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作文

时间:2024-04-25 11:20:19 毅霖 关于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杜甫的作文(通用22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杜甫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杜甫的作文(通用22篇)

  杜甫的作文 1

  在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唐诗。凝神聚视,仿佛隐约看到,在书的扉页中走出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者,手中的拐杖一敲,一本《诗圣人生三部曲》便呈现在眼前,老者消失了。

  良久,我方才醒悟,刚才的老者便是杜甫呀--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这份欣喜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

  立志

  泰山巍峨,屹立在朗朗乾坤之间,其实如此磅礴,却仍然比不上一代诗圣的豪壮誓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多么豪放不羁!此时此刻,他的思绪在无限翻飞,他设想着自己的宏伟蓝图--有朝一日能在诗坛上一展风采。无志不成材,正是他的雄心壮志成就了一代诗圣,奠定了杜甫在唐诗上的'深刻造诣。

  这份激情,我欣赏!

  自然

  杜甫不仅有李白的豪情四溢,他还有一种李白没有的柔情和细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盛唐之期,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让他无比陶醉,独自漫步江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流连戏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多么清爽的意境啊!杜甫的诗把美源自自然的观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份自然,我喜欢!

  爱国

  安史之乱,彻底打破了杜甫少年时代的美好梦想。于是,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祖国人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有以文人的眼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愤。他关注社会,关注人民,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一足”为人民安饱,不惜自己冻死。杜甫用文字,诗句抨击了没落的黑暗现实。他的爱国,又使他因收河南河北之事,写出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复蓟北而欣喜若狂,可见杜甫对国家何等忠贞。

  这份诚挚,我独爱!

  合上书,掩面而思。杜甫,你的豪情壮志,你的轻柔细腻,你的忧国忧民,让我如此钦佩,如此崇敬。你蘸一笔浓墨,写下心中的供养。你是我心中的一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不愧为一代诗圣——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朦胧之中,那位老者的身影又浅浅显现,既而渐远离去。可最后的那一抹背影,永远在我的心海中,定格。

  杜甫的作文 2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它有着“诗圣之地”的美称,在1500年后的今天,这里仍是一片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之地。它是唐代诗圣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修建的一个草堂,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瞻仰这一圣地数不胜数,杜甫建在成都,这是作为成都人的我十分自豪。所以今天我就来到了这梦寐以求的圣地。来到这里,只见一个硕大而醒目的牌子“杜甫草堂”映入我的眼帘,进入草堂寺的山门,就像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一般,这里的阳光、绿树、青□任何地方更闪亮。我穿梭在弯弯曲曲的石径小道上,两旁绿树成荫的古树为我护航,感到了它的幽静以及它的'神秘。

  在园中漫步,处处都是一片翠绿,阳光透过树叶穿到了地面,斑斑点点的撒在地上,心想:杜甫的故居真美啊。看见四周有音响机,放着一些清雅、优美的音乐。进大门往右拐,看见一幅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墙上写着“草堂”抬头一看,一位石像正坐在亭子上,呀,这不杜甫吗?他雕刻的如真人一般,坐在石椅上,两手停留在半空中,正在与对面两位朋友交谈什么。看见杜甫那忧愁的神态和直视的双眼,仿佛在向我倾诉衷肠。游客们逐渐增加,他们有的拿出相机拍照,有的拿出笔纸画画,随后,一群群参观者来到这里,挡住了我的视线,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看见他身后那用到操作的房子,长满青苔的石椅。没想到诗圣杜甫在简陋的地方川创作了一部部诗集让我十分敬佩与崇敬。我走到杜甫身边,看见墙上刻着一行行文字,一位老游客告诉我说:“公元前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这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天地,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但是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爱国的诗人,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是他创作的一部分。当听完故事,我感慨万分,一位隐居的诗人,心中仍不忘祖国、不忘劳苦大众,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反映劳苦大众的心声,用自己的豪言壮语来赞美民族英雄,用冷漠的态度来唾骂叛国贼。走出杜甫草堂,我受益匪浅。风景如画的杜甫草堂啊!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杜甫的作文 3

  那年,你漫游吴越齐鲁,在泰山脚下,壮志满怀地说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言。那年,你还年轻,在盛唐之盛之际,你相信自己的机会还很多,并不介意科举未中。

  那年,你到了长安,本想施展自己的杰出才能与宏大的政治抱负,却遭李林甫设计,并未顺心得志。从此,你客居长安,奔走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然而,并未如愿。仕途的失意与生活的贫苦,使你贴近了广大的人民,面对百姓的疾苦,你有着强烈的愤慨。带着这份愤怒,你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忧民的诗句。应举不中的痛苦,让你的诗作上了一个层次。

  那年,安史之乱爆发,你一心护主,对抗叛贼。得知君主已在灵武登基安顿后,你又只身赶去灵武,不幸在途中被俘,困在长安城内。百姓的血泪融汇于战火,天地间只剩下破碎的河山。既思念家人又担忧国家的存亡,你愁苦满怀地写下了“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样忧国的诗句。困居长安的痛苦,让你的诗作上了一个台阶。

  那年,安史之乱平息后,你被封为左拾遗。你怀着一腔热情、凌云壮志,直言进谏。然而你却不知,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大唐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强盛的帝国出现了某种衰败的迹象。最终你触及权贵,被贬华州。你辗转于饥饿和病痛,辗转于旅途的满目疮痍,所以更深程度地体会到百姓的疾苦,你在磨难中更加走近的人民。加之你的妻儿因生活过于贫困而活活饿死后,你愤而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直白地点出百姓艰难贫困生活,豪门奢侈腐败的现象。颠沛流离的痛苦,让你走向了诗歌的辉煌。

  那年,你在一次洪水中被当地县令救出,饱食了一顿牛肉白酒后,不幸醉饱过度而亡。你承受着被命运摆弄的'结局,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散在落木萧萧的江畔。

  一杯浊酒,一盏孤灯,一轮残月,这就是你的诗。你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你的诗,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你的心,记录着社会的愁苦与艰辛,感受着山

  杜甫的作文 4

  因为心里装着你,所以我能看到这整个世界的美丽,如此美丽。

  ——题记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陶醉于你描述的这段爱情。我总是幻想,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也能等到我的知音,我的司马先生,我的相如郎君。然后你会为我们的真情,写下另一首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于是我会对你感激不尽。

  当然,这只是幻想。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每当读到这句诗,我总会在心里千万遍的重复:我看。我看。即使很清除你不知道,你听不到。失眠的'月夜,我总在阳台仰望天空,想着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浪漫,听着星辉如泪泪如帘的伤感,轻轻对自己说:我看。我看。

  我在看这美好的中天月色,即使我没有如你一样的一双慧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杨贵妃已成为历史了,而你还在哀叹这八年的战乱流年么?怀想着故乡的明月更明,看见了今夜的白露更白。你也希冀着能拥有一双慧眼么?

  安心吧,你的双眼是如此明亮。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清贫乐道的生活是你追求的么?仕途不畅,壮志难酬,你空有一腔报国之情。我重游你的故居,心中竟然是这样安详。沧浪桥下,流水涓涓;茅屋檐下,彩蝶翩翩。是这安定的美好给了你一双洞察世事的慧眼么?既看到了朱门酒肉臭的张扬,又看到了路有冻死骨的凄惶。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你的狂妄,有谁明白,正是你的悲凉?念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狂,是一种无人理解的执着;读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狂,是一种无人在意的豪放。比你,我晚了一千年;比你,我却年少了半个世纪。岁在十八狂年,我借着你的光芒,傲世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固执的追求平淡生活,固执的坚持蛋糕店的理想,固执的只看这个世界的美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也是受你庇护的“寒士”之一吧。因为心里装着你,我看沿着生命路途的风景,一切都那么美丽。谢谢你给了我一双慧眼,让我看到中天月色的美好,更看到了安于现世的美丽。

  走近你,得到一双慧眼。看月色,月色如水;看世界,幸福如水。

  杜甫的作文 5

  我翻开书本品读杜甫的诗作,再次重温杜氏年华。一阵古风就这样把我吹进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溯流。

  在泰山的某个角落,那时的杜甫、这时的我古今叠影,同望山之巍峨。唐玄宗二十三年,赴洛阳考进士的他,最终遗憾落榜。而24岁时,他偶遇交界齐鲁两地的泰山,它连绵不绝,聚集天地之灵秀。那时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驾马驰骋,何惧落榜的悲伤。站在山脚处的他,心却早已飞扬。登上高岳府看众山,看到了众山皆小,看见了那时肆意轻狂。

  而时光飞速流逝,留下积累的.祸水最终席卷了盛唐。唐玄宗天宝年间,突然的安史之乱扰乱了一片祥和。八年战争,只剩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时代惨剧。在这破败的长安城中,一座老宅内的布衣老人声声叹息。只见他的头发杂乱,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很难想象当年意气风发少年郎,如今桥头哀叹老翁头,其间愁苦改变了时人多少。烽火又连着几月不绝,早早送出的家书却未能收到回信。院中花儿也似在流泪,树上鸟儿似在哀鸣。隔着一条历史巨沟,我便只能眼望杜甫青丝变白发,离院青葱渐荒芜。

  唐肃宗乾元三年,成都近郊的一所茅草堂住着杜甫和他的妻儿。此时大风刮过,卷走了屋上茅草。杜甫出门,想着把茅草找回来,这时的他早已憔悴不已,岁月战乱的双重打击似使他疲惫无力。南边村庄的几个孩童抢先冲了出来,抱着这堆茅草,任凭风吹雨打,即使杜甫说的口干舌燥,他们也没有放下。杜甫无奈回到家中,看着床上妻儿,心中无限感慨。乱世之中,有朋友相助的他尚且如此,其他人岂不受尽战乱之苦。可在这四海穷尽的社会中,他又能做些什么呢?大概只能叹下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古风吹尽,我合上了书本,回味杜氏年华,心中为他的不甘和遗憾久久不能淡去。

  杜甫的作文 6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历史对你的评价。“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这是人们对你的赞扬。

  回眸历史你是如此遥远而又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而又如此平凡。悲苦结束了你的一生,文章诗歌却延续着你的生命

  回忆儿时,初读罢你的《春夜喜雨》,字里行间浮现出一个阳光的你,我仿佛听见了你对春雨的赞美,也看见了你对自然的热爱。体会出你对生活的愉悦。然而人生是无情的,这黑暗腐朽的大唐王朝偏偏摧毁了你平静的心,世道不允许你拥有快乐,战乱不同意你似李太白般洒脱。因为历史选择了你,也只有你才能用诗歌记录下这段黑暗的历史。

  你也曾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鸿鹄之志,但上苍残酷,你空有满腹才华,却未有一个实现政治抱负的舞台。当一句“忧端齐终难,澒洞不可掇”一次次浮现在我眼底,眼前仿佛出现了身着忧愁编制的衣裳,愁苦覆盖脸颊的你,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每声脚步里都透出沉重。但我明白明白你不是因为自己仕途的坎坷,人生的不顺,你忧虑的诗天下的苍生。

  当国都陷落你被俘虏后,你又开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什么你的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你对这大唐王朝爱的`深沉。但这表面无尽繁华内里却以千疮百孔的的大唐广厦并没有因为你的爱而逃脱坍塌的命运。你这短暂的一生,却见证了盛唐的繁盛与衰落。

  你的一生都在漂泊,被生活放逐,被苦难放逐,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束余光,就被这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潇潇的江畔。这世间也唯有蜀地的草堂才是你在这人间的唯一栖息地,在这你不再是诗人,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在妻子无助的眼泪里,默默承受着幼子新亡的哀伤。

  一江怅惘的江水,一盏无眠的鱼灯,一个忧郁的诗人。我想起了你,你避开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喧嚣,也避开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独。

  杜甫,你是一颗星,照亮了大唐的夜。你是一幅画,描绘出人间的疾苦。你是一面旗,引领者我前进的方向。

  “草堂留后世,诗圣驻千秋。”杜甫,你的路平凡而伟大。

  杜甫的作文 7

  唐朝因为繁华多了些喧闹,喧闹的余音是凝重的叹息。世界被李白嘹亮的歌声无限放大,又被杜甫压抑的沉吟召唤得悄悄还原,最后聚敛成悲怆的质点。

  李白失意于现实,寄情于浪漫,因此他活得洒脱而豪放,即使爽朗的笑声夹杂着些许悲凉。

  而杜甫正好相反,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这之间的狂飙巨澜让杜甫气喘吁吁。杜甫浪漫的绝望,只能锁定伤心的现实。他紧握手中与他同样正直的笔,注视着所有悲哀,透过繁唐的表象,他看到腐败的实质,拔开历史的风尘他预感到大唐正朦胧地走入朝代兴亡的'循环。他不能不疾呼不能不呐喊,他的每一声疾呼都被人闻而惊心,他的每一声呐喊都使人振耳发聩。然而此时的君王,早已被轻歌曼舞声色犬马所腐蚀,无意中排斥着一切逆耳之声。文人大多善于并痴于幻想,而杜甫则较早地摆脱亢奋转入冷静,这正是他思想的高明和成熟之处。

  然而在杜甫的诗中并不一味地只有悲伤,杜甫真挚,这是大幽默的特质。如杜甫年届五十,坐客农人,说不出的苦,当索米不成空手而归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愁颜面对愁颜面,是不应有的一模一样。再如写逃离安史叛军回朝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状窘境也是自嘲。读者此时有些想笑,但被悲伤笼罩了。“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是大幽默景象。后人如果在此发笑,笑声里已含满了泪水。

  杜甫把握了华夏的杠杆,立在诗歌的支点,缩紧眉头使劲一按,便把深藏于富丽堂皇的大唐撬上尤如明镜的万里晴空。局外人惊异于这种暴露的突然性和彻底性。以至于心中余悸在后代不断传承。杜甫将司马迁和屈原合二为一,这更让人深深折服。一种穿透万物的洞察力,一种广泛深入的沉思,一种至死不渝的赤诚,一种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种了出口成章的才气,被集中,被组合,被凝炼,轰然一声,杜甫的形象升华为永恒,仁人志士都向他看齐,他屹立在历史的中心。

  哭唐的泪水,一半源于杜甫。

  杜甫的作文 8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

  杜甫的作文 9

  杜甫,一位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这次,我们要去他位于成都浣花溪畔的故居看看。大门内,几盆红梅正盛开着,在腊月里绽放出最美丽的笑容,远远地,就有一丝幽香传来,沁人心脾。再往里面走一些,两旁立满了梅树,粉色的、白色的梅花连成一片,如霞似锦,伴着缕缕幽香,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还有几株梅树静静立在一旁,让黄色的花苞在书香里、诗的意境里开放。寒风吹过,梅花更加仰起了头,挺直了身子,似嘲笑着寒风。

  沿着梅花小道,我们走进了柴门,几根竹竿,顶上的茅草,就组成了小院的入口,但它还是经常出现在杜甫的诗中。小院十分朴素,一张石桌几个石凳,一块菜地和一口井,就是它的全部。走进茅屋故居,我的心为之一震,茅屋里只有一个客厅,一个书房,一个厨房和两个卧室。杜甫的卧室十分简陋,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书房更为简陋,只剩一桌、一椅,他却在这种环境里依然心系百姓,写出如此多的佳作诗篇,真是令人再三赞叹、钦佩他的作风。

  我想起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我的耳边回荡着、回荡着。在自己也十分贫穷的情况下,还能想到贫苦的民众,这不是一种可贵的.品格吗?

  漫步在草堂内的小径上,我缅怀着杜甫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脑海中浮现出他写的一首首千古名篇。一瞥,两旁欢笑的梅花映入眼帘,这不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吗?春天将要来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也许,这是杜甫在避开战乱后对太平安定生活的遐想吧。

  杜甫的作文 10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经坎坷。在此期间,他作诗的风格可谓是天差地别。由于它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也被后人誉为“诗圣”。

  安史之乱前,杜甫所做的一首《望岳》,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对前途也充满了信心。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能看出他的雄心壮志。再到后来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他年少时的朝气,已随唐朝衰败而去。他感到无力,感到孤寂。

  杜甫身处民间,所以更能深刻地体验到百姓的疾苦和朝廷的腐败。因此,在他心里,也不免对朝廷感到失望。他曾在达官贵人府前,闻到酒肉的味道,却也在乡间,看见满地百姓的白骨。他有救国救民的愿望,却没有那种能力。他对众生的怜悯之心在《朱凤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下悯百鸟在落网,黄雀最小有难逃。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鸮相怒号。”这是他对当时社会的形象比喻。他曾目睹士兵抓捕壮丁,却因曾为官员被留下。他对百姓有怜悯之心,却又只能做一个旁观者,心里又是何等的忧伤,何等的愧疚。《春望》中,杜甫写道:“家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花和鸟本应是美好的事物,可让此时的杜甫看了,心中只剩感伤。诗人心里充满了离愁,思恋与担忧。昔日的'繁华都市,到如今的荒凉景象。从前的莺歌燕舞,到现在的人走茶凉。统治者沉迷享乐,政府腐败,他看着祖国一步步走向衰败,又怎能不为此感伤?他向往和平,他讨厌战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读来只感无休止的心寒……

  或许在中国历史上,杜甫不是最出众的,但像他一样的,又有几人呢?

  杜甫的作文 11

  唐朝,自古便被称为诗的国度。无数优秀诗人吟诵出情景交融、气象万千的佳作,使唐诗成为中国诗史的辉煌巅峰。在群星荟萃的诗坛上,最耀眼的应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而在这四人中,杜甫沉韵的诗风、精简的语言、以及他那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爱。现在,就让我们扫开历史的尘埃,一起走进杜甫,走进他那忧国、伤时、怜民的杜诗中去。

  杜甫,唐朝诗人。少年时即以诗赋受长者称许。到后来,还被称为唐诗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后期七律,沉郁顿挫、精切而毫无斧凿痕、凝炼却又挥洒自如,被称之为唐诗最高成就。因此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又因为他的诗揭露了朝廷的黑暗、反映了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他三十五岁进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门楣。可是事与愿违,十年应举,皆名落孙山。这也就使他逐渐接触社会下层写下了揭露当时天宝弊端的《兵车行》、《丽人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沦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终告破灭,之后便过着流浪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叛军攻入长安后的一副社会缩影,包含诗人的切身悲痛。杜诗成为一代诗史由此开始。之后陆续写下:《哀王孙》、《悲陈陶》、《悲青板》《石壕吏》“三吏”、“三别”这些诗描绘的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时代的悲剧。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以《秦州诗》为转折后,杜诗不以陈事为主,而是自叹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诗史性质,而是淡化为时隐时现的背景。如:《登楼》、《白帝》、《登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叹、忧国、伤时与悯民。

  杜甫的作文 12

  史书,文笔,官位,望着灰蒙蒙的天,无限惆怅引入怀中。

  外面的风,外面的雨,你写下: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茅独破受冻死易足。的诗句,这么豪气,这么畅快,可是你心中的悲欢,离合,又有谁懂呢?

  时间转回你风华正茂的时候,你年仅25岁,你拥有比天更高的心境,你登上了山。你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词,你笑傲官场,笑傲大唐江山,你希望皇帝重视你,你的报复,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实现吗?你望着大好江山,你涌现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可是,许久,你的命运不似李白,你遭到了妻离子散,逃亡的生活,让你感受到了乡民的情怀,你将妻儿安置好后,乡亲来送别: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阀即未息,儿童尽东征。愿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扬天叹,四座泪纵横。你哽咽,你挥舞青衫,青衫下,独留一人。

  我多么希望能够和你在一起,辅助你走向成功。杜甫,我的胸襟不如你高远,不如你有才华,这大约是我的不足与缺点。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也想拥有那种无人打扰的境界,我在哪,也许,会得到更多的才华彰显。你的命运多么不同啊,你的情怀,你的报复还未彰显,你恨他们吗?不,你不恨,你只恨官场的种种,所以你才选择去种豆,去体验那情怀,你也希望没有违背你的意愿。

  我希望在那么一天,我会和你站在一起,一起谈论古往今来,一起谈论人文地理,一起掩卷唏嘘,在某一时刻,你的魅力不会改变,在菊花的清香中,我读懂了你,也拥有了那一份彷徨。

  在我心里,无人可以比拟,杜甫。

  杜甫的作文 13

  微风轻轻地吹拂过你的衣襟,在风中翩翩起舞,却难掩你的赤诚之心。

  读书游历一一《望岳》

  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时,这正是杜甫少年时期,去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二十四岁时到山东河北,在泰山脚下定居。当杜甫来到高大巍峨的泰山时不由得被这山的神奇秀丽所吸引。泰山在群山环抱当中显得依然卓然独立。杜甫发自内心的豪情壮志不而生,想要为国家做出巨大奉献。站在远处望泰山连绵不断,细望泰山时神奇飘渺。正如所谓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满足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想法,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态度。杜甫十分赞叹这绵延不绝的秀美和神奇的飘渺。

  陷安史叛军中——《春望》

  在唐肃宗开元年间,唐朝当时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战争——“安史之乱”这场战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全国上下百姓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各个地方妻离子散,处处民不聊生。当时长安已经被叛军攻占,而杜甫却被俘虏。杜甫望着长安城,尽管山河依旧,但草木杂生,杜甫为此十分伤感。虽然写的是美好的景象,但是乐景写哀情。杜甫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收到家书,很是思念家乡,为离别而怨恨,四时伤怀,苦闷沉痛。在消息段隔的时间里,烽火三月,国家破败不堪,家书难遇,妻儿生死未卜。饱经风霜过后的杜甫,青丝变白发,使杜甫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漂泊西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肃宗乾元三年春天,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近郊住建了一个茅草屋。尽管这里很少有人出没,但狂风发现了它的栖身之所,就猛烈的呼啸着。茅草被吹得漫天飞舞,接踵而至。安史之乱未平,杜甫由身经历的遭遇,联想到战乱带来的国破家亡。之后这些茅草被群童抱走,杜甫也对他们的命运也表示同情。天气十分寒冷,孩子破被无法补救。四海穷困的社会现实,遭到夜雨的痛苦,杜甫却重新振作精神,振作了志气,去面对现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我知道,你的诗非常难懂,但我必须要读下去,因为只有读下去,才能理解你心中的赤诚之心。

  杜甫的作文 14

  他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他对山水也情有独钟,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们称为“诗圣”,鲁迅评价他:“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就是——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插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几篇浮云随风而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杜甫,一个狂羁豪放的杜甫。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这周围又是疾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吼声;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肃煞之色。周围的.一切显得杜甫是那么凄凉,沉郁之情早已涌上心头,顿挫之意也已融于其中。这就是杜甫,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坐于船中,抬头一看,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正在悠然而歌,动听婉转。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鹭翱于青天之上,如梦如幻。鸟啼翠柳,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杜甫心如鲜花般奔放,坐于船中,一会豪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春之图。这就是杜甫,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杜甫。

  有一种幽香越过千年古卷,有一种沉郁越过万年尘埃。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狂羁豪放,沉郁顿挫和山水之情。

  杜甫的作文 15

  和潇洒自由狂放不羁的“诗仙”李白相比,与之齐名的“诗圣”杜甫迥乎不同——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并且,李白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最佳代言,除少部分外都是乐观向上的谪仙之作;而杜甫却不同,他一生的中后半段先是安史之乱又是各地搬迁,再加上骨子里的现实主义,诗中大部分是沉重的,但这并不是杜诗从一开始的风格。杜甫年轻的时候,也有一段裘马轻狂的自由生活,那时候的“小杜”没有财政问题,有心情也有财力到处浪一浪。大名鼎鼎的《望岳》便诞生于杜甫的漫游生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少年意气,壮志凌云。这是当时杜甫的诗风,是盛唐期间普遍可见的。这是杜甫的第一种诗风。

  李白、杜甫和当时的很多诗人一样都是以漫游为出仕做铺垫。他们都不是通过正规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不过李白进入仕途还算顺利,被赐与“翰林供奉”这样较好较高的职位。杜甫就没那么幸运了,当时他在诗坛上不像李白那样出名,自然也不会有皇亲国戚来举荐他,还有奸相李林甫的“野无遗贤”堵住了他的仕进之路。杜甫在长安十年的生活实在艰辛:因为生活无法维持,只能带着家人搬家到下杜城,中途还饿死了一个小儿子;还得不停的写诗来吹捧皇帝权臣,只为求得官职。有些人认为这是杜甫“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但我们知道生活就是这么无奈,杜甫为了追求理想而不得不在人格上做出了让步。《兵车行》《丽人行》才是诗人的本色:“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战争时期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青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是杜甫的第二种诗风。此后他的诗风都向着这条现实主义的路线行进,直到那场惊天动地的叛乱,他的诗更加炉火纯青,直至成为诗史。

  不管怎么说,杜甫“京华旅食潜悲辛”的长安十年总算有了回报,他总算等来了一个从八品下的“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职位实在低,如果是李白一定会甩手走人,但这好歹是个京官,官俸也较多,但没多久,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打到长安,唐玄宗都跑了。八品小官杜甫也只好带着家人逃往北方。此时,忠君守礼的他去灵武投奔刚登基的唐肃宗。

  又很不幸,半路上他被安史叛军捉到,押回长安。此时长安已不是万国来朝的'繁荣之地,而是破碎冷清的空城。杜甫触景生情,一连写下了多首记叙安史之乱时长安景象的诗,如《春望》、《哀王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而后一年他趁机逃出长安来到凤翔见唐肃宗,并被授予“左拾遗”一职。这算是杜甫诗风的第三阶段了。此时他的诗风基本成型,诗史来了。战争能改变一个人,也改变了杜甫的诗,加深了他诗中厚重的历史感。

  很可惜,杜甫的“左拾遗”没当多久,就因房琯被撤职一事所累,被贬至华州。后来安史之乱又一次爆发,杜甫无法脱离唐朝政治中心的生活,又目睹了被兵灾所扰的百姓颠沛流离。他心理极为复杂:一边对腐败的朝庭不满,一边痛恨安史叛军。就这样,他写出了“三吏”、“三别”,“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这时候杜甫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始更多地关注底层老百姓,即所谓“向下看”,还有对当时时局的各种看法,极为复杂。杜甫已经深入了这个时代,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言人,这是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是杜甫又一次因战乱而在秦州,同谷,成都,夔州四地间奔波所形成的,这也是他一生的终结,是他第四阶段的延续。不过在过上了较舒适生活的几段时间内,他也会记录一些生活的琐事如《课伐木》,“空荒咆熊罴,乳兽待人肉。不示知禁情,岂惟干戈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至今仍在传唱。总体是在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还有一些是在感谢友人对他的帮助。

  最后,一代大诗人杜甫逝于湘江之上,他的故事转而被时间尘封为历史。有说法称他是个有点书呆子,老实巴交的人。但在我眼中,他几乎一辈子都在忧国忧民,在这忧国忧民的大半辈子中,他也有过与李白、高适等人的裘马轻狂;和妻子杨氏的琴瑟和鸣;一家人的幸福团圆;和老友一起回忆过往;向多方人士写信求援。当然,他在长安十年也曾不得不讨好权贵,也因为直言而被皇帝冷遇;他也因为没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不得辗转多地。总之,杜甫是个很复杂的人。李白可用降世的谪仙来形容,他却是个复杂的凡人。也只有“诗圣”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词语,才能道尽杜甫坎坷而伟大的人生。

  杜甫的作文 16

  自古有云:“天府千里有沃野,物阜民丰无饥寒。”可天府之国却也不免战火骚扰,更不缺忧愁之人。诗人杜甫一如那孤独的沙鸥,踯躅于西南天地间。

  早年的英气已随那八月的秋风远去,当年的雄心也仅在“一览众山小”的词句中可寻得端倪。现在的他,壮心犹在却如迟暮老人,孤独的目光中再也寻不见昔日的神采。

  他看到了开元盛世的光明,更多的,却是安史之乱的九州乌云;他看到了致君尧舜上的希望,更多的,却是报国无门的失望;他看到了昔日的仓廪丰实,更多的,却是今日的民不聊生。

  百年的励精图治,才换得来民丰国富,四海归一,可而今,仅仅几年的战火却烧的百姓流离,四海分崩。

  这样残酷的现实几乎要击垮杜甫。他心力交瘁,万般郁愤之下,再次提起了愤世之笔:自经丧乱少睡眠的他却愤然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词,而留给自己的,却仅仅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闷游武侯祠,他百感交集,愤愤又无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借怀古来伤今。

  早年的锐意进仕之心他或许淡忘,而今心中惟念的,只是希望天下早日太平,百姓能够和乐安康。或许这只是奢望。

  但他并没有放弃这种奢望,当战乱初停的消息刚刚传来,他就抑制不住兴奋与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然而盛世一去,哪能复返?“即从巴峡穿巫峡,却下襄阳向洛阳”的杜甫看到的,听到的却依然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呻吟!

  他失望,无奈,却只得继续将这民间疾苦在笔底波澜之下显现,最后他终将自己托付给那一叶孤舟,完成了自古“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又一段演绎!

  杜甫的作文 17

  望着高大巍峨的岳山,成都的草堂,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甫。

  会当凌绝项――《望岳》

  杜甫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到洛阳考试落第而归,开始了他的学习游历,在今山东一带开始着它不羁的漫游生活,站在岳山的脚下,抬头望着岳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那神奇秀丽的景色,诗人感受到,虽然在通往梦想的过程中,总会有挑战与失败。从而产生不满望岳而又想登岳的想法,站在山顶,望着这山势之高,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诗人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从远望到近望在到细望,字里行间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

  忧国忧民――《春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一时间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转衰,使诗人饱受命运的磨折,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安顿家小只身前往长安,不料不幸被叛军所俘,长期困居于长安此诗正写字此背景下,表达了作者为时局而感伤,为离别而仇恨消息,消息隔绝久盼不到的心情。

  风破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肃宗乾元的春天,杜甫在亲人的.救济下,在成都盖起了茅草屋,有了栖身之所,狂风吹破茅屋,大雨接踵而至。风猛屋破,群童抱茅,表现了“四海穷困”的社会现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映了诗人在经受生活,精神上的痛苦时,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所遭受的灾难,希望能够解决所有人的问题,表达了他兼济天下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

  杜甫那热爱国家的美好品质,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那舍已为人奉献精神值的我们学习。

  杜甫的作文 18

  李白和杜甫两人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他们俩是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最近却为一件小事,大吵起来。

  一天,李白收到了杜甫的一封挑战信。内容如下:李白,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诗写得好,下午南湖,不见不散。李白看完,默默地收下了挑战信,心想:“我堂堂诗仙还会怕你不成。”

  下午,杜甫请来了当朝有名的白居易,让他当这次的出题人。白居易想:“这两位可都是当朝诗坛最有名的诗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应该想个法子,让他们和睦相处。”

  白居易提出,以“酒”为题做一首诗。李白诗兴大发,不费吹灰之力,吟诗一首——《将进酒》。杜甫所作之诗不如李白之俊美飘逸。一柱香的时间到了,第一局,李白胜。

  第二局,白居易提出,赏“南湖春景”,写一首诗。杜甫远望着南湖,信手拈来一首《绝句》。李白虽也写了,但不如杜甫写的`意境开阔。第二局,杜甫胜。

  第三局,白居易想:“李诗如山,杜诗如海,两人可谓是“平分秋色”。他们既然打了个平手,现在应该让他们重交至好了。”就出题为“忆峥嵘岁月”。两人猜出了白居易的用意,他们什么都没有写,四目相对说:“和为贵。”说着两人互相拥抱,重交至好。

  白居易看到他们如此,甚是欣慰。便和他们一起饮酒作诗去了……

  杜甫的作文 19

  我正坐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忽然,一阵恍惚间,我竟来到了另一个地方。

  狂风怒吼,把一间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翻飞,散落在江间,挂在高高的树梢上,甚至落在深塘的水边。这时,不知哪里冒出了一群孩童,竟公开把散落在地上的茅草抱走了,溜入竹林里去。一个老人拄着拐杖,叫得唇焦口燥,以至于不能再呼喊,于是又拄着拐杖回去,独自叹息。

  我嘞个去,这……这是?穿越了!

  由于提前预习过课文,我知道,不一会儿就要下雨了。果不其然,风停了,天空乌云密布,如麻似的密集的.雨点下个不停。我急得团团转,想找个避雨之地,却发现自己一点都没湿。我的身体竟逐渐透明,我惊讶极了,我还有特异功能呢!

  我看着杜甫那被风吹破的茅屋,不禁为他担心。快步走进他的茅屋,看见破烂的屋顶正一直往下滴水。杜甫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沉痛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我想,这就是他深切的祈愿吧。

  我情不自禁被感动,为杜甫那博大的胸襟,为杜甫那奉献的精神。他在如此悲惨的遭遇中,想的不是自己,而是饱经苦难的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值得人们歌颂。

  “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师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咦?我竟又回来了,遇见杜甫,这奇妙的经历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篇文章。

  杜甫的作文 20

  幽窗棋罢,月下独酌,品一杯酒,酒中融化的便是今夜的星月,盛唐的一片天。

  风还是千古不变的风,带着历史苍凉的味道,它不曾忘,是谁在岸边喟然长叹,抽刀断水,而那明月也欣然赴约,应诗人举杯之邀。纵马天涯酒万樽,终还是在飘然中走得滞怠了,那么,就轻轻松松地趁着又一次酒醉朦胧,去抓水中月吧,顺便也讲自己送给那清冽的一泓月影,化为满天繁星。

  李白是盛唐的化身,浪漫的诗人妙笔生花,一夜飞渡镜湖月,而盛唐鱼龙潜渊,鹤鸣九皋,江山在望,万民是若。只不过这繁华底下,涌动着暗潮。安史之乱后唐由极盛的顶峰衰落下去,而李白,则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顶峰,即使身在兵荒马乱之中,深庐翠屏之后,他的是诗,尽管惆怅万千,仍然是盛世风韵,大气磅礴。没错,李白是骨子里的贵族。

  诗人并不洒脱,他的愁,亦是铺天盖地,让心无法承担其重,只好置其于天地间。多情的人们只传诵着他的驰骋千里任凭心意,却忽视了他的万古愁。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胸有块垒,抱负万千,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当他代表的文化与杜甫的现实主义碰撞,历史的车轮也停滞了一下,发出沉重的叹息。

  杜甫也是个爱漫游的人,年轻时裘马颇清狂,和李白十分相似。李白的轻灵张狂下实则掩着一颗悲苦的心,而杜甫的悲苦沉郁里,却更多一份厚重,颠沛流离中能喊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背后,是逐渐衰落的唐朝,他的一生,和他笔下困苦百姓一样,水深火热。正因如此,你不得不惊叹诗人的顽强,现实世界的崩塌,并没有让他失去信念。如果他是目不识丁的愚人也罢了,如果他是不明世事的`糊涂人也罢了,可他偏偏那么清醒,清醒得看着一个王朝自内而外的陨落,却仍然惊人爱着这个残缺的江山社稷,在贤人遁世弱者退缩时,他仍然在呐喊,饱含希望。

  李白,或是杜甫,也许在他们心里,更希望以一个政治家的姿态济世救人,无力正乾坤时,随手写了几句诗,却因此而名垂千古。这是文学的幸运,又是命运的嘲弄和悲哀。

  李白杜甫一相遇,便让人从盛唐王朝看到它寂寞的终点。

  杜甫的作文 21

  夜未央,杜甫在雨中高唱,李白在窗外思乡,这是被称为”诗圣”“诗仙”的夜晚。让我走进杜甫,走进他的“茅屋”,走进令人神往的大唐。

  走进杜甫之前,我先被李白吸引。他诗中的豪放与潇洒,与他的远大志向相呼应。“贵妃捧墨,力士脱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中的自信,深深震撼着我,这是多么潇洒!即使发现自己不受重用,发现前方惊涛骇浪,他也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李白的诗,从不会让人“悲己”,而永远是充满无限的热情与活力。

  “猿啸”“落木”,一首首诗将凄凉之景展现眼前,与李白的“黄河之水”不同。杜甫的诗大多是描写中唐衰败,民不聊生的景象。

  走进杜甫,我才发现,他也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怀壮志。只是国家命运牵动着他。使他忧国忧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大胆批判官场黑暗,深怀一颗恻隐之心,悲天悯人。可他又何尝不是“床头屋漏”。所以,他虽出生唐朝,却在大唐由盛到衰,战火连绵的时候生活。这样的'背景,使杜甫不能像李白那样“纵情诗酒”,又不能像王维那样“坐看云起”。他也想“饮酒采菊”,却注定为天下人愁,为天下人唱。走进杜甫的诗,感受的是人道与爱国。走进杜甫的茅屋,就走进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魂!

  大唐,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李杜的诗篇虽流传万古,可其他诗人也毫不逊色。

  走进大唐,我与白居易赏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感受初春活力;我与王之涣登黄鹤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展远大抱负;我与李商隐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品味奉献精神。

  走进这些诗人,走进他们的诗歌,走进他们的情怀,就仿佛走进了大唐,那个人人梦回的朝代。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唐诗的魅力,更让我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化,去追寻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杜甫的作文 22

  我翻开书本品读杜甫的诗作,再次重温杜氏年华。一阵古风就这样把我吹进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溯流。

  在泰山的某个角落,那时的杜甫、这时的我古今叠影,同望山之巍峨。唐玄宗二十三年,赴洛阳考进士的他,最终遗憾落榜。而24岁时,他偶遇交界齐鲁两地的泰山,它连绵不绝,聚集天地之灵秀。那时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驾马驰骋,何惧落榜的悲伤。站在山脚处的他,心却早已飞扬。登上高岳府看众山,看到了众山皆小,看见了那时肆意轻狂。

  而时光飞速流逝,留下积累的祸水最终席卷了盛唐。唐玄宗天宝年间,突然的安史之乱扰乱了一片祥和。八年战争,只剩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时代惨剧。在这破败的长安城中,一座老宅内的布衣老人声声叹息。只见他的头发杂乱,整个人毫无精气神,很难想象当年意气风发少年郎,如今桥头哀叹老翁头,其间愁苦改变了时人多少。烽火又连着几月不绝,早早送出的.家书却未能收到回信。院中花儿也似在流泪,树上鸟儿似在哀鸣。隔着一条历史巨沟,我便只能眼望杜甫青丝变白发,离院青葱渐荒芜。

  唐肃宗乾元三年,成都近郊的一所茅草堂住着杜甫和他的妻儿。此时大风刮过,卷走了屋上茅草。杜甫出门,想着把茅草找回来,这时的他早已憔悴不已,岁月战乱的双重打击似使他疲惫无力。南边村庄的几个孩童抢先冲了出来,抱着这堆茅草,任凭风吹雨打,即使杜甫说的口干舌燥,他们也没有放下。杜甫无奈回到家中,看着床上妻儿,心中无限感慨。乱世之中,有朋友相助的他尚且如此,其他人岂不受尽战乱之苦。可在这四海穷尽的社会中,他又能做些什么呢?大概只能叹下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古风吹尽,我合上了书本,回味杜氏年华,心中为他的不甘和遗憾久久不能淡去。

【杜甫的作文】相关文章:

杜甫优秀作文01-10

关于杜甫的作文02-07

[经典]关于杜甫的作文02-09

关于杜甫的作文11-27

走进杜甫作文03-05

经典杜甫诗句01-26

杜甫的古诗08-09

杜甫的诗句01-30

杜甫绝句11-01

杜甫作文300字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