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通用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节,一年一度,规模浩大,习俗盛多,在其中的一个月里,大家都要享受这节日的欢乐。这个对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就是中国年。
从农历的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准备着过年的东西。人们似乎忘记了一年来的劳累,只管全身心投入到年的节日之中。其实,在中国人心里,过年并不是春节,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元宵节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属于中国人的年。
腊月二十三号,俗称的小年,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不过,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祭灶,预示着过年的'开始,从这一天起,人们就要在欢乐中忙碌起来了。
在传统的中国年里,有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习俗,在民间,更有从小年到春节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些顺口溜,在民间家喻户晓,流传千年,是中国年节日的象征与传统。
经过七天的忙碌,人们就要迎接真正的新年了。从除夕开始,到大年初一,这是最高兴和热闹的时间段。到了新年,家家户户要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也要回家过个团圆年。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也是团圆饭。传统的年夜饭就是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吃完了欢乐的年夜饭,接着就是守岁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夕的一夜,家长还要向孩子发压岁钱。守岁,或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大年初一,互相拜年,祝贺平安度过了一年。到了初二,就是看望朋友和亲人的时间。这一天,人们要拿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或亲人家拜年。
到了正月初三“归宁”节,女婿看老丈人、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四灶神节,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五财神节,接财神回民间;
正月初六穷神节,送走穷神;
大年初七“人日节”,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正月初八习俗谷日节,传说初八是谷子麦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的习俗天日节,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只玉皇大帝的诞辰,俗称“天公生”;
正月初十地生日:石头生日老鼠嫁女。
过完了这些习俗,年就基本上完了。接下来就是元宵节,像是年的补充,在回味淡去的年味。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2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再搞些娱乐活动。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牌。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3
东北人很大气爱喝酒酸菜,是东北人冬天必备的菜东北人过年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起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我国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 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在江南,年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很有特色的过年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早在宋朝时,送穷风俗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送穷风俗的仪式大多是: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办法。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
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北方,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写的就是“福”字。“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上、商店中均有出售。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冀“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4
在我的脑海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的,而我家今年的春节不仅热闹,而且特别,令我记忆犹新。
春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已经在为春节做准备了。爸爸也有条不紊的在张罗着年货,有零食、牛羊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零食,心里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春节能快点到来。
除夕到了,爸爸妈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拖完这里拖哪里,擦完这边擦那边,我的任务是粘福字、贴窗花。在我们的辛苦打扫后,家里变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开干净地发亮的窗户,密密麻麻的行人都焦急地赶着回家。
一会时间,就要做饭了,爸爸妈妈扫了一遍罗列好的菜单,就进厨房烧菜煮饭了。我也做了一个草莓红枣桂圆拼盘,爸爸妈妈评价说:“色香味俱全,给你点赞!”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紧接着香喷喷的饭菜接二连三的摆上桌,纪念因为提倡环保,我们一家取消了放烟花,也算为环保做了点贡献。
吃饭期间爸爸妈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对我说:“今年的压岁钱怎么用由你自己决定。”“恩。”我高兴地直点头。年夜饭后,爸爸说:“我们把饭菜都剩一点,年年有余嘛!”我兴高采烈的说:“不错,ok!”晚上八点,我们一起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窗外不时传来此时彼伏的鞭炮声,电视里搞笑的小品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笑声伴着鞭炮声演奏成了一首欢乐的歌。
初一了,出门拜年时我家的重要任务。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而爸爸妈妈就要拿出几份事先准备好的礼物,主人则会拿出一个带有福字的红包递给我,我心里像有只小兔子跳来跳去激动地难以抑制。
一眨眼,春节就要结束了,我忽然想到了压岁钱,我应该怎么用呢?买零食?买玩具?还是买衣服?我左右为难,不知怎么办?我忽然想起爸爸说每年给我存一点教育基金,为什么我不能给自己存呢?我把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爸爸微笑着对我说:“我家的小宝贝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全家都高兴得笑了。
就这样,热热闹闹的春节过去了,这就是我家既热闹又特别的春节,小伙伴们,你们的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新年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5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在成都过年,在正月初三的那一天,我们全家来到了武侯祠逛庙会。
当我们走到离武侯祠大约有一公里的地方时,就感受到了过年时欢乐的气氛,与其他地方空空荡荡的街道相比,这儿可真是人山人海呀!人行道上人群川流不息,旁边所有的商店都开着门,许多商家趁着大庙会人多的机会,摆出很多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众多的“香香嘴”,生意好得火爆。
我们好不容易跟着人流挤到了庙会入口:南郊公园。只见公园大门口立着一个高大的牌坊,上面有一个大大的“蜀”字,“蜀”字前面有一个纸塑的刘备,刘备身旁簇拥着温文儒雅的军师诸葛亮,还有威风凛凛的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虎上将。他们一个个都栩栩如生,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三国争锋的历史当中,体现出武侯祠大庙会三国的主题和蜀国的文化风情。
进入大门,我就听见了舞狮的锣鼓声,在我的再三请求下,爸爸妈妈同意先去观看舞狮表演,当我们来到场地边时,节目已经开始了。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钻到人群前面,终于可以近距离看到舞狮了。舞狮的场地中间是一个长方体的大平台,旁边有一排木桩。有两只“狮子”正在和自己的“同伴”对舞、盘旋,这两只“狮子”一黑一白,当它们快速旋转时,形成了一幅阴阳太极图似的形状观众们不由得为他们精彩的表演热烈地鼓掌。这时,有一只红色的“狮子”上台了,他表演的是踩木桩。忽然,有一个好奇的小男孩跑进表演场地,在木桩中间穿来穿去。观众们都为小男孩的安全担起心来。只见红狮纵身一跃,越过了小男孩的头顶,稳稳地落到了另几根木桩上。顿时,观众中响起了一片喝彩声。小男孩俏皮地向观众鞠躬表示感谢,原来他是一个小演员呀!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晚上,彩灯开始亮了起来,周围变得五光十色,游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一家人在庙会里流连忘返,最后跟着人流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庙会。爸爸问我有什么感受,我开心地回答:热闹非凡,乐不思蜀!
早上,趁凉爽的清风未消散,趁火辣辣的太阳未升起,我们小记者带着既愉快又好奇的心情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因为今天我们还不知道要干什么呢!
来到学校后,看到记者老师们已经在门口等待,我们一群人蜂拥而上,叽叽喳喳的围着老师问:“老师,今天干什么?”老师也热情地回答我们:“今天我们要到学校附近的几户村民家送福并进行采访!”听到送福,同学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看来大家都很乐意为人们送出真挚的祝福呢!
一会儿,我们都到齐了,一共有5个老师带领。我们分成小组,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休”姐姐的组员。老师先教了我们基本的礼貌,怎样才能做好采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看到我们都这么有兴致,老师讲得也更加带劲了。该出发了,我们挥手告别其他的朋友,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来到了第一户人家,总的来说还算顺利。不一会儿我们就已经采访了七八户人家,大家意犹未尽。当采访到一个老爷爷家时,老爷爷的'话和反应让所有人笑弯了腰。我们敲了敲门,齐声问道:“有人吗?有人吗?送福啦!”听到我们的吆喝声,一位个子高高的老爷爷走了出来,看到我们出现在门口手里还拿着各种东西,挥了挥手说道:“不买不买!”然后转身向屋里走去,我们连忙解释道:“不用买,是免费的,我们来给您送福啦!”老爷爷的反应与刚才大相径庭,回过头来,对我们说:“嗯,免费的行。”说着便伸手去接我们拿的“福”字;然后很客气的对我们说了一句:“到屋里喝口水吧!”我们说:“不了不了。”还没等我们出去,老爷爷便已走到了屋里,我们却哈哈大笑起来,一点儿都不理睬老爷爷对我们的“视而不见”。我们接着又采访了一户又一户人家,从他们口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是怎么样过年的。我们总共采访了十几户人家,每家的过年方式都不相同,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是啊,正是那句话“我的春节我做主!”
今天我们给村民们送去了福,希望他们一生一世都充满福气,做个“福人”!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6
在闽东山区的年俗中,打糍粑是重要环节,不仅因为糍粑好吃、好保存,更重要的是打糍粑,能带给人们非常重要的仪式感。
不过,要说好吃和仪式感,在我的老家寿宁县下党乡海坑村,则还要数打年粿。
打糍粑,把糯米淘洗干净,用水在木桶里泡上一夜,第二天用木箍的饭桶蒸熟,然后放到石臼里用木锤打烂,即可。
虽然打糍粑已经很复杂,但和打年粿相比,还是简单多了。
打糍粑用的糯米,而打年粿用的则是粳米。打糍粑泡米用的是清水,而打年粿泡米用的则是木碱水。年粿之所以美味,奥秘全在于这木碱水。
在老家的山中,有一些灌木烧成灰,放在水中煮沸后,会产生木碱。
做最好的木碱水,自然要用上好的灌木,而上乘者,就叫碱树。先把碱树砍回来,然后烧成木炭,再让木炭慢慢化成灰。上好的碱木灰,白色而细腻。烧一大锅开水,把碱木灰放进滚水中,再煮个10几分钟。煮好的木碱水,用棕片或纱布进行过滤,把煮烂的木碱灰去除,木碱水继续在木桶里沉淀,最后把桶里透亮明澈的木碱水打出,和上好的粳米一起浸泡。经过一个晚上的泡发,粳米变成鲜亮的绿色,抓一把在手,再闻一闻,香喷喷的木碱味,让人产生无限期待。
米泡发后,就要装进饭桶里蒸了。
在大铁锅里盛上水,再将饭桶放进铁锅里。灶膛开始烧大火,等铁锅里的水开后,木桶盖的缝隙慢慢开始冒热气,此时最为关键,碱米饭烧得不够熟,打出来的年粿口味不够纯正,而烧过头了,打出来的年粿不够光滑,做成粿坨粿饼则不够美观。
因而,在饭桶盖开始冒蒸汽后,有经验者,就会不时用手掌抚摸饭桶,通过桶壁的热度和桶盖冒出来的蒸汽,判断桶里的碱米饭是否熟得正好。
将碱米蒸成带着浅绿色的碱米饭后,倒进石臼里,再用木锤进行锤打。
由于年粿比糍粑硬,打起来比较吃力,一桶碱米饭的年粿,需要几个成年男人轮流打。打的过程,技术含金量非常高,通常是男的高举十来斤重的木锤打粿,而女主人则蹲在石臼旁,不停往石臼里洒温碱水,两个人要配合得天衣无缝,否则女主人的头就有可能被锤到,以至受重伤。
通过男女主人的精妙配合,经过20多分钟的锤打,方可大功告成。
刚打好的年粿,看去浅绿透亮,闻之清香扑鼻,手摸弹软嫩滑……这样的食物,又有谁见了会不动心?
而吃到嘴里,柔软和Q弹并存,木香和米香齐放,这样的美妙,是吃其他任何食品都难以体验的'。
年粿打好,即可食用。女主人通常会先犒赏孩子们,无论是自家还是旁人家的孩子,总是见者有份。
然后,将一大坨年粿,整个搬到餐厅,放在饭桌上的一个抹了香油的竹匾上,再进行“艺术”加工。有的加工成流线型、两头小、中间粗,20厘米长的粿坨,那是正月走亲戚时用的,送礼要送一对,甚至用红纸条拴起来。有的加工成粿饼,有椭圆形,也有圆形的,放到储物间保存起来,在正月里自家食用。
而储存起来的粿坨、粿饼,由于木碱的原因,会慢慢变硬,但不容易变质。变硬的年粿,再食用,就得用刀切成片,重新蒸煮才能食用。有的因为放久了太硬,切之前还得放在清水里泡上几天,这才切得开。
最让人难忘的,是用油菜花煮年粿,菜是绿的,粿是绿的,汤是绿的,碗里漂起来的热气,似乎也透着绿。这样的食物,虽非山珍海味,却真正称得上色香味俱全,吃上那么一回,也将让人难忘。
只是,前几年回老家过春节,已经很难吃到这样的传统美食了。而今,大多数人家都已习惯去超市里购买工厂里加工、添加了面碱的年粿,虽然看上去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味道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
好在,而今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也开始怀念并向往那过去熟悉的味道,不少人家又像以前一样,快过年了,提刀去山上砍一把碱树回家,烧碱灰泡一桶粳米,在除夕的傍晚再打一回年粿。
在充满年味的山村,听着木锤锤打在石臼上那空灵而熟稔的声音,感觉比什么乐器敲击出来的音符都更加悦耳。
而那刚出炉的年粿,散发出淡淡的木碱清香,总能让我这样的游子,对远离的故乡更加留恋,以及对新时代的乡间生活更加向往。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7
再过几天是春节。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和观看精彩的联欢晚会,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非常热闹,十分高兴。我们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灯笼挂的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大人们欢聚一堂,小朋友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跳着唱着,妈妈和奶奶忙着做年饭,爷爷也忙着做水饺……
到了下午,大家都忙着贴春联、放烟火。为什么要贴春联、放烟火呢?原来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呢!传说有一个叫年兽的怪物,每当逢年过节时都要出来伤害人及家禽。后来有一位农民在山上烧竹子时,发现年兽被吓了一跳,那人就多放了一些下去,那只年兽就落荒而逃。他就将这个事情告诉了大家。所以,每当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至于且春联,应该是图个吉祥。
到了晚上,我们小孩子相继祝全家人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很高兴,也祝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还去给叔叔阿姨拜年呢,叔叔阿姨也很开心。
大年初一的饭菜真丰富,有遍体金黄的鸡,有香味十足的菜,还有许许多多有美味佳肴呢!而烹制出一盘盘的佳期肴的功劳者属于大厨师——爷爷。他为了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吃这顿饭,特意为我们准备的。
到了晚上九点钟,夜幕渐渐地降临了。当我们抬头仰望夜空时,许多五彩缤纷的烟花陆续射入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结成彩,天空被装伴得五光十色。我上了屋顶,俯视下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仿佛全世界都被光明笼罩着。大街上,人来人往,我不禁感叹道:“这小小的洞头,竟能在这一天晚上冒出那么多人来!”爆竹声中一岁除”,它蕴含着新的一年我们的明天会更加好!
我在此向大家拜年了!
武侯祠里到处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简直不是我们自己走,而是被别人推着走。人群就像一列列挤在一起的“火车”,在“轨道”上蜗牛般的蠕动。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牌子:米上刻字。什么米上刻字?我对此感到很好奇。于是我挤出了人群,来到了那个牌子下。原来那儿在卖一些小玩意儿。这些小玩意儿可不一般,他们是一些玻璃做的小东西,里面装着一粒米,有的米上写着:I love you;有的写着:健康幸福;有的写着:聪明伶俐;还有的——可真神奇呀!我们平常写字,一个字也要比一粒米大,可是这里的每粒米上却有好几个字。
我们想亲眼看看叔叔是怎样做到的。于是我按叔叔的要求把我们想要的字写在纸上。叔叔开始给我刻字了。我们本以为他要用显微镜,而且会一笔一划非常慢地刻。可事实和我们想的正好相反,叔叔不但没用显微镜,而且还刻得特别快。他的笔在米粒上行云流水一般地划过,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也没有看清叔叔刻的什么字。我真怀疑叔叔的眼睛有放大功能。我开始担心起来:字这么小,我怎么能看清呢?可神奇的是:米放进玻璃海豚里后,米和字神奇地变大了。叔叔说这个玻璃海豚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我茫然地点了点头。
我和爸爸妈妈匆匆向武侯祠的一个广场赶去。听说那里会有精彩的节目。广场上人头攒动。我看见一个人正在表演上刀山。上刀山就是爬一种梯子,这梯子可是非同寻常。每一梯都是刀刃呀!他每爬一梯我都为他担心:万一把脚割破了怎么办?万一把手割破了怎么办?万一从梯子上摔下来怎们办?种种事故围绕着我的脑袋转。我的心都揪紧了。终于,他下来了,没有受一点伤,大家都为他松了一口气。
这边的上刀山刚结束,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又把大家吸引了过去。什么?摩托车在铁球里开!摩托车在铁球里飞奔的杂技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吧,就连做梦也没想到吧?我也一样!只见摩托车一会儿水平转,一会儿上下转。我和爸爸妈妈看得瞠目结舌。人群里的惊呼声此起彼伏。摩托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增加到第四辆时,有两辆水平转,有两辆上下转,眼看就要撞上了,他们又避开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虽然我没有杂技演员那些高超的技术,也没有米上刻字的本领,但是将来我要用我的智慧,用我的知识,用我的才华,去博得那雷鸣般的掌声。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8
在腊月初八时,天神已经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可不知为什么?我们家却没有喝腊八粥和泡腊八蒜,难道腊月初八就在我们家悄声而去了吗?哎,这不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了,俗话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次隆重的彩排,妈妈可重视了!一大早上,妈妈就对我和爸爸嚷嚷着说:“快起床,快起床,一会玉皇大帝要来检查卫生了!咱家可不能落后,要评上流动红旗呀!”我和爸爸没办法,只好起了床,帮妈妈打扫卫生。之后,我们又到家乐福大采购,我们买了一大车吃的、玩的、贴的、挂的和招财童子……,我们一家拎的拎、扛的扛、抱的抱,将大包小包的东西兴高采烈地带回家。
转眼间,就到了除夕夜,真热闹啊!我们家里红红火火,张灯结彩!吃年夜饭了,满桌子好吃的,好像要把一年的好吃的都放在这一顿上了,就像满汉全席。我们小孩子吃了几口就跑去玩了,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看电视,而大人们在饭桌上说说笑笑。我们大家正玩得兴头上时,不知谁冲我们喊了一声:“放炮了!放炮了!”我们跑到外面热热闹闹得玩起来!天神敲响了新年的大钟,刹那间“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响成一片,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于是,我们拿着一大箱一大箱的花炮兴高采烈的走出家门,看着精彩的序幕慢慢地拉开……第一个节目是展示队表演的百花齐放,你看展示队的队员们用一个个精神抖擞和充满自信的眼光看着我们。开始她们先放出金色般的火球,然后飞到深兰色的天空中放开了一朵朵硕大的彩花,在那一刻,我们欢呼,为他们加油,我们都齐声“哇!好漂亮!“红的像红宝石,绿的色如翡翠,蓝的像蓝色的天空……。等我们赞叹完时他们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第二个节目是舞蹈团的八名女士为我跳一个水上芭蕾!只见她们穿着各色的水上芭蕾裙,一个个轻巧的在水上旋转起来,啊!她们跳的舞姿多么美,多好看那!
初一早上起来我们孩子们得了好多压岁钱,我不时的点点钱数,是多了还是少了?要是少了我就找一找,多了我就想一想。有一次我的钱被妈妈拿走了我不知道,便四处搜找,东翻翻、西看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刚才急着去放炮,钱放哪儿了?妈妈看到了,不急不慌地把钱从兜里掏出来,说:“自己的东西自己要收好,过了一年,你又长大一岁了,做什么事要仔细点。”我接过钱一数,我的压岁钱一分不少。我真高兴。我想:我长大了,要存好压岁钱还要花好压岁钱。
春节的重彩头还有元宵节。传说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过元宵节的习俗,在元宵节的这天,不仅要吃元宵还要赏月、放花炮。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每到这一天都要过这个“节”。可是今年正月十五和往常的正月十五不一样,今年正于月十五有个特点就是风大。可能是今年不知谁把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事告诉了风,让风也来参加这个活动。哎!风一来可真把美好的元宵节搅局了!人们想和月亮姐姐说说话,想看看月亮姐姐是怎么打扮的,穿的是什么裙子,戴的是什么耳环,可风却不请自来,来就来贝,可它还带来了云,这云呀!它一来就把月亮姐姐给挡住了,这风也开始捣乱,它往哪儿钻不行啊,还非得往我袖子和领口钻,吹得我一个透心凉。哎!今年还是别赏月了吧,准备准备回屋吃元宵去吧……恩,还是在家吃元宵好,暖和又舒服,元宵圆圆的、胖胖的,可爱极了!元宵甜甜的、粘粘的,好吃极了!人们都说:“元宵是摇出来的,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有好多口味呢!我最喜欢吃巧克力味的元宵了,又甜又粘,白中透着棕,引诱得我直流口水。用筷子拦腰一夹,软软的,要留下来又掉不下来,用嘴一咬,嗯,甜甜的还略带一点点的巧克力的苦味,真好吃呀。!美味呀!吃完了元宵,我们就下楼去放。除夕夜放花炮很热闹,可正月十五也不逊色。可刚一到楼下,一阵大风往我的袖口、领口……钻,风真大呀!爸爸把二踢脚立在地上,小心地点燃了炮捻,赶快跑了回来。一秒、二秒……嗯,怎么没反应?这二踢脚也犯上脾气了,竟然立在原地默不作声,难道是风惹怒了二踢脚?爸爸又重新点燃了炮捻,嘿!这二踢脚还真是脾气来得快走得也快,只见他高歌而上,“砰、砰”两声在空中炸开。鉆天猴也不像平时那样直冲云霄,倒像是偷喝了王母娘娘仙酒的孙悟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上了天,又跌跌撞撞下来。开心果也跟着疯,他追着我跑,直在我脚底下打转……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9
家乡的春节,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但是又有独特的味道。请家堂,到现在我都搞不明白请家堂是什么意思,但是每年请家堂时,不管有什么事情都得去和大伯二伯一起去奶奶家,奶奶家里有一个八仙桌,上面放着很多贡品,墙中间放着一幅家堂画轴,有很多人还有几道门,中轴两边有副对联,有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有的是一个家族的辈分字组成的吉祥对联,到了时候,就迎神拜佛,然后去门外把纸钱分成十三份,大概是给我的十三位祖先送的纸钱,奶奶嘴里说着什么,然后放鞭炮,整个过程大人不许我们小孩乱说话,传统祥和。贴春联,这个大多数地区都有,在集市上精挑细选了几幅对联,回来就贴在墙上,每次贴春联都是我和哥哥完成,忙完家里,再去哥哥家,听妈妈说贴春联喜气。
贴福,正门上都得贴福,而且是倒福,儿童总是天真的说,“到了,到了,福到了”,据说是乾隆时期传下来的习俗,然后贴车上,农用车上贴了福,就不能开动了,直等到正月十三才能动,这样车也有福了。年夜饭。在春节的时候,一家人要团圆,无论你身在何方,在春节期间,一定要赶回家。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的吃个年夜饭。年夜饭一般都会有饺子,饺子多为素馅,白菜豆腐,寓意发财有福,好吃极了。孩子们狼吞虎咽,大人们谈笑风生,老人们互相聊起家长里短来,不时传出几阵笑声,饭桌上的'气氛和谐融洽。没有往日东奔西走打工的辛劳,取而代之的是欢快愉悦。春节吃饺子,在北方很普遍,家家吃饺子,先给财神供上,等财神吃完了,我们才能吃,晚上吃完饺子,还要到午夜再吃,初一二后就开始吃肉馅饺子了。放鞭炮。这是必有的,傍晚要燃放,十二点后拜祖先、辞旧岁再燃放。
天一黑,抬出个小桌子,上面放着贡品,必须有盘鸡、整鱼、大方肉、豆腐等和酒,几个小凳子,摆得整整齐齐的,烧香供神,然后,院子里放一挂鞭炮,门外放一挂鞭炮,然后烧起玉米杆,玉米杆跟朝下站着燃烧然后倒向家门方向,寓意新的一年过得好财源广进,朝外倒是乡亲们忌讳的,然后用杆子灰把大门围个半圆,寓意邪魔不侵、趋吉避凶。然后一家团圆等到零点,这段时间总有春节联欢晚会的伴随,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最大的节目。当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时,倒计时开始,每家每户在同一时间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热闹非凡。拜神佛。新年第一天,第一件是就是拜神佛,乡里邻居一起到山上去,拜神佛的人真不少,玉皇大帝前的香鼎插满了烟,到山头,走八十八个台阶,到最顶的房间,便是玉皇大帝,边上是太上老君和托塔天王,拜十叩,然后下二十二个台阶,先去左边观音菩萨那,然后右边泰山奶奶那,按顺序来,不能乱,然后放鞭炮。走亲戚,挨家挨户的来回跑。今天看舅舅,明天看姑姑,后天去看阿姨。所以,春节也是一个忙碌的节日。走亲戚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大人们并不是很喜欢。
早早地,小孩子们便梳洗打扮,整装待发,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来到亲戚家。亲朋聚会其实就是小孩子的天地,他们三五成群的这儿走走,哪儿逛逛,不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是不会罢休的。到了饭点,小孩子们也都玩累了,各自坐到爸爸妈妈身边。一上菜,小孩子们便开心极了,因为有好多好吃的菜,什么排骨啊、烧鸡啊、烧鸭啊,看上去美味极了。房间内菜香四溢,小朋友们便敞开肚皮来吃,直到一个个的肚子都鼓鼓涨涨的他们才肯停止。小朋友们喜欢春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会有压岁钱,走亲戚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尽管家长百般推辞,但是压岁钱最终还是会到小朋友的手中。小朋友们是很乐意的,因为有了钱,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对孩子来说春节真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在春节里可以欣赏美丽的烟花,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可以无忧无虑的吃喝,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真是一举多得啊!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节是春天的开始,春节预示着新年的来临,是充满喜悦的节日。我喜欢家乡的春节,喜欢那愉悦、融洽的氛围,我喜欢家乡的一切。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0
新年到,齐欢笑,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真热闹!今年春节,又逢我十岁生日,家里刚进腊八就早早地开始热闹起来了。
家家叮叮咚咚开始做肉丸子、肉糕,芝麻果子,腌腊鱼腊肉,包饺子春卷,忙得不亦乐乎;妈妈也抓紧时间显手艺,乒乒乓乓地做起了牛轧糖、雪花酥;爸爸也不势弱,大大小小的往家里打年货,牛肉羊肉,坚果水果,瓜子花生,油盐酱醋当然我和妹妹也没闲着,我们时而负责把喜欢的东西搬到自己的秘密基地,时而负责帮家家尝咸淡,顺便尝鲜,时而负责帮妈妈舔锅,还要帮妈妈用漂亮的糖纸包装。
转眼到了十岁生日那天了,亲戚朋友们都来了,我们开开心心地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吃起了大蛋糕,宴席上大人们互相敬着酒,说着有关生日和新年的吉祥话,我们小朋友也闹哄哄的吃着我们的小酒席,讲着属于我们的小笑话。小伙伴们还给我送了小礼物,每一份礼物我都很喜欢。吃完饭之后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打闹闹,玩各种小游戏这个生日我过得很开心。
过完生日后几天又要过大年了,想着接下来的几天又可走亲访友吃年饭拜年就觉得心里有只快乐的'小鸟在唱歌,欢欣雀跃。没想到的是刚过完生日的后一天就开始发布新型肺炎的消息,紧接着封路封城不准出门。我的心好像放上天的烟花,还没等到开花就遇到了倾盆大雨,心里想:这个新年肯定要闷死了。
天阴沉沉的,连绵细雨,我懒懒地烤火做作业,忽然一股香味钻我的鼻子,我好奇地循味追踪,却见妈妈正在阳台上用火盆烧火,我看那锈锈的火盆,心想,那一定是我们家的祖祖祖传家宝吧,老火盆里红亮亮的火,旁边几个胖胖的红薯偎依在白色的火灰里,散发出温暖诱人的香,妹妹早蹲在火盆旁,目不转睛,垂诞三尺了,她不停地问妈妈:"什么时候烤好呀?"妈妈却不慌不忙,不时用火钳夹着红薯翻个身,说:"耐心等。"见此情景,我迅速加入到她们的队伍中红薯烤好了,我和妹妹高兴得手舞足蹈,爸爸和家家不知何时也围了过来,一家人一起烤着古老的火盆,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我拿起一个圆圆的红薯,小心翼翼撕下一块皮,黄亮亮,热腾腾,咬下一口,甜滋滋的。我又准备撕掉一块皮时,陡然冲出的热气却烫得我马上缩回了手,忙把指头嘬进口里,家家赶快拿过我手中的红薯,妈妈把我的手握着,又是吹,又是摸,红薯真甜,心真暖。忽然觉得,这样一家人在一起呆着也挺好的。
大年三十了,全家人吃完年饭,爸妈照例贴春联爸爸亲手书写的得意之作,上联杏花枝头春意闹,下联海棠树下金鸡鸣,横批猴羊献瑞。这幅嵌入了他和妈妈名字加生肖的对联,自由他俩甜蜜地张帖去,我和妹妹务实地拿出各种小吃,准备放开了大吃一顿。刚摆好,好玩的妹妹却提议说:"我们来玩游戏吧。"我竟没原则地开心答应了,顺势说:"我们来玩躲猫猫吧!"妹妹很高兴地答应了。首先,妹妹来躲,我数了十下后,去找,我走进房间后,看不到人却突然从烤火桌下传来一阵阵魔性笑声,我一把掀开桌帘,妹妹早在里面咯咯笑得伸不起腰了。我大叫:"我找到你了!"妺妺边笑边爬了出来了。下一局,我来躲,我躲到楼上的衣柜里,只听妹妹数完十个数,窸窸窣窣地到处乱翻,小脚步噔噔噔地几个房间里蹿。我摒住呼吸听着,忽然发现妹妹一路呼啸直奔我藏身的衣柜而来,没有犹豫就打开了衣柜的门,大叫:"哈哈,你在这里。显然是受到过高人指点的,真是让我又生气又好笑。
正月初四终于晴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家长们忙着洗洗晒晒。我和妹妹却开始了阳光下的游戏。我们一会儿跳神,一会儿拍球,一会儿又和爸妈玩起了老鹰抓小鸡即使在家里,我们也能玩得很开心。
听说今年的春节对于湖北人是个大挑战,所有人都在共渡时艰。我却想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是温暖而快乐的。真希望所有在家坚守的湖北人都能获得这份温暖和快乐。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1
从小到大,从未在外过春节的经历,由于习惯,从未想过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其实是很意思的,细细想来,家乡的春节倒是别有一番趣味。
家乡是广东梅县,因是山城,即使是严冬,处处是郁郁葱葱的,家乡一年四季的绿,总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家乡的春节是炽热的,处处都是红红火火的场面,处处都是欢欢喜喜的人群。和那绿一样,给人阳光般的感觉。家乡人一直沿着旧习俗,都重视过节,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节过,每个节都有不同的讲究和过法,但,春节是过节中最重视的。家乡的过年,是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
每年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杀鸡杀鸭,还有杀猪,把这些将要成为年货之一的东西腊好,在正月里用来招待客人。同时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红色香料的“发”糕,意思是“发财”,还要炸“煎堆”,酿客家娘酒,酿豆腐等,一切过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备好。除此之外,还要给全家老少准备新衣服,因为过年了,全家都要换新衣服。小孩是重点,从头到尾都要换新的,大人不全换,也得换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干干净净,以示新一年新的开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从那时起灯笼一直要点到元宵才能熄灭,意为驱邪消灾。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诚地点香烧纸敬神放鞭炮,以保佑来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饭后,全家人都要沐浴换新衣,毕后长辈们会给未婚的晚辈们压岁钱,意示长辈长寿晚辈健康成长。随后便开始祭祀祖先,祭祖仪式结束后便开始张罗除夕的团圆饭,太阳还没下山就得开始吃晚饭,意为“早年早节,团团圆圆”。晚饭后还会在灶边放一盘食物,用来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劳,也意为一年灶火不断,不缺吃喝。除夕夜来临,屋里所有的`灯彻夜长明,意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也有“守岁”的意思。 除夕夜结束前,还要把屋里打扫干净,因为年初一是不能打扫卫生的,意思为“辞(扫)旧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点,要大开屋门,在屋门口摆放食物和放鞭炮,意为“接财神”。
正月初一,天刚朦朦亮,人们便起床了,因为这天是不能睡懒觉的,不然谁家春耕时便会塌田,真实性怎样,无人去深究,总之大家都早起。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放“开门炮”,表示开门大吉。接着,大人们忙着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见到大人都说“恭喜发财”,长辈便喜滋滋地给小孩“利事”,“利事”即红包,意思也是让小孩健康成长。在这一天,是不能到别人家里吃饭的,以示家里一年到头都团团圆圆。这天的午后,重头戏就是“舞狮拜年”,村里的舞狮队挨家逐户,敲锣打鼓,每到一户,舞狮的人会在屋里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时气氛热闹,满院生辉,主人便开开心心给舞狮的人发“利事”,以图吉利。
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三回夫家(一般在娘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为拜访亲朋好友),正月初五不离家(不可以去别人家窜门),正月初七吃七样菜(每一种菜代表一种意思,如:葱:聪明,芹:勤劳等)……这些,在家乡都保留着不变的风俗,也给家乡的春节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春节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狮队都进城“闹元宵”。入夜,皓月当空,彩灯齐明,锣鼓喧天,鞭炮声声,人流如潮。舞狮比赛是“闹元宵”的开场节目,比赛结束后由各村代表选出前三名,以后只要县里有活动这些获奖队都是首要的表演队。“烧烟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动,人们用竹杆撑起一条用竹条编成的长长的龙,龙身上装有各色各式的烟花,转龙开始,所有烟花一同点燃,烟火齐齐喷出,形成一条火龙,此时火光熊熊,鼓乐铮铮,欢声笑语,人群鼎沸,人们尽情欢乐,在火光鼓声中宣汇着满腔激情的热望。俗话说:转火龙,人活九十九。火龙点完了转完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消灾伏祸平平安安。除火龙外,花灯随处都是,花灯之下,十字街头,人们围圈席地而坐,锣鼓手、小镲手等热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热。火光映红了人们的脸颊。演奏都们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们唱得激情飞扬,听众们聚精会神聆听,人们思绪被乐曲山歌牵引着飞驰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劳累,憧憬着新的美好一年。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2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董勋《问俗礼》
从我的家乡到我的第二故乡,全程相距1034公里。这是湖北宜昌到浙江杭州的距离,却也是时间的距离。的确,随父母在杭州已经近十年了,早已超过了我在出生地宜昌的六年。儿时记忆里最动听的是声音,若隐若现,时有时无,欲断未断,藕断丝连,声音牵出的万千细丝拉扯着我的心,飘飘然,囷囷焉。
今年寒假回湖北过年,声音像愈来愈浓的迷雾,夹杂着年间说不清道不明的万千香气。故里寻音,百味春节,欲罢不能。
鸡啼犬吠猪哼哼
奶奶养了些小动物,三笼鸡,一只黄犬,两头猪,一只麻猫,一池鱼。俗话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意为每年正月初一金鸡迎门,初二犬吠迎春,初三不杀猪以求新年如意兴旺。鸡、狗、猪、羊、牛、马乃六畜,传说女娲在前六日创造了六畜,在第七日创造了人。这些动物中,公鸡声音最嘹亮,每每总能在凌晨准时高歌。猪儿哼哼唧唧,总是热情洋溢地往你怀里拱,像个撒娇的孩子。家中的小黄犬唤作花花,一双又黑又圆的眼睛滴溜滴溜盯着你看,它的叫声稚嫩干脆,咬字清晰,绝不拖沓。像风华正茂的少年,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勇气。奶奶总是坐在门前的一把躺椅上,花花侧躺在她身边,奶奶在等着儿女归巢,花花是陪伴。每每还未到家门口,花花都会冲下去扑在我身上咬咬我的裤脚,一脸撒娇,奶奶则系着围裙笑着,一脸幸福。
寻音故里,寻来了鸡啼犬吠猪哼,看奶奶与花花,一老一犬;百味春节,尝到的是回家的甜,却不知为何是略苦带微甜。
凭栏处何觅乡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于乡音,我不知用何种心情面对她。曾经因为nl不分的普通话,在语文口语上吃足了苦头。湖北人nl不分,我当时是恨的。于是我弃了所有的家乡方言,换上了标准的普通话——我已经不会说方言了,浙江杭州的方言不会,老家湖北宜昌的也不会。格格不入,心如绞痛。在湖北,正月初一拜父族,正月初二拜母族,正月初三拜妻族,正月初四则是其他亲友。正月初二去拜访外公外婆,在途中的大巴上望向窗外,那天下着小雨一切都朦朦胧胧的,窗外的山渲染出流动的绿色,天没有杭州的天蓝呢。乡音嘈杂地响起,像烟云缭绕的'迷雾,缠在我的心间,和窗外的雨一样让我的心渲染出酸涩来。慢慢的在车上的乡音中我想起了哄我入睡的童谣,心上好像有许多只蚂蚁在爬,在噬咬,酥酥麻麻的,我好像醉了,安安静静地睡了过去,醒来是外公的怀抱。
寻音故里,寻来了路途中的乡音,无论身处何方,均可安然;百味春节,亲友走访,酸涩回甘。
欢声笑语说人日
围坐一圈,中有火炉,内置小桌,上有肴核。初七日为人日,大家又要开始忙忙碌碌的工作。小聚的日子里尝尽了家乡美味,我估摸着自己也长了不少肉。在家乡过年的最后一天,也不到处走亲访友,就是这样坐着,坐在红漆小椅上,静静看着爷爷奶奶还有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家。明儿我就要返回浙江杭州了,心下不舍。大人们聊起民风民俗来,说起初七日可是全人类的生日呢。南朝梁名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髫。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初七日这类人形彩饰称作“人胜”,贴在屏风等器物上,喻面貌一新。“华胜”是花形饰品,作为节日贺礼相互赠送。旧时,民间人日不吃剩菜,只吃新食。各家以七种菜待客,并于院中烙煎饼,谓之“熏天”。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人日》:"初七日谓之人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繁衍。"人们为感谢女娲娘娘造人的恩德,故称人日。我紧紧握着奶奶的手,在大人们欢声笑语中默念“我希望奶奶身体健康,年年岁岁有今朝”。
寻音故里,寻得是岁岁年年的团聚的声音,欢声笑语;百味春节,这春节的味道愈加醇厚,像是历经了时间的调酿,无论是甜中苦,涩中酸还是苦中带甜,酸甜调和,散发出百味的幽香……
寻音故里,百味春节。走下宜昌的土地,踏上了杭州的土地,深吸一口气,“杭州,我回来了。”杭州的空气里带着年间蜜蜜的香。我的第二故乡和故乡,杭州和宜昌好似终于有了相通的地方,那便是同样的百味春节罢。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3
家乡的春节习俗并不复杂,除去那较为简单的仪式外,剩下的时间与空间里,皆是无尽的欢声与笑语。而那早已约定俗成的仪式中,也包含着对先祖的纪念,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土家人重情谊,过年之前,定要按长幼或远近给先祖们上坟,说是给先祖备“钱”买年货,而且祭祖时要按已故长辈的辈分高低来确定先后顺序上坟。上坟时要用标准的三叩首。上坟还只是第一道礼节,待到春节那一天,要在团年饭前摆上一桌“亡席”,还在桌下烧纸钱,说是让先祖们先享用,烧纸钱是给他们的拜年钱。
土家人住山区,山上天寒地冻的,所以在守夜时便有了围坐火堆的习俗。但凡是农家人,家里都有一间专烧柴的房子,多用于熏肉和取暖。我们常在祖母家守夜。每逢年关,祖母总是要准备许多木柴,特别是要找出一根大柴来充当守夜时的“火主”。
每当守岁之夜来临,夜幕袭来,祖母便会将一堆上好的引火物点燃,那淡黄色的火苗如金子般美丽,偏又是那么的热,让整个屋子里充满了热气。欢声笑语也随之解冻,随着火苗的不断跳跃,一些较细的木柴已经开始燃烧起来,而较粗的也渐渐冒出了青烟。有的木柴未干,则一头冒出了青烟,另一头开始渗出水珠,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由于祖母在一旁不断地吹火,一会儿,“火主”便燃了起来,火焰染上了一丝红色,映在祖母脸上,喜气洋洋的,映在我们脸上,也平添了一丝欢乐。农家讲究不生二次火,尤其是点燃后的岁火,更是马虎不得,徜若这“火主”不能一回点燃,那整个春节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火主”还得燃一夜,徜若中途断了火,那便象征这一家会断了香火,一年都没什么喜庆味儿了。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几乎同时打开大门,先迎一阵财神等吉神之后,再将鞭炮点燃,一时间,黑夜变白昼,万千鞭炮如同惊雷般振天撼地,数不尽的.烟花在天空诞生,毁灭虽只有一瞬间,却如万千朵仙花,异草般美丽,在天空中争奇斗艳。
炮竹响起不过瞬间,结束也不过瞬间,但那新春的祝福,却送进了人们的心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春节有着家乡的味道,正如那爆竹声后的春说起过年,我们这些小孩子可就来劲儿了!有吃、有喝、有玩,还有压岁钱拿,谁不开心哪?除此之外,在异地打工挣钱的劳动者们也能回到家乡,和家人们一起快快乐乐地过春节,真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啊!现在,每当读到《元日》这首诗,我就仿佛回到了那个记忆犹新的春节……
从大年三十那天的中午开始,大人们就开始忙了。见我们在一边儿闲着没事,就赶着我们去洗澡,换新衣服。而爸妈他们呢,则是负责把前几天买来的供品整齐地放在篮子里,待全家都整理好后,再一同前去上香。上完了香,就该“烧元宝”了,这可是我们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我们各自从篮中拿了一叠,几个几个地往火炉里扔。六岁的小华由于个子太矮,只好来到了小哥的面前,张开双手,摆动了一下身子。没办法,小哥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儿”,把她抱起来,让小华也往里“投”几个元宝。“投”完后,小华才衣服“心满意足样”地从小哥身上下来了。
从庙里回去后,大家就差不多可以开饭了。饭桌上,我们简直可以说是“狼吞虎咽”,见到好吃的就往嘴里塞:什么鱼饺,什么烤鸭,什么肉丸子……只要是好吃的,我们绝不放过。之后再灌下一大瓶雪碧,整个人就够撑的了。反倒是白米饭,被我们“晾”在一旁,纹丝不动。
团圆饭过后,夜幕降临了,这又到了我们放烟花的好时机。一根根焰火棒如星星一样,闪出绚丽的火花,我们拿着它在半空中挥舞,用它来尽情地画画……
等玩完了,我们气喘吁吁地回到家中,突然想起还有“红包”没领呢!于是,几个人又凑到了爸妈面前,吵着要“红包”。受不了,他们只好从衣兜里抽出三个红包来给我们……夜晚,我躺在床上,忽然想起自己说过还要看春晚的呢!但是实在是太累了,就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读到这句诗,我心中又荡起了一阵美丽的涟漪……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4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但是每个家庭过春节的方式是不相同的,但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是充满着喜庆欢乐。
就要过年了,第一件事是先要买年货,腊月二十五,我和家长就来到了华普超市,买了一些花生、瓜子、糖之类的食品,当然,鸡、鸭、鱼、肉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今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了,我们还买了很多的烟花爆竹。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团圆饭,打开电视机我们边包饺子边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说起包饺子,我还专门上网查过饺子的由来,据史料记载: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春节饺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时(半夜十二点)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取“更子”之意,“交”“饺”谐音,故称“饺子”。还将饺子里面包上硬币,吃到的人被认定要交好运。
夜里十二点,当春节晚会进入高潮的时候,热腾腾的饺子也出锅了,我们点燃了烟花爆竹,鞭炮声声中,五颜六色的`烟花冲天而起,夜空中一时繁星点点、美轮美奂,十分好看。我们放完了烟花爆竹,就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一家人高兴极了。
到了初一,就是逛庙会的时候了。早晨,我们洗漱完毕,就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刚到厂甸庙会,我就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住了,当时我还真有些眼花缭乱呢。我先来到一个卖老北京玩意儿的摊位前,看见了很多具有老北京特色的东西,例如:风车、空竹、陀螺等等。还有很多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他们有的五颜六色,有的形态各异……
新年来了!新年来了!。新年娃娃来到了人间,为人们献上最衷心的祝福。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快乐!过上一年更比一年好的日子!
新年到了,如果你希望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或者手机短信中多加一些祝福,以下这些都不错:-)新年好!祝新年心情好,身体好,一切顺心。恭喜贵公司成功上市!在新的一年里大展宏图!家兴,国兴,事事兴。家圆,国圆,事事圆。
过年啦,过年啦!小孩子们都穿上新衣服,里面装满了压岁钱。你100,我50,孩子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孩子们最喜欢过春节:收红包、摆年酒、拜亲戚、穿新衣……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孩子们跑啊,跳啊,乐此不彼。
捕捉春节的气息今天是猴年的第一天,妈妈带着我一起去捕捉春节的气息。一路上,我看见有的店铺大门紧锁,我估计老板们是回老家过年了吧!而有的店铺,门前很热闹,像卖烟花和水果的门前,人头攒动,非常有节日气氛。
祝福篇贺新春!迎新年!祝你今年中大奖。万事顺!合家欢!愿君如意福满年。金蛇狂舞辞旧岁,骏马奔腾迎新春。祝您新年马到功成,万事如意!迎春纳福,年年有余!我把新年的祝愿,悄悄放在你的梦里,让它们随着你梦想一一成真,祝你新年快乐,万...
○ 锣鼓在美好中敲响,笑容在喜悦中绽放,灯笼在吉祥中摇摆,欢歌在喜庆中传唱,日子在美妙中飞度,生活在幸福中陶醉。猴年到了,祝你猴年大吉,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天天开心!● 礼炮声声,洋溢着新年的快乐;美酒杯杯,勾兑着生活的甜蜜;...
喧闹的爆竹声,鲜红的对联,热闹的年夜饭,期待已久的压岁钱,这都预示着新年到来了,这真是一眨眼的功夫呀!在喜庆、欢乐的冲刷下我们小镇可变大样了。
那个贫穷而又温馨的春节是令人难忘的。サ笔奔依镆衙挥辛甘场L旎姑涣粒父母就把我们兄弟姐妹叫醒。父亲领着我们上山挖蕨根,因担心被村民看见,便起得特别早。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 15
众所周知,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通常称之为“中国新年”。春节意味着旧的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关于春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是,在中国古代,据三三三六零记载,有一个叫年的妖怪,触角很长,极其凶猛。年在海底生活了许多年。他平时不出来活动。他每年除夕都爬上岸,伤害村里的人和牲畜。所以每年除夕,村里的人都带着一家人到山里避难,以避免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正当年进村的时候,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一个穿红色长袍的老人站在年面前。年大惊失色,慌慌张张逃回海底。他再也不敢袭击村子了。本来“年”最怕红色、火光、爆炸。从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放鞭炮;家家有明烛,守株待兔。
除夕那天,全家人都很忙。弟弟妹妹负责打扫卫生,爸爸负责杀鸡杀鱼,妈妈负责安排晚餐,一些琐事留给爷爷奶奶。大家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家家户户都装饰着灯,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春节的热闹气氛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家也不例外。提前买了一副写着“福”字的对联。爸爸把对联竖在门上,我叫爸爸在上面写上“福”字,爸爸同意了。就在我要把“福”字贴在门上的时候,我爸赶紧拦住我说:“福”字要贴反了,是“福道”的谐音,意思是过年的福要来我们家了。”我点了点头。原来有这种压力。中国文化真的博大精深!
晚上,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了。我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妈妈的厨艺很棒。我最喜欢她做的菜。我妈从来没有在厨房闲过一会儿,我也是手牵手。有时候妈妈不注意,我就忍不住拿块肉吃。真的很好吃!厨房里弥漫着各种菜品的香味,弟弟妹妹两只小馋猫闻着香味进了厨房。他们迫不及待地问什么时候能吃年夜饭,说已经饿了,咆哮着,妈妈说马上就好。
在吃年夜饭之前,爸爸不得不在外面放鞭炮放烟花。这时候,四面八方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特意跑出去看烟花。为了避免引起火灾,烟花爆竹应在开阔的地方燃放。不同的烟花以不同的形状出现。它们飞向天空。当他们爆发时,夜空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它们像龙一样起飞,像银蛇一样飞入天空,其他的像美丽的花朵一样散开,布满整个天空。看到这五彩缤纷的一幕,我惊喜的哭了。
准备好饭菜,我和妈妈端上餐桌,有鸡有鸭有鱼,热气腾腾的火锅,看着一桌子的.菜,闻着我脸上传来的香气,口水真的“飞下三千尺”!其实大鱼大肉是家家户户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鱼是必不可少的,代表一年多。一家人开心地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津津有味地吃着团圆饭,有说有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吃团圆饭后,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拿到压岁钱,这是孩子最幸福的事。其实,压岁钱也是有历史的,它的寓意是辟邪,保佑平安。压岁钱的初衷是消灾。因为人们认为孩子最容易受到偷偷摸摸的攻击,所以他们用压岁钱驱邪,帮助孩子安全过年,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繁荣。
收到压岁钱后,我和弟弟妹妹会在我们家门口放烟花。我拿起打火机,点燃“大炮”的导火索,捧在手里,向天空发射。一般这种烟花可以发射十次以上。当我手里的这一块变热的时候,说明已经被消耗掉了。我看见哥哥捡起一只“蝴蝶”放在地上,点着,然后飞快地跑开了。它旋转着飞向天空。不一会儿,它就倒在了地上,绽放出了闪光,却留下了永恒的美丽。我捡了一个巨大的鞭炮,不知道放起来会不会好看。点燃它,等了很久,只听到“砰”的一声,它爆炸了。我们都在想,为什么什么都没有?突然,一个降落伞从天上慢慢飘下来,原来如此!
当我们燃放所有的烟花时,是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就呆在温暖的被窝里看春晚。春晚的节目丰富多彩,包括小品、歌舞、杂技和魔术。演员阵容强大,看着看着,就在第二天不知不觉中。
元旦那天,我们一大早就起床了,去给爸爸的每一个家人拜年,让我们很开心。元旦是探亲访友的日子。我们通常去奶奶家吃午饭。
春节真的很热闹,我爱春节!
【研究民俗春节1500字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民俗作文04-22
春节的民俗作文02-05
民俗春节作文12-23
民俗春节作文10-18
春节的民俗作文12-11
春节的民俗作文02-26
民俗文化研究课题报告09-24
春节的民俗作文(精华)05-24
春节民俗作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