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

时间:2023-04-30 18:56:48 读后感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1

  前几天,我读了《一只离群的蜜蜂》这篇短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蜜蜂不满足于自己所得的酬劳,最后离开集体的事。

  读完这篇短文,我认为蜜蜂应该和大家搞好关系,毕竟蜜蜂过的是集体生活,谁都离不开谁。人也一样,应该学会满足,学会谦虚,要和大家和睦相处。

  我想到了一件发生在小时候的事情。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日子,我出门去找朋友们玩。我们很快就凑到一起来了。我们决定去帮大人买菜。我和她们分成了几个小组。

  我们很快就买好了菜,大家一看,发现菜买得太多了!于是我提议这么多菜,就去我家吃饭吧,而且时间也还早。大家欣然同意了。

  我们拎着菜很快就到我家了。我们刚走进去,就听见有人在夸我们了,原来是我的叔叔、婶婶和爷爷。

  这时,有一个人不高兴了,她就是小洁,因为大家没有夸她,可是,没被夸到的人也有几个啊!为什么只有她会生气?小洁推说妈妈让她早点回去,气冲冲地走了。

  小洁和小蜜蜂一样自以为是,遇事斤斤计较,最后离开了集体。这是不可取的。我觉得一个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才是最愉快的。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2

  《一只离群的蜜蜂》主要讲了一只自以为是的蜜蜂觉得它干得多得到的却很少,于是它忿忿不平的离开了蜂群,独自离去。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一个总是帮助别人却不求回报的解放军战士——雷锋。

  雷锋叔叔短暂的一生,却帮助了不少人。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在这一日,我总是想起雷锋叔叔。雷锋叔叔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不论是夏天的酷暑,还是冬天的严寒,他总是不辞辛劳,不求回报的帮助百姓,他自己的袜子都破的不成样子了,可是他还是没舍得用钱去买一双,雷锋叔叔把自己的钱全用来帮助他人。坐火车的时候,他看到一位老大娘正在吃力的走向火车车厢,雷锋赶忙背过老大娘沉甸甸的背包,搀着大娘找了座位坐下,把自己身上唯一一块充饥的面包给了大娘,大娘十分感动,不停地夸雷锋“好孩子。”

  雷锋叔叔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二十二岁,正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年龄,可是雷锋叔叔却这样去世了。雷锋叔叔一生都在帮助他人。与这只自私的'小蜜蜂相比,雷锋叔叔更加伟大。我觉得,为大家做事是应该的,应该不求回报,不能自私。

  同学们,我们一定不要学文中自私的小蜜蜂。我们应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样,你的一生才能充满阳光。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3

  今天,我们读了一篇文章《一只离群的蜜蜂》。文中的小蜜蜂太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功劳大,不知道其它蜜蜂也出了力。这只小蜜蜂缺乏团结精神,是一只自私自利的蜜蜂。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过像小蜜蜂一样的'事情:几星期前我参加了新华社组织的活动——参观毛哥酸菜基地。上午参观基地,下午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绘画比赛。

  “三,二,一,开始!”一声令下,我第一个“冲锋陷阵”,我连忙拿起彩笔,慌慌张张地涂着。“好,换人。”我赶紧将笔交给了下一个同学。只见他左手拿着黑色笔涂头发,右手拿着红色笔涂衣服,快完成了!我们这队仅剩一个同学了,加油!“好,继续换人!”最后一个同学紧张地接过笔,涂了起来。“咚”的一声,不好,画板掉了。那个同学将笔放下,去捡画板。“不要,就直接趴在地上画!”我着急地叫道。“不,地上画得慢。”那位同学慢条斯理地说。“我们画完了。”只见第四小组高高举起了手。“我们也画完了。”每一组都画完了,就剩我们了。不用想,我们是最后一名。“都怪你!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责备道,“你这个傻瓜,不听我的劝告,现在好了吧,不然我们能得第一名!”

  今天,听了这个故事,我很惭愧,我们都是一个集体,就应当像一个家一样,我们不应一味指责他人的过错,而应该互相帮忙,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从此以后,希望那只小蜜蜂离我远去!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4

  看书时我突然看到一篇文章《一只离群的蜜蜂》,被找题目吸引,我不由自主地往下看。看着看着,我明白了,这是一篇讲一只蜜蜂创造自己的世界,离群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就讲一只认为自己很能干的蜜蜂,一直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如果没有了他,其他蜜蜂就干不成事,所以就想去外面创造自己的王国。结果呢,我想:“它成功了吗?是不是真的创造了自己的世界?还是灰溜溜的回到家里?还是被其他蜜蜂求着离群的`蜜蜂回家呢?”

  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三天后,那只蜜蜂扇着无力的翅膀飞回了家,一看就知道失败了,而蜂巢,和他走之前一模一样,感叹道:“‘我‘总不如’我们‘”。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踢足球,我们每队5个人。我队的中卫首先抢到了球,在面临重围的情况下他乘机将球传给了前卫,由前卫来进球,通过这种有机的配合,不费吹灰之力我队抢先进了一球。而另一队跟我们的打法不同,发球后由对方的中卫抢到了球,中卫球技不错,他没有选择传球,而是独自一人往前冲,其他队员跟着球跑,结果球被后卫队员截住了,并赶紧将球传给中卫,中卫接着又传给了前卫,此时对方没有来得及回防,结果我队又进了一球。按着这种通力合作的方式,一场比赛结束,我队遥遥领先,我们品尝到了合作的胜果。而对手虽然技术不错,但单枪匹马还是敌不过团结协作。

  “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5

  最近,读了一篇《一只离群的蜜蜂》,使我深有感触。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只自以为勤劳的蜜蜂,埋怨自己干得太多,得得太少,大伙批评它,只在意自己,却看不到别人的辛劳!蜜蜂一气之下飞走了。

  文中,蜜蜂可见是一个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知它是否想过在自己辛劳的同时,其它的蜜蜂也都在不停地劳作着、努力着,默默地,只是它看不见而已,只知道在那儿怨声载道、叫苦连天。

  其实在家庭中,亦是如此,家庭也是一个大集体。每天拉琴,常常使我腰酸背痛,叫苦不迭,却从来没有想过家里的其他人。我的妈妈,白天要上班,晚上回来还要陪我写作业、拉琴,收拾房间;而爷爷奶奶更是没有一点休息时间,要洗衣服,打扫卫生,还要按时给我们送上可口的饭菜;爸爸经常要出差,旅途的劳累、工作的压力已让他增添了许多银丝……

  想到这儿,我羞愧不已,才知道,其实一个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付出,我每天拉琴的这点苦与累又算得了什么,我连忙拿起琴,认真地拉了起来。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劳作、努力着,可工资却少得可怜,就如我们故事中的蜜蜂,但他们却从不埋怨、不放弃,始终带着信念走向成功。

  所以,人在觉得辛苦、劳累时,千万不能埋怨、退缩,因为,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也都在默默地努力与付出,只是有时被蒙蔽了双眼……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6

  寒假就要结束了,我的寒假作业也已经接近尾声。寒假作业上有一篇文章——《一只离群的蜜蜂》。文章的大意是:一只自以为是的`蜜蜂觉得自己干的活很多,吃的蜜却太少。在跟别的蜜蜂吵了一架之后,他一气之下离开了蜂群,他要建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可是过了几天他又扇动着无力的翅膀回来了。经过一番恳求,蜜蜂们让他回到了蜂群。看到工作一点儿没耽误,他无不惊讶地感叹到:“无论怎样,‘我’总是不如‘我们’的!”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件事情。

  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科学实验兴趣小组”。一个星期五,老师在第一节课下课后领着我们去校南区试验田摘蚕豆。一开始由于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分头摘,所以我们收获的都不多,多则十几个,少则只有七八个,后来老师让我们两个人一组,一人摘豆,一人牵袋装豆,一会儿功夫,我们每组都收获了四五十个!

  是啊,“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不都是这个意思么?如果只靠自己一人,怎能闯天下?正如那只蜜蜂所说的:“无论怎样,‘我’总是不如‘我们’的!”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神通广大。

  而且,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有一点点小成绩而自满。这只蜜蜂不正是因为这一点,再加上忽略了群体的力量,才离群的吗?我认为,这只蜜蜂还有点儿缺少自知之明,他非常的骄傲、自以为是。但是不管做什么,都要谦虚,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啊!要不然,我们就会像文中的蜜蜂一样,“扇动着无力的翅膀”喽!

《一只离群的蜜蜂》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一只离群的蜜蜂》这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内容是:有一只蜜蜂总以为自己很勤劳,但是自己吃得蜜很少,于是便生气的飞离了蜂巢……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但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三个星期前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大扫除,老师给每个组分配了任务,我们组负责清结整个教室。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认真的去打扫。大扫除结束后,老师决定给勤劳的同学发奖品,每个组选三个人领奖。组长们把名字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我想自己打扫得那么认真,上面一定有我的名字,可是一直到领奖结束也没有我的份。我十分气愤,我那么用心的打扫,领奖时竟然没有我的份。好,既然你们先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了。下次我就不打扫干净,让你这个组长被老师臭骂一顿。我为自己想出的'计划暗暗高兴。

  上个星期五又有一次大扫除,我故意扫不干净,心想:这回看你这个组长怎么被老师骂。打扫结束后我去看我扫的那个地方,结果却被扫的一尘不染,真是气死我了。后来,老师说我们组打扫得最干净,要给我们发奖品。当我上台去领奖的时候,立刻就有几个同学说:“我好像没有看见他扫啊。”其他几个同学立刻附和说:“是啊是啊。”还有同学说:“他没打扫也来领奖,真不要脸。”接着全班都哄堂大笑。我在嘲笑中回到座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从这件事中明白了: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