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知了作文300字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知了作文300字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知了作文300字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做了一个能捉虫子和小鱼的网。网是妈妈装大闸蟹留下的,杆子是以前用来擦窗的杆子,但是不够长,爸爸的钓鱼竿都拿出来用了。
中午是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了叫得最响的时候,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去楼下抓蝉。小蝉们正热烈的叫着:“热死啦!热死啦!”,叫得我更加兴奋了。我和爸爸一起来到一棵又高又
大的树下,我抬头往上张望着,树上满是大大小小的蝉在上面开演唱会呢。我兴奋地对着爸爸说:“爸爸,快看,上面有好多好多蝉哦,快点,快点抓!”只见爸爸慢慢举起网兜,朝着
一个最大的蝉那里移动,最靠近的时候从下面往上一捞,蝉就进了我们的网兜。我好开心,一到家,就拿出以前装蚱蜢的.篓子,把蝉放进去。爸爸说:“我们抓蝉,只是知道和享受这个
过程,明天我们就放生吧。”虽然心里还是想玩蝉,但是觉得爸爸说的有道理。
今天收获非常多,我和爸爸共同制作了一个抓蝉的网兜,又知道了益虫是要保护的,每个虫子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爱惜和保护它们。
知了作文300字 篇2
酷热的夏天,我们总能听见知了的叫声:“知了,知了……”有时,我们会觉得很烦,却不知蝉背后的故事……蝉的叫声并不是从它的嘴里发出来的,而从它们的翅膀发出的'。
在一棵树上,蝉妈妈把小蝉放好后便分开了,她当然能看见本人儿女的杀手……蚋。蚋比蝉小好几十倍,可面对蝉――这个庞然大物去毫不惧怕。蚋跑到一个个放着卵的中央,将本人的卵与蝉的卵搞乱。这一切,蝉妈妈都看见,她完整能够将这些微乎其微的小东西踩死,可这或许是不能改动的习性吧!在显微镜下,蝉卵渐渐长大,长成了鱼形,零落的卵膜立即变成一条线,蝉便能够爬上线去。但是,又有一大风险面临。马上就要入冬了,土地将变硬的。
因而,蝉们必需赶快找到软的土地藏身,自然,也会有大批的死亡。当蝉藏入土地后,它们在土中又面对怎样的风险。我们无从而知,只晓得在四年后,将又有一批蝉,在阳光下歌唱。我们不该恶感那些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力,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歌唱。
只要经过磨练的蝉,才能够有资历长出坚固的,可与飞鸟作斗争的翅膀。其实,蝉的终身不就是它的一个特性吗?
知了作文300字 篇3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有一天他看见大雁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很羡慕。于是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知了很怕苦,在学习的时候它总是东张西望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行的'道理,它只听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知满地嚷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想跟着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着大雁向南飞去,真后悔啊!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迟了,迟了!”
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要踏实,不能一知半解。
就象考试前发生的一件事,妈妈给我讲解一道我不懂的题,当时我只想着早点睡觉,没有认真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自认为自己已经会了。并且还想着:“哪儿那么巧,考试不一定会出这样的题。”可考试的时候真的出现了,结果可想而知,真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不认真听一下。所以一知半解,害得可是自己噢!
知了作文300字 篇4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见一群大雁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求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刚开始,知了学习很认真,大雁教它飞翔的姿势,知了很认真的`听,渐渐已经能飞离树梢到另一个树梢上去了。知了很满足,觉得这样就可以了。从那以后大雁再教它的时候,它就不认真学习了,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大雁教它怎样掌握平衡,知了不耐烦的说:“知了!知了!”大雁教它飞翔的
技巧,并告诉它:“想飞的高又快最重要的是勤练习···”知了没听完就嚷嚷:“知了!知了!这树荫里多凉快,外面热死了,等天气变得凉爽了我再出去练吧!”大雁看着它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飞走了。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天气凉了,大雁也要飞到南方去了,知了说:“带上我吧!”大雁说:“你行吗?”知了努力的扇动着翅膀,可是它能飞行的距离只是这棵树的树梢到那棵树的树梢,它眼睁睁的看着大雁一只又一只的飞走了,只好仰天长叹:“迟了!迟了!”
你没听出在盛夏里,知了的叫声是那么热烈,而到了秋天,它的叫声又显得那么悲凉吗?
【知了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知了作文03-13
知了的作文12-09
知了的作文09-23
描写知了作文09-15
知了学飞作文09-27
捉知了作文01-15
知了的夏天作文03-20
夏天的知了作文03-20
捉知了作文07-07
知了猴作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