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时间:2024-07-26 05:11:29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精选3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精选30篇)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一改常规,给我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

  如同以前一样,我们那一天上古诗词欣赏,照例老师都会请同学朗读诗词,但这一次老师却说:“有哪位同学会说广州话?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广州话来读一下这首诗。”

  顿时,教室一下子热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激动万分,有的在互相讨论,研究老师究竟有何用意。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害羞,不敢读,但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是有人举手了。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看了一下那首诗,默默在心中读了一下,便用广州话深情朗诵了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同学们先是因为觉得新鲜,不习惯,发出了些嬉笑声,但不久后就被朗诵同学使用粤语朗读的独特韵味吸引。当同学读完后,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她的用意:“据说广州话是一种古语,古人很有可能是用这种语言讲话的.。因此我想叫同学用广州话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普通话更押韵。”同学们仔细回顾了刚才的朗读,发现果然如此。

  正当同学们惊叹广州话的神奇时,一位来自汕头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我想用潮汕话来读一下。”老师点了点头,那位同学便站了起来,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潮汕话朗诵。

  教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大家纷纷一边笑一边听他的朗诵。细心的同学发现,潮汕语似乎比普通话与广州话更加押韵,原来潮汕语也是古语的一种。

  原本是诗歌赏析的语文课一下变成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一种展现。老师说:“这就是语文的魅力,不同的语言读相同的一篇诗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实,广州在前几年为了能普及普通话,提高市民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与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用普通话。这一规定实施后,从学生一代开始,广州人说普通话的水平日渐提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广州人慢慢不会说广州话了。

  广州作为一个古城,拥有自己独具一家的岭南文化,其中粤语就是其代表之一。但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们都讲普通话,很少讲广州话,这对广州话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普及普通话是应该的,但在此同时,也应保护好广州话。因为岭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广州话就是保护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这才能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是在主体文化与各种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共存,而非仅仅发扬主体而排斥或同化地域文化。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

  “诶,好好好,慢着点儿的……”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文登方言,一种朴实的亲切感扑面而来。这,是我的家乡话,也是最亲切最熟悉的语言之一。每当这些方言萦绕在耳畔,心中的热爱便一次又一次油然而生。

  文登这座小城,着实不大,但有亭台楼阁的朦胧烟雨,转角长廊的淡淡回风,更有文化中引人注目的特色方言,成为摇曳在心头永不散去的记忆。

  印象中第一次仔细听文登话是街坊邻居的.问候:“你是没吃晌?”“诶,吃了。”随后便是一阵攀谈。当时不解风情的我扑哧笑了,这是什么话?从音调到节奏都是那么“土味”,但“土味”之中还有那么一点让我热爱的风情和热情。

  自那以后,“土味”方言彻底进入了我的生活。某个周末,我路过一家路边摊,那上面插着的糖葫芦一个个又大又红,表面镀上的糖在阳光下几乎反光,当真像是冰塔!我刚准备过去,瞟见卖糖葫芦的老人——皮肤黝黑粗糙,脸上手上的褶皱像是没被熨烫过的衣服,我不禁怀疑他的可信度。我悻悻地被食欲驱赶过去。“多少钱?”我盯着他的眼睛。“俺这也不贵,小姑娘要几根?反正一根三块,两根五块!”说完,朴实的笑容浮现在他脸上。

  不知为何,从他发声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好像突然有了着落,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本心中的这样那样的担忧全部消失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家乡话在我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了,我对它的热爱早已萌动。

  后来,当我在外旅游时,听到家乡话,听到这“土味”的文登方言,便像回了家似的,那种熟悉感是其他事物如何都换不回来的啊!

  文登方言可能并不闻名于世,但这也是文化的一大重要部分,是成百上千年历史的沉淀。纵使“土味”,里面包含的也是文登人民的热情好客,我爱这“土味”方言。

  无论何时何地,希望文登方言能真正扎根于我心底,能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对它始终保持一颗炽热的心。今天你问候“吃了么?”了吗?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3

  方言是文化的传承,是知识的开始,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作为中国人,你必须学会方言。

  今天,我们小区开了一场关于“方言”的晚会,为的就是考考别人知不知道方言。“亲爱的家长孩子们,敬爱的爷爷奶奶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我举办的方言晚会。废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开始。首先你们知道什么叫方言吗?”我一看,激动的目光投了过来,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其中有一位说:“方言是地方的语言。”

  我不禁拍拍手,激动的说:“不错,但你们知道‘吃厨饿顿’是什么意思吗?”我抬头一看,我惊讶极了,一个人都没举手,这时一个老奶奶含泪说到:“我们以前吃一顿就要饿一顿,现在这些孩子都忘了方言的意思了,他们是没经过艰苦的生活啊!

  我感动极了,我被眼前这位奶奶的生活状况惊呆了!是啊,以前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其实我也是刚刚认识方言,现在我真怕同学们都把自己家乡的方言忘了,那是种文化失传。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哭了感动地说:“老奶奶,您放心,我们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虽然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还会要求自己学会方言。”

  我们展开了方言的讨论。过了一会儿,晚会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思考着,今后要多办这样的晚会,让孩子学习很多的知识啊!

  回家,我想查更多的方言,并记住它们,努力吧!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4

  重庆城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但若抛开这些称号,方言则成了重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重庆方言以直白易懂,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而着称。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

  “掐没得。”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我回头一瞧,原来是表弟,我连忙回答:“摸掐,屋头来客老,喊我买酒。不忙摆老,我还会切嘞。”咚咚咚,一阵短促的敲门声。“开起累,你个傻娃,我忙得很,莫添乱老。”妈妈像开枪打子弹一般说到。我敢忙进屋,把酒放在了桌上,只见小姑她们都在为这顿团圆饭忙活着。我趁着大家都在忙活,偷偷躲在阳台吃薯片,可真是浮生偷得半日闲。谁知被妹妹发现了,她大声吼道:“你个撇娃。”但被我及时阻止,可是牺牲了我的薯片。我失落的回到客厅,唉声叹气的,忽然,我眼前一亮,深深地被桌上的红烧排骨吸引了。

  我最喜欢吃独食了,还没等开饭,我就开始享受美味了……

  不知妈妈什么时候出现了,结果可想而知了。父母们正边吃边摆龙门阵时,妹妹突然哭了起来,妈妈破口大骂:“仙人板板,你在干哈子”。妹妹正哭得起劲时,突然转身夹了一块红烧排骨,这让大家很意外,开始是一愣,后来便狂笑不止——本来大家不知她如何收场,没想到……正当我笑得合不拢嘴时,小姑喊道:“不行老,我要包席老,

  你妹妹恩是小娃儿,上一刻说的,累一刻都变卦老。”我开始还不解的望望妈妈,但我很快恍然大悟。给大家透露一下,其实包席就是喷饭啦!

  关于重庆方言,我记得一个恨有趣的笑话,其实这个笑话就是与“开枪”有关,你可别惊讶,这个开枪可不是真的开枪,只是重庆人所说的说话。其实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是一张无形的.名片,它会让大家的生活更融洽,更和谐。俗话说一方一俗,其实就是造就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原因。重庆方言不仅诙谐幽默,又具有浓厚的麻辣风味,就像重庆人的性格一般,火辣又奔放。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5

  撇开方言的相对独立性不说,单从当代人对方言的主观态度上看,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方言的取舍存留及其未来趋向。总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空间的扩大,不同区域间文化的碰撞、融合,特别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应用,方言必然会渐渐淡出人们的口头表达。但由于一代又一代土生土长的人对它的不自觉应用,一些方言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其生存的故土仍会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为此,在进行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对待方言,我们应当抱之以如下态度。

  首先,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必须尊重和正视历史业已形成的方言及其词汇。就是说,在普通话还没有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今天,我们不能因为方言的继续使用而甚感羞愧,他人也不应当就此而予以指责,要给那些还在继续使用方言的人们表示一定的理解。但对于讲方言者来说,必须认识到方言在对外交往中的局限性。

  其次,对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渊源、形象生动、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汇,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其自然流淌,其命运任由时间自由裁决。因为这些在当下词汇能够为更大范围内的人们所理解和认同。例如:咥饭、舀水、解手、撼上等词汇。对它们既不扩大宣传,也不人为消灭。

  再次、要有意识的加速对多数怪癖方言和词汇的淡出。虽然方言及其词汇体现着一定区域的文化传承,但它毕竟给大范围的交流带来了不便。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汉语教育、强化对普通老百姓的普通话推广,以提高他们对方言有限性的认识。

  第四,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损于社会进步和语言文明的词汇,有损于地方文化形象的粗野词汇,通过“讲文明、树新风”等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达到挤压其生存空间之目的,以求尽可能早的将其赶出口头语言的舞台。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6

  说起我家的方言,那真是五花八门。我爷爷说的是东北话,我奶奶说的是河北话,我爸爸说的是山西晋中话,我舅舅说的是山西原平话。

  我印象最深的是爷爷的那句:“别跑,小心玻璃盖!”

  你们不要以为我爷爷要跟我说玻璃,他说的“玻璃盖”其实是膝盖的意思。朋友们,你们听懂“玻璃盖”了吗?

  我奶奶说着一口慢吞吞的河北话,你听她喊我老爸:“二仔,这块娃娃俺可给你灌不了他。”我奶奶的“这块娃娃”就是“这个娃娃”的意思,“俺可给你灌不了他”就是“我可管不了他”的意思。怎么样,我奶奶够幽默吧?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正睡得香甜,梦到自己正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听到老爸大声喊:“拿杀鹅呀!”我猛地惊醒,问老爸哪里有鹅,有鹅也不能杀了呀!

  老爸慢条斯理地说:“有什么鹅啊?你一晚上把两条腿压在我脖子上,压醒我好几次。”哦,我这才明白过来,老爸说的“拿杀鹅呀”就是“压死我”的意思。唉,真够搞笑的,把我的'美梦都惊醒了。

  再听听我舅舅的话:“咋连么,你习的这么灰。”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我舅舅他就爱大惊小怪,他的意思是:“为什么你学得这么坏呀!”我有多坏呀,还算比较可爱吧,他就爱逗我。

  为了让他们说上普通话,不再闹出笑话,我每天都在“改造”他们,他们也在不断进步着。相信在我这个小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一定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7

  小的时候我特别不喜欢你妈妈讲杭州话,杭州话十分力量根本不像普通话那样字正腔圆,说好多话根本没有什么技巧,纯粹就是胡说八道,举个例子普通话的“袜子”,在一个正宗的杭州人嘴里,就成了“妈儿——”而且后面还有一段既长又难听的拖音,对于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无法忍受,可是妈妈似乎偏要与我作对似的,每到有老同学,或者家里的亲戚来打电话,我妈就是讲这话,我有好几次问她为什么,她只是笑着说:“说杭州话可以拉近亲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可是我依旧似懂非懂,希望能够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爸的老家在北方的山西,经过了一天的`路途之后,我们终于到了医院,人家听了,大家便一起吃完饭在餐桌上,大姑二姑问了我许多问题,可是我一句都答不上来,我根本不懂他们在想些什么,只好由爸爸来,当作我的翻译官,我才勉强听懂这些天文。还有一次我去镇上买包子,到了包子店,没有想到,那个卖包子的人也是在讲方言,我犹豫是否要去买包子,但是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去买,可是,我刚走上前就被老板说的话给蒙了,我就无法反应过来,最后老板说了五六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问我要菜包子还是肉包子啊!

  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曹文轩笔下的戏码,刚刚来到北方是根本不懂他们的方言,又似乎很怀念家乡的口音了,在这里,我感到的是一种陌生,一种不适应,好像与他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平时妈妈讲的那些杭州话我都倍感亲切,也慢慢接受了,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提到的黑话,便是一种法国流传了400多年的语言,这一点让雨果很感兴趣,他正是以黑话为窥视孔,观察整一个穷苦阶层。

  方言也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一起去接受他们,去了解他们吧!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8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我的家乡在哈尔滨,我们说的就是东北话。

  记得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满墙的涂鸦,气得和爸爸说:你咋回事啊?孩子往墙上画得胡愣半片儿,把屋子造得皮儿片儿的,你也不管呀?爸爸摸着头笑着说:孩子喜欢就让她爱咋咋地吧。我想你要不是东北银一定不知道他们说的是啥,我从小就在这旮瘩长大,虽然没听过,但是我也知道的胡愣半片儿。我知道妈妈生我的'气了,怕妈妈隔应我,就用哇哇大哭来逃避惩罚。

  我们一家三口去湖南看奶奶,周围的人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我听着像说外国的语言,我才知道了不光外国的话我听不懂,中国话我也听不懂啊。去张家界时,爸爸实在不知道怎么走,就找人打听,爸爸刚说完,只听那个人和我们一样说东北话,顿时倍感亲切,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

  当然,我也有苦恼的时候。写作文时,老师一再强调用书面语写作文会很出彩,可是我总是用白话,不达标。老师告诉我,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我一定努力把东北方言变成优美语句,争取把作文写得完美。

  我还是很喜欢东北方言,只是适当的时候我要美化它,使它更美,但是不会改东北味,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妞。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9

  爸爸说我说温州话说起来像外地人,我也不愿意说方言。唉,谁叫我爷爷是马来人,又飘到海南生下我爸爸,我爸爸又娶了温州人,把我弄得“三混血”。对我来说,马来语好像比温州话还好讲一点,嘻!

  不过,这下外婆可乐了,平时她讲方言我都装作听不懂,现在有方言作业我不得不做呀。外婆一见我就像爆米花一样“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堆温州话。那时我思绪乱糟糟的,外婆又讲得快,我还没在脑子里“翻译”好,外婆又开始讲后面的`了,问我语文考了没有,问我午餐吃得饱不饱……这时爷爷走来说我不会讲温州方言,我郁闷死了,谁说我不会说的,有证据吗?我只是一急又说成了普通话。

  我只好求外婆说慢一点,好让我在脑子里有个“翻译”的时间。晚上,我正在做科学作业,爷爷却以为我在玩,便问我在做什么,“嗯贼揍(我在做)……”妈呀,大脑短路!我忘了“科学”温州话怎么讲了。我涨红了脸,大脑一片空白。还好这位马来爷爷在温多年,也会讲一些方言,他告诉我“科学”的方言要说“阔喔”。我这算又学了一个方言新词了,但我的舌头已经发麻了,我不讲了,再讲下去我的舌头要成“蛋卷”了!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0

  星期五早上,在课堂上听到不同的阅读声音,不同的阅读声音有不同的.音调。发生什么事了?原来老师稍后会让我们用方言朗读课文。此刻,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练习!

  铃响时,老师也走进了教室。我们立刻坐了下来。老师看了看讲台前的四周,说道:“我们将从第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读下一段。段宗元,开始!”段宗元读的是安徽方言,听起来有些奇怪。读完之后,老师说:"最后几个字完全不同,前面的很好。"高从后座上被叫去念了一遍。她说了盛泽的本地话。“我没有听到心里有什么波澜……”严走上前来老师说方是我们组的第一名。再看完一个人,我就去。我开始紧张了。“一路踏着愚蠢的风,一路慢笑;想起荒山野岭和金的军队……”“不错,不错。”老师笑着说...

  “去吧。”老师拍拍我的桌子,笑着对我说。我赶紧拿起书,走向讲台。我的心“扑通扑通”跳,我用普通话向老师和学生解释:“我也用生字来读。”然后他读了课文:一路打着沉风,一路打散享受小;读完这本书后,我看到学生们开心地笑着,控制不住地笑。

  方言真的很有趣!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1

  河南,是我的家乡,是个温暖而又宁静的地方,它不大,但是很温馨,不小,却能遮风挡雨。在河南,有一种做法,叫谷堆;有一种吃法,叫吸溜;有一种穿法,叫赤码肚;有一种不服,叫咋桌;有一种可以,叫中;有一种游戏,叫接竹竿;有一种人,叫俺。

  河南方言,言简意赅,直白爽快。有这么一个段子,乙到甲家串门,乙敲门后,甲便问:“你是谁啊?”乙答:“是我啊。”甲又问:“干什么?”乙又答:“给你来送礼来了。”这些如果用河南话,只需用几个子就搞定:“谁”“我”“抓(咋)”“串门儿”。

  其实作为河南人,能够说方言是习惯,这是自信。现在流行的河南方言就是“中啊”“中不中”,来表示可以,行不行的意思。这些词语在平常不会注意它的写法,但要写出来就会有一点的别扭,因为这不是尝写的字,就比如说:恁,表示你的意思。估计许多人还不知道我们河南话曾经在古代某个朝代上被皇帝所推广成全国通用语言。河南话也是古代的官话吧,现在还保留着古代的`韵味气息呢。

  比如说北京人教河南人唱歌。北京人唱道:“太阳啊,我伟大的母亲,你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还没有唱完,河南人抢说:“恁累不累,看俺们咋唱。”河南人接下来唱道:“日头啊!俺哩娘,你见天从东边日溜上去,从西边吐噜下来,你使哩慌不使哩慌啊?”

  别看河南话听着挺有趣的,但它也曾被质疑过,它也需要岁月的沉淀洗刷自己,让留下来。口音可是每一个人特有的,在路上碰到有人讲“我嘞个娘亲”,一听便知道了,那是我家乡的土味方言。方言里包括着乡情,但更多夹杂的是文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虽然国家已经规定了一些传统节日放假一天,但只是希望这些能够起到保护作用,而不是在纯粹的放假。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这需要每个人的力量。就像河南人一样,把文化化作习惯,把传统作为口头语,每个人一起,我相信传统文化会永久留存,在现代文化碰撞中微笑前进。中不中?中。为啥?因为——“俺是河南人,俺骄傲”。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2

  方言,通俗点说就是土话。我们中国有很多种方言,每个地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方言,而且有些方言还特别难懂呢!比如我们衢州市的江山方言。

  我从进幼儿园开始知道现在,在学校里讲的都是普通话,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说的也都是普通话,所以我对我们衢州的方言一窍不通。我爸爸就常说,我应该学学我们老家的土话,这可是祖先传下来的文化呢!我们中国所有的方言种类,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受爸爸这些话的影响,这个寒假我就学习了老家的方言。现在,我已经完全能听懂我们老家的土话了,还会说上几句呢!

  在学习方言的过程中,我还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记得有一次吃午饭,我问我那不会讲普通话的.大伯:“你要吃点什么?”他回答我说,不要。可是不要的读音是“fan”,我听成是“饭”了,所以我就给他盛了一碗饭。只听大伯又说:“fan”,我以为是饭盛得太少了呢,就端着碗去厨房多添了一点来,大伯见状,只听他一连说了好几声“fan,fan,fan”,我心想盛得已经不少了呀,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叫“饭”呢?正在我纳闷时,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在我们的土话里,fan就是不要的意思,并不是饭的意思,看来你还得好好学习土话啊!”这事传到了我哥哥的耳朵里,他哈哈大笑,笑话我连这么简单的土话都听不懂!

  这件事以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我们家乡的方言,哪怕是先能听得懂。虽然很难学,但是我想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没有多少人会方言了,我一定要学,不能让土话消失,要继承这一文化。

  你看,我现在虽然没有完全学会,毕竟学习方言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是我也可以说一些了,也可以和他们对一下话了,现在我再也不会闹出那样的笑话了!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3

  每次说到重庆,我们美丽的家乡,我总是谈论它。方言是重庆独有的魅力,自然要引入。我爱重庆,爱重庆话。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说一两句!

  早上,窗外响起了鞭炮声。声音震耳欲聋,似乎震得树上的鸟儿都发抖。人们一听到响声,就知道要举行葬礼了,但我一听到,脑子里就闪过一句话:“哎呀,谁又被洗白了!”(肯定又有人死了!)说完,妈妈“扑哧”一声笑了,奶奶也笑得合不拢嘴。看,这就是重庆话的独特魅力!

  上午语文课,老师说得像“拨浪鼓”,“你和知乎哪个更合适?”讲台下的学生正在会见周公。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在问问题,但是没有人举手回答。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人都仿佛被上帝关了起来,连大气都不敢出。无奈之下,老师大声喊道:“你怎么不张嘴?”开腔硫胺素!”(你怎么不说话?说点什么!老师一开口,全班立刻笑了起来。一个外转学生跟大家伙笑过之后,莫名其妙地说:“老师,没有子弹怎么‘射’啊?“大家一听,都哄堂大笑,弄得老师哭笑不得,下不了台。外转学生很开心。看,这就是重庆话特有的“力量”!

  课间我们聊了又聊,聊得很广泛,还摆出了一副“龙门阵”!这是女生的.特长。“今天,竞选班委干部,结果一向平凡的小珂却登上了班长的宝座。好惊喜!你这样看他,就是不放(不可能)!”这时,晓晓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另一个是‘内油菜’!”(指通过某种关系达到某种目的或享受优惠待遇)

  别看女生,男生经常穿“龙门阵”。“啊,兄弟,你去了哪个网吧?嗯?和我一样?嘿,你有麻烦了。拉我们进去!我们关系这么好,还需要坦诚相待才能点噻吩!”(弗兰克)“好,得到,我们什么关系!没有硫胺素!”两个“兄弟”小杨和肖骁不慌不忙地用方言交谈。

  “哇!好香!今天中午的饭这么香?”我们饿狼,中午,一起跑到食堂。做好饭吃了一口,忍不住说:“哇!今天的食物很好

  哟!舒服惨!“瞅瞅,这就是重庆话特有的展示能力!

  我说得对吗?真实的语言,新鲜的表达=抓住你的眼球。嗯!这就是重庆话的独特魅力!

  当人们说方言时,起初会感到亲切。这篇文章除了亲切之外,还有愉悦、搞笑和独特的魅力。不仅有家里爆笑的片段,上课的开心瞬间,课间的龙门阵,还有食堂的吃猫样本。作者“滔滔不绝,回味无穷”,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方言。这种真实的方言体验造就了不寻常的作文主题。如果你读了这篇文章,你不仅会学到重庆的经典方言,如“洗白”、“开腔”、“巴什”,值得一读。有很多故事,《笑果》还不错!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4

  最近,班里不少同学都会了一口纯正的家乡方言,让我羡慕得不得了。

  小学之后,我跟随父母来到了杭州,由此告别了家乡与家乡的语言,小的时候,我的家乡话就不是十分流利,现在就更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在时间的沙涌里,方言根本没有流逝,一如既往的辉煌。于是在假期里,我得到了外婆的全力帮助和辅导,把记忆里的方言吹醒。外婆的双手将我脑海里的方言的碎片拼凑起来合成了我对方言的初步认识。

  方言,对曾经的我来说是那些多变的,快得让人措手不及的,蜿蜒的音符。方言,对现在的我来说,是一堵开始慢慢破碎的围墙,而里面是灿烂的`花园。那种特定的声调,从开合的双唇里蹦出也让人们心里温暖而又欢乐。

  小时候的记忆里,方言是什么,我不知道。方言,没有一定的名称和意义,也没有精准的翻译和定义。我家乡的方言里,方言“的土语大致叫做我们的语言“。的确,这是我们的语言,也是全中国的语言。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声,用声带发出着腔土话,我那腔亲切而又有几分古怪的腔调了。

  当假期结束,我回到班里,听着大家讲述自己家乡的奇奇怪怪的方言时,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方言,对于我们这样的、离开家乡的学生的重要性,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于家乡的怀念和眷恋,也是对于家乡传统习俗的热爱。

  方言,算是一种文化,不、的的确确是一种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文化,足以让我们永远地,时时刻刻地铭记于心。我真心地爱着这种饱含温情的文化。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5

  昨天,朋友圈里有一位老师发了一条兼职广告,竟然是关于方言录音的。

  这委实是值得惊讶的一件事。

  以前我们知道的比较出名的方言可以就是粤语,东北话、天津话之类的,因为它们在电话上出现的频率较高。

  其实我们中华大地上的方言真的有非常多的种类,有的同一个省内,不同的县市,方言的风格都会有所差异。

  面对如今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的方言,我觉得是特别值得开心的一件事。

  毕竟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呀。

  以前我们一直在普及普通话,好像不会讲普通话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后来渐渐地大家都讲普通话,反而把方言渐渐地忽视了,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大多小朋友生来就听大人讲普通话,或者是电视屏幕上,大环境中,都是普通话,他们生来就会普通话,反倒是把以前祖祖辈辈会的方言给生疏了。

  深以为,一定要把方言再重新重视起来,因为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其特色,有其独特的文化风格。这是我们每一个有自己家乡独自方言人的责任。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6

  如今能流利说温州话的孩子实在不多,更有甚者,连温州话一句都听不懂。我们班就有一个。

  这天,这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打架,我们就告诉了老师。老师让我们全班坐好,再用温州话叫他站起来,我知道老师只有生气时才讲温州话,这次肯定火大了。再看看那位同学,差点吓死我——他无动于衷,坐着一动不动,难不成他听不懂温州话?来不及想那么多了,再这样,吃不准我们全班都得抄《新华词典》了。

  我赶紧用普通话提醒他站起来,他才慌忙站起来,老师开始用温州话骂他,我看见很多同学听了都在发抖,当时可是三伏天啊(我也在内)。可那位同学竟然面不改色,还悠然自得地挖起了鼻屎!老师不知道他听不懂温州话,见状更加破口大骂,全班人都缩起了脖子,窗外竟凭空响起一声惊雷!那位同学终于缩起了脖子,老师才“鸣金收兵”。我清楚,他是被老师的脸部表情加上这声惊雷吓的,老师的温州话批评对他如对牛弹琴。

  接下来,老师让他抄课文,他又无动于衷,于是,老师揪着他的.耳朵走出教室,我想:他完了,最少加抄5遍。果然,老师罚他抄语文书上最长的课文10遍。

  我问他老师让他抄书时为什么不抄,他竟回答说:“什么?刚才老师让我抄书!怎么不早说?”要是所有温州人都像他一样,温州话不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怪。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7

  随着我踏进校园,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我爷爷是会说陕西话的,他有时也会用陕西话与我交流,可关键是我不会陕西话呀!而我的爷爷常常以“婧娃”称我。也因为陕西话的“过塑”,我总能把“婧娃”听成“青蛙”。长此已久,我都糊涂了:我的爷爷到底是在叫我婧娃?还是青蛙?

  爷爷纯正的陕西话又在我的耳边响起:“婧娃,今儿在学校过得如何啊?”我的天哪,我的爷爷为什么又在叫我“青蛙”?他到底要叫我什么?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耐不住心中的疑惑,向爷爷问道:“爷爷,为什么总是在朝我青蛙青蛙的'叫?我的小名不叫青蛙啊,叫婧娃!婧娃!”爷爷眯了眯眼睛,嘴角向下一撇,郑重的看着我,好像要宣布一件大事一样,说:“婧娃,你刚刚说什么?爷爷没听清”

  我无奈的拍拍自己的额头,微笑中透露着一丝疲倦,啊,我差点都忘了,爷爷耳背,得说大声点。我又大声地将刚刚的疑惑喊了出来——爷爷终于听见了,他哈哈大笑,摸摸自己的下巴,笑眯眯地对我说:“婧娃,爷爷说的是陕西话,你没有听懂很正常,哎,爷爷下次跟你用普通话交流吧。”

  我恍然大悟,终于,在一年级的某一天,一个盘旋在我心中很久的疑惑终于被解开了。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8

  话说有一天,方言和普通话在溪水河岸旁碰见了,方言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孪生兄弟普通话啊!

  方言向普通话说:“嗨!普通话兄弟!你说咱们都是中国妈妈生的,几乎长得一模一样,那咱谁的本事大呢?”

  普通话说:“兄弟,就凭你那只能在市里传播的本事,和我还差十万八千里哩!兄弟,再回去练练吧!”

  方言一听,来气了,说:“那你有什么本事啊?不就和我差不多呗!”

  普通话说:“我的本事可大了!播音,电视主持人,演讲……都要用到我哩!你呢?能做这么多事情吗?”

  方言说:“我的本事也很大啊!能增加地方人们交流的语速,而且有些地方电台地方节目也要用到我啊!”

  普通话说:“那不然去大街上找找看,我们谁支持的'人数比较多,谁的本事就大!”

  于是,普通话和方言走到大街上,他们首先看到一个主持人,于是上前问:“你觉得普通话好还是方言好呢?”

  “唔,应该是普通话好吧,普通话发扬了中国文化!”

  普通话对方言说:“你看,还是我的本事大吧!”

  方言说:“这不算!反正还有那么多人呢!”

  接下来,他们看见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闽南人,于是,他们又迎上去,问:“你觉得普通话好还是方言好?”闽南人说:“方言好!方言很方便!”

  方言说:“你看,还是我的本事大吧!”

  普通话说:“不算!还有其他人呢!”

  他们就这样问了三天两夜,最后的结果是——两人的票数相同!这个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他们只好去找手语评理。手语说:“你们都错了,只有我们手语是最伟大的,你们都是微不足道的!”

  方言和普通话听了,“扑通”一声,晕倒了。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19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规范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车的轨道,并没有统一语言。明朱元璋担心官员语言不能上传下达,与百姓无法沟通,曾编纂《洪武正韵》颁发全国,但收效甚微。至清雍正年间才统一使用“官话”,也就大致为今天的“普通话”;当时清政府曾于方言较重的闽粤设立“正音书院”,以矫正方言给“官话”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八大方言”体系中,福建省南靖县闽南话与客家话便占有其中两种。所以,闽南与客家方言区学生用方言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便有其历史和地域的因素。

  在闽南方言山区,小学生直接翻译方言的作文尤为普遍。在一篇记人作文“我的 ”中,一位学习挺优秀的学生以“我的奶奶”为题作文。文章开篇即写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奶奶仅穿一件薄薄的衬衣,冻死了。”如此开门见山点出主人翁悲惨结局,确出人意料,参阅老师无不为此精妙的谋篇布局赞叹不已。接着写父亲对奶奶如何不孝,整日整夜地,又使读者义愤填膺了一番。可到篇末忽然出现父亲“孝心犹存”,在大年夜给奶奶送来一套新棉衣——“奶奶终于笑了……”这就让人不了解了:奶奶不是刚刚“冻死”,这回怎么又“笑了”?一问,才知道学生用闽南方言作文,奶奶不是被“冻死”了,而是“冻得厉害”。

  诸如此类不规范语言表达方式,在小学生作文中不难发现。如“时间来不及了,我赶马上学去。”“鸡吃人很补。”“我家来了人客。”“她拦小鸭游泳。”等等。

  可见,如何矫正学生方言作文,已成闽南方言区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根据方言作文产生的原因及小学生自身知识掌握特点,笔者认真思考,细心考究,提出如下几点策略。

  首先,必须在闽南方言区大力推广普通话,只有做到“语同音”,才能确保“书同文”。

  闽南方言是学生产生方言作文的根本原因。鉴于闽南有其悠久而深远的历史文化,要在短期内推广普通话,不仅难度大且极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把这一工作,视为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的'一项重要工程。或者将师生是否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交流,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考核的一项指标。

  其次,必须扩充学生的汉语言知识量,尤其是识字遣词造句和汉语语法这两方面。

  小学生之所以出现方言作文,很重要一个因素是学生文字语言量的贫乏,形成“欲表无词,欲抒无言”的干涸局面,当学生不能直抒胸意时,只好用“拼凑法”和“替代法”来表达。那么,“方言词汇”与“方言语法”就难免渗入其中,方言作文也就由此而形成。

  再次,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不断丰富自己。

  学生直接经验多来自现实生活,在闽南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菜花”和“花菜”;“鸡吃人”与“人吃鸡”是一组极明显的词汇与语法的不同,教师要多引导、比较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联系与表述的差异。而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校内外、课内外多渠道的知识网络。所以,不妨鼓励学生“耳目并举,手脑齐用”,多听、多看、多读、多思考和练习。如此,既能充实学生的词汇;无意间掌握汉语语法;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和创新作文题材。

  此外,要让学生掌握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与联系,并领会二者的适用范围。

  口头语言一般是与人交际时,对方能听得明白的通俗语言;而书面语言多以文字描述,书面形式直抒胸意。我们不反对口头语言在学生作文中出现,对一篇文章而言,口头语言往往能突出文章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前几年春节晚会上赵本山的《说事儿》为例:“……她这一剪,一万多只鸡都得了禽流感,第二天。”按一般表达方法,“第二天”应置于“一万多只鸡”的前面,但相声角本作者却将其安置于最后,显然是为了突出“黑土”(赵本山饰)这一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而在闽南方言区,学生往往将许多闽南方言以口头表达方式出现在作文里,这不仅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语言特色,反而弄巧成拙,使文章语句显得很不自然。如有学生这样描写:“快上课了,我吃饱饭,赶紧上学去……”这里的“吃饱饭”与“赶紧”显然就是方言口头表达方式。倘若将其改为:“快上课了,我吃完饭,连忙上学去……”如此,才能更自然,更合乎语境。

  由此可见,要矫正闽南边远农村学生方言作文的习惯,除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推广普通话外;还得依靠广大园丁,共同出谋献策,从多渠道,多方位,由浅入深,精心辅导,使广大方言区小学生能“语共音”,“书同文”,并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0

  我会讲方言,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所以,我是我们班温州话讲得最好的一个,我也很希望有一天是方言节,这样,上课就有意思多了。

  我把这一天设在11月8日,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既可以过生日,也可以讲方言,我非常喜欢有这样一个方言节!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一天都要讲方言,上课讲、下课讲、电话里讲、梦里讲,不能讲普通话,也不准说英语,不能传纸条,也不能做手势,如果谁讲了普通话、英文犯了规矩,那就要加说两天方言,即使真得不会讲方言,那也得熬过这一天!谁让你不去学家乡的.语言。

  我想在那一天,世界肯定会很吵,因为有很多小孩都不会讲方言,一讲就被人笑,还有很多年轻人也不会讲,讲起来像啃骨头一样困难,所以,我就定了一个规定:在那一天不能嘲笑别人,而是要耐心地教别人说温州话。

  这个节日,对于一些会方言的老人来说是个好节日,而对有些年轻人、小孩来说是个麻烦,因为好些人不会讲方言。我就想通过这个节可以让人们明白方言的珍贵,方言可不能失传啊!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1

  星期六的清晨,妈妈要去买菜,就对爸爸说:“今天早上煮鸡蛋吃。”结果爸爸听成了“早上煮稀饭吃”。因为“煮鸡蛋”和“煮稀饭”读音有点相似,所以闹出了一番笑话。

  妈妈出门后,爸爸就开始淘米,然后把米放入电饭锅里去煮。差不多过了十分钟左右,稀饭就煮好了。又过了十分钟,爸爸把电饭锅打开,稀饭凉一会更好吃。

  妈妈买完菜回来,看见爸爸煮了一大锅稀饭,头都要气炸了,捏着爸爸的耳朵说:“你这耳朵有问题啊!”爸爸被妈妈骂得名其妙,像那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妈妈:“你不是叫我煮稀(鸡)饭(蛋)吗?”妈妈听了火冒三丈,捏着爸爸的.耳朵更使劲了,大声说道:“我让你煮鸡蛋,你给我煮稀饭,交代给你办的事都做不好,哎,怎么说你呢。”爸爸听了恍然大悟,伸长舌头做了个鬼脸,说:“稀稀鸡鸡, 饭 饭 蛋蛋,跟我们老家的方言不是差不多嘛?”

  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准时机,笑着对妈妈说:“妈妈啊,你不讲普通话,讲方言,也不能全怪爸爸听错呀!”似乎是我的话起了作用,妈妈的脸色由阴转晴。爸爸故意耷拉着脑袋,弱弱地说:“亲爱的老婆,对不起,是我听错了,下次我一定拉长耳朵,比猪八戒的耳朵还长,好好地听你的话,嘿嘿,百依百顺!”妈妈“噗”地一声笑了出来,含糊地对爸爸说:“哈哈,我也有不对,以后一定少讲方言。”这下好了,两人一起认错,最后我们一家人幸福地吃着温暖的稀饭,其乐融融。

  所以,普通话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尤其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的时候。大家可不要再用“方言”闹出像我们家一样的笑话哦!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2

  方言给我的感觉,是陌生而又亲切的。

  刚看到“方言”这两个字时,我觉得它很陌生。因为父母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为了能让我更好地融入到“普通话”这个大集体中,从小就跟我用普通话交流。如他们所愿,现在的我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对方言却是“有口说不出”。

  第一次接触方言时,我觉得它很亲切。小的时候,总喜欢去老家,听着大人们“叽里呱啦”地说着方言。尽管一句话也听不懂,但是我还是喜欢听。看着他们面带微笑,绘声绘色地交谈,我便能体会到浓浓的家乡气息。或许是骨子里流淌着家乡的血液吧,方言给我的亲切感,正是来自于平时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方言,还给我一种感觉,那就是有趣。比如,老家方言里有一个词语,叫“打尖”,其意思类似下午茶。因为农民种田是一项体力活,为了保持更好的体力去劳动,中饭和晚饭的中间会“打尖”。家乡有一种农作物,方言称作“六谷”,其实是玉米。因为“五谷”里不包括玉米,它自然就变成了“六谷”。

  普通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语言,学好它,固然重要。但方言作为独特的地方文化,我觉得应该传承。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3

  我的家乡是黑龙江的哈尔滨,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东北人都爱撸串儿,我也不例外。一天,我和妈妈去家附近的老胖串店吃饭,它家墙壁上全都是各种各样的东北方言,它们吸引了我。

  东北方言真是五花八门。有一种浪费叫霍霍,有一种疑问叫干哈,有一种吃态叫可劲儿造,有一种休闲叫无脊六兽这些有趣的词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东北方言。

  这不禁让我想起,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东北方言。有一天,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忽然听到爸爸妈妈在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我立刻扔下书本跑过去插话。爸爸生气地对我说:欠登儿,快回去好好学习,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搭茬。妈妈也转过头对我说:写作业麻溜的,别总卖呆儿。我完全明白爸爸妈妈的意思,他们用简短的话语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有趣又实用的东北话。

  可是当方言遇到普通话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合理的使用啦!我和爸爸妈妈去重庆,如果我要对重庆人说东北方言,他们一定满脑子浆糊,所以这个时候我一定要用普通话去交流。

  作为家乡人,我为家乡的东北方言而感到骄傲,我们应该把东北方言发扬光大。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4

  星期五的早上,班级里传出了跟以往不一样的读书声,而且,这不一样的读书声还有不同的'调调呢。怎么回事儿?原来等会儿老师要让我们用方言读课文,这会儿,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练习呢!

  上课铃声响起,老师也走进了教室,我们马上正襟危坐,老师在讲台前环视了一下,说:我们从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读完一段下一位同学接着读。段宗原,开始吧!段宗原是用安徽话读的,听来有点儿怪,读完以后,老师说:最后几句完全不像,前面还好。又让后座的高奕涵上来读,她说的是盛泽本地话,我听了心里并没有起任何的波澜方俊炎上来吧。

  老师说,方俊炎是我们组的第一个,再读完一个人就到我了啊,我渐渐紧张起来。踏一路蠢风,撒一路缓笑;想荒山野岭锦军不错不错。老师满脸笑容地说:去吧。老师拍拍我的桌子,笑着对我说。我连忙拿起书去讲台边。我的心扑通扑通跳,我用普通话向老师和同学们说明:我也用盛泽话朗读。然后便读起了课文:打一路沉风,撒一路欢小;向杭珊哑岭进金,读完之后,看同学们脸上笑得那么欢,自己也不受控制地跟着笑起来方言真有趣!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5

  很喜欢我们新沂方言中的“苦钱”这个词,每每听到它伴随着浓重的乡音被辛酸的吐出时,我的内心总有莫名的疼痛,我惊讶于贫穷竟然还有如此智慧的表达方式。

  苦本是个形容词,可它居然接上了钱这个宾语。钱是财富的象征,多么美好的字啊,它充满了无尽的诱惑,让人会产生无穷的想象和不可抑止的冲动,可是它一旦和苦联系在一起,我们能够想到的却只有艰辛﹑痛苦﹑无奈和挣扎。

  我曾无数次地咀嚼这个词语,生活的画面一幅幅扑面而来。

  我的父亲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农忙之余为了贴补家用,他会到粮管所扛大包。儿时的我和弟弟会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去粮管所玩耍,我们常常在一起比谁的父亲扛得多﹑扛得快。200斤的麻包,在一个个年青的瘦弱的父亲身上,在一个个欢呼雀跃的儿子的呐喊声中,是多么的轻快。每天晚上回家,我和弟弟都会看到母亲蘸着唾沫数钱时的欣喜及父亲抱着酒瓶喝酒时的疲惫。那时的我对200斤没有概念,只知道父亲有用不完的.力气,母亲有数不完的钱。

  多年以后,我知道了父亲用不完的力气终究有用完的一天,那一刻我竟然惶恐不安起来。

  高三第一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天气格外的明朗,一如我的心情。我向母亲要学费,母亲小心翼翼的掏着放麦子的粮缸,好一会儿才从麦子里掏出一个塑料纸包着的包。母亲虔诚地打开包。包里放着一大2元5元的,还有一大2角5角零钱。母亲还是蘸着唾沫数,一张两张……母亲数钱时的表情不再是欣喜,而是凝重,是神圣!我突然感觉到了母亲心中的不舍和心疼!

  数完,母亲顿了顿说:“柱子,还差5元钱,到你大那儿看一看吧!”

  这一天街上逢集,穿着体面的我在人流中欢快地穿梭。街角,在满是烟尘的空气里,我看到了父亲:父亲在扛水泥。

  父亲肩上顶了一块布,瘦小的他弯下腰,同伴在他的肩上扔上两袋水泥,起身,抹正,他便踉跄地朝堆放水泥的地方走去。他的双脚紧紧地稳稳地贴着地面,每走一步,我的心就震颤一下。父亲老了,他快扛不动了,他肩上的水泥应该由他的儿子来扛,他肩上的生活的担子也应该交给他儿子了来担,可我呢,他的儿子—我能扛吗?

  这一刻我明白了母亲的不舍和心疼,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地读书,将来拼命地挣钱让他们过好日子,不再去苦钱。

  时间又过了几年,我成了一名农村高中教师,我的誓言被风吹走了,父母依然在“苦钱”,只是“苦”中有乐。于是我就又发誓,我得努力地教书,至少让我的那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们将来不再苦钱。

  这一次,我在努力地践行着我的誓言,可是面对那些花钱如流水的学生,面对那些沉迷于网吧的学生,面对那些手拉着手在校园内谈恋爱的学生,我满是迷茫。这个时代钱太好挣了吧,苦钱会从我们新沂的方言中走丢吗?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6

  我的家乡叫丽水。她有一种方言,叫丽水话。我喜欢讲它,喜欢听它,因为听到一声声丽水话,就感到无比的亲切。

  每天上学路上,我会听见有人在用着家乡话或打电话或攀谈聊天。每次听见有人讲丽水话,不管认不认识他们,我都要站在他们旁边多停留一会儿。因为,站在那儿,我仿佛听见了家乡的亲切。

  在家里,无论干什么,大人们都说丽水话,仿佛是受制于一种魔咒似的,不说丽水话就浑身不自在。有时大人们讲什么,叽哩呱啦叽哩呱啦的,像魔法师念咒语,我虽不能都听懂,但就愿意静静地听着。

  很小的时候,我记得母亲教我学丽水话,用一个字一个字特别重地教。我那时一点也听不懂,便“嗯嗯嗯”地点头。那个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把它学好,因为这样就可以听懂大人们之间的对话了。

  我不用自个儿学,因为有“老师”教。小的时候,外婆喂我饭吃,一边喂一边讲丽水话,在吃的过程中学习方言,让我有了进步许多。我现在开始能听懂大人们之间的讲话了,可我还是说不太多,所以我还得再学习。

  知道我为什么要想学习吗?因为丽水话讲出来,有一种自信的感觉,一种丽水人的.自豪,一种让人崇拜的感觉。

  家乡的方言啊,虽然我不能让所有人都使用你,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不能让大家一代一代地传承你,但我无论如何都爱你!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7

  我向来是不太爱讲江山话的,倒不是觉得过时,或者说过时只是一个次要因素,主要还是因为讲不好,在外地待到八九岁才回到老家重新拾起的这门语言对初学者甚是不友好,每次开口都像英语课上被老师叫起来念单词一样,磕磕巴巴,别别扭扭,可谓说者不适,听者皱眉,长辈偶尔倒也会调笑着纠正,可这在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在戏弄她的尊严了,越纠正越反感,久而久之,等真正想说时也只能徒劳地张张口,憋不出一星半点的语句了。

  有时我觉得这也不单是我的个人原因,家乡话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太少了,学校里更是白纸黑字地写着“说普通话”,而且它似乎也不怎么被重视,家住广东的表哥,每每唱粤语歌唱得眉飞色舞,那是他人母语的温婉之处,他人母语的价值所在,可这江山话却似乎天生欠“柔”,讲出来那叫一个“铿锵有力”——像吵架,不好听,真不好听。

  可也到底难以忘记它的好。那些夜里,和父母躺在床上准备入睡,听他们用乡音低声交谈,断断续续的声音在空气里摇摇晃晃,抱着我的那个怀抱会因此颤动,那是说话时胸腔的振动吧,半梦半醒之间我这样想到,又觉得意外的像一曲节奏独特的摇篮曲,哄着一个或是三个游子入睡。舅舅给儿子取名叫“毛俊哲”,与江山话的“眼睛”同音,每年回家少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调侃,我们叫起小表弟的名字时也总忍俊不禁,个中有趣,想必不足为外人道也。初中时搞怪在早读课将文言文用江山话大声朗读,意外的得劲,到高中后了解到江山话与古语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由感叹自己曾经玩笑般的举动倒还真有几分科学依据,像是无意间与古人来了场对话,说不清的缘分。

  到了这些时候,语言已经不再仅仅是声音的表现了吧,它更像是由记忆与情感堆砌成的一个“家”。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不过如是——令我感动的不是面前的'人,而是通过这人我隐约看到的那条河,那棵树,那座屋子,那些人。

  那么又何必拘泥于发音本身呢?纵然我不能流畅的说出我的家乡话,但我会在说“子曰:……”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得意洋洋地介绍,这个“曰”和我家乡话同音呢。是,或许几代之后,我们说不出正宗的家乡话了,但我们可以用普通话铿锵有力地读出文言文,在那更广大的空间里,寄放我们的乡愁,这难道不也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乡音”吗?

  方言正在消失……谁又说得清,这“消失”不是像水汇入海那样,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8

  昨日,朋友圈里有一位教师发了一条兼职广告,竟然是关于方言录音的。

  这委实是值得惊奇的一件事。

  曾经咱们知道的比较知名的方言便是粤语,东北话、天津话之类的,由于它们在电话上出现的频率较高。

  其实咱们中华大地上的方言真的有非常多的品种,有的同一个省内,不同的县市,方言的风格都会有所差异。

  现在越来越被注重起来的方言,我觉得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毕竟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明呀。

  曾经咱们一直在遍及普通话,觉得不会讲普通话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后来渐渐地咱们都讲普通话,反而把方言渐渐地忽视了,尤其是在教育下一代的时侯,大多小朋友生来就听大人讲普通话,或者是电视屏幕上,这样的环境中,都是普通话,他们生来就会普通话,反倒是把曾经祖祖辈辈会的方言给陌生了。

  我认为,一定要把方言再从头注重起来,由于每个区域的方言都有其特征,有其共同的文化风格。这是咱们每一个为自己家乡方言人的职责。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29

  “你吃苍蝇了!”嗯?吃苍蝇?怎么回事?哈哈,原来是我和弟弟正在打牌呢!那“吃苍蝇”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嘛,嘻嘻,当然就是太仓话了!打牌时稀里糊涂出错牌,太仓话就叫“吃苍蝇”,没想到吧!

  我的家乡在河北,我十岁时便来到了这鱼米之乡——金太仓。太仓不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且太仓的方言也很有趣呢!不信,一起来听听吧!你们知道“蟾蜍”用太仓话怎么说吗?青蛙?不是。癞蛤蟆?也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是“癞团”。你看,蟾蜍身上鼓起的一个个包不就像一个个癞子吗?远远看去,蟾蜍就如同一个长满癞子的圆团,所以就叫做癞团喽!

  还有,当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用太仓话该怎么说呢?就是“勿局”了,勿局也就是不舒服的'意思。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宣宣红,形容颜色火红鲜明;一多多,别看这个词听上去是说很多,其实是一点点的意思;还有刁嘴、妹妹子、混出道道……怎么样,太仓话够劲儿吧!

  自从我来到了太仓,就开始学习太仓话,让自己和太仓这个大家庭融为一体。太仓话本身的趣味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太仓。也正是因为太仓话的魅力,使我更加了解太仓这个鱼米之乡!

  啊,太仓话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令人赞不绝口!太仓话,有劲!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 篇30

  汪涵的语言天赋极高,他在节目里秀过不下20种方言。这种用方言“套近乎”的主持风格,让汪涵成为无数人的“老乡”。汪涵自费近500万保护方言:乡音每2周消失一种,孩子们只会普通话和英文很可惜!

  保护方言是全新的时代课题。中国人有更强烈的乡土情怀,以前因为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不够迅速,人们更习惯在家乡谋生,那个时候,大家生活的范围小,说方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其后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慢慢打开视野,习惯迁徙的生活。为了给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人们向大城市扎堆,或者离乡背井去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许多人都过上异乡人的生活,方言很少再被说起,在异乡打拼的人们都习惯用普通话交流了。

  方言能真实记录一个人最根基的感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寄托。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说好普通话,这是我们和世界保持紧密联系的方法,而说好普通话,和我们不忘方言并不冲突。方言曾经是我们融入一座陌生城市的敲门砖,在异乡人还不那么多的年代,我们习惯和老乡在陌生城市抱团取暖,互相有个照应,而和老乡在陌生城市共同生活的状态,相信许多异乡人都不会陌生或者正在经历这些。我们不忘方言,努力让自己的后代也学习继承方言,并不是故步自封,而是为了依靠方言这一根情感纽带,帮助我们的后代延续对故乡的感情。

  方言带给游子强烈的归属感,让游子心生归家的.念想。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十分浓厚,而有国才有家,我们对家文化的理解不单单是团圆,还应该是那一份对故乡的了解和思念。唯有记住方言,我们才能更好地走进故乡。方言能够让异乡人在他乡找到温暖,同样的,在习惯了电子通讯的年代,我们也希望借助方言来帮助我们完成一次次回归。相比坚守在故乡的人们,我们这些异乡人更需要方言的温度,我们每一次回乡,都希望自己的方言能够一如既往地正宗,唯有如此才可自如交流,才能更好地去理解、领会和回归故乡生活圈,了解亲人和乡亲的近况。

  方言既承载着乡愁,延续着孝道精神,也教会人们不忘本。“不忘初心”是人们在各自的奋斗过程中最常提及的话,讲的就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迷惘彷徨的过渡时期,在那样艰难的时期里,我们应该回到人生的起点,回想自己在故乡生活的状态。当我们想起楚自己当时为何出发,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过渡,继而走出困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风雨兼程,希望尽快到达梦想的彼岸,在这一路上,我们同样遇到过诸多诱惑,但是方言的述说和交流,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知道自己来自何方,用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选择和诱惑,听从自己的初心,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保护方言势在必行,随着城乡融合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人们越来越少提及方言,很多异乡人的下一代甚至从小不再接受方言的熏陶教育,这些都不是很好的趋势。我们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一定要高度坚守传承方言文化的自觉,让记录着乡愁、承载着我们思乡情节的方言被更好地传播开来。因为方言是回乡路上我们最幸福电影拥有,在异地打拼时,方言还能够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必惊慌彷徨,有方言的地方便是家。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文】相关文章:

讲方言的老师作文07-30

学问藏在方言里作文(精选43篇)09-26

文化传承作文07-10

传承家风作文06-14

文化传承作文08-09

《传承》作文600字07-23

家风传承作文07-11

传承好家风作文05-29

传承中华美德作文08-26

学问藏在方言里作文600字(通用13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