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

时间:2021-02-03 20:41:16 作文写作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年糕

年糕1

  寒风一起,童稚的心最开心的期待就是过年。过年时,最开心的事就是跟着姥姥去作坊做年糕。刚成品的年糕,香气四溢,姥姥会在一小段年糕上撒上红糖,甜和香,裹挟着冬天里的我,热乎,烫手,递给迫不及待等在一边的我……

  做年糕的小作坊热气腾腾,混乱而热闹。好几个加工点前都站着围着围裙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脸上淌着汗,一边干活一边冷不丁地爆出几句方言,引发大家的哄堂大笑。一张张黝黑的脸上,一双双深陷的眼,有莫名的感动和亲切。

  我帮着姥姥把一大袋大米拎进作坊,心花怒放,啊啊,又能吃上刚出炉的年糕了。洗干净的大米被送进蒸锅里蒸,一时间小作坊便烟雾缭绕,不一会米的清香便沁人心脾。老奶奶将木盖揭开,满屋的米香让人沉醉。一部分蒸熟的大米倒进机器中搅拌,剩下的一些则被送到作坊的石槽中,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光着膀子开始噼里啪啦轮番敲打,还不时乘着空隙将那年糕翻面。经过机器搅拌和捶打后的年糕已经变得很有筋骨与粘性了。肩上搭着围巾的一个老爷爷便从机器下面将通道打开,半成型的年糕就这样缓慢地滑进下面的木桶里了。这时,心急的我早已经迫不及待,常忍不住不顾烫手抢先去揪一块来尝鲜。

  半成型年糕的木桶被搬到另一个机器前,粘稠的米糊经过机器的挤压,成了长条状,机器徐徐吐出年糕条,老爷爷瞅准时机将从机器里出来的年糕干脆利落一分为二。姥姥让我找了个竹架,把年糕放到竹架上晾晒。整排的年糕摆完后,姥姥把一段年糕递给我,同时从怀中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个袋子,把里面的红糖撒了一些在年糕上,按捺不住等待已久的心,一口咬下去,啊呜!姥姥望着我笑,一脸宠溺,她的笑容就仿佛这甜而不腻的年糕芬芳。

  拽着姥姥的衣襟,心满意足地走出小作坊,走过小巷,还没到家,我手里长长的年糕早已落入肚中。

  现在,街上的年糕店里,一节节的年糕规规矩矩地躺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像被关在监狱中的囚犯,吃起来,再无清香,只是粘齿。这时候我就会无比的想念小时候姥姥家大米做的年糕,记忆里无法复制的温暖。

  有一次,偶尔在小巷一家不起眼的小铺子里吃到一碗年糕,甜得那么自然。当那种熟悉的味道滑过食道,我似乎看见我的姥姥,后面跟着矮矮的我,消失在另一条巷子中……

年糕2

  放寒假的第2天,我就回了乡下奶奶家。到了那里,我看到院子里放了一个圆圆的袋子,被压的扁扁的。我问奶奶这是干嘛用的?奶奶笑呵呵的说:“这是用米做成的粉。装在袋子里用重的东西压一天一夜就能用来做年糕了。”我听了很好奇:“做年糕?”年糕是怎么做的?我请求奶奶教我学做年糕,奶奶同意了。我带着好奇心开始了我做年糕之旅。

  在厨房的小桌子上放着一个大桶,然后在桶中间放一个脸盆,在脸盆底上放蒸糕的模具在桌子的左手边把它打磨好的米粉放入桶里凉上。也叮嘱我这个米粉如果很干就偶尔的洒一点水,奶奶在土灶的锅里已经放上了水开始烧了。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环节了。做年糕了,爷爷把模具摆放好,然后拿了一个筛子,准备把米面塞到模具的方格子里面爷爷说这个筛子是第一重要的环节,如果不把里面米粉筛到匀称,那在模具的格子里就会成块状,影响它的口感。只见爷爷拿着筛子一抖一闪左右摇晃起来。米面像跳动的小精灵一样,轻轻地飘落到模具的格子里,一会儿的工夫模具的格子里就满满的。这时爷爷拿把木直尺,把上面的米面刮得平平整整,接着爷爷说:“下面一步是脱模具,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年糕的外观形象。所以要很仔细很小心的,慢慢地脱模具。”听爷爷这么说,我很激动,就想试一试。爷爷看着我呢,渴望的小心的眼神说:“行,我让你来试试,我在边上指导。”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模具,轻轻地,慢慢地缓缓地动着我的胳膊。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模具,爷爷在一旁鼓舞我说:“嗯,不错,可以的。”也许是爷爷的鼓舞让我骄傲了,到最后一点点的时候,我的手一不小心抖了一下,边上的几块有点破坏了,虽然说有点瑕疵,但是我很开心。我急忙把它们放到蒸笼上去蒸。奶奶笑着说:“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上香喷喷的年糕了。”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了一阵糯米的香味。

  奶奶说年糕已经熟了,大家快来吃年糕啊。我拿起一块有点破损的年糕,轻轻地咬上一口,呀,真香!自己动手做的年糕就是好吃,我心里美滋滋的,一边吃一边祝愿着大家,来年我们大家步步高升!

年糕3

  小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做年糕。深秋入冬,庄稼都收割入库,寒风四起,气温骤降,做年糕的日子终于到了,一大早,整个村子的人就从家里背了新打下来的大米,汇聚拢来,从清晨一直忙到晚上,那热闹喧嚣的场面,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时是冬日,每个人呼出一口气息在空中消散不去。做年糕临时搭建的大屋棚里,人们顶着寒风,热气腾腾地做着年糕。帘子一掀开,里边氤氲朦胧,干活的大叔大爷们人影幢幢,还不时跑动着像我这样迫不及待等待吃上一口新鲜出笼的年糕的小孩欢快的身影。吆喝声,招呼声,欢声笑语里夹杂着一两声呵斥孩子不要乱跑的训斥声,却听不出责备,一切都充满了欢快和喜悦。

  做年糕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捶打米团,那是需要力气和技巧的。年轻的大叔撸起袖子,舞动木棒,你锤一下,我锤一下,配合默契,一棒接着一棒,节奏明快,鼓点清晰,仿佛一曲丰收的号子,又仿佛一段优美的舞蹈。水汽迷蒙,米香四溢,阳光从大棚的缝隙里照射进来,一切,让人如此幸福而满足。

  切年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了。从机器徐徐吐出来长长的年糕条,一眼看不到头。两个人,各站机器一边,把长长的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的。他们手里的刀不停地上下舞动着,刀起手落,速度快得惊人,切好的年糕长短均匀,噼里啪啦掉入两边的筐子,慢慢装满了整个筐。在我眼里,他们就像武林高手,心动手起,又仿佛魔术师,瞬间变出了一筐筐成品年糕。

  做好后的年糕最后还需要晾干,他们被整整齐齐地摆在竹排上,有人拿来一个章,印上红泥,往年糕中段上盖。急于品尝一口的我已经不记得章上刻的是什么,那应该是最好的吉祥祝福吧。

  妈妈让我也盖一个,那是我第一次盖章。我小心翼翼地把章盖在年糕中段。抬起章的那一刻,我满心欢喜,章盖得很好,不偏不倚,看起来精致极了。啊,这第一个成品出炉了!

  至今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在刚做好的年糕一侧,拉开一个口子,塞进榨菜。那味道简直是美食中的极品。糯糯甜香的年糕,酸辣爽口的榨菜,在舌尖微妙的撞击,那是故乡独有的味道。

  现在,我仍旧会在每年的岁尾盼着做年糕,品尝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快乐,幸福的味道,家人团圆的喜庆,都完全融入这年糕中,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味道。

年糕4

  记忆中,小时候的春节才是我最快乐的日子。过了腊月二十四,我们就会启程前往农村奶奶家。我觉得,农村的过年才真正有味道。看那家家户户用浆糊糊在门上的红色对联,高高挂起的充满喜庆的灯笼,家家杀掉养了一年的肥猪、肉鸡、膘羊好不热闹!每当有谁家要杀鸡杀羊时,我会第一时间挤到人群中去看,看到了什么倒也忘却,只是那时的新鲜感和那时的心情却记忆犹新。

  农村的年货,并不是在市场买现成的,而是每家都自己亲手做,在三十年前做完后,屯在凉房的瓮中,等到大年那天拿出来祭神和享用的。

  在农村的那些日子里,最令我兴奋地便是做年货的那两天。爷爷家通常会炸油饼,炸肉丸子,炸鸡腿,生豆芽可是说实在的,家里做这么多年货,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来说,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爷爷在大年三十前一天炸的年糕。每当回到爷爷家,我就眼巴巴地盼着香喷喷的年糕了。

  做年糕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黄米粉必须得干而散,不能冻在一起。拌面的时候也有严格的要求,要用凉水拌。水的多少也有讲究,水多,面就变软了,这样的面炸出的年糕不筋道;水少,面就会变硬,这样的年糕炸出来硬帮帮的,不好吃。整个过程中工序最难的是搋糕,将刚蒸好的黄米面端出锅后,必须立即将蒸好的糕面包在准备好的尼龙塑料布里,开始搋面。这道工序对搋糕者的要求很高,必须有足够的力气和毅力。

  刚出锅的面,顶上冒着滚烫的热气,别说直接用手和面,就是稍微靠近冒气的面旁,手就会被扑面而来的热气吓得缩回去。这时,爷爷便闪亮登场了,他用那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沾沾凉水,便灵巧的开始搋面。看!他将面团摔来摔去,揉来揉去,双手因为面的滚烫而频繁的沾水,可仍看不出来爷爷有什么呲牙咧嘴的表情,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

  和好面,便要开始包糕了。将那不软不硬的棕黄面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其实当时的面团已经可以吃了。于是在一旁馋得口水都快流干的我,趁大人们正在忙碌包糕的空隙,偷偷从和好的糕面上揪一小块,握在手中,迅速跑到一个小角落里,闻着,嗅着,细细地品尝着,张大嘴咬下一口,软软糯糯,真是极好的!小狗也被这香味吸引过来,兴冲冲地向我跑来,尾巴都快摇成花了,目光灼灼地望着我,我只好小心翼翼地捏一小块扔给它,看它那一脸满足的模样,真是个吃货!

  呲啦啦~大人们包好的糕终于跳进了油锅里,看到糕在油锅中翻滚,旋转,由棕黄变成金黄,由光滑穿上了凹凸不平的金珍珠衣服,早已偷吃完的素糕的我迫不及待地站在油锅前,等待着,出锅了!我赶紧跑到炸好的糕前,伸出手便要抓起来。嘶~我吹着被烫的手,眼巴巴地看着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年糕,金灿灿,香喷喷的。唉!

  时隔多年,每年过年的年糕都是在外面图个方便买现成。爷爷也去世多年,吃着外面做的精美的金黄的油糕,却总觉得缺些什么,想再吃一次爷爷炸的年糕,可是又叫我去哪儿找呢?

年糕5

  年糕,客家人称之为甜{。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有蒸甜{的习俗。古时候就有“不蒸甜{不过年,没有甜{不成礼”的说法。

  小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就把我交给外婆照看,这让我有机会领略外婆做甜{的过程:到了腊月二十七,外婆就把早早准备好的糯米和粘米浸在水里。这糯米可不是一般的糯米,是外婆在当年晚稻中特意挑选的上好糯米。那浸泡的水,也不是普通的井水,是外婆专门去山里挑的山泉水。糯米泡软后,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起来磨粉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了。外婆把浸好的糯米捞起来提到石磨旁,把石磨洗干净后,就把米倒进石磨里。外婆在最前头推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跟在外婆的后面,使劲儿地推着,边推边催外婆:“快放米啦,快放米啦!”在石磨嘎吱嘎吱的转动声中,糯米磨成细腻的粉末。看着这辛苦努力的成果,外婆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米粉磨好后,外婆又把米粉放在粉筛上慢慢转圈,慢慢筛下细粉。粉筛好后,外婆把煮好的红糖水慢慢加入,边加入还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搅拌成浆状,再放置半小时。半小时过后,再把米浆倒入专门装甜{浆的透明胶袋,用塑料绳系上,最后把装好的桨放入大锅里蒸四个小时。蒸好后,如果马上吃,那不是最美味的,因为它还是软的,不成形,切不成一块块的甜{,真可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待它放置两三天后,方可切成片,蒸软吃,那才爽口滑腻呢。

  甜{角,我最喜欢吃了。它的外表特别光滑,吃起来不仅光滑而且有嚼劲。外婆每次切甜{的时候,都不忘把光滑的那部分留给我。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年夜饭,外婆就把煎好的甜{端上来。煎好的甜{外焦里嫩,金黄金黄的颜色让人看了就特别有食欲。全家人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又尝到了久违的味道,让漂泊的心安定下来。

  就这样,每年我都和外婆一起磨粉,看外婆做甜{,直到到外面去读书。每逢到了年底,我回到外婆家,外婆都会把香喷喷、外焦里软的甜{放在我面前。我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把它吃得干干净净。每次看着我吃完,外婆都很高兴。我愿年年吃到外婆的甜{,看到外婆露出满意的笑容。

年糕6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临近年关,村上每年都会打年糕,特别热闹,吃个年糕头,讨个好彩头!

  临近冬至,奶奶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马上到打年糕的日子了!

  到了冬至,寒风凛冽。我坐着车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早早地在门口等着,当然,来迎接我的不只奶奶一人,还有我儿时的宠物狗咪儿。一进奶奶家的院子,便能一声瞥到那巨大的石臼和常年放在里头的那根粗大的木锤。

  进了屋子,我异常兴奋,稍作休息,便和奶奶一起着手准备打年糕所需材料;先将清洗干净的糯米磨较细的糯米粉,按一定比例加入水,边加水边搅拌,加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略微多些少些,都会影响年糕的口感。然后不停的揉,和和面是相差无己,待糯米粉变为黏乎乎的一团时,便可进入第三步。将和好的糯米粉团,整个放到锅里,下面添一点柴禾,倒一点水,盖上锅盖,用小火蒸着,五分钟打开一次锅盖,待水全部蒸干亦被糯米粉团吸尽,便是出锅之时。刚蒸好的糯米粉团比方才更黏,好奇的我忍不住用手捏了一点。不想它却调皮的黏在我手上,任凭我如何拔,它就是不下来。没办法,我只好把拉出来的长长的一条丝都挑下来,然后用水洗掉。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便是“打”!把糯米粉团放到石臼里,便该爷爷上场了:举起大锤头,用力往糯米粉团上砸,一次又一次,砸了大约五十下,用奶奶将糯米粉团翻个身,然后爷爷接着砸,砸了大约三十次,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上前去,让爷爷让我打一次。爷爷笑着说:“好,让你打。要用力打呀!”我接过大木锤,举过头顶,大叫一声:“呵!”使尽全身之力,向石臼里的糯米粉团砸去,然后再举起,再砸下,举起,砸下,举起,砸下……重复了近二十次,直至我筋疲力尽。可惜这二十次中,有七八次都砸在了石臼上,没砸到糯米粉团。看来这打年糕,也是讲究技巧的。我把木锤还给爷爷,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又过了好一会儿,打年糕的“壮举”总算是完成了!

  我乘机拿了一小块,撒些糖,吃起来,味道还不错!美味!

  打年糕,年年高!

年糕7

  一对用黄槿木做成的槌,一个用青石凿成的槽,两个用竹蔑编织的匾,一群乡下男女老少……一切都是原生态的,这就是乡下打年糕的场景。

  腊月廿四,在老家尧坊,我正好赶上了打年糕。

  年糕的原料是糯米,这种糯米是用草木灰过滤出来的水浸泡过的,呈金黄色,蒸熟后灿若黄金,芳香扑鼻。我进厨房时,母亲已经把糯米蒸熟了。母亲蒸米的蒸笼是木制的,自打我懂事起就知道有这个蒸笼,它曾经给我蒸过许多美食,现在一看见它又唤起了我的美好的回忆。

  打年糕总是相对固定在某户人家,一来石槽沉重,有二百来斤,扛来扛去不方便;二来打年糕断年糕是个“劳动密集型”工作,不是两三个人能够完成得了的。往年打年糕总是落脚在我家, 今年打年糕落脚在邻居家,父亲把蒸好的糯米搬到邻居家,我也兴冲冲地跟了去。一见面,邻里乡亲纷纷跟我打招呼,非常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屋子里更加热闹起来。

  既然入了伍,我该干什么呢?断年糕(就是把大块的年糕搓揉成一个一个的圆圆的小年糕)粘手,要是沾油又腻腻的,我可受不了。调年糕太烫,也不是我辈能胜任的。那就打年糕吧。乡亲们见我接过槌子,不无担心地议论,天天坐办公室的人,有力气打得起吗?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一个槌子重三四十斤,高高地举过头顶,挥手而下,“咚”地一声打在石槽中,深深地陷进年糕里。年糕粘稠得很,要拔出槌子可比举起槌子还艰难。如此周而复始,不停地举起落下,拔出举起,没有充足的气力,根本不要尝试。

  然而乡亲们的担心可是多余的。为了打年糕,平时我就注重锻炼呢,拉单杠,举哑铃,玩拉力器,都是我的爱好,上场打年糕自然是胸有成竹了。见我把式不错,大家夸赞不已,似乎对我更亲近了些。见我持续不断地劳作,又夸赞我气力不小,经过一致认定,还把我推上了第二把交椅。在一群长年从事体力劳动的庄稼汉中,我这个书呆子排名第二,可真是一种荣耀呢,呵呵……

  早些年村里有了机器,有人尝试用机器机年糕。但年糕一出来,大家就失望了,这机出来的年糕色泽差,不经煮,一放进祸里就松散,和稀泥似的,既没口感又没味道。打出来的年糕呢,表面柔嫩细腻,光泽烁烁,像金元宝似的。放进锅里煮,越煮越软,软而不散,吃在嘴里,可以拉得老长老长的,甚是有趣。

年糕8

  听说乡下的表弟要来家里做客,作为姐姐的我怎么也得尽尽地主之谊,请他吃顿饭。去饭馆吃?忒俗气。让妈妈煮大餐?显得我这个姐姐诚意不够。怎么也得自己露一手,才对得起他叫我的这一声“姐姐”。

  可要做什么呢?一直以来,我在家里可是甩手掌柜一个。要不,就来个简单点的吧。正好冰箱里有年糕,煎块年糕,祝表弟的成绩“年年高”。嘿,这寓意真不错!

  说干就干,我戴好围裙,有模有样,准备开工。

  第一步,先将年糕切块。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年糕切成一个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接下来,洗净平底锅,放到燃气灶上,打开火,等到锅上冒出热气时,便倒入食用油。不巧,锅里残留了几滴水,油锅瞬间“炸”了,油滴四处飞溅,我慌了,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在蹦蹦跳跳。过了一会儿,我才小心翼翼地从碗里抓了一块年糕,轻轻地放入锅中,没想到我的手还没来得及收回,就被飞溅的油滴烫出了一个小红泡。我忍着痛,拿起筷子把年糕一夹一放一翻,年糕在油锅里跳起了欢快的华尔兹。第二块、第三块、第四块……就这样,我放了一半的年糕,锅中像开着舞蹈晚宴,异常热闹。几分钟后,我把它们一个个夹出来,它们像一群玩得疲惫的孩子,一个个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望着碟子里的年糕,我心里美滋滋的,特有成就感。

  抬头看向窗外,夕阳已红透半边天,看了看时间,已近傍晚6点3 0,可案板上还剩下一半的年糕,要是不赶快煎完,就不能给表弟惊喜了。我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边擦去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边加快速度继续重复之前的步骤。由于心急,我将火开到了最大。倒油,一夹一放一翻,可不知为何,火突然冲到了排气扇的盖子上,我吓得不知所措,急忙拿起锅盖,“哐当”一声将油锅盖上,这才将火苗禁锢在锅里,我赶紧将火拧得小一些。这个小插曲来得太突然,等我缓过神,锅里的年糕都焦煳了。

  年糕终于煎完了,夹起一块,轻轻一咬,甜甜的味道顿时缠绕齿间。自己动手做出的食物味道就是不一样,感觉特别好吃。我甚至可以想象到表弟吃年糕时那“陶醉”的模样了。

  这次尝试煎年糕,虽说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小插曲”,但吃到自己煎的年糕,还是让我有满满的成就感。这样的尝试,我愿意多来几次!

年糕9

  年糕意寓着年年高升,在过去每到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捣年糕。虽然现在年糕随处可见、随时能吃,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但是捣年糕我还是第一次见呢!在我的老家——象山新桥,至今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一早,我和妈妈便带着捣年糕的主料——清洗干净的糯米来到了年糕作坊。作坊里等待捣年糕的人也不少,一层层水蒸气笼罩在作坊的上空,作坊里的工作人员分工有序。终于轮到我们了。只见一位师傅把米浸在了水里,我们默默地在一旁等待,过了10分钟,一位老爷爷把米袋拿了起来。原先一颗颗像小珍珠的糯米,吸收了生命源泉---自然水,变得水润润的。老爷爷把糯米倒入一个像漏斗一样的的机器里,懒洋洋的“大怪物”开始运动起来,它唱着快乐的歌“咯哒咯哒”。突然“咕”的一声白如颜料的米粉犹如瀑布一泻而下。

  师傅把白白的米粉装入一个个木桶里,放到锅上蒸。几分钟后蒸桶被好像牛奶的水蒸气围绕着,散发出阵阵米香。米粉被蒸熟后,师傅们马上把米粉从木桶里倒到捣年糕的机器上,用工具铺平。糕粉稍冷以后,一位师傅用一块板把粉团往一个大洞里压下去,不一会儿,年糕像牙膏一般被挤了出来。可是那么长的年糕怎么吃呢?正当我苦思冥想时,忽然看见年糕机露出了锋利而银光闪闪的“大板牙”----刀片。我看年糕都一样长,感到很好奇,就环视了一会儿周围,霎时间看见了一个计数器,原来计数和刀片同步进行的。我还看见有个水龙头一直在滴水而且刚好滴在年糕前方,等一块年糕运走后它才接着滴,这是为了防止年糕被粘住。我们把年糕整齐的摆放在竹床上,摆完了就抬起竹床来到了一个放竹床的位置,等它冷却。

  看着那白而软的年糕,我早已口水“飞流三千尺”。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把它捏成圆饼形,在中间嵌上一些豆酥糖,再把年糕边包裹上,咬上一口,糯糯的年糕里混入了一丝甜甜的味道,豆酥糖的豆香味慢慢在唇齿间蔓延开来,香香的、糯糯的,入口即化。妈妈说这就是她儿时的味道,她们小时候条件不好,一年只能盼来吃一次,现在条件好了,想吃街上也能买到。

  年糕,年糕,年年高,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啊。我希望我们的生活也能一年比一年好。

年糕10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心中有爱,才能做出可口的美食。就好比人们说“要做文,先做人”的道理一样,倘若在美食中融入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样的食材,同样的做法,每个人做出的味道都不一样。心中有爱,才会把爱的味道融入美食中。

  我的祖母是个极为善良、宽厚的人,她会做各种美食,什么摊黄子、贴饼子、炸油果、灌香肠、蒸年糕等等,每样都特别好吃。我最爱吃的是祖母蒸的年糕,我把祖母做的年糕称为“祖母牌”年糕。

  过年的时候,来家里拜年的亲戚大多会送来年糕。但我吃过那些年糕之后,觉得一点也不糯,甜味也不是恰到好处,味道和祖母蒸的年糕差远了。祖母蒸的年糕,香甜可口,回味无穷,每每想起,我都要流口水。

  在我小时候,每年春节前,祖母都会蒸年糕。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两种,据说是象征金和银。另外,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年高长寿,一年胜似一年”。祖母蒸的年糕,一般都是用黄米做的。祖母是个精细讲究的人,做什么事都要尽量做到最好。蒸年糕要提前把黄米准备好,祖母会亲自推着石碾碾黄米,把黄米碾得细细的。还要准备好大红枣、红小豆,祖母都要选质量上乘的。

  祖母会选一个晴天,把大蒸屉和大铁锅刷得干干净净。要蒸年糕了,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的水已经滚开。这时,黄米已用温水拌好,大红枣和红小豆等也已经洗干净。祖母在蒸屉上铺上一层白菜叶,然后把黄米、大红枣和红小豆均匀有序地铺撒到蒸屉上。祖母对我说:“你爱吃大枣,得多放点。”我望着祖母,开心地笑了。蒸屉很沉,祖母会让祖父来帮忙,把蒸屉抬到大锅上蒸。开锅后,还要再蒸上一段时间。一会儿工夫,屋子里便热气腾腾的,年糕的香味也出来了。

  年糕蒸好后,几个人一起抬下蒸屉,把蒸好的年糕扣到大笸箩里。我总会趁热吃一块刚蒸出来的年糕,香甜软糯,真是太美味了!年糕放凉以后,被切成一块块的。方方正正的年糕,黄米中夹杂着大红枣和红小豆,看上去就令人垂涎欲滴。蒸好的年糕,祖母只给自己留几块,其余的送人。祖母的表姐,还有祖母在城里的干女儿,包括邻居一个孤寡老太太,每年都能吃上她蒸的年糕。祖母的年糕到过很多地方,很受欢迎。

  后来我吃过很多年糕,但是从来没有一种年糕比祖母做的年糕好吃。我一直以为,世上的每种美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某一个人。如今,慈爱的祖母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也把一种独一无二的年糕带走了。那种被我称为“祖母牌”的年糕,成为我味蕾上的绝版,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

年糕11

  年糕,客家人称之为甜粄。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有蒸甜粄的习俗。古时候就有“不蒸甜粄不过年,没有甜粄不成礼”的说法。

  小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就把我交给外婆照看,这让我有机会领略外婆做甜粄的过程:到了腊月二十七,外婆就把早早准备好的糯米和粘米浸在水里。这糯米可不是一般的糯米,是外婆在当年晚稻中特意挑选的上好糯米。那浸泡的水,也不是普通的井水,是外婆专门去山里挑的山泉水。糯米泡软后,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起来磨粉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了。外婆把浸好的糯米捞起来提到石磨旁,把石磨洗干净后,就把米倒进石磨里。外婆在最前头推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跟在外婆的后面,使劲儿地推着,边推边催外婆:“快放米啦,快放米啦!”在石磨嘎吱嘎吱的转动声中,糯米磨成细腻的粉末。看着这辛苦努力的成果,外婆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米粉磨好后,外婆又把米粉放在粉筛上慢慢转圈,慢慢筛下细粉。粉筛好后,外婆把煮好的红糖水慢慢加入,边加入还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搅拌成浆状,再放置半小时。半小时过后,再把米浆倒入专门装甜粄浆的透明胶袋,用塑料绳系上,最后把装好的桨放入大锅里蒸四个小时。蒸好后,如果马上吃,那不是最美味的,因为它还是软的,不成形,切不成一块块的甜粄,真可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待它放置两三天后,方可切成片,蒸软吃,那才爽口滑腻呢。

  甜粄角,我最喜欢吃了。它的外表特别光滑,吃起来不仅光滑而且有嚼劲。外婆每次切甜粄的时候,都不忘把光滑的那部分留给我。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年夜饭,外婆就把煎好的甜粄端上来。煎好的甜粄外焦里嫩,金黄金黄的颜色让人看了就特别有食欲。全家人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粄,又尝到了久违的味道,让漂泊的心安定下来。

  就这样,每年我都和外婆一起磨粉,看外婆做甜粄,直到到外面去读书。每逢到了年底,我回到外婆家,外婆都会把香喷喷、外焦里软的甜粄放在我面前。我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粄,把它吃得干干净净。每次看着我吃完,外婆都很高兴。我愿年年吃到外婆的甜粄,看到外婆露出满意的笑容。

年糕12

  妈妈告诉我,年糕是用大米做的。我不相信,大米怎么能做成年糕?机会来了,小记者活动将组织我们去临浦通二村看做年糕,这真是太好了!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清香扑鼻又年味十足的年糕制作现场吧。

  1月14日上午,迎着暖暖的冬日,我们来到通二村娘娘庙。刚进门,就看见院子里人来人往,两口大锅热气升腾,还不时传来沉重的“咚——咚——”声,一片忙碌景象。透过人群,仔细地看每一样工作,我终于明白了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太神奇了。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做年糕,首先要准备好原材料,那就是大米。正在淘米的奶奶告诉我,做年糕要用两种大米,一种叫晚米,一种叫糯米。把两种米按相等的数量掺在一起就可以了。接下来,要把淘好的大米磨成面粉,再把面粉烧熟,这样做年糕的一个重要步骤就完成了。

  待面粉熟了,负责烧面粉的爷爷捧起木桶直往前冲,来到真正的年糕制作现场。那里有两样工具十分醒目:一个是叫臼的石器,一个是搡年糕用的木棰。待爷爷把熟面粉整个倒入臼中后,站在臼旁的另两位爷爷就举起木棰,一上一下地搡起来。还有一位爷爷专门负责给臼里的年糕翻身,只见他每次翻身前都要给年糕抹些水。爷爷告诉我,抹上去的水必须是开水,如果用冷水,做好的年糕会一块块掉下来。不一会儿,两位搡年糕的爷爷收起工具走开了。年糕这么快做好了?我还来不及想清楚,又一位爷爷拿起一个新的木捶来到臼边。啊,这个木棰比起先的木棰粗多了,看上去非常沉重。只见爷爷举起大木棰起狠狠地敲向年糕,感觉地面都在震动。真功夫啊!“咚——咚——”不停地搡。经验丰富的爷爷感觉年糕硬度差不多了,就停止了工作,捧起臼里的年糕走向下一个环节。

  接下来工作叫“焊糕”。刚从臼里拿出来的年糕,又厚又胖,不好看。现在这位爷爷用一个焊棰把年糕压平,一会儿功夫,原本胖胖的一坨年糕变得又平整、又光滑。此外,爷爷还要给年糕美化下。只见他用一根竹条在年糕上压下十字,再在分割出的四块区域各盖上一个印——原来是个大大的福字,然后再给每个年糕编上号。就这样,一块又白又圆、散发着阵阵香气、寓示着新年火红、幸福的年糕做好了。

  最后,我们每位小记者都领到了一块年糕。捧着年糕走上回家的路,我的心里好开心啊。从没想过好吃的年糕还有这么多学问,这次活动真让我长知识了。

年糕13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风俗,相同的节日,各家又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对于我们家来说,“冬至”这一天,自然是全家一起吃香软劲道的大头年糕了。

  冬至这天一早,爷爷就去菜地里拔了他亲手种下的大头菜,奶奶呢,则拿来了手工年糕。哎呀,光看看这些食材,我的肚子就唱起了“空城计”。

  爷爷洗净了大头菜,就开始熟练地削皮,要削掉那些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菜叶当然也不能浪费,洗净沥干水分备用。我有点忍不住手痒,就迫不及待地拿了菜刀切片,薄薄的,一片两片,三四片……“筱雨!阿娘跟你说,不能切得太薄。太薄了容易煮烂,筷子夹不起来!”奶奶着急地提醒我。我看着奶奶示范切的大头菜形状,赶紧改变“刀锋”,厚,要大块而且要厚实些。“咱宁波人做人厚道,实诚,煮的大头菜也一样要厚道、实诚。”奶奶接着说。我似懂非懂,这和做人有关系吗?

  趁爷爷把年糕切成段的时间里,奶奶先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和大头菜,焯一下水,舀起大头菜,倒掉水。热锅下油快速翻炒,接着倒入适量的酱油、料酒和水,放点糖提提鲜味,最后放入切好的年糕。煮到大头菜软烂,年糕软糯时再转文火,加上点盐,再收收烫汁就可以开锅了。

  我站在一旁,看着奶奶熟练地烹煮着,听着锅里的食材在大火中,唱响了一首“咕嘟咕嘟”的烧煮交响曲……光闻着那漂浮在空中的香甜味儿,我的口水已经开始泛滥成灾了……

  “真香!真香!”。奶奶看我这馋涎欲滴的样子,就先给我盛了一小碗让我解解馋。

  只见那一块块雪白的大头菜,在酱油和菜油的润泽下,已经变红了,纹理清晰,有那么点像软糯的红烧肉,浑身透着诱人的光泽。我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一口大头菜塞进嘴里,把腮帮子塞得鼓鼓的,随意地嚼了几下就吞咽下去了,差点烫疼舌头,哎,我都还没尝出味儿来。

  终于稍稍解了我肚里的小馋虫,我开始慢慢品味,先小心地咬一口大头菜,只觉得软烂可口,菜香扑鼻,再嚼一口年糕,肉肉的,韧劲十足,鲜咸中带着大头菜特有的清甜。“好吃!好吃!太……好吃了……”我含糊不清地嘟囔着。奶奶看着我直乐呵。

  冬至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大圆桌吃大头年糕,这就是我们家祈求的幸福。年糕,年糕,年年高哦!

年糕14

  “豆豆,中午吃炒年糕!”我应着,一想到大队部正好要求暑假里要帮家人做家务,正是好机会呀!

  “年糕我已经切好了,你就切点卷心菜吧。”外婆把菜递给我,我拿起菜刀,在外婆的指导下一下一下地切着,手上的菜越来越小,哈哈,它们都被我切成丝了,之间,外婆还不忘教我一些小常识:切菜、切肉时要把食指摁在刀柄前面,这样切时会轻松一点,我照样试了试,果然如此。

  “第二步,洗锅和铲。”外婆推我到锅面前,顿时一股热流涌上脸,我迟疑地拿起锅刷,学着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左刷,一会儿右刷,一会儿转着圈刷,倒掉污水,擦洗干净。刚想休息一会儿,一块冷冻猪肉已摆在我眼前了,“这个好切,也由你来切吧。”我只好又拿起菜刀,大胆地往下切,没想到外婆口里好切的速冻猪肉一点也不听话,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切了一半,“切不了了吧?看我的。”外婆动作好快,三下五下就搞定了,而且肉丝还切得细细的。

  前奏都完成了,终于可以开炒了,开了火,我先倒了点油,哎呀,忘了开油烟机了,这边油冒了热气,我一时紧张起来,觉得手忙脚乱的,“油锅上有青烟飘上来,就可以倒卷心菜了,肉也和菜一起放下去。慢慢倒,不要急。”我听着外婆的话,鼓起勇气往油锅里倒菜,心想:董存瑞炸碉堡也没我紧张吧?虽然我急忙抽回手,但手臂上还是沾了一滴滚烫的油,我也顾不上痛了,因为现在开始我要拿起铲子炒了,这个还不太难,就是我炒的动作幅度有点小,因为一大就会把菜炒到外面,放了些盐后,我把年糕也倒在了菜上,然后盖上锅盖,外婆说要等稍许时间后再炒。我心里美滋滋地等着年糕的出炉。

  心里一美就忘了时间,等外婆再提醒我时,我发现我的年糕有些焦了,赶紧拿起铲子再炒,香味也飘出来了,再放些盐,换成小火,再放点味精,我发现锅里的年糕除了有些些黑,真的好诱人呀。

  关了火,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一碗,一尝,啊,味真好呀!是我吃过的里面最好吃的,外婆也尝了一下,年糕不硬,不淡也不咸,油滋滋的,真的很完美耶!

年糕15

  生活总有一段美景让你流连忘返;总有一段情令你牵肠挂肚,总有一股味道让你念念不忘。而最令我难忘的是家里的年糕。

  年糕,是我们家乡每年年末家家户户必须做一个糕点,为的是庆祝劳动者务农一年的收获成果。年糕的口味多种多样,有莲蓉馅,芝麻花生馅,杏仁红豆馅,还有熏香腊肉馅,桂花百合馅等等。熏香腊肉馅是我最喜欢吃的,轻轻咬一口,香油奔涌而出,经过特制的腊肉白里透红,很是晶莹剔透。吃到嘴里,即使在严寒的冬日,整个人也会变得很有精气神。

  漫长的一年临近尾声,家家户户又开始做年糕,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开始挑年糕模子,有花好月圆模子,口福模子,双鱼戏珠模子等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我,姐姐,妹妹还有弟弟在奶奶的带领下争先恐后地抢着做糕点。把弄好的馅料装到模子上,用手尽力压平,并用刀子刮平,然后再用汤勺磨润,把模子轻轻一翻过来,用力一敲,一个具有栩栩如生图案的糕点就基本完成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想出几个鬼点子进行做糕点大比拼,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糕点做好后,就到了蒸糕点的关键环节。蒸糕点是,必须得小心翼翼,因为糕点很容易破损。火候更是讲究,,火候过大,蒸出的年糕就会硬邦邦的,火候小了,年糕就会很黏,如同莲藕般千丝万缕。奶奶在蒸糕点时,弟弟总是拿一个小板凳站在上面,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着锅里不住往外冒的水汽,嘴里还不是的问:“奶奶,快好了没?”奶奶总是笑着说:“这笑馋猫,总是那么心急。”的确,不光是弟弟,连我也摆脱不了奶奶所做的年糕的诱惑。

  年糕做好了,咬一口,又松又软,酥松酥松地,心里美滋滋。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仍未听到爸爸回家的消息,想必爸爸小时候也一定很喜欢吃奶奶做的糕点吧。在远方的他是否也正在想着奶奶做的糕点,想着做糕点的情形呢?但愿爸爸每年都能吃上奶奶亲手做的年糕。

  如今过年我依然可以吃到奶奶做的年糕,每每吃年糕我就会盼望着爸爸哪天回到家。我害怕,害怕有一天自己也会像爸爸那样奔走四方,更害怕再也吃不到奶奶亲手做的年糕。因此,我每吃一个年糕都会慢慢的嚼,细细的品味其中的味道。

  年糕,不管我以后身处何方我都会想起与奶奶做年糕的场景,忆起年糕的味道。

【年糕】相关文章:

年糕02-12

做年糕05-08

做年糕了03-18

打年糕05-15

做“年糕”06-25

年糕作文04-28

汤年糕01-01

年糕的散文05-07

年糕蹲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