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时间:2023-07-12 14:28:28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600字(通用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英雄于敏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600字(通用7篇)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1

  春去冬来春又回,寒来暑往。浮世沧桑,澒洞尘世,斗转星移。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于敏先生的颁奖词,他是一位以平凡之躯,却立非凡之功,为国之重器之人。数十年如一日,一直都在隐姓埋名,这已然是超凡脱俗。

  先生于敏,正好华芳,赴身黄沙几十载,艰苦卓绝,默默无声,时天空乍响,重任结章,终是青丝成雪泪成行,于老以氢弹献中华神州,以生命辅我中华之崛起,佐我神州功业千秋万代。仅以国之重器,烈血荐轩辕。

  他“隐姓埋名三十载,不求声明天下扬”,当国家急需人才去填补氢弹方面的空白时,他毅然放弃自己所爱所擅长的原子弹研究,全心全意投身氢弹事业。他心怀祖国,勇担大任;他埋身科学研究28年,面对枯燥乏味从零做起的氢弹事业,他呕心沥血,厉兵秣马,但也从不气馁,绝不退缩。

  像于敏这样的灵魂怎会寂静无声,藉藉无名?君可见,氢弹诞生,震惊世界。于敏先生用尽毕生绝学,书写宏图大略,去回报祖国大地母亲对他的`滋养,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舒天昭晖,磅礴东方,共襄盛举,万众景仰。

  “一生为国铸核盾,一世甘做淡泊人”,于敏先生的一生,兢兢业业。天降大任于斯人,他不负祖国不负天。胸怀大志,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于老先生的仙逝,乃是我大国之殇。于老宏志,吾辈皆咏之。大国之殇,吾辈皆哀之。然其我辈更当奋勉,不辞辛苦,以冰心誓破长夜天。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2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今年寒假,我看了《功勋》这部电视剧,回顾了这些脊梁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过程。我不由地感慨:强国需要一批批”脊梁”加油干,而国强才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祖国与我们的关系是相互依托,荣辱与共的。之前我时常在思考我与祖国之间的距离,我有时觉得祖国离我很远,因为祖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而我只是沧海一粟。有时又觉得很近,因为我的骨子里刻着的是”中国”二字,身上流淌的是华夏的血脉。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功勋》里的先辈们给了我答案。

  于敏先生在参与核研究之前,也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准备出国留学。可当国家找上他时,他义不容辞地答应了。他当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衡才是平等,咱们不欺负别人,可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

  你可能仍在抱怨这个世界并不完美,祖国也没你想的那么美好,但这正是你存在的价值,祖国现在也需要你、我、他像先辈们一样用脊梁扛起重任,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当代青年又能否有《功勋》中那样的担当与奉献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认为那些离自己很遥远,须知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星辰大海才是我们的归宿,成为像先辈那样的国之脊梁才是我们的目标。愿诸君与我一同努力!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3

  英雄的中国,我向你致敬!你从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时的贫穷落后,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走向现在的国富民强、繁荣昌盛!这是什么?这无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英雄的中国,我向你致敬!科技的利刃是我们成功的桥梁,文化的巨炮是我们高奏的凯歌,医疗的保障是我们奋起的动力,教育的基石是我们前进的力量。

  英雄的中国,我向你致敬!看,我们科技的利刃正刺向夜晚的黑暗。原子弹、氢弹三年内相继为中国武装事业之强盛而鸣唱。“东方红一号”上天籁之音至“神舟七号”上太空行走,皆为中国航天事业之进步而翱翔;憧憬飞机至我国“大飞机项目”,都为中国航天事业之崛起而一飞冲天!我知道,中国所取得的石破天惊的成就一定为所有爱国人士所敬仰。

  英雄的`中国,我向你致敬!听,我们文化的巨炮早已“轰”出了亚洲,“轰”向了世界。从旧石器时代上的第一个甲骨文到《清史》的最后一笔;从我们会做的第一个水瓢到圆明园最后一块修补的玉石;从我们“咿呀”叫的那一天到少数民族老人传唱的一首无词无曲的民歌,这都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遗产的缩影。在国外,一个外国人看到华人老师不应惊奇,看到孔子学校不应惊奇,他应惊奇的是自己为何不是一个中国人?为何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

  英雄的中国,我向你致敬!我们不但拥有精锐的利器,而且我们还有雄厚的后勤保障及下一代教育之基石。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4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安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5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当我轻轻翻开《品格的力量——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一书时,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深深感染了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看到了林则徐立志献身报国的无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看到了于谦光明磊落的担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英雄事迹就像一面面镜子,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国是无私奉献的胸怀。“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中,便聊以安慰了”,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生前的一次表白。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于敏隐姓埋名整整28年,扎根边陲,白手起家,独立自主建立和开发了氢弹的'基础理论、制造技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岗位,他立足岗位,担当责任,无私奉献,永不放弃,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读到这里,我不禁赞叹道:“于敏,我也要像你一样,不畏艰苦。”我回忆书中讲述的于敏在边陲种种艰苦的研究条件和刻苦钻研的情景,不禁想起今年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凤凰书城看书,我偏偏不肯去,因为我正被精彩的电视剧所吸引。妈妈连哄带骂,我才极不情愿地去了。到了书城,我随手拿起一本书,实际上,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家里的电视前了,心不在焉地看着,根本没看懂什么。回到家,妈妈问我:“今天去书城学到了什么知识?”我吞吞吐吐:“我…学到了……”妈妈一听,严厉地把我批评了一顿。是呀,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优越,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而于敏扎根边陲潜心科研的条件远远不及今天的我们,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本书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缺点,也使我真正改掉了不爱学习的这个坏毛病。是于敏让我知道了要努力学习,刻苦向上!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让我们像于敏一样,忠于祖国,认真学习,永不放弃,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6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诞生于一般百姓家庭。于敏7岁时开头在芦台镇上学校,中学先后就读于天津木斋中学和 耀华中学 。

  1944年于敏考上了 北京高校工学院 ,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本人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讨论生,并 在北京高校 兼任助教。在张宗遂、胡宁教授的指点下,1951年于敏以优良的成果毕业。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讨论所任助理讨论员、副讨论员。这个所1950年才成立,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静静地开头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究。这次从基础讨论转向氢弹讨论工作,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爱做基础讨论,当时已经很有成果,而核武器讨论不只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需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从今,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7

  在1988年被媒体报道以前,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连他的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于敏从事的“高级的秘密工作”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于敏的科研生涯始于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钻研多年后,1961年,钱三强找他谈话,将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交给了他。从那时起,于敏转向研究氢弹原理,开始了隐姓埋名的28年。

  当时的核大国对氢弹研究绝对保密,造氢弹,我国完全从一张白纸起步。由于大型计算机机时非常紧张,为了加快研究,于敏和团队几乎时刻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1965年9月,上海的“百日会战”最终打破僵局:于敏以超乎寻常的直觉,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理出头绪,抽丝剥茧,带领团队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设计方案。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69年,于敏带领团队来到了四川绵阳的深山里,研究核武器。他判断,“核武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丧失威慑能力,我们就要重新受到核讹诈。”他不敢停止脚步。但长期在艰苦环境里工作,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于敏上台阶都要用手抬着腿才能慢慢上去,同事都劝他休息,他坚持要到小山冈上观测火球。由于操劳过度,在工作现场,他几近休克。1971年10月的一天深夜,于敏再次因为过度劳累休克……

  2015年1月,89岁的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满脸谦逊祥和。上一次像这般“抛头露面”,还是1999年,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23位获奖科学家发言。对于敏而言,他并不习惯这样的场合,在隐姓埋名的那些年里,默默耕耘的他“沉”在深处很自在。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相关文章:

绿色中国梦-杨敏琦作文08-16

绿色中国梦-杨敏琦作文08-01

中国——英雄作文800字09-11

俞敏洪《赢在中国》精彩点评录09-01

敏敏的伤心10-06

敏敏姐姐11-18

敏敏的眼睛会说话作文05-04

刘翔-中国英雄_800字02-22

谐敏(諧敏)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