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学作文七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作文 篇1
乖,我很累……
乖,今天我问你,你和我在一起开心吗?你告诉我开心和不开心都和我有关,我问你为什么我们总是争吵,为什么不能简简单单,快乐过每一天呢?你告诉我不知道是我的原因还是你的原因,是我们想的太多,在乎的太多,我又问你谈是为了什么?你告诉我了解对方,为了能更长久的在一起。你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你跟我吵架大多数是为了什么?可是我却睡着了,对不起亲爱的。
亲爱的,我真的很累,当我接到毛经理给我打的电话,我很高兴也很兴奋,但也很迷茫,因为他的一个电话让我人生本来规划好的路,现在一片混乱,跟着毛经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西郊总部上班也可以改掉我的迟到,懒散习惯,而且工资比我现在高很多,我真的很想去……可是我一年没有动软件了,我怕我承当不起这个职位,我很害怕,我害怕如果去了西郊,一旦搞不定,再想回到现在的工作岗位,我怕回不来,亲爱的,我顾虑太多了,当我拿不定主意时,毛经理告诉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告诉我只要把自身的毛病改改,多熟悉下软件,一个月就可以了,我还是拿不定主意,我给俺爸妈,燕姨,都说了,他们都让我自己考虑,前天郭洁哥给我打了个电话,他很希望我去,给我讲了来到西郊万宝不行,我们可以帮你再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算是我吃了定心丸,乖,我选择了去西郊,可是我会很忙,因为我像以前的董辉,还有赵雄侧面打听过,他们说西郊很忙,经常加班,我很高兴,我又可以充实了,这是我最需要的,可是我没有办法经常陪你了乖,你说没事,你知道吗,我心里很难过,想到这就睡不着,还有你知道吗?
这两天的交接工作让我心情很不愉快,我们柯莹经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问也很希望我去西郊发现,也很犹豫怕我走了,网络瘫痪,可能她想到如果她说让我把网络技术教给邱博,我会怪怨她,亲爱的,08年的.时候我真的是个坏小子,我会怪她,甚至说些不忠听的话,还做一些不利于我和她人的事,而今天我变了,亲爱的,我不在是以前的崔东方了,什么都不懂,毛屁孩一个,我毫不犹豫的我说柯经理,我教给邱博,他接管网络技术我放心,办公室里就我俩年轻好学,容易上手,为了不给网络掉地,我会把20xx年这一年学到的网络管理技术教给李心他的一个朋友,他叫邱博,才来的新员工,很有上进心,能力也很强,听说我要把这网络技术教给他了,我看出来他很想学,我很乐意教给他,如果教给其他人我也不放心,他在我们单位最年轻,最有实力去管理维护,我想着只要跟他讲讲线路,测线仪器怎么用,他就会懂,明白,可是,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我从来没有教过别人这个,我也不知道怎么去教别人,回家想了大半夜,最后决定从先动手一步步教起,昨天我们说好的下午给我们商场有个叫众邦的公司跑网线,可是昨天中午燕姨都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个忙,我下午一直忙着那事,下午他给我打电话,我说我在忙,等我忙完我去找你,他说他跟我们这里的贾师傅去跑网线了,我想着他们真的去跑网线了,结果一下忙到4点多,然后俺5昨天新买的手机又是个坏的,然后带他去找商户换机器,等忙完都5点了,我上楼去找他,没有想到他没有弄,反而说难听话,问我下午跑哪了?还说些我不把他教会,就别去西郊了,听着很气愤,我就跟他争吵了一会儿,想想跟他较什么针,不划算,西郊董辉就要走了。还有2,3天我在那边也得交接啊,
中学作文 篇2
一阵风轻轻地吹过,霎时我感到了独立寒秋的无奈。平淡繁忙的学习生活冲走了我青春的活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沉着,一片宁静。我紧张枯燥地生活着,但父母却说,咱们的儿子长大了。
回忆起以前那些你追我赶、浪漫而仓促富有节奏感的峥嵘岁月里,我活的是那样的洒脱,那样的快活。随着时间的消逝,我猛然间才发现自己以前是那样的幼稚、愚蠢、无聊。喧闹的`青春冲昏了我的头脑,使得我分外的狼狈、懦弱、虚伪。跳出青春这个人生区间,我走进了成熟,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样做事。
曾记得初中刚毕业,我就觉得自己已经长大,缠着父亲贩卖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品,做一次小本生意。经过再三考虑后,我征得了父亲的同意。我高兴极了,幻想着自己的“发财梦”。
早晨我起的很早,作别了母亲后,我踏上了用金砖铺成的大道开始前行。父亲和我骑着自行车沿途叫卖。他缓缓地骑着车子走,而我却只能做个向导,引导着他。我骑得飞快,不一会儿,我们有了很远的一段距离。过了整整一个早晨,父亲把他得东西卖了个精光,而我却连一枝笔也没卖出去。又气又累的我发疯了,抓起一筒圆珠笔狠狠的摔在地上。父亲并没有生气只是蹲下身子一枝一枝地把笔捡了起来,领我去吃饭。我默默的哭了,怀着一颗沉重的心走回了家。从那以后,我默默的记住了父亲捡圆珠笔的身影,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心浮气躁、三心二意。自此,我也懂事多了。
成熟使我变得稳重起来,做起事来干脆利落。与此同时,我却失去了一些血气方刚的朋友,但我永不后悔。因为看到他们就让我想起了当初的自己。我忘不了……忘不了那个不平凡的早晨。现在,成熟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正在向知识的海洋冲荡。
所以,我赞美成熟,它将伴随着我快乐的成长。
中学作文 篇3
北风萧瑟的古城大街,人烟了了聊,不时闪过几身人影,发黄褶皱的老报纸伏在光滑的青砖土路上,随风而起……
“人生百态,世态炎凉…苦矣,苦矣…也罢也罢…”在一个不起眼的夹角里,一位鼻青脸肿、风华残烛的老人,双臂紧抱在胸前,双腿畸曲般的散在地面,脸上那乱糟糟的胡子,任风吹打,在那胡子乱颤的一瞬间,好像都能感觉到不是风将胡子吹的抖动,而是老人卷缩在哪里瑟瑟发抖,苦声连连,路上的行人偶尔从他身边走过,但他们却视而不见,似乎他们的心比这呼呼的北风还要萧凉!这种场景,给这古城又添了一份悲凉……
“我孔乙己一生苦读圣贤书,为的是中个状元,争个脸,可是到头来落得这般惨境,我不甘心呐!天!为什么这般对我,我孔乙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来受罪的么!既然这样的话,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孔乙己死死盯着这片土地,冷笑到,“天要亡我,也罢!天要亡国,快哉!快哉!哈哈哈哈……”孔乙己笑着倚墙侧躺。
一个小女孩和她妈妈从旁边经过,小女孩指着孔乙己问:“妈妈,他在干嘛呢?”中年妇女瞥了孔乙己一眼说:“死要饭的,不要管他。”小女孩与妇女匆匆走掉,扬起了一阵黄土,在孔乙己面前弥漫……
一位身穿高贵西装的.中年男子从旁边经过,仰着头看了孔乙己一眼,嘟囔道:“出门遇见这么个快死的人,真晦气!”中年男子匆匆走掉,扬起了一阵黄土,在孔乙己面前弥漫……
一个黑不溜秋的乞丐从旁边经过,看到孔乙己,眼中却放出阵阵光彩,丢到手中别人吃剩的菜,扑在孔乙己身旁,把孔乙己身上那唯一一件取暖的短棉衣脱了下来,嘿嘿的笑着“今天真走运,捡到那么多菜,还捡到一件短棉衣,哈哈!走狗屎运了,兜里居然还有十九文钱,今天去喝两壶……”乞丐蹦蹦跳跳的走掉了,扬起了更大一阵黄土,在孔乙己面前弥漫……
要是平常人的话,早就边咳嗽边揉眼了,而路边的那个人,手却耷拉在地上,头仰望着天空,现在似乎连白云在他眼中,也变得黑暗与空洞……
古城后山的树林中,纷纷落下的枯黄树叶,不时传来野兽的咆哮声……
中学作文 篇4
拜访亲戚好友,总要沏上一杯茶。小时候,我总觉得有茶叶的茶太苦了;所以只喝白开水。现在就不同了,喜欢上了加上茶叶的茶。觉得一杯白开水对于新年里显得太单调乏味了。加上茶叶的茶,茶里就有了一丝绿意,觉得很有新年色彩。渴不渴都要喝上几口。白开水是解渴,而茶是为了回味舌头上甘苦清甜的味道,也是为了温心。
一杯好茶,柔嫩翠翠,悬悬倒立,状似“雀舌”;明净无尘,碧绿透亮,轻呷一口,顿觉浓郁芬芳,鲜醇甘美,满口生津,浑身爽快。一杯太浓的茶,失去了茶的本味。淡的茶,芳香馥郁,清新扑鼻,才不失茶的本色。白开水,一饮而尽,为的是求畅快,解渴,如儿时的直爽,懵懂的人生。而一杯茶,是求慢慢的品味,细细的回味。
听说有一种茶叫做“童女参茶”。是用七岁童女手指采摘,用七岁童女手腕“杀青”,用七岁童女手心搓揉,然后用人参薄片把每片茶叶夹起来,再用七岁童女手掌在锅底运气压烤,压烤之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因它吸取了童女之精灵,吃了可以生津,润喉,解渴,提神,去腻,沁肺,健胃,通肠,顺气,活血,消疲,除病,延年益寿等功效。
可见此茶之珍贵。但我看,好茶不好茶,应该与七岁童女无关吧!难道还非得经七岁童女子之手才能酿造出好茶吗?一杯入口生津的好茶,其实并不注重这些。热闹,喜气洋溢的新年,喝茶只是图个气氛。满嘴油腻之时,肥头大耳之人,喝茶只是为了清清肠,健健胃,总是认为喝茶到底还是有点好处的。身在景色其佳,闲情雅致,心胸开阔,无悠,自然,闲情之人,才会认真的去品茶。并不注重什么好的茶叶,好的紫砂壶,好的井水。
他们只求身在繁市之中,心却在莲何之上;烦恼琐事尽抛其后,才算是真正的端起茶杯;不去理会,不去在意世俗的眼光,才算是喝下一杯纯净的好茶。林间小路,古道西风,山泉低呤,深山小屋;那意境正是呤诗作对,谈天说地,亭台楼阁,海阔天空。不免回到诗风醇正,对山而诗,对水而赞,对万物加以想象,对万景加以夸张。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并不是嗜酒如命,如痴如醉。也是品茶邀月,伴茶赏花。那些有感概的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诗人对万象,包含着对茶的情怀。正是茶配合着诗人,而不是酒的刚烈,让他们夸张比喻,抒写情怀。茶的清神,茶的心境正让他们有如此美妙的心境,而不是酒的疯狂,酒的迷醉。
茶,始终是诗人最喜爱的,也是和诗人最谐调的`。茶有着酒所没有的文气。岳阳楼阁,亭台楼阁之中,成群而坐,眺望江河,共论诗句,共赞歌赋。正是诗人在品茗阔论。而豪爽豪迈,豪情壮志,也并非出自酒的猛烈。正是古代诗人的形象,与茶才是完美和谐的。酒始终是山野村夫,打柴守猎的莽夫所乐道的,酒不离饭的。还哪有什么闲情与雅兴呢?
我虽然还品不出那种回归自然,沁人肺腑的境界,但以后我会仔细的去品味这杯生活之茶。
中学作文 篇5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提高视率 让分数和评语动态地呈现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
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改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让这一环节落空,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挣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疲软状态。所以,更新作文评改理念,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知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我认为,对一篇学生作文,不应该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是惟一的分数和惟一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目前作文评改的主要弊端
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试问:这少数学生的作文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其分数和评语都真的无可争议吗?作文的好差标准难道是绝对的吗?老师的打分尺度难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极个别特别好或极其差的作文,被老师用来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许因为老师斟酌得审慎一点,评判的结果可能会离“准星”稍微近一点,从而能够被大家广泛地认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们的分数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评语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
我想,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打个比方吧,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那么多学生却拥有那么多的“寸”。可是,我们为什么只让教师的“尺”发挥着作用——很显然,有时发挥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让学生的“寸”能够“有所长”呢?假如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大胆地放手,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于多次参与,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许就会极大地提高的。
二是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这几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运!它“合在本中人未识”, 正如姜夔《扬州慢》词里的红色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运竟如此悲惨!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分数和评语:变静态为动态
要克服上述两大弊端,要使分数和评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转化力,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分数和评语都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可能因为心理失调,不能耐心地进入“文本”,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分数和评语的给法,作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此,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学生作文的分数是可以变动的,评语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们是动态地呈现着的。这样,分数和评语实际上会有若干个,而不是简单的一个。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数可以变动,评语可以多元地呈现呢?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视率问题。
视率:变低为高
现在,我们已经把分数和评语放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之中,而能够实现这一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作文的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简单地讲,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别人看和自己看。没有看,实际上就是没有评价;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种评价。在这里,视率与评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与分数和评语发生了联系。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不是过去那种机械的“结对子”,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仍然只是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确实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多种媒体呈现。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媒体极其丰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条信息。过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个读者,它就像韦应物《滁洲西涧》里所说的一棵幽草可怜地在“涧边生”着,少人知晓,无人赏识。那么,作为一个信息产品,它如何才能被别人广泛地了解呢?这就必须提高视率。在看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训练效果。作为信息产品,一篇作文的内容被反复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由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将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断出成黑板报或编成小报(传阅或张贴);(2)在多媒体教室上评讲课,充分地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学生作文的内容放大到大屏幕上;(3)把某些优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断推荐给校广播站,或鼓励学生自己投稿。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对精彩片断的呈现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创造的信息被广泛地关注着,从而从面上鼓舞每个学生的信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不同时间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课时的评讲课,至多再加上课后的个别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渠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过一段日子后,统一安排时间(如自习课、辅导课)交流,让学生“回头”看,像老牛吃草一样不断地反刍。
如果我们用以上方法来认真地进行操作,那么,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无疑就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不过,视率的提高,还需要文字的载体发生一场革命。
载体:变作文本为作文纸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使用装订成册的本子作为载体来给学生书写。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视率,不便于作为信息来即时呈现。可以说,新的评改理念需要新的载体来实现它。
我认为,应该把文字的载体设计成作文纸(这里要强调是“一张”)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提高视率,因为每一次作文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而一张纸可以不受已经装载了其它作文内容的整个本子的约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这种信息物灵活的呈现,我们可以把它即时地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不必从本子上撕扯下来或誊写下来),可以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广播站而等待机会播出(不影响下一次的作文训练),可以整版地转换成复印件让大家人手一份(评改或欣赏)。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张作文纸,最好把“得分栏”设计出来,而且能够容纳几个不同的分数,这样就会提醒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评改。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学生作文的低视率和静态性评价,长期以来阻碍着作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许多教师不满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其中少数人还自发地在下放权力让学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的尝试始终还不能做得非常彻底(仅仅是“我看你的,你看我的”机械式的交换,其结果仍然一样:分数和评语是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我们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知、阅读、写作这三大板块,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视“语知”(像庖丁一样操刀解牛,拆卸着一个个所谓“要点”),其次强化训练“阅读”,而视“写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把作文教学的时间压缩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怜。这是我们教师自己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我们在“作茧自缚”!
二是我们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于是乎,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事实上,有一些教师早已“不避嫌疑”,他们拿出胆识,放下包袱,做了一点可贵的尝试。
中学作文 篇6
我不爱牡丹,她、太过娇艳;我不爱玫瑰,她、只为多情女子所有;我不爱菊花,她、太过清净;我不爱蝴蝶兰,她不为我所开,又或许,她天生便是我的宿敌……
在众多花草之中,我不爱那些娇艳的花儿;却甚是喜爱莲花一类的.清净花儿。她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宛如红楼中的林黛玉,清雅绝俗,有一种说不出的清纯;为此,我独爱莲花。
自古以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为莲而着迷。
周敦颐曾这样称赞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啊,莲花是那样的清纯,那样无瑕;犹如一位天真无邪的小女孩。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莲花美,美在她的样子,娇柔清纯;莲花美,美在她的颜色,白里透粉,美不胜收;如女子的脸般娇美。
古人爱莲,《诗经》中曾这样借莲喻情:“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南朝诗歌《西湖曲》中这样叙荷:“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李白也曾写过莲花:“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我爱莲花,爱她的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爱她的清纯似水。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令人天真。”
中学作文 篇7
今天起床,妈妈觉得喉咙发干,牙齿疼。我倒了一杯水给她,轻声问:“我们今天还去不去山上看阿太?要不您去看一下医生?”“去,怎么能不去?”
妈妈严肃地说,“我们上星期和阿太约好的,不能让她空等!”说完,吞了几颗药丸,就急匆匆整理东西,”酥饼给阿太吃,西瓜一起分享,这几件衣服能给阿太穿.....“唯恐忘记什么似的。
我很纳闷:妈妈为什么每星期都要去山上看阿太?阿太有五个孩子,别人为什么不去呢?阿太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住?当我把这些疑问告诉妈妈,妈妈笑了笑,语重心长地回答:“因为我们只有双休日有空,周一到周五,舅公外婆会轮流着去看望,所以阿太家每天都会很热闹,山上空气清新,又有很多老年朋友,所以,阿太更喜欢住在乡下。”我还是有点好奇:“难道阿太不喜欢热闹的宁波吗?”妈妈接着说:“如果阿太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大人去上班,小孩去上学,家里只剩下阿太一个人,多寂寞冷清啊!”我想想也是哦!
我们一边说一边整理好行李,出发了!汽车沿着蜿蜒盘旋的盘山公路望大梅山开,大约二个小时,我们到了村口,车门一打开,我和姐姐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般,朝阿太家跑去,看见了!看见了!阿太拄着拐杖站在大门口等我们哩!我拉着阿太的手,走到屋里,把吃的用的全都拿出来。阿太高兴得合不拢嘴巴。直对着我们笑。热情好客的邻居来了,送来了丝瓜,豆角,茄子,鞭笋,笋干请我们分享,纷纷夸奖我们是孝顺的孩子!
妈妈忙着给阿太洗被套 ,洗衣服,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当阵阵饭香扑鼻而来,我就忙着分碗筷,擦桌子,陪阿太吃饭了,阿太吃得好香啊!我又添了一碗,太好吃了!
从我们每周去看望阿太这件事中,我懂得了孝顺,就是要多回家看看,给老人买好吃的'好穿的,陪他们一起吃饭说话,让老人觉得,你是多么地爱着他们。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炎黄子孙一定不能忘记!
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常回家看看,是你,让我懂得了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