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9:09:05 王娟 关于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中医的作文(精选1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医的作文(精选19篇)

  中医的作文 1

  看着面前圣洁的医院,我满怀敬意走了进去,开启了今天的奇妙旅行——中医之旅。

  我们排成两队,跟随医生走进了中医院的中医药房,参观了那儿的仓库。仓库里一包包药材静静的躺在柜子里,就像可爱的婴孩在母亲的怀抱中睡熟了,不吵也不闹。医生拿起一包药材让我们猜猜是什么。我毫无底气的说了一句:“鱼腥草吗?”我看到他摇了摇头,又有好多人说出自己的.答案,都被医生否定了,最后他终于说出了答案,这是一包荷叶。我惊呆了,荷叶居然是药材呢!

  参观完这个仓库,我们来到了中医师“战斗前线”——药房正厅。

  在这个地方我获得了很多知识:车前草,刺猬皮,人中黄等都是药材,这可都是我先前所不知道的。我们还在医生的指导下体验了包药,一人拿一张纸就开始了。医生拿了一抽屉黄芪,让我们一人抓一把,然后就详细教我们怎样包药了。大家包完药全都受到医生的表扬,一个个脸上都满是笑容。

  走出药房我们要跟随医生去煎药房,从负责人口中得知,他们之前煎药都是用非常小的热水壶,一壶一壶的煎,煎好一壶后就骑着自行车飞一般的到有关单位密封,又马不停蹄的回到煎药房,因为里面还煎着药。现在煎药都用专业的机器,药会自动密封,和以前比实在是轻松很多。

  我们留在那儿看了一轮药材变成汤汁的过程,发现药煎出来时,药渣比药汁要多的多,看起来也很重,可见煎药的难处多多。

  我们又去了针灸推拿康复科,一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慈祥的老爷爷看见我们的到来,微笑着向我们挥了挥手,我们也朝他挥了挥手。参观完这儿,我们就去了六楼会议室,听老院长胡云英的演讲。

  老院长给了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只记得她说看病要望、闻、问、切,病通常分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我还从中得知她今年已八十岁高龄,却依旧健朗,从医五十三年,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还说在她眼里真正的好医生必须要有医德,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懂得大医精诚。

  有小记者问:“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吗?”胡院长说:“中医是中国自己的医学,他讲的是身体,而西医是西方的,一些是从外国流进中国的,需要经过化验、体检等好多程序才行。”

  “咔嚓”,时间在此定格,中医之旅在一张照片中结束了。

  中医的作文 2

  今天重温了一遍金曾豪先生的《蓝调江南》,很喜欢老先生的文风,那种缓缓流淌的感觉,像极了苏州常熟人出生的他,身上独有的那种柔美与平和。

  金先生在《蓝调江南》中这样写道:“如今,那些包装花哨的药品占据了药店的门面橱窗,古色古香的药店难以看到了……我想没错,城市应至少保留一座古风习习,儒雅彬彬的中医药店,就当是保护一座文物吧。当一个人觉得情感粗糙时,他可以去那里坐坐,那里有氤氲的药香,更有一种滋润心肺,抚慰精神的情调……”

  从小的'我就喜欢生病,或者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很恰当——应该说是生病喜欢缠着我,常常是隔几天就去医院一趟。那个时候的自己,最怕的就是吃药,无论是胶囊还是药片,每每吃起来,总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但尽管如此,却一点儿也不排斥中医。那时候中医的老伯伯是很好的,丝毫没有现在医院的医生对待病人的那种粗暴和不耐烦,“医家坐诊亲切,谨慎,乐观,善解人意。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儒雅风度,这和中医店的情调是相一致的。”

  每当妈妈和医师去抓药,我变一个人病殃殃地坐在一旁。那时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漂亮的大姐姐,听说他是这家医药店主人的女儿,中考结束,闲赋在家,便来到她父亲的店里帮忙。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并亲切地拉我去玩。

  这家医药店并没有像金曾豪老先生描写的那样,有一片独特的小菜园,但是药房的墙上确实贴着些许医药圣手的画像。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也就没有必要做医店的常客儿,那家中药店却是时常在我的梦中出现。又过了几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却执着地要拉着妈妈去那家医药店。但是到了那个熟悉的老地方,却发现原本古色古香的医药店却变成了水泥钢筋制成的大医院。

  听别人说当初那家医药店的主人因为没什么生意就将医药店给关了,而他的女儿原本是不同意的,但因为大学的招聘书下来,也就不得不离开。听到这里,我原本仍有些许期盼的心似乎变得灰暗了。

  如今,大批外来商品的进入,早就已经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的文化渐渐失去。如今,就连能与四大发明平起平坐的,这一倾注了伟大先人毕生精力的中药,也会随之消失吗?

  我想那些镌刻在我生命中的中医文化,永远会附着在我的心中。但是在如此灯火通明的夜晚里,又有多少人会记起曾经那些古老而又悠久的中华文化呢?

  中医的作文 3

  今天,我和其他小记者一同叩开了中医医院的大门,和他们一起,关于如何保护颈椎的知识。

  开始上课了,我找一个空位子坐了下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认真的抄笔记。老师说,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法。最重要也是第一点就是要有正确的坐姿。可是我想,我以前都没有去改正,甚至都没有去注意自己的坐姿。这是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坐姿。

  接下来,老师又教我们了一节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小操,老师又请了一位大姐姐来给我们做示范园。大姐姐在上面一步一步的教我们做。我在下面,一步一步的认真仔细的学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对这个小抄的步骤我已经了如指掌啦。我在心中暗暗自喜到!

  下课啦,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哟。

  中医的作文 4

  周末的早晨我和妈妈早早的就起床啦,快速收拾完,吃完早餐,开开心心走出家门,去参加新消息报小记者团的实践拓展活动。

  一下车我飞快的就跑进了中医院的大厅,哇……好多人呀!辅导员老师呼唤着“集合了,集合了!”大家迅速排好队。首先是由副院长给我们解说了关于上医堂,上医治病名称的意义,还讲了了张仲景是我活历史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被尊称为“医圣”。我们一边听讲解,一遍观看每个中药房的窗口,看到有几位护士姐姐井然有序的在给病人抓药呢,好多种中药,我一种也不认识。

  听着张院长的介绍我们很快来到了二楼:耳鼻喉科。护士姐姐通过耳内镜让我看到了自己耳朵里的构造,还告诉我们如果不小心耳朵要是进了沙子,可不能自己就抠,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要不然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我们的听力。

  跟随张院长的`脚步,我们又到了3楼的会议室,护士姐姐给我们演示小儿推拿,通过推拿不同的部位或穴位,可以治疗改善感冒、咳嗽、发热、便秘、脾胃虚弱等症状。

  开心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要到下课时间了,我们收到了院长和护士姐姐送给我们的中药香包和艾草,今天收获真大呀!

  中医的作文 5

  暑假里,我们雏鹰假日小分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是去鸣鹤国医馆学习中医文化。

  一到国医馆,我就闻到了一股中药的清苦味,令人神清气爽。紫檀木制的桌椅,透着古风。讲台上摆着一张人体穴位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穴位。

  老师讲课深入浅出,严谨又不失幽默,让枯燥而难懂的中医文化知识变得简单而有趣。同学们都听得专心致志,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连家长也投入讨论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学习劲头很足。

  接着,老师领着我们去药材馆,我们见识了各式各样的药材。大家七嘴八舌,胡同学说:“这不是橙皮吗?我奶奶经常泡茶喝。”我说:“这是艾草,我妈妈常常用薰。”杨同学说“我家里种着薄荷、紫苏叶,把整个家都变香了。”老师听了,微笑着说:“你们真有心,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中药,了不起。中药是中国的国粹,我们要继承、发扬中药文化。”大家纷纷点头,明白了老师的教诲。

  然后,我们亲手制做了香囊,大家跃跃欲试,都选择自己喜欢的药草。我挑了红色的.囊包,用镊子夹了些薰衣草铺底,再洒上柠檬草,接着放入几层白芷、紫苏叶和陈皮,一个香囊就诞生了。哇,真香!里面融入了柠檬草的酸香,陈皮的甜香,紫苏叶和白芷的清香,还有薰衣草那若有若无的香气。不一会儿,每个人的手上都有一个可爱的香囊诞生了。大家深吸一口气,脸上浮现着陶醉的神情,午后的睡意也烟消云散。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中医文化知识,还学会了做香囊,更懂得了传承、发扬中药文化的重要性。

  中医的作文 6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位于三坊七巷的瑞来春堂参加“小小中医”的活动,一想到我可以亲自当一回小中医,心中就忍不住十分激动。

  我和妈妈走进了大厅,我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还有几个小记者,我自来熟的跑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然后来到了这次活动的举办点,二楼大厅,我一脸好奇的四处张望,我发现大厅摆放着很多特色的椅子,原来这些椅子都是给今天听讲座的人准备的,在大厅左上角的地方有一个小讲台,大厅的正前方有个多媒体屏幕,上面用汉字楷书着“望、闻、问、切”四个大字。我心中不由得有疑问,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没等我细细思考,这次活动的演讲人—瑞来春堂的馆长已经开始演讲,她先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原来,她叫小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从医已有二十余年。真令人吃惊。随后,她向我们介绍“望、闻、问、切”的意思,“望”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进行观察,以测内脏的病变。“闻”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分析病情的虚实寒热。“问”指询问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得出患者的病情所在,“切”指脉诊和按诊,在患者一定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随后,她又向我们介绍了医学三字经,“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间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这几句的意思。介绍完之后,我们开始实践环节,我首先选了和一个小记者,开始互相摸脉、听心跳。我先按脉搏,咦?没动静,换个位置,还是没声音。算了,我们听心跳,还是没声音,真奇怪。当所有小记者都按完、听完之后,我大致的问了一下,没人听到心跳或是按到脉搏,可能是我的'方法或者位置不对,没有掌握到技巧。

  最后,我们小记者开始,采访张馆长并提出来几个问题,我排在最后一个,我心中有点小紧张,时间在慢慢的推移。没一会,到我了,我马上有礼貌的进行提问。我先问了第一个问题“请问中医是用中药多还是西药多呢”张馆长回答说:“中医用药的种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分的”。“谢谢张馆长”我有礼貌的回答。我开始问第二个问题:“请问中医开药口服多还是外敷多呢?”张馆长回答说:“要看患者是那种病情而定”“谢谢”我看见张馆长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都没有丝毫不耐烦,反而一直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回答问题。

  经过这次中医讲座,是我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令我受益匪浅。是他们,一直以来着维护广大人民的健康。

  中医的作文 7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部分国人认为要想强国,就要西化。这种极端的认识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被贬得一文不值,我国的中医理论从那时起就被卷入了尴尬的境地,强势的西医正一点点吞噬掉中医。

  李阿姨自学中医,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图书馆和上网。在与她交流之后,我感触颇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对于我来说是宝贵的。她没有长篇大论地给我们讲中医理论,而是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医疗用具、人体穴位图等,并且告诉我们一些平时能用得上的中医治病的小窍门。李阿姨还在我们身上实践,让我们真正体会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和西医里那些冰冷的针管相比,中医的用具可有意思多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用具是猜不出它们用途的。印象最深的那只酷似钢笔的针,没想到是在耳尖放血用的。乍听阿姨说“放血”这两个字时,不免恐惧,后来才知道不过是在耳尖的穴位上扎一个眼儿流几滴血而已,并且那种疼痛感一般人都能承受,但只在有很严重的炎症时才会用这种方法,它能调节体内平衡,清除毒素。李阿姨还给我们演示了其他诊治方法,比如针灸、刮痧等,都是我们平时鲜有所闻的。

  中医讲究气血平衡,人体遍布穴位,尤以脚部和耳部最多,这些穴位大多与不同的器官相关联,因此只要找准穴位揉一揉、按一按,就是治疗。

  当李阿姨告诉我这些只是皮毛时,我不禁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更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古人的智慧感到骄傲。然而这些在一些时尚的'国人眼里却不值一提。积极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本没什么错,但如果因此而扔掉流传了上千年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那就愚蠢了。中医虽然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中医和西医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西医主要是得了病再治,药物全是化学成分,见效快,但有副作用,而中医则主要是让人怎样不得病,重在调理,但见效慢。

  美国著名科学家乔治·萨顿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提到,东方和西方正像一个人的不同神态,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真理是一样的。这彻底否定了中医理论不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说法。

  李阿姨还告诉我们,她当时就读的中医学院,打着“中西结合”课改的幌子,把中医定为选修课,西医则必修。现在的中医还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传承。中医目前是靠拥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撑着,他们大多已经50岁以上,80后90后一般没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可悲的还不止中医,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被我们忽视了,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中医的作文 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想做天文学家,可以自由的遨游在浩瀚的宇宙,探索其中的奥秘,有的想做地理学家,可以走遍祖国的山川大河,了解各地风土民情,有的想做一名植物学家,可以了解生命的奥义,而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生命体的小中医。

  小时候,我经常听爸爸给我讲很多的中医故事,神农尝百草、扁鹊治未病、葛洪会炼丹、张仲景发明娇耳汤,华佗刮骨疗伤等,中医里神奇的故事真多,我常常在夜晚梦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悬壶济世,普救众生。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认识了天地阴阳、五行顺序、五藏六腑、奇经八脉、经络,穴位、中药,小小的我发现中医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的知识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夜晚梦中我会成他们中的一个元素,结识更多我的队友并与之并肩作战。

  “像你这个年纪的小孩学过这么多的医学知识,真是了不得!”渐渐的,我得到了很多夸奖,而我也逐渐开始骄傲起来,然而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需要改变我的'态度。

  周末爸爸经常会让我去诊所的药房帮忙,我的工作是从库房中拿药,今天我们需要给奶奶带三付治疗感冒的中药回去,爸爸让我拿苏叶,我自信满满的去库房拿回的确是苏木,爸爸见后非常紧张,他让我重新读方,我这才发现药物拿错了,我正要辩解,爸爸语重心长的说,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生命悬于一字之差,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谨慎之心,我的脸红了,那一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学会好多的知识,治好很多病人,大家都冲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想我能做好一名中医,认真的治病救人,在现实中实现我的中医梦。

  中医的作文 9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它和西医不同,不用抽血打针。中医都是观形,诊脉,然后会配些草药回家煎水服用(中药有点苦哦),但有的病不用吃药,只要贴贴药膏就能痊愈,是不是很神奇呢?

  跟着水晶老师和小记者团队来到萧山中医院参观,领略中医的神奇(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一走进中医院的大门,就能闻到中草药的药香(也有小朋友说是臭的)。

  来到教室,名医教我们搓药丸,认穴位,还和小朋友们互相贴药膏。这副药丸是由延胡索、细辛、白芥子、甘遂四味药组成,能提高小朋友的.免疫力,贴上后有点热热的,挺舒服,它会慢慢地渗入皮肤,融入经络,要提醒小朋友们药膏虽好,可不能贴时间太长哦,(小朋友贴药膏的时间2-4小时就好,成人是6-8小时)同学们要记得哦!

  名医还告诉我们,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等,同学们是不是为我们祖辈的智慧骄傲呢?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

  中医的作文 10

  今天,我在学校一天都不舒服。回到家后妈妈给我量了体温,发现我发烧了。于是,妈妈就带我去看中医。

  到了医院,我们进了八号诊室。一进门我就看见一个白头发老爷爷,他先问妈妈电话号码和我的名字,然后,让我把手放在了一个小枕头上,摸着我的脉搏。我觉得中医好神奇,一摸我的`脉搏就知道我得了什么病。最后中医爷爷说给我开一些退烧的药就可以了。于是,我和妈妈就下楼抓药了。

  回到家,姥姥给我熬好药。尽管药很苦,我还是每天都认真喝完。过了几天,我的病果然好了。

  中医的作文 11

  看着面前圣洁的医院,我满怀敬意走了进去,开启了今天的奇妙旅行——中医之旅。

  我们排成两队,跟随医生走进了中医院的中医药房,参观了那儿的仓库。仓库里一包包药材静静的躺在柜子里,就像可爱的婴孩在母亲的怀抱中睡熟了,不吵也不闹。医生拿起一包药材让我们猜猜是什么。我毫无底气的说了一句:“鱼腥草吗?”我看到他摇了摇头,又有好多人说出自己的答案,都被医生否定了,最后他终于说出了答案,这是一包荷叶。我惊呆了,荷叶居然是药材呢!

  参观完这个仓库,我们来到了中医师“战斗前线”——药房正厅。

  在这个地方我获得了很多知识:车前草,刺猬皮,人中黄等都是药材,这可都是我先前所不知道的。我们还在医生的指导下体验了包药,一人拿一张纸就开始了。医生拿了一抽屉黄芪,让我们一人抓一把,然后就详细教我们怎样包药了。大家包完药全都受到医生的表扬,一个个脸上都满是笑容。

  走出药房我们要跟随医生去煎药房,从负责人口中得知,他们之前煎药都是用非常小的热水壶,一壶一壶的煎,煎好一壶后就骑着自行车飞一般的到有关单位密封,又马不停蹄的回到煎药房,因为里面还煎着药。现在煎药都用专业的'机器,药会自动密封,和以前比实在是轻松很多。

  我们留在那儿看了一轮药材变成汤汁的过程,发现药煎出来时,药渣比药汁要多的多,看起来也很重,可见煎药的难处多多。

  我们又去了针灸推拿康复科,一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慈祥的老爷爷看见我们的到来,微笑着向我们挥了挥手,我们也朝他挥了挥手。参观完这儿,我们就去了六楼会议室,听老院长胡云英的演讲。

  老院长给了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只记得她说看病要望、闻、问、切,病通常分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我还从中得知她今年已八十岁高龄,却依旧健朗,从医五十三年,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还说在她眼里真正的好医生必须要有医德,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懂得大医精诚。

  有小记者问:“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吗?”胡院长说:“中医是中国自己的医学,他讲的是身体,而西医是西方的,一些是从外国流进中国的,需要经过化验、体检等好多程序才行。”

  “咔嚓”,时间在此定格,中医之旅在一张照片中结束了。

  中医的作文 12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头发理得短短的,圆圆的脸,鼻梁上架着副眼镜,通过厚厚的镜片能看到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热情的光芒,他脸上常常挂着谦和的微笑。

  爸爸从事的是证券工作,但他却是个十足的“中医师”。

  首先是他的藏书。爸爸房间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绝大部分都是与中医有关的书。爸爸的车上、公文包里经常都带着一本中医书,无论去到哪里,只要一有空,就会拿出书来聚精会神地看,边看边记笔记,别提有多认真了。有一回假期,我们开车回老家,高速公路很拥堵,每次一堵车,爸爸就会拿过放在副驾驶座上的中医书来研读,前面的车开始动了,他还沉浸在中医的世界里浑然不觉,等听到我们的喊声方才回过神来继续开车。

  其次是他的各种装备。我们家备有针灸、艾灸、拔罐、刮痧要用到的东西,墙上贴着张穴位图,桌上立着个小铜人,是爸爸闲暇时用来辨认穴位、练习扎针的。还有一个大大的'柜子,每格抽屉里放满了中药颗粒包,有当归、党参、黄芪、桔梗……都是最常用的中药材,爸爸手写标签纸贴在一格格的抽屉上,把每种药材的药性和常用的搭配统统熟记于心,自己会开药单,像极了中医馆里的医师。

  每当我风寒感冒时,爸爸会第一时间给我望闻问切,并嘱咐妈妈用艾灸灸我背上的大椎穴,祛除体内的风寒。然后打开他的中药柜,取出几味药剂,加点水放锅里烧开,让我趁热喝下,这样感冒没几天就能好,特别灵验。每当爸爸回老家时,常常会询问奶奶和姑姑身上有哪里不舒服,根据情况给他们针灸,或者开药方,特别厉害。

  这就是我的“中医大师”爸爸,是我敬佩而骄傲的爸爸!

  中医的作文 13

  第一次针灸,从惊奇到害怕,到处之泰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暑假里的一天,由于在家空调吹多了,使我的扁桃体炎又发作了,喉咙连喝口水都疼,真是难受极了!可恨的扁桃体,一旦受凉就跟我“捣蛋”。妈妈说:“冬病夏治,干脆大伏天带你去针灸吧,把你这毛病彻底根治。”“针灸?我有点不敢相信,以前我就看到奶奶腿疼、腰疼针灸过,扁桃体炎也能针灸吗?”

  我半信半疑的和妈妈来到了苏北医院,只见病房里躺满了人,个个身上扎满了几十根银针,看得我寒毛直竖、胆战心惊,我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敢尝试。一个穿着白大褂并且面带笑容的医生大步向我走来,他帮我检查了一下,对我说:“你的扁桃体有点肿大,只要你肯坚持来个五六次,就能见到效果了,你敢挑战一下自己吗?”我硬着头皮说:“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故作轻松地躺在床上。

  医生先洗了洗手,然后拿出几根细细长长的银针来到了我面前。他找出了我喉咙以及手上的几个穴位,拿出棉花球,沾了点酒精水,在我的几个穴位擦了擦,在我一不留神时,他对我下了“毒手”,我感到又酸又胀,疼得龇牙咧嘴,条件反射的我两条腿直发抖,我恳求叔叔要“针下留情”。我连眼睛都没来得及闭起来,第二根针又扎进去了,这次感觉好像不那么疼了......八根针终于扎完了,我保持姿势躺在床上整整三十分钟一动不动。

  在我睡到床上的那一刻,妈妈和针灸的人攀谈起来,哪知道一根小小的银针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近视眼、中风、糖尿病后遗症、脑梗阻、风湿、慢性鼻炎、过敏......原来这根针有那么神奇,我真小看了它。不知不觉,起针的时间到了,我的身体又重新获得了“自由”。我想:其实针灸也没什么可怕的嘛!

  我抬头看见许多面感谢的锦旗挂在墙上,一个横匾映入我的眼帘“一针治百病”,果真如此,我终于见证了我国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和神奇之处。

  中医的作文 14

  对于我来说,医院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因为我的妈妈在医院工作,但我却对中医非常陌生。今天,我跟随着老师还有其他新华小记者,一起走进开化中医院探索中医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站”——中药房。医药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的药材,有五味子,枸菊,无花果……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后来我看见正在包药的药师们觉得很好奇,于是我便迎上去询问“能不能让我来试一下?”我本想如果不同意就算了,毕竟药也不是能随便给人乱摸的。可没想到,药师们竟然慷慨的同意了。我先拿出来一张包药纸,对着药师照葫芦画瓢,仔细的瞎捣鼓起来,我在一旁听医生说:“先要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封一下口,就可以了。”经过一阵阵努力之后,我终于折成了,可还是像一个“丑八怪,”“四不像。”但最终我还是做了一个漂漂亮亮的药包。我看着我手中漂漂亮亮的药包,心里可开心了呢!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二站”——煎药房。“哇——哇!”一阵阵震撼声响彻云霄。煎药房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煎药器材,我们个个儿带着好奇的面孔,仔细的听着医师的讲解。

  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站”——会议室。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期待已久的胡奶奶。胡奶奶是第一任中医院院长,她还有着许多既光荣又感人的`事迹呢!胡奶奶一脸慈祥,葡萄一般大小的眼睛贴在脸上,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笑起来又让人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之后,我们听了胡奶奶的讲课,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医的知识。

  时间就像一位调皮的姑娘悄悄地溜走了,我们的活动也到了尾声。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中医真是当之无愧的国粹!

  中医的作文 15

  萧索的风兀自地吹着,路上没多少树叶,风吹过,那残余的叶子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

  父亲是一名中医师。我喜欢陈旧古朴的药店,三百多味中草药就那么安静地躺在药箱里,棕红色的木柜似乎蕴含着天地的精华。不知何时起,寂静的药店里出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天冷,他吃过饭,休息一会儿,就抄起一件大衣披在身上,下楼,往昏暗的街上走去。几日总是如此。我俯在窗边,望着父亲转入空楼的拐角处消失,夜深了,又见着他带着轻轻的笑意回来。我问他何事之乐,他却道“小事,帮帮人而已”诸如此类的话。这样,我心里又浮现出了许多疑团。

  最终忍不住,跟着父亲到了药店。拉着的窗帘“咯哒咯哒”地被收上去,“停业中”的牌子被父亲取下,阳光又一次倾泻而下。沉暗在药箱里的中草药,此时散发着亮的光泽。父亲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抄起了药方。陈皮、白芍、杏仁、石膏……完成后,他走到药柜旁边,拿来量秤,抓起药来绝不有一丝拖泥带水,不过一盏茶功夫就把药分类好了。如此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而后,他又从药箱中倒出百来克陈皮,铺散在地上,太阳的金光将它们包裹住,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气。几道工序过后,父亲便将药材倒入煎锅中,沸腾的水发出“咕咕”的响声。一个多时辰后,他又将中药液缓缓倒出,开始装制、打包、分类,再把中药渣处理掉。

  几天后,我坐在沙发上,听见父亲的手机提示音不停地响,好奇的我将它从桌上拿起,点开了他的朋友圈。先是一惊,然后心底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我发现,他的好多友人在他的手机里留言“医生,你这养生中药真不错”“辛苦了,医生”……或许,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会收到如此多人称赞。他的力量,温暖了身边如此多人。

  从医多年,父亲从无抱怨过工作的辛苦,即便眼角的皱纹与淡淡的黑眼圈让我们替他心疼,但他似乎乐此不疲。这也让他的灵魂伴随着一种清新隽永的气质。

  中草药就是这样,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用途和功效而鲜为人知,更是因为它伴有自然的灵气。我想,这跟父亲多么相似啊!

  风停了,东方的太阳却迟迟没有升起。可是角落里,不知何时抽出了一抹嫩绿,在这昏暗的世界里显得特别耀眼,光彩夺目。

  中医的作文 16

  上周二妈妈给我预约了中医,一个儿科大夫,大夫们都叫她贺奶奶,她是国医堂的大夫,人非常好,说话很友善,在她身边学习的大夫们都很放松,有说有笑,有一个大夫走路还蹦蹦跳跳,我心想这么和我们小孩一样啊。贺奶奶握住我的手说,多么好的小孩儿啊,真不错,让我看看,吐舌头,往上伸,我始终做不好,贺奶奶也不生气,我都有些紧张了,贺奶奶说没事儿,不要害怕,你胆子有点小啊,舌苔有些火气,眼底有些黑,你睡眠不是很好啊,天天几点睡啊?妈妈说我睡觉轻,容易动,十点左右睡觉。贺奶奶又说脾胃不是很好,挑食吧。妈妈说不好好吃饭吃菜水果,也不爱喝水,很急人。周围的大夫不停地做着记录,贺奶奶问一句妈妈答出一堆,贺奶奶都很耐心的.聆听并且解答。贺奶奶说我给你开副方子,你去抓药,水煎服用,然后五日后再来找我,贺奶奶每开一个药方,其他大夫们都会一起思考,这个药对不对症,哪里不对,哪里合适,还有没有其他药更适合,比我一个病人还要着急给我开一个好方子。

  这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医术很高,但是脾气不好的张爷爷,前些日子妈妈带我也去他那里看病,人很多,我们等了一个半小时才排上,妈妈很焦急,恨不得把我所有的病史都和张爷爷汇报一遍,因为身上起了疹子,并且破皮流水,妈妈很担心,怕有遗漏没说到,耽误病情,这时张爷爷看了一眼,也没有看舌苔,也没有号脉,就说了一句是螨虫引起的荨麻疹,开个药膏回去涂抹就可以了,这时妈妈想和他说一下之前的病症,张爷爷就开始发飙了,本来是双手放在写字台上,然后突然就坐直了,倚靠在椅子上,对妈妈说,你是听不懂我说中国话吗?我虽然普通话不好,还是可以听懂的吧?这真让妈妈还有我一头雾水,我们看过这么多医生,没有人会这么说话,妈妈因为是有求于人,毕竟人家是专家,还是要找人家看病,就没有说什么,继续说病情,我感觉这时张爷爷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了,他说这是我说第二遍了,你听不懂吗?妈妈很诧异,说我懂了,我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我只是想和您说一下之前的状况,怕有遗漏,张爷爷说第三遍了,妈妈有点生气了,虽然戴着口罩,已经感觉到妈妈的眼里冒着火星了,如果不是因为我,估计就开战了,毕竟人家是长辈,又是专家,就忍了下来,最后又问了一句,张爷爷说第四遍了。妈妈说好吧,谢谢您了。

  一个医院出来的医生怎么区别这么大呢,医术好但是口德差,虽然治好了病,但是回想起来还是想骂他,又看在他治好了还是得谢谢他,只是希望我长大了不会这样,还是像贺奶奶学习,做个友善的人。

  中医的作文 17

  我这次去医院不是看病,而是探索中医的神奇之处。

  刚到医院门口,医圣张仲景的雕像映入眼帘,踏入院内,桌上摆放着一本醒目的《本草纲目》,旁边还有药王孙思邈的雕像。跟着指引,我们来到二楼,医生先给我们讲解眼保健操,这套操和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不同,医生告诉我们搓热双手,掌心按在眼睛上,能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

  学习完眼保健操,我们分成两队体验中医文化,一部分人去中药房,另一部分人去做脐灸,这么好的机会我当然要体验一番了。我迫不及待地躺在床上,只见一位医生将艾灸盒子放在我的肚脐上,周围用毛巾保护着我的皮肤,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体验过程非常舒服。最后我们来到会议室,一位医生提了很多中医问题,同学们解答完毕后,每人都得到一个香囊。

  这次活动,我不仅掌握了护眼知识,了解了中医文化,心里也萌生出中医之梦,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

  中医的作文 18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徐行百里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现从中药之文化,系中华之风光。

  上古有炎帝神龙氏,尝遍百草,只为子孙后代猖良药治恶病;有黄帝轩辕氏,始创针灸之术,为后世留下珍贵行医之术。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的名为《神龙百草经》;还有中国传统四大医学经典之首《黄帝内经》。

  然而,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或“炎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籍以说明中国医药之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这不正说明了中医之文化之久远,之源起。

  《神农本草经·序幕》中即言:“上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意思是要斟酌再三,判别药性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应以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等。

  以药物配佐为例,《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这或许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体现。除以之外,还有扁鹊《难经》,华佗“麻沸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著名医学家及其成果。

  中国也有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和万事万物必可入药之说,其中最典型的的便是“药膳”。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和药物区分。这种把药物和食物合二为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也是基于这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说才说“药食同源”。

  药膳是中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使用学科。它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亦是中华中医文化的珍粹,更是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药与中国诗词文化的发展也联系紧密。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斜阳草树,寻常卷陌,人道寄奴曾住。”其中“寄奴”二字既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开国皇帝刘裕的乳名,也是一种菊科植物的名称。有破血通经疗伤止痛,止血祛瘀,消化积食等功效。

  以中药之源起,发展其作用,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见兴之。浪涛何物?功归谁家?文化乃常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祉,推动历史车轮。

  以中药之史,鉴文化之源。如今的我们,当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之气概,去中华文化之糟粕,存华夏文化之精华,使其生生不息,粲然自如。

  中医的作文 19

  中医,顾名思义,就是我们中国的医学。我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小时候,问妈妈自己的“艾”为什么不是“可爱”的“爱”?妈妈回答道:“因为艾比较雅气,还是一味中药。”从那一刻起,我猛然间对中医有了兴趣。家里的书柜里原来有不少中医书,妈妈看我特别喜欢,还给我买了几套少儿中医读物,其中有一本趣味名医,让我和姐姐爱不释手。

  这个学期,我从城宫计划课表上看到了四年级增加了中医课,于是迫不及待的让妈妈给自己报名,妈妈爽快的答应了,在选课系统里顺利地给我报上了。这周三,盼望已久的中医课终于开始了,我早早的准备好笔记本,跟着老师来到了教室,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神农,说起神农,有人说他是凶狠的炎帝,有人说他是牛首人身的怪物,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神话中为人民造福、尝遍所有草药的英雄。据说神农当年把无毒的`中药放在右边的袋子里,有毒的放在左边的袋子里。有一天,他发现了一种能解百毒的药,从此以后,每当吃到毒药,就抓一把那种药放在嘴里,时间长了,便将那种药取名为“茶”。可是不幸很快来临了,他吃到了断肠草,还没来得及抓茶,这位伟大的英雄就倒在了草丛中。

  通过这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不仅知道了中医的神奇之处,还了解到中医能治未病、利于养生,但现在大多数人都求于西医,往往忽略了中医,其实只有好好感受,才能知道中国医学的好处。

  我真想早点学会神奇的拿脉和针灸,成为一名小郎中,像那些鼎鼎有名的大国医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中医的作文】相关文章:

中医10-25

关于中医的英语作文03-24

中医心得12-17

叶剑英与中医12-10

神奇的中医01-1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资料12-13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试题310-06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试题210-06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试题110-06

中医助理执业医师中医诊断试题(十一)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