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语文的作文

时间:2023-03-21 11:59:29 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考语文的作文汇编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考语文的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考语文的作文汇编七篇

考语文的作文 篇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笔下的春雨是悄无声息的,依我听来,却并不是这样,那是能牵动我心的声音。

  找寻春雨的声音,并不难,无需过多的准备。只需一个人带上一份用心聆听的心情,漫步于像花针似的细细密密地织起连接天地的帘子中--听到了吗?这春雨的声音,这牵动我心的声音。

  这声音很轻,似是一首若有若无的缥缈着的乐曲,又似一个顽皮的孩子在与你捉迷藏,只有你敞开心扉,聚精会神才能捕捉到。虽然很轻,但是这声音并没有那么婉约,是或清脆或低沉的敲打乐。敲打过层层的屋瓦,远远近近,轻轻重重轻轻,似一曲缠绵悱恻的扬琴独奏,诉说着屋檐和春雨的恋情;敲打过密密的树林,起起伏伏,滴滴点点滴滴,似一曲欢欢喜喜的古筝,舞动的是受春雨滋润的雀跃的树叶;敲打过片片的的湖泊,层层叠叠,淅淅沥沥淅淅,似一曲平淡唯美的.竖琴,嬉戏的是享受甘霖的鱼儿""这些声音是那么渺小,轻轻地随着春雨的降临而诞生,在天空的空灵与大地的厚重间谱写着一曲又又一曲伟大的乐章,任凭细细密密的雨丝浸湿衣衫,我的心在万籁都寂中被狠狠触动了。

  这是生命的复苏,是勃勃生机在大地上蔓延的序曲。寒冬中的遍地枯朽与凋零将被更替,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绚烂多姿妆容。那苍茫的皑皑白雪已然遍布着烂漫山花,好不热闹。柳梢上的早莺叽叽喳喳地争暖树,屋檐下的新燕忙忙碌碌的啄春泥。随着春雨的到来,所有是的生命都有了新的意义。

  这又是精神的体现,是无私奉献的最完美的诠释。春雨作为春之女神,她默默地履行着灵魂中铭刻的使命,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大地的怀抱。她无私的地陪伴着寂寞了一冬的泥土,无私地滋润着渴望了一冬的泉眼,无私地倾尽所有力量让世间千千万万的生灵接受生命的洗礼。最轻和,不似夏雨雷声震耳欲聋,不似秋雨挟卷落叶噼啪做响,只是轻轻地,轻轻地。春雨的声音,给大地带上了一圈奉献的光环。听听春雨的声音,满是生机,满是奉献,牵动我心。你,听到了吗?

考语文的作文 篇2

  母亲总是教导我——吃好碗里的饭,别瞅着锅里的。起初,我不大懂这句话的意思,也询问过母亲,可母亲说渐渐的你会体会到的。

  时间飞逝,转眼已是高中。校园里没有昔日的稚气,一个个都略带些成熟。风华正茂的年龄,年轻朝气的我们,都努力奋斗。

  黑压压的一堆,盖过头顶。整整齐齐地一堆又一堆,我不禁叫苦,我小小的脑袋如何贮藏这么多的知识啊,那还不炸掉。

  学习渐渐紧了,我作了计划表来规划自己的学习。母亲也看了一眼,喃喃的说了一句:“关键要付诸行动啊。”我神气的说:“这个计划表很完美,很适合我的学习,我一定可以坚持的!”

  刚刚开始几天,还蛮轻松的,心里不禁得意着。还想着是否要补习其他科目的课程,于是自己便去上了补习班。可是没过几天,作业突然出奇的增多了,我还没来得及完成,又要去上补习班。时间远远的补不足我落下的.作业,补习班的课我也上得心不在焉,丢了西瓜也丢了芝麻。考试成绩一下来,我呆了,满腔的愤懑。

  回到家,我把自己锁在了屋里。母亲敲了我的门。我起身打开门,只见母亲一脸的慈祥与和蔼。我心里不禁有一丝暖意。

  我抽出椅子坐下,母亲坐在床边,看了看那张写满了红色笔记的试卷。“改正态度还不错啊!这也没什么不懂了的吧。没事,下次努力。”

  听着母亲如此和气的安慰,我满眼盈满了泪水。

  “孩子,你报补习班的时候我就想提醒你的。可是,我又想磨练磨练你,于是就让你去了。我早就想到会有这个结果了。其实,你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而不是悲伤,吃着碗里的饭,别瞅着锅里的。”

  是啊,吃着碗里的饭,干好本职的事情。

考语文的作文 篇3

  一般情况下,考试都是在老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考试结束后,老师认认真真地一份试卷一份试卷地批改。成绩出来后,老师在班上宣布成绩。好的表扬,不好的批评。接着,讲评卷子,学生订正错题。最后,把卷子拿回家去签字。第二天,卷子收回来交给老师。老师看看学生订正的情况和家长签字的情况。以此来判定,学生是否认真订正,家长是否知晓孩子的成绩,是否认真签字了。检查结束后,卷子收起来,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再发给学生。或者交给学生自己保管。这样的考试,“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

  我们班的语文考试,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语文考试,给了学生更大、更多的自由空间。首先,我们的语文测试允许学生看书。我们的语文测试,有时候在学校里面进行,有时候在家里进行。在学校考试的时候,我会说:“同学们,认真审题,仔细来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实在不会了可以看看书。但是,仅限于实在不会的同学。同学们凭自己自觉,考出一个真实的成绩。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事实证明,我虽然这样说,但是真正去看书的`同学几乎没有。即使有,也是平常学习程度特别差,底子薄弱的同学。整个考试的过程,同学们很认真地自己审题、做题。而我,根本不用两眼死盯着学生,担心有同学作弊。我则在认真地备课或者批改作业。学生自觉地考试,让我很是放心。有的时候在家里面。我要求学生在试卷上写上做题的时间,以及是否参考书了。学生能够自觉地按要求来写。其次,我们语文试卷考完后,先讲评,再打分。语文测试结束后,我不是急着给学生批改卷子,给他们一个分数。而是讲评卷子。给学生二次纠错的机会。我讲评卷子的时候,要求学生都必须拿一杆红笔,我讲着,他们小对号批改着。如果自己写错了。没关系,在旁边订正。只要订正对了,依然可以打对号。不扣分。这一个环节,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做完题后,自己检查的能力。虽说老师讲评,但对与错还得靠自己的细心。有的时候简单的字词,稍不小心,就容易把错的字打对。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如果认真听了,卷子的错误就能找到,不然的话,是找不出的。然后,老师批改,给分。卷子讲评完,学生自批订正后,卷子交上来,我再批改。这次批改,要求比较严格。扣分比较多。根据学生平时的语文程度。程度好的,错一处,包括一个字、一个标点。扣10分。程度差的,错一处扣5分。当然,这个程度的好与差,也是让学生自己说的。你觉得你是10分的标准,我就错一处给你扣10分,你是5分的标准,错一处,我就给你扣5分。最后,写卷面分析。认真看自己的试卷,认真进行卷面分析。一题一题地分析。全对了,找原因。错了,更要找找原因。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

  这样的两种形式的考试各有利弊:第一种类型的考试:优点是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不足是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很好,就会主动拿给家长签字,如果考的不好,就会有些犹豫。自觉的同学,还是会给家长签字。但免不了家长的批评和指责。不自觉的同学就开始想办法了。能拖着不签的,就不签。实在拖不过去,又不想被批评的,就找别人代替家长签字。目的只有一个,应付过去算拉倒。很多情况下,成绩不好的同学,卷子签字任务完成率很低。有的时候,为了避免家长签字,也为了老师不再为没有签字的事情找自己谈话。就把卷子故意藏起来,然后撒谎说卷子丢了。一丢就解决了所有问题。造成了学生的说谎。

  我们班的语文考试。优点是给了学生纠错的机会,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了反思。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消除了学生对考试的恐惧。考试不再是老师的法宝,分也不是学生的命根。不足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缺少有力的监督。

  其实,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让学生真正掌握自己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掌握这些知识。不论哪种类型的考试,我们一定要记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学生自己真正地学会学习是我们的目的。

  学习全靠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考语文的作文 篇4

  我觉得语文是初升的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语文是一颗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晶莹剔透,清澈灵动;语文是黄昏天边如血的夕阳,映照旅人,染红山川。语文是古都洛阳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夜星下静谧的荷塘;语文是古道边长亭外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一双看清世界寻找光明的黑色眼睛。语文就是青天里那一行白鹭;就是沉舟侧畔的千点白帆;就是秦皇岛一望无垠的大海中冲破万里玻璃皱的打鱼船。语文是当阳桥张飞石破天惊的怒吼;语文是水浒好汉闯神州的风风火火;语文是林黛玉泪珠下飞红万点愁如海的片片花瓣。(20xx,河北考生《最后一课》)

考语文的作文 篇5

  一忌、陈词老套: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详情请看中考语文作文开头禁忌。

  二忌、故弄玄虚

  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三忌、开头突然

  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四忌、不必要的解释

  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

  五忌、凭空抒情

  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六忌、绕大圈子

  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七忌、堆砌名言锦语

  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八忌、开头重复

  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比如有的文章本想从引用写起,写好后又觉得扣题目谈更好,于是又开个头。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介绍背景,写好后又觉得首先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于是又开个头。这样都会出现两个开头。出现这种情况,可根据题目或中心的要求,取其一个开头即可。

  九忌、盲目写景

  写景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突出主题,或是为了刻划人物,或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与此无关,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景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文章一开头就“花儿”、“鸟儿”、“草儿”地写一通,实在是不必要。

  十忌、盲目引用

  引用应根据主题、中心的需要,盲目引用应尽量避免。特别是供料作文,供给的材料如果很长,要是一开头就不加选择地大量引用,或全盘搬用,必然重点不明,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谈到它,必然还会重复,所以引用应有所取舍和选择。

  引名句,起点高远

  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

  (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灵动的水,如同灵动的智者,追求变革,而属于大陆性文明的中国文明,却是一位长寿的“仁者”,是一座沉稳的大山,尊重传统,对“变”有天生的审慎。(江苏考生《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

  (2)“从谏如流”常被用来形容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云:“古之贤君,其从谏也,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由此可见,古人对此是非常推崇的。波兰的谚语也说:“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至此,我们是否可以下个结论:从谏如流,多多益善,听从一切的谏议?(山东考生《给“从谏如流”上把锁》)

  例1引孔子及冯友兰的话导入,例2由古语及谚语入笔,切合题旨,意蕴丰富,既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淀功底,又展现其灵活驾驭的才思。可见,把自己平时集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显眼处,无疑会使开篇文采飞扬,魅力十足。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问世间情为何物》)

  (4)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5)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考语文的作文 篇6

  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考语文的作文 篇7

  高考语文第一大题毫无疑问当推作文,分值高的达到70分,低的也有60分。基本符合命题要求的三类作文与出类拔萃的一类作文相差竟然有20分。所以,探讨如何提升低分作文很有意义,大有必要。

  对典型例文的剖析

  我们先看20xx年江苏一篇归入三类的高考作文:

  品味时尚

  当舞台上的小朋友在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街头上的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人们的交往只有通过QQ来实现,而不再通过书信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如今的社会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好与坏,交错杂陈,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儿童唱流行歌曲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潮流,儿童不会再唱《一分钱》等经典的儿童歌曲。他们失去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童真,跟上了时尚的潮流,可是这样的时尚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品味时尚,让时尚回到它应有的正确方向上,让时尚更好地引领我们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把握住时尚的方向。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时尚总是层出不穷的,要想让世界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创新。某一种时尚,在某一特定的地点,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会风靡起来,但是如果不去创新,这种时尚不久将会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人们的视线。所以,我们要创新,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断创新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品味时尚,思考时尚之所以成为时尚的因素,这样才能够做到不断地创新。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去创新。

  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很多都成为过眼云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只有很少的时尚能够沉淀为经典。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呢?答案是品味时尚。中国的传统武术风靡全世界,它既代表着一种时尚,又代表着一种永胜不衰的经典。品味这种时尚,我们会发现武术这种时尚之所以能够沉淀为经典的原因在于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

  品味时尚,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

  这篇作文,内容基本切题,结构完整清晰,语言大致清通,然而打分只有45分,江苏作文满分为70分,显然本文归入三类卷了。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作者思想的肤浅导致内容的敷衍,内容的敷衍表现为语言的空泛,语言的空泛导致读后感觉平淡。

  (一)核心概念的误解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20xx年江苏卷作文题是“品味时尚”,“时尚”意为当时的或时兴的风尚。时尚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时尚起源于独特的创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其二,时尚必须有人追求模仿,形成一定时期内的流行趋势;其三,时尚惧怕长期流行、普遍盛行,因为某种时尚一旦占据统治地位之时,也即此种时尚灭亡之时。

  以此考量,儿童也唱周杰伦以及多用QQ通信属于时尚,而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则不能算作时尚,因为其独创性以及流行性均不足,而因韩国古装剧《大长今》热播而形成韩剧热,则看韩剧可以算作时尚。可见作者对核心概念的理解还有不尽准确之处,这当然是本文作者思想肤浅的表现。然而,这个问题还不是本文归入三类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关键动词的浅读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题目的关键在“品味”二字上。品味即思考、体验、评价。所以,如果考生只写什么是时尚,不写自己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肯定不合要求。这篇三类作文,主要问题就出在这里。应该说,本文作者还是有思考的,他的观点就是篇末点出的“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然而这个观点没有能够贯穿全文、统领全文。仔细分析,本文三个分论点大有问题。前两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与“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属于同义反复,因为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就是不断创新,时尚要求具有独特的创意、与众不同的个性,可以流行但不可普遍盛行,这就注定必须不断创新。分论点应该逐层深入,老是原地转圈子不是思想的肤浅又是什么呢?

  再看第三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与“不断地创新”明显自相矛盾,不断创新,就是不断反叛经典而不是不断制造经典;二是与全文中心论点“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时尚引领我们”重复,重复表现在二者都是作者对时尚的思考、体验、评价的结果,结果到底明确为哪一点呢?关键语句的重复矛盾显而易见是作者思想的肤浅所致。

  (三)段内逻辑混乱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在阐述第一个分论点“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尚的方向”时,作者有一个判断:应该引导儿童唱《一分钱》这样的经典歌曲,而不应该引导儿童唱《双截棍》这样的流行歌曲。显然作者并不是主张引导《双截棍》这样的流行歌曲走向经典,而是禁阻流行,回归经典。引述论据阐述论据与分论点截然相反了。

  (四)语言的重复颠倒表现出思想的肤浅

  最典型的当数第三个分论点“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这个层次,主要应该阐述如何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对此,作者明确表示品味时尚就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这样就形成一个同义循环的怪圈:因为品味时尚所以能够品味时尚。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肤浅、认识不清,只能“聪明地”不断重复题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