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

时间:2024-10-05 19:52:14 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习俗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习俗作文(通用15篇)

家乡习俗作文1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家乡习俗作文2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农村。那里谈不上有什么十分特别或有趣的文化习俗,但对于像我这样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许多事情也确实稀奇了。

  寒假的时候,老家有一户亲戚盖了新房,装修好后,便通知各路亲戚,摆桌设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请,于是父亲便驱车前往,也带上我去见见世面,看看素未谋面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目的地,还没下车站稳,耳边就响起了振聋发聩的鞭炮声,红色的纸四处乱飞,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父亲带着我紧赶了几步,向着前方一个大红棚子走去。棚子下摆着二十来张桌,棚子旁边就是那幢新盖的楼房。走进客厅,里面热闹非凡。父亲与他们一一握手,一边笑一边认人,让我给他们问好。还没问候几个人,我就已经被辈分搞得晕头转向了。

  请来负责烹饪的师傅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农村,自然要趁着这点间隙,去看看周围的环境。乡下空气确实十分新鲜,有许多小道七弯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围都是密密的大树、竹子。在这种地方,倒没人会想到竹子的优秀品质,编个簸箕或是烧个柴的却是好材料。林子里有些许鸟儿,不多,但叫声明亮,使人心旷神怡。

  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饮料代替,再动筷子吃饭。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随即一饮而尽。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农家出产”为噱头的酒可以比拟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无鸡不成宴”,每桌都摆上满满一大盘白切鸡,金黄的皮,肥而不腻,肉质鲜美爽口,让人欲罢不能。其余鸭、鱼、猪肉的丰盛更是不必说。

  我本以为简单吃个饭了事,没想到添饭都还大有学问。东家要为客人添饭,还必须让能劳动的'妇女去添饭,而男子都必须留在饭桌上陪酒吃菜。饭必须高过碗边,以示主人家粮食充裕和待客热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则只顾埋头喝酒就是对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饭后还不能离席,要等个几分钟才能起身离开,并且不能端着酒杯离开,否则这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父亲一边开着车回家,一边不停地跟我说老家的习俗和礼数,我却还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还有心听这样枯燥的事情呢?

  乡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亲人又不常回乡,能依靠这种活动维系家族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很温暖。

家乡习俗作文3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留村乡青界村,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是我们村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年的庙会算下来大概要2~3天,会前两天便开始搭起戏台唱戏了,会当天过去后第二天还会有“会尾巴”,大街上仍有摆摊卖东西的,当天没顾上来走亲戚的人仍然可以来串亲戚吃大锅菜。过会是小时候我最向往的活动,没有之一。

  上小学时,学校每年还会在过会的那一天专门放假一天,那真是开心玩耍的好时光。过会时村里会在大队院里搭个棚子,叫做“醮棚”,用来盛放神像和摆放供品,大概在二月十六下午就搭好了,二月十七那天,大队院里就会热闹起来,上午会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叫“请神”,就是把各方神灵的神位和神像请到醮棚里,请神完毕后人们争相把贡品放到神案前,烧香祭拜,香烟缭绕,好不热闹,虽然是封建迷信,但可能也是老一代人的某种心灵寄托吧。晚上,戏班子在广场上唱戏,锣鼓笙箫,生旦净末,吸引了好多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看戏,我们则在台前台后不知所以的钻来钻去。以前还会放烟花,但这几年因为环保需求,绚烂的烟花看不到了,但大家都能理解。这些庆祝活动一直会进行到深夜。

  二月十八那天是正式的日子,一夜激动的'我早早的起床,去街上看小摊摆了多少,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到了半晌,我会和爷爷奶奶会上看看,这时也有各种社火表演,广场舞、舞龙舞狮、踩高跷、武术表演、抬黄杠等等。看完这些,就要回家准备迎亲友了,家里总会提前准备几桌酒菜,等着亲友来做客,满屋子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等吃完午饭时,街上就更热闹了,到处人来人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可谓“车毂及,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啊。我也拿上爷爷奶奶给的零花钱就去街上耍去了,弄个小零食,淘个小玩具,乐此不疲。那些摊贩很晚才收摊,你可能认为这就结束了,不,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送神,大半个村的人都会参与,颇有仪式感。

  百度上讲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之一,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相关节日或规定的日期内举行,多设在庙门及寺庙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大江南北都有,如鲁迅的五猖会,历史上讲的开封大相国寺庙会

  小村里的庙会比不了城市的大商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可能不再需要在庙会上买什么东西,因为上学我也再也赶不了家里的庙会,但我还是难忘我们村的二月十八过会。

家乡习俗作文4

  春节除夕,我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顺昌。

  顺昌虽然小,却是一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小城。只是最近几年在开发资源,蹿出了好多栋钢筋水泥铸成的大工厂,不断排出的废水和废气让清新怡人的小城变得有些灰暗起来。尽管都大家在努力想办法让小城重现光彩,但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

  已经四五个月没有来顺昌了,我对小城和年过六旬的奶奶都有了一些想念。每回年前回到老家的时候,总能看见慈祥的奶奶坐在房中,用手清点着”香“———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里必要点燃上的,外面用红纸包着,会冒出很多的浓烟的东西。

  车子顺着新修好的沥青马路行驶,径直开到了奶奶的平房门口,我急匆匆的推开大门,跑进庭院里,却发现奶奶悠然自在倚在摇椅上,眯着眼养神。

  我四处张望着,却没有发现往年成堆在角落的”香“,连一点烟味都没有闻到。

  “奶奶,今年没有”香“了吗?”我扭头问。

  “嗯?是啊,今年没有了呢...”奶奶不紧不慢的接着我的话。

  “今年呀县里边儿说了,这几年环境不如从前好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环境,那个香不是烟雾很大吗,可污染空气了。于是,他们就都决定不做了。虽然觉得有点舍不得,但是我可不能伤害了我的小孙女,所以,我也不做了。”奶奶缓了缓,接着说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笼罩着一种朦胧的感觉。要准备吃年夜饭了,爷爷摆好碗筷,没有像从前一样中规中矩地提着一大挂红鞭炮到门口点燃,细听左邻右舍的动静,也没有一点声响。爷爷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笑了笑:“我从小就生活在顺昌,现在它环境有些不好了,鞭炮有污染,还制造了噪音,得不偿失呀!我可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听完,彻底明白了。原来,爷爷奶奶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了旧观念呀!

  吃完饭,我们一家围绕在茶几旁,看着春晚,也没有每隔一段时间听见烟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尽管安静的小城让我有些不大习惯。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城一定不会辜负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它的期望!

家乡习俗作文5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家乡习俗作文6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家乡习俗作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不仅有利于传递亲情、尊崇孝道、弘扬正能量,而且有利于传承文化习俗。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辈。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扫墓时,经常看到人们在烧香、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大量焚烧纸钱造成灰烬遍地,浓烟纷纷,甚至引发了不少山林火灾。这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还能好吗?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在学校的教育下,家乡的祭扫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

  镜头一:网上祭祀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活动。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花,齐唱歌曲《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抛头颅、撒热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师的号召下,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绿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将“鲜花”献给烈士,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我们对英烈的缅怀。

  镜头二:绿色祭扫

  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去祭扫祖宗。在祭扫时,我却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人在烧纸钱、烧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啦?”爸爸笑着说:“过去,人们上坟烧纸、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现在,不是都在提倡绿色祭扫吗?大家都很自觉配合啊。”说着,爸爸在爷爷的坟前敬了一杯酒,妈妈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坟前。接着,爸爸给我们讲起了爷爷生前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迷,心里对爷爷充满了敬重与怀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动手,在爷爷的坟前种了一棵树,爸爸说:“明年我们再来的时候,这棵树就长大了。”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爷爷,小树,明年再见……”

  网上祭祀、绿色祭扫,真好!家乡的绿色习俗,我为你点赞!

家乡习俗作文8

  按照洛阳的老规矩,春节一般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准备的。一般这个时候,大人们就会买很多芝麻糖,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像抹了蜜一样,光说我们的好话。在小年这一天,我们就要把整个屋子打扫一遍,直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要买好多好多吃的放在家里,因为商店和店铺都要过年了,也都不开店。家人一般都会买些葡萄干、瓜子花生什么的在除夕晚上吃。

  我们孩子到了过年,都可高兴了。因为一到春节,都可以穿新衣新鞋,最主要的是我们都可以放鞭炮了。我们男孩都喜欢往别人脚下扔鞭炮,我都被炸过好几次呢!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大人们也忙乱着,他们要给我们买鞭炮,给家里买糖买衣服买吃的,要在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样子来。每天一黑,天空就像一个魔术师,变出无数烟花,地上虽然没有天空那么炫丽,但是也很快活:一挂挂的鞭炮在地上响起,火光好像也想爬上天,声音大得震动了整个天空。

  到了除夕,除了最小的孩子,我们都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再到楼下放上一通鞭炮,这才算能睡觉。除夕一过,就真正要开始过年了,除夕过后的第一天,大人和孩子都会早早地起来,到楼下再放一挂炮,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摆在地下放。一回家就到了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了,我们可以拿压岁钱了。每次拿了压岁钱虽然都会交给妈妈,但是心中依然会有说不出的喜悦。

  领完压岁钱就要跟父母一起去串门了,其实我并不喜欢串门的,但既然这是洛阳的老规矩,也是中国的老规矩,那我就勉强跟吧。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还因为串到姥姥家也能有一笔压岁钱呢!到了亲戚家,一进门,我们都会拱着手说一句:“新年好!”、“新春快乐!”。[苹果教育:WwW。PeQuIP。Com。Cn]当然,“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话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老家洛阳,每一到春节,我们这的办公楼和街道都会挂起灯,把自己的公司打扮得红红火火,好像代表着祝福今年一定发大财一样。

  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每到这个时候,哥哥姐姐不管再忙都会来家里住上一到三天,这段时间我最高兴了,因为有哥哥回来,我就可以一直跟在哥哥后面跑,追着让他陪我玩。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平常的模样。春节每次一过完,我都会像期待这个春节一样,期待着下一个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9

  虽然现在保留的地方很少,但还是要说几句。

  金华仍然保留着端午节和元宵节的习俗。

  根据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如赛龙舟和饺子。在金华地区,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别无选择,只能不回家。那是女儿们回到母亲家看望母亲的`日子。送到他们母亲家的礼物是一包粽子(或一些礼物),俗称“端午”,可以从第一天携带到第四天。方言“四”与“嗨”谐音。母亲们喜欢她们的女儿来到第四天。俗话说“三天晴,四天离端午节的一个大中午还有。”农历五月初五午饭后,端午节结束了。现在的端午节更像是一个孝敬长辈的日子,年轻一代经常在这一天送绿豆糕或者各种营养品给长辈。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金华的端午节不完整。原来端午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上、床上挂菖蒲、艾草,以为菖蒲、艾草可以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节驱走五鬼、“驱蚊驱虫”等独特习俗,现在都失传了。

  另一个是金华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娱乐活动。人们迎接灯笼是为了表达他们驱邪消疫的愿望,祈求丰收,保护人和动物的安全。在过去,元宵节是在元宵节举行的。所以元宵节,又叫‘元宵节’,通常从农历正月初十开灯,20日散灯,14、15、16日最受欢迎。

  金华灯笼颜色多样,形状各异。七彩龙灯是元宵节的主要灯笼。龙灯最具代表性的数量‘桥灯’一般有一百多座桥,上百座老人桥,甚至上千座桥。桥灯分为两部分:“水龙头”和“灯桥”。水龙头用木板支撑,搭支架,竹简绑在板框上,形成刺龙形的外校棉纸。背面有几个条幅,背面是“天灯”,底部是“地灯”,在灯里做极细的蜡烛用来照明,灯桥下支撑木板,颜色鲜艳。每块木板长2 3米,宽18厘米,厚5厘米,两端各有一个孔,间距70厘米。灯支架安装在连接灯的板上,每块板上的两条龙尾是最后一座桥,呈龙尾形状。

  金华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希望越来越好,而且会日新月异。

家乡习俗作文10

  虽然我们家乡平时并不热闹,但除夕那天还是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

  “嘶嘶,嘶嘶”锅里的菜不停的响着,厨房里冒出了一缕一缕的轻烟;“哈哈,哈哈”亲戚们不停的说笑着,客厅里发出欢乐的聊天声;“哗哗,哗哗”外面热闹极了,院子外传来一阵阵欢乐的气息一没错,这就是除夕夜。

  看!大人们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有烧饭的,有贴春联的,有挂灯笼的,有聊天的,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这样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一大桌美食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随着一声“年夜饭开吃喽”,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都坐到了餐椅上,左手端碗,右手持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你看!我弟弟一做到桌上,就手舞足蹈了起来,似乎在说:“我要吃,我要吃!”大人们也不例外,说说笑笑,聊着今年的喜事。菜可真丰盛啊有土豆,有清蒸虾,有黄焖鸡,有腊肉炒竹笋,有剁椒鱼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剁椒鱼头”了,因为它的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肉特别的嫩,就连汤汁都很下饭的呢!

  今天的菜真好吃,吃的我都快走不动了。晚饭过后,所有人急急忙忙的去洗漱,因为“春节晚会”马上就开始了。

  看春晚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沙发边,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春晚节目可丰富了小品、舞蹈、合唱、魔术、相声电视上的节目,你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了,如果你问我喜欢哪部小品,我当然最喜欢“婆婆妈妈”的这个小品了,因为它不仅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纯真”,还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和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对方,友爱对方。

  好不容易等到十二点,开始倒计时了“三!二!一!”十二点一到,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我们大家早已做好了准备,只见烟花排排立着。随着倒计时。我手持打火机,瞄准引线,倒计时一结束,我们就点燃了它们。在我们点燃他们的同时,窗户外面也是一片灯火通宵、悬灯结彩,随即鞭炮声震耳欲聋,无数排烟花陆续射入空中,无数的人在为新年欢呼。与此同时,无数的新年希望也在中国上空绽放!

  过除夕,要过就是过它的快乐,过它的意义,过它的幸福。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除夕!

家乡习俗作文1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家乡习俗作文12

  春节在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推进,过年的氛围也也越来越浓。进入二十几号,人们已经开始收拾房子、购置年货了。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让我们成为生活的DV,去留意每一个独具风味的瞬间吧!Let’sgo!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连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这种过年的顺口溜我们这儿的小朋友都会说,也正体现了我们这儿年前的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祭灶王爷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摆上灶糖供奉灶王爷,相传是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以求得来年的兴旺和富裕。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这天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忙着打浆糊、贴对联,使整个家内外一新,红红火火,还要把“福”字到着贴,寓意“福到”。等到二十五、二十六,人们就忙着购置年货,而且年货中一定要有鱼,寓示着“年年有余”。

  转眼间到了除夕。除夕夜守岁是最重要的.习俗。它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曾关,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到了晚上零点,大家都会拿着烟花、鞭炮到院子里去放,欢庆新年的到来,在一片爆竹声中给没能归来的亲人打电话问候。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只要在这天晚上开开心心,来年就一定能事事顺心。

  “初一初二磕头儿”,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整装齐发,去走亲戚串门儿,给各位长辈们拜年。当然,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有压岁钱啊!大家聚在一块儿,叨叨家常,说说知心话,别提有多幸福啦。大年初二则是“闺女们回娘家”的时候。这一天是母亲们最开心的日子,出家的女儿回娘家,即使再远,女儿们在定会赶回老家,与父母团聚。

  “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不用说这几天出门游玩的时刻。一家人一起出门,逛逛庙会,玩玩游戏,一家子在一起真是“乐亦无穷”啊!

  这样浓的年味儿大约要持续到元宵节,过了正月十六,过年的氛围将会慢慢黯淡下来,人们就会重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学习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几天里,人们一年的收获会有一个总结,新年的理想也会重新树立。人们会在每年的春节中,有更好的收获,更高的理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层楼!

家乡习俗作文13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习俗作文1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这首儿歌,是不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呢?接下来,我写的,就是我们这儿过春节的事:

  过年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货,有:糖、瓜子,鸡鸭鱼肉等等。我们在大年初一前,就会扫房子,就是把家里扫除一次。那时,我就会帮着爸爸妈妈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理干净,好在过年时有个新的气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会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人们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这时,鞭炮声就会时不时的想起来,让人们感到浓浓的年味儿。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们就都起床了,穿上新衣服后,就去放鞭炮。所话说得好“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放鞭炮,为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后,就会回家吃饺子,这次吃饺子可不同,饺子里面可“藏”着钱呢!谁吃到了钱,谁在这一年里都会交好运的!所以,谁都盼着会吃到饺子。

  饺子,我们就会跟着爸爸去老家串亲亲,每当我们走进哪一家时,都会收获到红包。这一趟下来,我们能赚好多钱呢!当然,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串亲亲了!能拿到红包,谁不高兴,谁不欢喜呢!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在当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习俗,当然,这一天我们也会过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看着丰富多彩的元宵晚会,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不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么!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了!每当这时,总会不经想起:寒假可过的真快呀!这么快就该开学了。过年真好!好想再过一次年呀!但是,你再这样想还是没有用的,还得去上学还得去上班。时间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的话,就快来写写你家乡的春节吧!

家乡习俗作文15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有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哦!

《家乡习俗作文(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家乡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习俗作文01-09

家乡的习俗02-19

家乡习俗作文(精选15篇)01-17

家乡习俗作文15篇01-08

家乡习俗作文(15篇)01-12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26篇)03-04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34篇)03-04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15篇)01-22

家乡的习俗作文(集锦15篇)03-10

家乡习俗作文通用15篇01-19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家乡习俗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习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习俗作文(通用15篇)

家乡习俗作文1

  祭祖,是清明节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仪式通过烧香三拜来纪念已经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的早上,我还在睡梦中,被一阵阵声音吵醒,有叫喊声,有欢笑声,有狗吠声。起床洗漱过后,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准备,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红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样帮着爸爸妈妈搬着鸡、鸭和酒到失去的亲人前面。爷爷奶奶也已经准备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萨,差不多经过两个多小时,转眼间已经到了七点半。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妈妈前往祠堂,等候族人们的到来。

  八点整的时候,族人们陆陆续续的到来了,见面后,大家互相问候,寒暄。年长的长辈们抱抱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的头,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里,个个都笑逐颜开。在外工作的人都说些吉祥祝福的话语;握着长辈的手嘘寒问暖,祝福老人;同辈们见面后,相互问候,过去一年的状况,并祝福来年好兆头。

  八点四十分整,经过了长时间的祝福,族里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声准备祭祖,青壮年们点燃大烛大香,将点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给族老们,媳妇们将几大把小香点燃后,分别交给每一个人。族老们站在第一排,下一辈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孙辈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后边站着的便是媳妇们和女儿们。八点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声喊道:“大年三十,祭祖开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后,族老们上酒上茶,媳妇们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妇们和女辈们忙着烧纸钱给祖宗,妈妈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说:“儿子,去烧纸钱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渍烤掉。”青壮年们捧着几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挂好,等到纸钱烧完后,大伙们就接连着几十盒鞭炮陆续点燃,噼噼啪啪震天响,那仗势犹如排山倒海,气贯如虹。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的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期待着来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传统的祭拜仪式,寄托着人们对祖宗的挂念和感恩,通过这次祭祖仪式让我领悟了客家人的勤劳、团结和互助。

家乡习俗作文2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农村。那里谈不上有什么十分特别或有趣的文化习俗,但对于像我这样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许多事情也确实稀奇了。

  寒假的时候,老家有一户亲戚盖了新房,装修好后,便通知各路亲戚,摆桌设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请,于是父亲便驱车前往,也带上我去见见世面,看看素未谋面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目的地,还没下车站稳,耳边就响起了振聋发聩的鞭炮声,红色的纸四处乱飞,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父亲带着我紧赶了几步,向着前方一个大红棚子走去。棚子下摆着二十来张桌,棚子旁边就是那幢新盖的楼房。走进客厅,里面热闹非凡。父亲与他们一一握手,一边笑一边认人,让我给他们问好。还没问候几个人,我就已经被辈分搞得晕头转向了。

  请来负责烹饪的师傅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农村,自然要趁着这点间隙,去看看周围的环境。乡下空气确实十分新鲜,有许多小道七弯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围都是密密的大树、竹子。在这种地方,倒没人会想到竹子的优秀品质,编个簸箕或是烧个柴的却是好材料。林子里有些许鸟儿,不多,但叫声明亮,使人心旷神怡。

  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饮料代替,再动筷子吃饭。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随即一饮而尽。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农家出产”为噱头的酒可以比拟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无鸡不成宴”,每桌都摆上满满一大盘白切鸡,金黄的皮,肥而不腻,肉质鲜美爽口,让人欲罢不能。其余鸭、鱼、猪肉的丰盛更是不必说。

  我本以为简单吃个饭了事,没想到添饭都还大有学问。东家要为客人添饭,还必须让能劳动的'妇女去添饭,而男子都必须留在饭桌上陪酒吃菜。饭必须高过碗边,以示主人家粮食充裕和待客热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则只顾埋头喝酒就是对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饭后还不能离席,要等个几分钟才能起身离开,并且不能端着酒杯离开,否则这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父亲一边开着车回家,一边不停地跟我说老家的习俗和礼数,我却还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还有心听这样枯燥的事情呢?

  乡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亲人又不常回乡,能依靠这种活动维系家族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很温暖。

家乡习俗作文3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留村乡青界村,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是我们村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年的庙会算下来大概要2~3天,会前两天便开始搭起戏台唱戏了,会当天过去后第二天还会有“会尾巴”,大街上仍有摆摊卖东西的,当天没顾上来走亲戚的人仍然可以来串亲戚吃大锅菜。过会是小时候我最向往的活动,没有之一。

  上小学时,学校每年还会在过会的那一天专门放假一天,那真是开心玩耍的好时光。过会时村里会在大队院里搭个棚子,叫做“醮棚”,用来盛放神像和摆放供品,大概在二月十六下午就搭好了,二月十七那天,大队院里就会热闹起来,上午会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叫“请神”,就是把各方神灵的神位和神像请到醮棚里,请神完毕后人们争相把贡品放到神案前,烧香祭拜,香烟缭绕,好不热闹,虽然是封建迷信,但可能也是老一代人的某种心灵寄托吧。晚上,戏班子在广场上唱戏,锣鼓笙箫,生旦净末,吸引了好多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看戏,我们则在台前台后不知所以的钻来钻去。以前还会放烟花,但这几年因为环保需求,绚烂的烟花看不到了,但大家都能理解。这些庆祝活动一直会进行到深夜。

  二月十八那天是正式的日子,一夜激动的'我早早的起床,去街上看小摊摆了多少,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到了半晌,我会和爷爷奶奶会上看看,这时也有各种社火表演,广场舞、舞龙舞狮、踩高跷、武术表演、抬黄杠等等。看完这些,就要回家准备迎亲友了,家里总会提前准备几桌酒菜,等着亲友来做客,满屋子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等吃完午饭时,街上就更热闹了,到处人来人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可谓“车毂及,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啊。我也拿上爷爷奶奶给的零花钱就去街上耍去了,弄个小零食,淘个小玩具,乐此不疲。那些摊贩很晚才收摊,你可能认为这就结束了,不,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送神,大半个村的人都会参与,颇有仪式感。

  百度上讲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之一,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相关节日或规定的日期内举行,多设在庙门及寺庙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大江南北都有,如鲁迅的五猖会,历史上讲的开封大相国寺庙会

  小村里的庙会比不了城市的大商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可能不再需要在庙会上买什么东西,因为上学我也再也赶不了家里的庙会,但我还是难忘我们村的二月十八过会。

家乡习俗作文4

  春节除夕,我同父母一起,回到了老家——顺昌。

  顺昌虽然小,却是一个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小城。只是最近几年在开发资源,蹿出了好多栋钢筋水泥铸成的大工厂,不断排出的废水和废气让清新怡人的小城变得有些灰暗起来。尽管都大家在努力想办法让小城重现光彩,但是这也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事。

  已经四五个月没有来顺昌了,我对小城和年过六旬的奶奶都有了一些想念。每回年前回到老家的时候,总能看见慈祥的奶奶坐在房中,用手清点着”香“———这是一种重要的.节日里必要点燃上的,外面用红纸包着,会冒出很多的浓烟的东西。

  车子顺着新修好的沥青马路行驶,径直开到了奶奶的平房门口,我急匆匆的推开大门,跑进庭院里,却发现奶奶悠然自在倚在摇椅上,眯着眼养神。

  我四处张望着,却没有发现往年成堆在角落的”香“,连一点烟味都没有闻到。

  “奶奶,今年没有”香“了吗?”我扭头问。

  “嗯?是啊,今年没有了呢...”奶奶不紧不慢的接着我的话。

  “今年呀县里边儿说了,这几年环境不如从前好了,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环境,那个香不是烟雾很大吗,可污染空气了。于是,他们就都决定不做了。虽然觉得有点舍不得,但是我可不能伤害了我的小孙女,所以,我也不做了。”奶奶缓了缓,接着说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笼罩着一种朦胧的感觉。要准备吃年夜饭了,爷爷摆好碗筷,没有像从前一样中规中矩地提着一大挂红鞭炮到门口点燃,细听左邻右舍的动静,也没有一点声响。爷爷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笑了笑:“我从小就生活在顺昌,现在它环境有些不好了,鞭炮有污染,还制造了噪音,得不偿失呀!我可不能成为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我听完,彻底明白了。原来,爷爷奶奶都在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了旧观念呀!

  吃完饭,我们一家围绕在茶几旁,看着春晚,也没有每隔一段时间听见烟花“噼里啪啦”的响声,尽管安静的小城让我有些不大习惯。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小城一定不会辜负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对它的期望!

家乡习俗作文5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家乡习俗作文6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家乡习俗作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还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不仅有利于传递亲情、尊崇孝道、弘扬正能量,而且有利于传承文化习俗。所以,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都要祭奠英烈和先辈。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家人一起去扫墓时,经常看到人们在烧香、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大量焚烧纸钱造成灰烬遍地,浓烟纷纷,甚至引发了不少山林火灾。这样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还能好吗?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下,在学校的教育下,家乡的祭扫习俗悄然发生着变化。

  镜头一:网上祭祀

  清明节快到了,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安海烈士陵园开展祭扫烈士活动。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花,齐唱歌曲《烈士墓前》,缅怀烈士们抛头颅、撒热血、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在老师的号召下,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网上绿色祭祀,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将“鲜花”献给烈士,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表达我们对英烈的缅怀。

  镜头二:绿色祭扫

  清明节这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去祭扫祖宗。在祭扫时,我却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什么人在烧纸钱、烧冥物、燃放鞭炮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今年怎么跟以前不一样啦?”爸爸笑着说:“过去,人们上坟烧纸、燃放鞭炮,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现在,不是都在提倡绿色祭扫吗?大家都很自觉配合啊。”说着,爸爸在爷爷的坟前敬了一杯酒,妈妈把一束鲜花摆放在坟前。接着,爸爸给我们讲起了爷爷生前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迷,心里对爷爷充满了敬重与怀念。最后,全家人一起动手,在爷爷的坟前种了一棵树,爸爸说:“明年我们再来的时候,这棵树就长大了。”离开时,我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爷爷,小树,明年再见……”

  网上祭祀、绿色祭扫,真好!家乡的绿色习俗,我为你点赞!

家乡习俗作文8

  按照洛阳的老规矩,春节一般都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准备的。一般这个时候,大人们就会买很多芝麻糖,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像抹了蜜一样,光说我们的好话。在小年这一天,我们就要把整个屋子打扫一遍,直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还要买好多好多吃的放在家里,因为商店和店铺都要过年了,也都不开店。家人一般都会买些葡萄干、瓜子花生什么的在除夕晚上吃。

  我们孩子到了过年,都可高兴了。因为一到春节,都可以穿新衣新鞋,最主要的是我们都可以放鞭炮了。我们男孩都喜欢往别人脚下扔鞭炮,我都被炸过好几次呢!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大人们也忙乱着,他们要给我们买鞭炮,给家里买糖买衣服买吃的,要在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样子来。每天一黑,天空就像一个魔术师,变出无数烟花,地上虽然没有天空那么炫丽,但是也很快活:一挂挂的鞭炮在地上响起,火光好像也想爬上天,声音大得震动了整个天空。

  到了除夕,除了最小的孩子,我们都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十二点新年钟声敲响,再到楼下放上一通鞭炮,这才算能睡觉。除夕一过,就真正要开始过年了,除夕过后的第一天,大人和孩子都会早早地起来,到楼下再放一挂炮,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摆在地下放。一回家就到了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了,我们可以拿压岁钱了。每次拿了压岁钱虽然都会交给妈妈,但是心中依然会有说不出的喜悦。

  领完压岁钱就要跟父母一起去串门了,其实我并不喜欢串门的,但既然这是洛阳的老规矩,也是中国的老规矩,那我就勉强跟吧。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还因为串到姥姥家也能有一笔压岁钱呢!到了亲戚家,一进门,我们都会拱着手说一句:“新年好!”、“新春快乐!”。[苹果教育:WwW。PeQuIP。Com。Cn]当然,“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句话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我的.老家洛阳,每一到春节,我们这的办公楼和街道都会挂起灯,把自己的公司打扮得红红火火,好像代表着祝福今年一定发大财一样。

  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每到这个时候,哥哥姐姐不管再忙都会来家里住上一到三天,这段时间我最高兴了,因为有哥哥回来,我就可以一直跟在哥哥后面跑,追着让他陪我玩。

  一眨眼,春节就过去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平常的模样。春节每次一过完,我都会像期待这个春节一样,期待着下一个春节。

家乡习俗作文9

  虽然现在保留的地方很少,但还是要说几句。

  金华仍然保留着端午节和元宵节的习俗。

  根据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如赛龙舟和饺子。在金华地区,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端午节,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别无选择,只能不回家。那是女儿们回到母亲家看望母亲的`日子。送到他们母亲家的礼物是一包粽子(或一些礼物),俗称“端午”,可以从第一天携带到第四天。方言“四”与“嗨”谐音。母亲们喜欢她们的女儿来到第四天。俗话说“三天晴,四天离端午节的一个大中午还有。”农历五月初五午饭后,端午节结束了。现在的端午节更像是一个孝敬长辈的日子,年轻一代经常在这一天送绿豆糕或者各种营养品给长辈。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金华的端午节不完整。原来端午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灶上、床上挂菖蒲、艾草,以为菖蒲、艾草可以辟邪。还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节驱走五鬼、“驱蚊驱虫”等独特习俗,现在都失传了。

  另一个是金华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娱乐活动。人们迎接灯笼是为了表达他们驱邪消疫的愿望,祈求丰收,保护人和动物的安全。在过去,元宵节是在元宵节举行的。所以元宵节,又叫‘元宵节’,通常从农历正月初十开灯,20日散灯,14、15、16日最受欢迎。

  金华灯笼颜色多样,形状各异。七彩龙灯是元宵节的主要灯笼。龙灯最具代表性的数量‘桥灯’一般有一百多座桥,上百座老人桥,甚至上千座桥。桥灯分为两部分:“水龙头”和“灯桥”。水龙头用木板支撑,搭支架,竹简绑在板框上,形成刺龙形的外校棉纸。背面有几个条幅,背面是“天灯”,底部是“地灯”,在灯里做极细的蜡烛用来照明,灯桥下支撑木板,颜色鲜艳。每块木板长2 3米,宽18厘米,厚5厘米,两端各有一个孔,间距70厘米。灯支架安装在连接灯的板上,每块板上的两条龙尾是最后一座桥,呈龙尾形状。

  金华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希望越来越好,而且会日新月异。

家乡习俗作文10

  虽然我们家乡平时并不热闹,但除夕那天还是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

  “嘶嘶,嘶嘶”锅里的菜不停的响着,厨房里冒出了一缕一缕的轻烟;“哈哈,哈哈”亲戚们不停的说笑着,客厅里发出欢乐的聊天声;“哗哗,哗哗”外面热闹极了,院子外传来一阵阵欢乐的气息一没错,这就是除夕夜。

  看!大人们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有烧饭的,有贴春联的,有挂灯笼的,有聊天的,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就这样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一大桌美食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随着一声“年夜饭开吃喽”,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都坐到了餐椅上,左手端碗,右手持筷,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你看!我弟弟一做到桌上,就手舞足蹈了起来,似乎在说:“我要吃,我要吃!”大人们也不例外,说说笑笑,聊着今年的喜事。菜可真丰盛啊有土豆,有清蒸虾,有黄焖鸡,有腊肉炒竹笋,有剁椒鱼头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剁椒鱼头”了,因为它的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肉特别的嫩,就连汤汁都很下饭的呢!

  今天的菜真好吃,吃的我都快走不动了。晚饭过后,所有人急急忙忙的去洗漱,因为“春节晚会”马上就开始了。

  看春晚了,我们一家人围在沙发边,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春晚节目可丰富了小品、舞蹈、合唱、魔术、相声电视上的节目,你想得到的有,想不到的也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小品了,如果你问我喜欢哪部小品,我当然最喜欢“婆婆妈妈”的这个小品了,因为它不仅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纯真”,还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和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理解对方,友爱对方。

  好不容易等到十二点,开始倒计时了“三!二!一!”十二点一到,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我们大家早已做好了准备,只见烟花排排立着。随着倒计时。我手持打火机,瞄准引线,倒计时一结束,我们就点燃了它们。在我们点燃他们的同时,窗户外面也是一片灯火通宵、悬灯结彩,随即鞭炮声震耳欲聋,无数排烟花陆续射入空中,无数的人在为新年欢呼。与此同时,无数的新年希望也在中国上空绽放!

  过除夕,要过就是过它的快乐,过它的意义,过它的幸福。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除夕!

家乡习俗作文11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

  吃团圆饭是春节习俗中最重要的。那么春节为什么要吃团圆饭呢?原来是因为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住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长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吃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人们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每到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过饭后,谁也不敢睡觉,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不吃年夜饭是熬不过年的。久而久之,过年吃团圆饭的这个习俗就保留下来了。当然,过年吃饺子也是很重要的。其实饺子蕴含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一是过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吃腊八粥是我们这儿过年的前奏,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杭州市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这不,我们家早早的就熬好了腊八粥。一出锅,香气四溢,我这只小馋猫一眨眼间,从十米外跑到了这儿。口水都馋的流下来了,实在忍不住啦。我就趁奶奶不注意,喝了一勺。啊,那香气充满口腔,刺激着味蕾,我从来不知道一碗粥竟能如此的好吃。

  在我们杭州,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出去”。就是在清扫的时候,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思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杭州对来年家中吉祥、财富不断增加的美好期望。

  春节的'由来也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吧。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年”,它头上长着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岁寒将尽,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一夜过去,大家平安无事,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互相表示祝贺,拿出丰盛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欢乐的节日——“过年”。

  过年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也是各不相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

家乡习俗作文12

  春节在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推进,过年的氛围也也越来越浓。进入二十几号,人们已经开始收拾房子、购置年货了。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让我们成为生活的DV,去留意每一个独具风味的瞬间吧!Let’sgo!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连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这种过年的顺口溜我们这儿的小朋友都会说,也正体现了我们这儿年前的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祭灶王爷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摆上灶糖供奉灶王爷,相传是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以求得来年的兴旺和富裕。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这天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忙着打浆糊、贴对联,使整个家内外一新,红红火火,还要把“福”字到着贴,寓意“福到”。等到二十五、二十六,人们就忙着购置年货,而且年货中一定要有鱼,寓示着“年年有余”。

  转眼间到了除夕。除夕夜守岁是最重要的.习俗。它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曾关,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到了晚上零点,大家都会拿着烟花、鞭炮到院子里去放,欢庆新年的到来,在一片爆竹声中给没能归来的亲人打电话问候。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只要在这天晚上开开心心,来年就一定能事事顺心。

  “初一初二磕头儿”,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整装齐发,去走亲戚串门儿,给各位长辈们拜年。当然,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有压岁钱啊!大家聚在一块儿,叨叨家常,说说知心话,别提有多幸福啦。大年初二则是“闺女们回娘家”的时候。这一天是母亲们最开心的日子,出家的女儿回娘家,即使再远,女儿们在定会赶回老家,与父母团聚。

  “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不用说这几天出门游玩的时刻。一家人一起出门,逛逛庙会,玩玩游戏,一家子在一起真是“乐亦无穷”啊!

  这样浓的年味儿大约要持续到元宵节,过了正月十六,过年的氛围将会慢慢黯淡下来,人们就会重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学习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几天里,人们一年的收获会有一个总结,新年的理想也会重新树立。人们会在每年的春节中,有更好的收获,更高的理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层楼!

家乡习俗作文13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热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早早的,街上“展览”的对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货给我带来了一丝丝“年味”。

  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开始,大家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们小孩馋的总想先尝尝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总要等到奶奶先到厨房的灶王爷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哟。据说,这样灶王爷才能上天言好事。

  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扫房子。妈妈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静,这是为了新年有一个新气象。过了二十四大人们忙着杀鱼、肫肉、蒸花馍,准备年货。

  每当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把节日的气氛装点的更加浓厚。吃过午饭后,端出香喷喷的肉馅,一家人就包起了饺子,男同志擀皮、小孩们当运输员,妈妈们就负责制作精美的`水饺。奶奶还要在饺子里放进硬币,看谁最有福气。当一盘盘挺着肚子的水饺端上桌时,大家找到自己满意的饺子,张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运。最后,那个带有福气的饺子还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户户吃的都是饺子,我们早早的吃晚饭,守在电视前看春晚,也是“守岁”。

  初一到初六这几天,就是我们小孩子“挣钱”的最好时机。天天不是呆在爷爷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们仍然乐呵呵的东跑西窜。

  我们这的春节一般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告一段落。虽然濮阳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与许多大城市一样,热热闹闹的迎来春节,又热热闹闹的把它送走。

家乡习俗作文14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这首儿歌,是不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呢?接下来,我写的,就是我们这儿过春节的事:

  过年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货,有:糖、瓜子,鸡鸭鱼肉等等。我们在大年初一前,就会扫房子,就是把家里扫除一次。那时,我就会帮着爸爸妈妈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理干净,好在过年时有个新的气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会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人们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这时,鞭炮声就会时不时的想起来,让人们感到浓浓的年味儿。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们就都起床了,穿上新衣服后,就去放鞭炮。所话说得好“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放鞭炮,为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后,就会回家吃饺子,这次吃饺子可不同,饺子里面可“藏”着钱呢!谁吃到了钱,谁在这一年里都会交好运的!所以,谁都盼着会吃到饺子。

  饺子,我们就会跟着爸爸去老家串亲亲,每当我们走进哪一家时,都会收获到红包。这一趟下来,我们能赚好多钱呢!当然,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串亲亲了!能拿到红包,谁不高兴,谁不欢喜呢!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在当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习俗,当然,这一天我们也会过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看着丰富多彩的元宵晚会,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不会感到满满的幸福么!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该上学的'上学,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了!每当这时,总会不经想起:寒假可过的真快呀!这么快就该开学了。过年真好!好想再过一次年呀!但是,你再这样想还是没有用的,还得去上学还得去上班。时间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的话,就快来写写你家乡的春节吧!

家乡习俗作文15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与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与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与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与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有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与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与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