上山,称“散香客”,有的则组成几十乃至上百的'进香团。

  进香形式一是“烧拜香”,二是“烧供香”。“烧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领下,边唱边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庙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烛赞祝一番;“烧供香”,出发时,每人需在名册上话押表诚心,要专心虔诚奉神,不得与人争斗。进香这个习俗,可是又有趣、又严肃。

  庙会期间各种民间游乐活动多不胜数,四方商家更是云集于此,让人目不暇接。晚上时,人们会到县城对岸的名山鬼城游逛,五彩缤纷的射光照耀了整个名山,县城都能看见闪烁的灯光,还有壮观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峰。吃的、喝的、玩的……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玩意儿,很多人都“装神弄鬼”——戴着个恐怖的面具,穿着个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几声,来吓唬游客。鼓声锣声在名山上响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腾的庙会游行。有庞大威武的花车,有善良可恶的鬼,有美丽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许许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内。游行特别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饰,不同的善恶面目,使游行的每一个方阵五花八门,各个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爱的两兄弟——黑白无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无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无常,总之,许多黑白无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给人一种莫名的滑稽感,还稍带有恐怖感。这游行游他个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们看得毫不厌倦。

  丰都,我亲爱的家乡,一个拥有历史悠久“鬼”文化的小县城,鬼城传说四海名扬,向人们诉说着“惩恶扬善,唯善呈和”的魅力传奇。

家乡的风俗作文 11

  我的家乡在河北蠡(li)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这里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只有挺拔的白杨怀抱着小小的村庄。但是,这里的地是亲的,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人是亲的,因为这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表哥、表姐们……虽然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是我爱我的家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人们也富起来了。家家户户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有的还盖起了二层楼,生活简直是芝麻花开节节高。 然而,伴随着这大好形势,出现了许多让人惊讶、不解的事。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年,刚到家住下,就赶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病逝了。她的儿女们为她操办丧事,可真够忙乎的.。出殡那天好不气派,光送葬队伍就拉了500多米长。队伍前面的吹鼓手们,个个摇头晃脑吹奏着哀乐,“入情入景”,可起劲了!接着是八个壮汉抬着一个刻着花纹的木棺材。棺后面是头戴白帽、身穿白衣、腰系麻绳——披麻戴孝的孝子们,他们举着灵牌。撒着纸钱,还一步三磕头,那哭声、哀乐声、炮声汇合在一起,几里外都听得到。

  着,又一群人过来,又一件“新鲜”映入眼帘。只见几个着用彩纸糊起来的“童男童女”、“金山银山”、“肥猪肥牛肥羊”,还有现代化的“彩电”、“冰箱”。听妈妈说。这些是供死者在阴间用的,都要在坟头烧掉。我感到纳闷:死人还用得着这个?

  送葬的队伍走过去了。这仪式还没有完。晚上,又摆了二十桌酒席,请来吊孝的人享用。这样一连闹了三天三夜。

  那天我问妈妈:“那老人活着的时候怎佯呢?”妈妈告诉我,老人家在世上时可受了许多罪,她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她的儿女却都不孝顺她,她一个人独住一处无人照顾。我听了更不理解:这么一次葬礼,少说也得花几千元.怎么这么挥霍?与其这样,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侍候。 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家家都这样办,有时还互相攀比,看谁家最阔气。难道大家富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到了家。不久就听说县里已成立了“风俗改革委员会”。是啊,家乡这个风俗是应该改一改了。我多么望家乡人民都能够富裕不忘“勤俭节约”呀!这样,我将更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 1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老家湖北,春节的传统习俗更是数不胜数。而众多习俗中,最令我难忘的习俗是祭祖。

  年三十早上六点整,长辈纷纷起床,大家都是一脸的庄严肃穆,开始准备祭祖用的东西:鱼,寓意年年有余;肉,代表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苹果,寓意来年平安吉祥。

  太阳渐渐升高,我们来到了祠堂。我抬头一看,惊呆了:整座祠堂内金碧辉煌,屋顶上的瓦片分配的井然有序,大殿中央屹立着三座栩栩如生的神像。它们分别是山神、土地神、财神。神像后面画着双龙戏珠。奶奶慢慢地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将供品放好。随后向后退了几步,双手合十,腰微微弯曲,郑重地朝神像拜了三拜。其他长辈也纷纷效仿,但我和小五不以为然。我头一仰,嘴巴一撅:“哼!迷信!就算真有,来它几个,我打它几个。”奶奶听到这样的话,顿时火了,眼睛瞪得溜圆,脸都变了颜色,一改平时慈祥的神态。吓得我俯首称臣,只得效仿奶奶。

  奶奶开始烧纸钱了。烧纸钱,就是烧给过世人用的钱。烧纸钱虽说是封建迷信,但在农村却还是非常的流行。不为别的,只因这是农村爷父先辈们对后人的一种另类教育,教育后人如何缅怀先人、知晓家族史及其延续思想的途径,也是先人们重男轻女思想典型显示。在我看来,并不一定说烧纸钱就是孝,它传的是一种孝的`精神。真正的孝,是孝在眼下。就如老话说,与其死后多烧纸,不如生前多孝顺。生前父母不孝敬,死后何必哭鬼神。父母生前敬孝方为孝,父母死后尽孝徒枉然。但这些话,只在我的心里飘过,我可不敢跟奶奶去理论。

  我们出祠堂时,村子里就充满了供品和香火的气息,像泉水一般涌到村子里的各个角落。原来,家家户户要准时在先祖的牌位前上供。这个时候,苦的不是大人们,而是那些孩子们,他们的嘴哪能管得住啊!孩子们望着香喷喷的供品,口水也不知不觉往下淌,反反复复哀求着父母给自己吃一口。但回报他们的是句“还未到时候呢”。可怜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供品,一直呆呆地望着,到结束了也没有吃上一口呢!

  祭祖是我们湖北独有的风俗,它承载了湖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被大家传承。

家乡的风俗作文 13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哼着童谣,帮奶奶打扫好屋子,在焕然一新的家里,我们又掀开了春节前备年货的序幕。

  腌好的咸物、待宰的甲鱼、五花大绑的毛蟹;喷香的炒货、诱人的糖果、品种齐全的烟酒,逐渐堆满了储物间,年味慢慢升腾了起来。

  最让人感到过年气氛的还是包团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听说我们家要包团子,今天就特意来帮忙,一人和馅,一人揉面。和馅的用筷子搅动肉糜和青菜,让它们充分融合,产生味道的碰撞;揉面的用掌跟按压面团,使糯米粉的弹性充分展现,面粉染白了袖管,飘上了额头,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几个人来帮忙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包起了团子,只见几双被面粉裹着的手上下翻飞,一个个圆滚滚、软乎乎的大白团子就诞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学着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个小面团,在掌心搓圆,按平,填馅,然后包好四周,可我怎么也学不好封顶的技巧,只好胡乱一抹,草草了之,这下邻居们可更有了谈笑的话题,我才不管呢,我喜欢这种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

  隆重的时刻来了!一个个团子被放进了蒸屉,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劲地添柴火,热气从缝隙不停地往外溢,厨房似乎变成了烟雾缭绕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这“蟠桃”。终于吉时已到,揭锅,“蘑菇云”瞬间蒸腾,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团子的身影若隐若现,雾气散去,团子闪着晶莹的'光,犹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舍不得咬上一口!一笼笼,一个个,被奶奶整齐地码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个呢,或许还不止。

  这么多团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团子不仅代表着团圆、团聚,也是增进亲人情感的纽带。这舌尖上的年味,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维系着中国人对年的期待,对家的向往。

  这家乡的年俗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让我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年的本味。

家乡的风俗作文 14

  “咚锵,咚锵,咚咚锵!”春节快要到了!伴着喜庆欢快的锣鼓声,大人们忙着办年货,扫房屋,忙忙碌碌,迎接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小孩儿们也兴奋极了,盼着能早点儿穿上过年的新衣。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一大早,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进厨房,想偷点儿面团出来玩。谁知,有人比我还早!我心里不禁失落起来,面团玩不成了……只好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只见妈妈娴熟的双手在面团上揉过来揉过去,我都快蒙圈了,因为妈妈的速度太快了。面团在妈妈的手中优雅地转圈、翻身,像在跳芭蕾舞,跳完了,就躺在妈妈用面粉铺的“地毯”上休息。不一会儿,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白馒头就做好了。中午,看到一大盆香喷喷的馒头端上来时,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大年三十,家乡过年有在门上插柏枝的.风俗,所以姥爷一大早就过来给我们送来了柏枝。我疑惑地问姥爷:“姥爷,为什么要在门上插柏枝呢?”姥爷呵呵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柏枝可以消病、避邪、除灾。‘柏’字和‘百’同音,柏枝又是穗的形状,‘穗’又与‘岁’同音,连起来就是‘百岁’,寓意长命百岁呢!”“哦,原来是这样,那就多插点,再多插点!”说着我就把手上的一大把柏枝往门上插,“这样我们一家都可以吉祥长寿了!”长辈们听完都笑了起来。

  插柏枝,贴对联,包饺子,除夕这天最为忙碌。晚上,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着饺子,品着菜肴,其乐融融。晚饭后,我们一边笑谈着一年中的收获和趣事,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不知不觉,零点的钟声即将响起,我们一起默默倒数着“三——二——一!”大家一起欢呼起来:“新年到了!”一家人相互祝福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事事顺心。

  大年初一到初五,大人们便开始忙着走亲戚,小孩儿大多会结伴到街上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串门、走亲戚、讨红包。

  过了初五,春节就算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忙着上班了,家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春节是令人难忘的,因为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红包,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习俗知识。我好期待明年的春节早点到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 15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虽然自己的大中华地大物博,风俗千千万,但我最喜爱的还是她——春节,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好节日,她是大家家乡最传统的风俗,更是大家万千炎黄子孙传承的好节日。

  春节,每年大年七年级,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

  传闻,每年大年七年级,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做“年”,会从山上下来到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连人也不放过。所以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和年斗争,但都一去不复返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惊动了外面的年。大家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后成功把它吓跑了。后来大家发现,年兽害怕声响,每到大年七年级便点燃爆竹,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年的攻击。这一天,大家欢聚于一堂,放鞭炮,贴春联,大家称之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除夕,春节前的一天,大大家贴春联,上灯笼。他们买来对联,贴在家门口,妇女们在家里打扫卫生,把一年的尘埃都扫去,孩子们则帮大大家做助手……这一天,大伙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父母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孩子们回来了,还有些一年不见的亲大家都回来了,只为在这一天吃上一顿团圆饭,尽诉一年对家人的相思。这个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时而大笑,时而感动……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终于迎来了大家最期盼的日子,春节这天早晨,孩子们纷纷向大大家拜年,说一些吉祥的'话,大大家便拿出压岁钱给孩子们,孩子们欣喜若狂,这天,鞭炮声不断,好不热闹。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饭,说说笑笑,把一年的成绩和收获都共享给大伙。下午,老大家聚在一起打牌,大大家则陪同孩子们玩耍……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快乐的一个节日。年虽然只是一个传闻,却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无限的梦想。

【家乡的风俗作文 】相关文章: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9-0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6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21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3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9-30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05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09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7-1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1-05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