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_500字
品《三国》_500字1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涌现了无数英难好汉,如常山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浴血奋战,斩杀曹军五十余位大将,忠义两全。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像赵子龙一样的人,在进行着像长坂坡之战那样无畏的战斗,他们就是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们进行的战斗没有硝烟,也没有长坂坡的豪迈,他们不会横刀立马,上阵杀敌。但是,当他们穿上白色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全副武装走进病房,他们就是战士,一种和病毒抗争、救死扶伤的伟大战士。
现在病毒猖獗,我们都躲在家里面闭门不出,但是,白衣战士们却豪不犹豫地当起了逆行者,去和那无情的病毒抗衡,去挽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他们日日夜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视病人如亲人,悉心照料。工作时,他们尽量不喝水,也不上厕所,为了就是节省紧张的防护资源。在除夕夜,当我们正在观看春晚节目,彻夜欢腾时,他们正在医院里为他人治病。我们的年夜饭是丰盛的大鱼大肉,而他们,却只是一桶普普通通的方便面,还得从百忙之中抽空吃。但是,他们从不叫苦,只是兢兢业业做着那随时都有可能感染上病毒的危险工作。
无论是在三国时期里忠义两全的英雄好汉,还是现在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对国家忠诚,守民族大义、团结一心的中华精神都在传承,从来没有变过。
品《三国》_500字2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上大势总在机缘巧合中发展演变,每个人的心目中也都有对《三国演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永恒,总是那么万变不离其宗。
在我跟孩子品读这本书时,不约而同更加关注这本名著的诸多之美。
故事情节美。三国的故事设计巧妙,基于历史,添加了作者巧妙的构思。每个故事都是那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故事的背后,是智谋的较量,是力量的碰撞。仿佛一幅幅画卷,很容易就能把我们带入那个遥远而熟悉的年代与场景。
人物性格美。三国的人物林林总总。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是那么特点鲜明,入木三分。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勇,刘备的仁厚……,一个个栩栩如生。不同性格的人物交织在一起,给我们认识历史,观察周围,与人交往提供了活脱脱的样本模型。
历史演变美。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历史风云画卷转换之间,表达了那个时代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朴素愿望。
历史不会重演,社会进步却依稀有章可循。时过境迁,如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美、发现美的旋律,却仍不失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愿与孩子一起,品读更多书本,发现更多美好。
品《三国》_500字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三国已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就像一位年长的智者不倦地教导我如何处世做人。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不耻下问,不可以貌取人。当初刘备兵败,若非他有着谦逊爱才的品质,博大的胸怀,如何得到卧龙孔明的出山相助?没有诸葛亮,后来怎么会有刘备的雄起?当初庞统想投靠东吴失败后去投靠刘备,而刘备却因庞统相貌丑陋拒绝,若非刘备及时悔悟,以真诚打动庞统,恐怕永远失去了一位谋臣。没有了这两位决定刘备命运的谋臣,就没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也就不会轻易地取得巴蜀。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顾全大局,不要妄自尊大。当初关羽就是因为太过自负,没能顾全大局,结果激怒了孙权,最终不仅失去了荆州,更丢了自己的性命。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对待他人要温和。这事可有来头,要由张飞说起。当初他醉打曹休为关羽报仇时,由于下手太酷,导致失去徐州,另外还丢了小命,哪一件都是坏事。“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在生活中与人要和平相处,否则最后落个众叛亲离,哭都找不到地啊……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要隐忍,控制情绪,不可冲动。刘备为关羽报仇一事就是被冲动冲昏了头脑,率领几十万大军,硬是被人家东吴一把火烧了个一扫光。所以说,为人要常怀一颗平常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真谛。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做人不要轻言放弃。赤壁一战,势单力薄的孙刘联盟,面对百万曹军,没有气馁,一把火将老曹烧得没了脾气;夷陵之战,同样是一把火,吴国把蜀国的家底全部烧光。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奇迹就会发生在下一刻。学习亦是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读三国如品人生,它或甘或苦,书写着人生的大戏!
品《三国》_500字4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整个三国时期最厉害的军师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更聪明呢?可能大家会受罗贯中尊刘贬曹的思想影响,认为诸葛亮更聪明,其实不然。今天,我就来一场魏蜀军师大pk。
首先说诸葛亮,三国时期有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的卧龙,由此可见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了。但诸葛亮一生中也犯过许多错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马谡失街亭”。罗贯中在书中写到,是因为马谡骄傲自大,在山上扎营,导致蜀军被断了汲道,全盘皆输。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诸葛亮过于相信自己的计划,而没想到魏军反应如此之快,打得马谡猝不及防。而马谡在山上扎营也是有原因的,当时魏军的士兵是蜀军的数倍,谁敢把营扎在路中间呢?
说完诸葛亮,再来谈谈被后人骂为“奸臣”的司马懿。其实他却有让我欣赏的地方。首先,诸葛亮对司马懿使用过“空城计”,司马懿被骗,被后人说“太多疑”。其实不是这样,你以为司马懿没有识破“空城计”吗?那是不可能的,就连司马懿的两个儿子都发现了不对,堂堂司马懿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而且司马懿当时有几十万士兵,再不放心也可以先派一支先锋军去查探啊?我个人认为,司马懿没有揭穿诸葛亮,是因为他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诸葛亮死了,那魏国还要他干什么呢?他的后代更没有可能统一三国。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个深思熟虑、心思缜密之人。
虽然我更喜欢“忠臣”诸葛亮,但是不得不说,“奸臣”司马懿才是三国最终的赢家。他有长远打算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这便是品鉴历史的精髓!
品《三国》_500字5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街亭失守,运粮也有了阻碍,于是诸葛亮亲自前去西城调运粮草。当粮草全部转移后,诸葛亮接到快报,司马懿亲率50万大军前来进攻西城,大小官员听了不禁害怕起来,因为当时全城只剩下了文官,且老弱残兵还不到五千,大部分又被派去调运粮草,诸葛亮安定大家说:大家莫慌,我已有了退敌之策,大家只要按我说的做,自不会有事。然后他让士兵们扮作百姓,大开城门,假扮的百姓在城门前扫地洒水,如有大声喧哗者,斩!
后来司马懿来了,他见诸葛亮稳坐城楼之上弹琴,而城内并没有防守,城门大开。几个老百姓在不紧不忙地扫地。顿时心生疑虑,心想:孔明平生从不冒险,今日这般此必有诈。想到这儿便不敢贸然进军,僵持了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断裂声打破了僵局。司马懿大喊:不好,有埋伏。军队便开始向后退。当众人都夸赞诸葛亮足智多谋时,诸葛亮却叫大家赶紧离开。等司马懿反应过来时,只剩下了一座空城。《空城计》这一故事便于此诞生,流传千古。
还有七星灯、孔明灯、木牛牛马、诸葛连弩,这些均为孔明所造,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草船借箭,这些哪一样不说明诸葛亮的旷世才智?一羽一纶巾,谈笑间,天下握于指掌之间。要是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像天空中的星宿,那诸葛亮一定是最耀眼的一颗。
品《三国》_500字6
在我的记忆中,似乎曹操在历史上饰演的一直都是反面角色,一直都是一位奸臣。但自从我听了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为我们讲解了“三国”以后,我才发现“曹操是奸臣”是对历史的一种误解,一种偏见,或许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尊刘(刘备)”的,所以人们在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才会认为曹操是奸臣,但是易中天教授用很公正的态度把曹操放到三国这一历史背景中去品读。
在易中天教授的口中,曹操不是“奸臣”,而是“奸雄”而且是“可爱的奸雄”是一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位心胸很宽广的人,而且是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他并不比诸葛亮差,应该说诸葛亮在他之下,因为曹操既是一名文臣,也是一名武将。而诸葛亮呢?仅仅是一个军士罢了。
曹操只会笑不会哭的,在任何时候,即使是在他战败时,或是在即将战死时,他也只会笑。他也很注重人才,好的人才他都不会放过的,因为他不记前嫌,即使是敌人的手下,即使是曾经背叛过他的人,只要是能人,才人那他一定会好好重用他的。因此,曹操的军营里是一个人才倍出的地方,不仅曹操是个人才,就连他的手下都是能文能武的人。
在听完易中天的讲课后,我觉得他的评论是正确的。曹操是一位“奸雄”,一位“可爱的奸雄”。是他为三国的历史增添了光辉。
品《三国》_500字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智谋,武艺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中著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相对比,加以求证。读到“草船借箭”时,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其次,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
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同。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
品《三国》_500字8
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著名将领,是董卓的义子。
吕布以勇武闻名,会使一把好戟,打仗多胜少败,没几个人是他的对手,素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说。在与袁绍的大战中,一个回合就把穆顺刺下马来,力气大得可以一戟砍断武安国的手腕,他常常把别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
《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中,吕布与虎将张飞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前助阵,战了三十个回合,仍战不胜吕布。最后刘备出马,三位英雄围住吕布,转灯似的和吕布厮杀,斗了一百多个回合,吕布最终招架不住,但却能毫发无伤地从八路人马中逃出去。
虽然吕布身手不凡,武艺出众, 但他忘恩负义,见利忘义,人品极差,总是心怀鬼胎,假装忠心耿耿,但总想着反咬一口。
一开始,吕布是丁原的义子,可被董卓派人用金钱和花言巧语骗了过去,他把十分信任自己的丁原亲手杀害,投靠了董卓,又成了董卓的义子。后来,王允使用了“美人计”,使得吕布和董卓的关系有了裂痕,结果吕布又把董卓杀害了。
接着,吕布投靠了袁术,被曹操打败后去投奔了刘备,可等自己壮大起来,竟又忘恩负义,把当时好心收留自己的刘备赶出了小沛。等曹兵杀到自己领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军队只有几万余人,只得率领一队人马出战。可他怎么可能打得过百万大军的曹操呢?被曹操活捉后又假惺惺说会为曹操打下一片江山。可刘备早看透了吕布,提醒曹操,最后吕布被斩首。
看到这大快人心的结果,终于把我心里的一口恶气给出了。
品《三国》_500字9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品《三国》_500字10
对百家讲坛上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的系列讲座的不屑来源于师长师兄们的影响,历史当作玩艺,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简直是在拿历史、历史人物开玩笑。
可终究好奇还是占了绝对上风,我倒不会傻B兮兮每天爬在电视机前看那一叹三涌,就直接买来一本《易中天品三国(全集)》来看了。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啊!还谈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绝对称得上一个学者,也让电视,准确地说,也就是这个百家讲坛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牵出历史事件、牵出时势格局,而三国时代又岂是容你孑然独世的时代,于是从曹操谈起,揭起错综复杂的一张网,将三国众英雄一网打尽了。这与刘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说,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历史或者言过其实,我看未必,最起码比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或者过于偏袒蜀汉的陈寿的《三国志》要更可信一些;不过说起来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爱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连诸葛亮也是下意识地继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个大大的代表历史一定方向的创新家了。
这一点,我倒觉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贱),性格(暴而疑),经历(艰辛)决定的,而不是说他就承担了什么历史使命,即使承担了,那也是历史发展强加给他的,要不他早就当上魏帝了,还能等到曹丕。读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脑中原先模糊的三国的复杂统将清晰了一起,一张人物事件谱让它越发清晰;朋友说,别用你易中天的理论和我谈三国,看,他还在不屑呢!我倒认为,品出来的三国,更吸引人兴趣啊!
品《三国》_500字11
这几天我正在看一本书——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著的一本《品三国》。
初次见到此书,心中便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视里也常常播出易中天教授讲三国,品三国。于是我便拿起这本好书专心致志的`看了起来……
看了这本书,使我对曹操的看法大大改变了,我原以为曹操是一个阴险狡猾、诡计多端的“奸贼”。这是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的曹操是一个顶呱呱的大英雄,真正了不起的人物!只不过《三国演义》的改动太大了,才使我对阿瞒(曹操的小名)产生了误会。
那么曹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格的人呢?他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因为享受天伦的时间不多,所以对家人的感情特别珍惜。在临终前他就说:“我一生所作所为,没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曹昂,曹操的长子)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
我还觉得他还是一个和我一样爱笑,爱开玩笑的人。当朋友、亲友、战友去世时,他会哭,会嚎啕大哭。可是,做错了事,打了败战,遭到人家羞辱,他绝不会哭,一定是笑。因为他豁达开朗,大气磅礴!
曹操也是很可爱的。他常穿薄绸当衣裳,腰里挂一个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见宾客。
……
看了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真正的伟人,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个真正的政治家——曹操。阿瞒呀,阿瞒,我真是对你误解了!
品《三国》_500字12
读罢三国的人都为里面的英雄的经历成就所感动,叹息。而我认为最不划算的莫非魏延老兄了。
不得不承认在战场上魏延是一位有谋略的才能也十分勇猛。若非万人敌也是勇不可当,然而他自己身家性命的谋算上就略逊一筹。自从他襄阳城上反刘综而后,他的悲剧就开始上演。
长沙城上他奋力杀死韩云救回名将忠臣黄忠,为蜀汉立了大功,却被孔明认“居土献土背主,不义也”。然而此时魏延依旧不悔随后。战马超,平西川,取汉中。魏延无不一马当先,奋勇杀敌。阳平关之战中还险些杀死曹操。刘备都对其赞赏有嘉,而孔明却仍以其脑后有反骨而不肯重用。
刘备死后,魏延跟随孔明七擒孟获,六出祈山,大小战斗数百次,无不尽心尽力,但依旧得不到重用最令人可悲的是孔明去世后,竟为马岱以孔明所授计斩杀,生前的功名就此抹杀。
魏延之悲,其一在于他没有权衡刘备和孔明的关系要比庞统好一些,于是去西川时,为了立战功对庞统严听计从。孔明当然对他反。其二在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总和黄忠争功,黄忠终究是长辈,说到底你还是理亏。再蜀汉建立后自以为功高盖世,看不起别人,自然导致日后孔明伐魏时自己分别带兵褒中出子午谷的建议也不能被采纳。魏延在蜀26年却落得背反罪名遭死人算计而死,何其悲也!
与老将争功,不智;与重臣扬仪不和,不明;部将不从而杀之,不仁;恃勇功高而背主,不忠;街亭战败后推卸责任,不义。
魏延戎马一生却不懂如何为人处事,实为英雄气短,惜哉!
品《三国》_500字13
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
翻开《三国》,品读品读这由忽略创造的悲喜剧吧!
曹操平定袁绍以后,为了完成统一大业,挥师南下,收编刘表部众之后,号称八十万铁骑,直抵赤壁江北。江南,孙刘联军不过区区三万,但滔滔长江水,阻隔了南北的交通。曹军虽然个个晓勇却不识水性,如何一战?无奈,曹操听了“凤雏”庞统之计,孰不知已人陷阱。
串联起这几十艘大船,铺上木板,能从容作战了。但曹操身边谋士谏言,此举危险,若一处被敌方牵制住,整个大军都会陷于崩溃。本应一语点醒梦中人,但曹操忽略了,最终落了个火烧赤壁,败走华容的下场。真是无巧不成书,赤壁一战的胜者刘备也没料到,日后也会犯此等错误,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
更有空城计。木案上轻烟萦绕,香烛也静静地燃烧着,轻轻摇动的鹅毛羽扇显出一份自信从容,也遮掩着孔明那流着虚汗的脸……远处马蹄踏起的尘烟漫天飞舞,司马大军兵临城下。司马菇本不相信探子的察报,此时一见,不禁心中大疑:“孔明一生行事谨慎,他如此泰然自若,城内必有伏兵,我如果贸然进击,不正中了他的诱敌之计?”他只是在迟疑,却没有细看,看孔明额头隐隐的汗珠,看城门口挥舞着扫帚的军士的慌乱。
他最终引兵退去,因为“忽略”,以致日后后悔不迭、咬牙不已。
《三国》里“忽略”的故事很多,故事似乎让人惋惜。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忽略,《三国》将变得乏味,佳话、美谈也成了历史泡影。
忽略的,有时是最重要的。既然我们不能避免大大小小的忽略,那么就让忽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酸甜苦辣的滋味吧!
品《三国》_500字14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一直记得这句名言,所以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书中主要写了两千年前三国时期所发生的事,如关公败走麦城,诸葛亮的空城计。每当我读起这本书,总会读很长时间。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里面有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令我敬佩,他们就是关羽和赵云。
关羽字云长,是蜀国五虎将之一,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之一。关羽武功高强,气势非凡,他曾经立下过无数次大功,有刀斩华雄,还干掉了颜良和文丑。为了保护刘备的妻子,在曹营里过五关斩六将,由此可见他对刘备的忠心。他还是分勇敢,被敌人用毒箭射伤,华佗为他刮骨疗伤,疼痛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却还在那悠闲地下棋,他真是太伟大了。被后人称为关公我还真想和关羽一样,有勇有谋,武功高强,若人人都能像关羽一样,那天下就太平了。
赵云字子龙也是蜀国大将,他英俊潇洒,而且武功十分的厉害,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闯入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中,救了阿斗,还打死对方很多人。虽然他是一名大将,但身上却无一处伤。他对国忠心,对朋友讲义气,对手下不粗暴,正经常以身作则,在他病逝是,诸葛亮是悲痛欲绝啊!看都赵子龙,我仿佛已经体会到当时社会的混乱,人民的痛苦。
读了 《三国演义》,我明白了许多的人生道理,令我一生用之不尽。
品《三国》_500字15
三国,这个名字对我们并不陌生。最早,是由陈寿编写的《三国志》。陈寿是现四川省南充市人,他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在他编写《三国志》时,他觉得不可靠的材料,他坚决不用。所以,《三国志》这本书是可靠的。后来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他和陈寿一样,他觉得不可靠的材料,他会在后面说,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而《三国演义》呢,它把可用和不可用的材料汇聚在一起,使得真实的可能性很小。在《三国志》里,周瑜是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意思是说气量大,品质好。这也就是历史形象。文学家和艺术家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他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而易中天先生说,其实“借东风”这个故事是没有的,“空城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民间信仰的是关羽],他曾经是最重情义的人,也称为各行业的祖师爷。
看完《百家讲坛》后,我觉得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评点。因此,我们也不能按照易中天先生来评论三国,他不过是以自己的思想来评论。但是,易中天先生有句话说得合情合理“不管怎么评论,人们看待历史人物,一定要保存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最后,我也希望大家能读一读《三国志》,了解真正的三国。
【品《三国》_500字】相关文章:
2.历史要“清白” ——读《品三国》有感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3.何处品书香
4.茶品人生 -作文
5.品悟本心作文
6.细品白茶作文
7.品作文600字
8.书中品人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