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提升作文的策略
一 近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存在问题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考场上兵家必争之地。XX年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结束时, 华南师范大学柯汉琳教授提到的“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仍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确实令人担忧。翻阅近几年《广东高考年报》会发现“通篇的议论只是处在同一个层面上,难以深入下去。同时,有的文章分类标准不一致,如按毅力、爱心、耐力安排结构,如按洁白、无私、坚毅安排结构,这反映了有的考生在逻辑思维方面存在问题。”“堆砌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对材料必要的分析,属于简单的观点加事例,较为肤浅。”柯汉琳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考生作文存在材料“老套化”与思维“低幼化”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评卷分析中,笔者发现考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材料老套,机械堆砌,议论不深;分类无章,思维幼稚,逻辑混乱。这两方面的存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作文的得分。
二 由“双重转化”理论反观写作指导思想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应试者写作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指导者只注重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主体意识和写作过程。“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与“双重转化”理论写作主体的“物-意-文”的综合、转换过程是一样的。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先生认为写作过程是“双重转化”的过程。“第一重转化”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和感情);“第二重转化”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它要遵循“表现论”的原则,有“理”有“物”并有“序”有“文”地将头脑所获得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的语言(思想的“外衣”)。【4】了解了写作过程的本质,今后的写作指导关注重点就应该从写作结果向写作主体意识和写作过程转移了。
三 议论文写作的提升策略
(一)广泛收集材料,深化议论素材
1 开发三大资源,引来源头活水
对于“材料老套,机械堆砌,议论不深”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收集鲜活的素材和有效分析材料的方法,可以对某个论据展开较深入的议论,达到治“标”的效果。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 “增强课程资源的意识,做好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好三大资源,为学生有效实现“第一重转化”打下基础。
首先,要活用社会生活资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部“百科全书”,老师应指导学生关心社会时事,关注周边人事及自身,收集鲜活的素材,或与时俱进或针砭时弊,或娓娓道来或真挚感人。纵观近年的各地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诸如“感动中国、神七飞天、保护环境、祖国统一以及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亲情友谊、人生感悟”等体现时代特点的真情实感的素材,成为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学生对时代脉搏的触摸和对为人处世的思考;其次,要巧用学科资源。学科资源除了语文课本中的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和背诵诗词,它还包括物理、化学课本中涉及的科学家事迹,音乐、美术课本中涉及的艺术家成就等等。我们可以围绕这些典型人、事进行扣题议论,我们也可以围绕这些人物创作故事新编,我们还可以把诗词名句点缀到行文中充实内容并增添文采;再次,要善用媒体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为古今中外的资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无论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还是引领时尚的潮流热点;无论是中国特色的民族风俗,还是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无一不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三大资源,我们的素材库就会充实,新鲜材料也会源源不绝。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有“源头”,也就不用愁没有“活水”了。
2、 有效分析材料,挖掘说理深度
07高考年报指出的“堆砌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对材料必要的分析”的现象,笔者认为是学生对议论文这一文体意识的淡薄,缺乏深挖材料的方法。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严谨审题后要切合题意确立论点,素材要根据论点作适当的删改,调整后作为论据坚持论点,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的观点加事例”,要围绕论点、论据展开深化议论,论证其可能性或普遍性,合理性或危害性。笔者在此介绍三种简单而有效的结合例子说理的办法,以达到说理有深度。
(1)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假设条件下得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证明论点。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假使……那么/就……”, “倘若”、“若”、“试想”等。
示例一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论据: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
假设分析: 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在认识到自己任性、奢靡的弱点的基础上加以改正?又哪能成为千古风流人物?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2)探因分析法
探因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它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
示例二
观点:知识就是力量
论据: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探因分析: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精尖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3)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举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危害,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突出主体。如果是正面事例,就分析其闪光点,如果是反面事例,则指出其危害性。
示例三:
观点:“无愧于天,无悔于心”
论据:论述了王昭君、鲁迅、屈原、荆轲、文天祥等的伟大选择
意义分析:无愧于天,无悔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巨匠才能依靠着宽广的心胸,撰写国人的觉醒与中华文化的博大深邃;英雄才能演绎着千年不灭的精魂,照亮自己国家的生存与整个人类道德旅途中的异常生动的方向。因此,他泽被后世的光辉从未消退过,也永不会消退。
(二)适当学习逻辑,加强思维训练
对于“分类无章,思维幼稚,逻辑混乱”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加强基本的思维训练,不仅可以对某个论据展开较好的分析,还可以使篇章结构更加严谨有序,文序通畅,达到治“本”的效果。
“思维是写作的‘前言语’,写作是思维的‘后言语’,思维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是有效实现“第二重转化”的必经之路。 XX年高考年报指出考生作文时分类标准不统一,议论处在同一层面,归根究底是考生受逻辑思维影响。适当传授学生一些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都有好处, 对于写作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更是大有裨益。
1 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是逻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通过对客观对象的观察和思考,经过思维的抽象,在思想中产生了“概念”。 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是内涵与外延。 内涵指概念的含义,反映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外延指概念的适用所指称或表达对象,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在议论文写作中,论题或中心论点可以看作是概念。当多个概念同时出现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1)当题目出现多个概念并列时, 就要弄清楚这几个概念之间是平列关系还是分离关系。如《自尊自信自强》这个题目是平列关系,可以分三个部分平列论证,揭示三个概念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又如《拿来与送来》、这个题目就是分离关系,我们要选好立足点,或肯定或否定,立场要坚定;或矛盾统一,或辨证分析,态度要鲜明。
(2)论证过程中出现多个分论点并列时,要避免分论点的重复、交叉或包含关系。XX年广东高考命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有的文章分类标准不一致,如按毅力、爱心、耐力安排结构,如按洁白、无私、坚毅安排结构”。“毅力与耐力”两个概念的外延存在交叉关系,不能并列处理。“洁白”作为天使的品质可解释为“纯洁”、“廉洁”,这与“无私”的外延同样存在交叉关系,不能作并列的分论点。
2 掌握好基本的思维方法
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观点后,往往不懂得怎样去分析问题,或仅仅停留在一个问题的一个层面反复分析,难以为自己的观点找出更多的理由。用辨证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不仅能有效解决学生“不懂分析”的难题,且能让学生写出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来。
(1)由果溯因
因果联系是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任何一种观点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又有一定的主观原因。由果溯因法是根据结论从几方面探究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多角度思考原因, 让人更进一步认识中心论点。
例如XX年北京高考的一篇题为《文学,需要凝视》的高分作文。根据所给材料提出“文学,需要凝视”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从“清新的文风”、“犀利的笔触”、“心灵的感悟”三方面对“凝视”加以开挖,让读者明白“文学作品”的诞生需要这三方面的主客观原因。
(2)一分为二
事物总是复杂的。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他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看到正面,也要看到反面。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片面性、绝对化。
例如XX年广东高考一篇题为《不要轻易说‘不’》的高分作文,华南师范大学张静教授点评时指出“此篇文章的作者具有一种宏观大度的气质和思辨的逻辑。文章开篇即辨证提出了观点:请不要不加以认真思索,就轻易说‘不’。文章辨正地用看似两个绝对对立的观点来说明论证: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说“不”并不等于不说‘不’;不要轻易说‘不’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该果断地说‘不’,这两者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都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一种自信坚强力量的显现,一种高度智慧的表达。”
(3)发展变化
论证一个问题时,如果把它看成是绝对不变的,就不可能揭示出它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应该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顾及它的过去,又要正视它的现在,预见它的发展。只有这样,论述才能严谨准确。
例如XX年四川高考一篇题为《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的高分作文,作者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老话提出了自己两点突破性认识:第一,要想孩子早当家,是不是一定要“家贫”, 对于大部分不穷的人,家庭教育需要些什么?第二,教育,除了家庭,还有学校、社会,在更广阔的大家庭中,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培训才能成才呢?这样一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作文就有了新鲜感、时代感,不再老调重弹了。
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材料,深化议论素材,指导学生适当学习逻辑,加强思维训练,并多参考全国各地优秀作文来指导训练,就能“有“理”有“物”并有“序”有“文”地将头脑所获得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的语言,就能写出名副其实的优秀高分。
【提升作文的策略】相关文章:
考研数学提升复习效率之策略12-02
课堂质量提升策略方案(通用20篇)06-30
教师教学品质提升的基本策略05-01
提升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策略研究04-30
课堂质量提升策略方案范文(通用5篇)12-27
浅谈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策略04-27
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心得(通用9篇)04-30
幼儿园美术活动提升策略论文04-27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素质提升策略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