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时间:2023-08-23 18:21:02 作文网 我要投稿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

  20xx年6月29日下午,我们小学组织我们年级参观了xx的劳务工博物馆。

  那里一共有两个馆。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主展厅。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劳务工人们留下来的书本,日常用品,收音机,乐器,照片,工作证等。在讲解员热情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这个博物馆中以前发生的事情。一台拥有xx年“高龄”的海鸥牌相机,静静地躺在一个干净的玻璃柜里,他的主人当初是一位来xx打拼的员工。相机的镜头无数次的对着那些幸苦工作的劳务工们。在博物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劳务工们的照片。虽然他们可能吃不饱,穿不暖,可能工作很幸苦,但是,他们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我们要感谢这台摄影机,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劳务工人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我们第二个去的馆是“三来一补”。里面摆放的是劳务工人们工作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很多人挤在一起,夏天炎热时,没有我们现在的空调;冬天寒冷时,没有暖气吹。他们每天就在这个窄小的地方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我想:那儿一定也很吵。可是,劳务工人们为了打造更好的明天,他们熬了过来,他们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

  这些劳务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奉献给了xx。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换取那一点点的工资,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为了建设xx,背井离乡,好多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建设xx。看看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看看现在四通八达的地铁,看看现在宽敞的公路,在看看一个个美丽的公园,这些都是劳务工人们修建的。他们的辛苦工作,换来了我们一个美丽的xx,一个全新的xx。

  以前的xx,公路凹凸不平,甚至连公路都没有。人们居住的就是一间很矮小的平房,房子里暗无天日,阴冷潮湿。一家人就挤在一个这样的房子里。学校也就是几间小平房,富有一点的天花板上就有几个灯管,而平穷一点的,就只能靠屋外的阳光和蜡烛上课。课室里,只有一个大黑板,老师就在大黑板上写字,教学。

  现在,公路四通八达,人们居住的都是高楼大厦,有的还有电梯,屋子里亮堂堂。天气炎热时有空调,天气寒冷是有暖气。学校里,高大的房屋,亮堂堂的教室,整洁的桌椅,上课时不仅仅有黑板,还有电脑。操场宽大,还有很多体育器材。我们有今天这个美好的生活,都是拜那些劳务工人所赐。

  xx,正在向着美好而前进,我们要像劳务工人们一样,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而努力学习!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2

  十一的上午骄阳似火,我与爸爸、妈妈一起前往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远望整个博物馆,它的外墙是类似青铜鼎的卷纹,在阳光照射下光彩熠熠,十分有历史的沧桑厚重感。最引人注目的是,因博物馆外是浅浅的水池,又因整个建筑是规整的长方体,看起来就像是后母戊大鼎漂在水上,又像是国外神话中的“诺亚方舟”,有趣极了。

  一过安检门,我像一只摆脱樊笼的鸟儿一样,向整馆核心区进发-------- 二、三楼的安徽文化史陈列部分。

  迈进陈列馆大门,竟是比想象中更加的利郎满目!有栩栩如生的陶偶、木俑、石刻、有气势恢宏的青铜礼器;有温润细腻的玉雕、瓷器……..器型大到二人合抱,小到仅小指头大小;精细到近乎微雕,粗犷到粗磨无饰。藏品材质也是各种各样:金的、银的、玛瑙的、玉石的、木质的、蚌壳的、陶土的……虽然每件都是绝世珍宝,我却只对两样情有独钟。

  一只静默无言的`大鼎立在“夏商周”战区,接受着人们的啧啧赞叹。没错,它就是堪称国宝的铸客大鼎,也叫楚大鼎。它全身是一般青铜器的铜绿色,偶尔夹杂些许灰褐。因为它口上有一圈十二字铭文,其中有“铸客”二字,故名“铸客大鼎”,就连毛主席也曾来一睹它真容。不要妄想再现“霸王举鼎”,它足足重达400多公斤,有一名二、三年级小学生那么高,口径一米多。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要想铸造这么一口巨鼎,难度可见一斑。面对人们的称奇,大鼎选择沉默,它从不向人炫耀,只是通过那已氧化褪去华色的、沧桑的蟠螭、饕餮纹路向人们静静诉说那段已烟消云散的古老历史。

  离开“夏商周”区,我又进入了“秦汉”展区。一件不起眼的“日光宝盒”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一件复制品,木质。底下一根西昌木条,上面同样竖起2根,深嵌入底座。再一看简介,原来这家伙叫“圭表”。奇怪,古表不应是圆形的吗?看了电视介绍,才知道这其貌不扬的小东西竟是古人的伟大发明!原来,“圭表”是用来做“日历”的,虽然它和日晷有不同,但它也是通过“立竿见影”来工作的。古人使用圭表时,将此物纵向朝阳,太阳光投在竖起木条时,木条又会留下阴影在底座上。影子会随节气变化而变化,祖先们便在阴影面刻字,当它指着哪个铭文,表示现在正在那个节气。听了解释,我恍然大悟,没想到早在汉代,人们就会用如此先进的方法“看日历”了。“日光宝盒”的称号当之无愧。

  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博物馆之行结束了,可陈列品依然印刻在我心中,它们已经超出了工艺品的范畴,是我们祖先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3

  请问古代文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是什么?对,是进士。请问在哪里考试呢?对,是在皇帝的宫殿。那么考中第一名的叫什么呢?对,那就是状元了。这个暑假,怀着崇敬而又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来到了南京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真是与众不同,上面是水,下面是博物馆,难道暗喻科举的“水深火热”?一进大门,只见前面有一片很大的池塘在建筑群的前面,上面赫然写着“墨池”。再走几步,发现用瓦片构建的高大墙面上有一小块长方形石板镶在里面,每隔一段距离,上面依次刻着“孝悌有闻”、“学业优敏”、“操廉清洁”等词语。

  继续往下走,一共有四层。进入地下一层首先看到的是用超大电子屏幕介绍的书生从考试到中状的影片介绍。滚动屏不停播放着科举考试的场景和取得状元称号后,一群人敲锣打鼓送状元回家的热闹场景。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戒备森严、非常残酷的,考生在仅有2平米的好舍里要考上整整九天九夜,经历三场艰辛的考试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后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听到这里我头皮发麻,硬着头皮继续往里走,我了解到更多关于科举考试的知识,原来初次获得功名的.人称“相公”,原来,“相公”是这个意思啊!

  从古代到清朝,无数才子竞相来到江南贡院,用各种文笔描绘优美篇章,历史上许多名人也是通过科举考试浮出水面的,如王守仁、白居易、王安石、李白、唐寅等。走进科举名人馆里,栩栩如生的蜡像仿佛让历史一幕幕再现:有手执毛笔胸有成竹、苍劲有力书写案卷的;有眉头紧锁、端详试卷不得所以的;有仰望苍天一脸茫然,似乎祈求老天能赐予灵感的。为了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古以来,读书人前赴后继地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也有很多人穷尽一生苦读书,啥也没得到的。听到这我不禁暗自窃喜,幸亏自己没生在古代,要不然这四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得考到啥时候才算出头啊!

  不过,残酷的科举考试也不都是一无是处,从另一个层面讲,它有利于强化思想,稳固统治秩序,更有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自19世纪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更是借鉴科举建立文官考试制度,由此科举也被戏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直到现在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依旧是考试。

  离开科举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比较古代的读书人,如今的我们课业轻松多了,也幸福太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融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今天,科技活动中心的陈老师将带我们参观苏州创想机器人博物馆,感受机器人的神奇与魅力。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机器人博物馆。刚进入博物馆,一个小巧精致的机器人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原来她叫旺宝呀!讲解员姐姐说可以问旺宝几个问题。我很惊讶,机器人又不是人,它怎么知道如何回答呢?没想到,旺宝还真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呢?一个男孩问道:“旺宝,你的父母是谁?”旺宝回答:“我的父母当然是工程师啦!”我们都被旺宝机智的回答逗乐了。旺宝还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呢?接着我们看到了许多机器人,金宝机器鱼,画宝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还有清洁机器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宝机器人。三宝是具备全球领先科技、可深度编程的交互式机器人。身高1。75米的三宝是全球最著名的机器人表演家,可学会30多种语言,并通过精密的算法控制气动元件、伺服电机实现肢体和头部动作的平滑运作,在说话的同时搭配丰富的肢体动作,惟妙惟肖,并且可以通过红外线深度传感器和RGB摄像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实现与人的互动,实现上百种表情的变化,传达丰富的情感。它还给我们表演变脸:一会儿京剧脸谱,一会儿蝙蝠侠,一会儿蜘蛛侠……还给我们唱了一首英文歌和中文歌呢?

  随后我们观看了机器人舞蹈,它们灵活的舞姿,配上动感的音乐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又看了无人机表演,整齐的队列令我们目不转睛,时而斜着,时而竖着,时而横着,时而像巍峨耸立的金字塔,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洋……

  然后到了我们自由活动时间。有的同学去跟机器人比赛下棋;有的让画宝机器人给自己画一幅自己的样子;有的'跟机器人玩桌上曲棍球,还有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桌上曲棍球了。桌上曲棍球机器人自动根据桌上的曲棍球的运动路线作出精准的叛断,快速合理地击球,我总是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我们制作了一个虎鲨车,它的车尾有一个小风扇,只要打开开关,风的力量就会使小车动起来,跑的还挺快的呢?老师还告诉我们,只要把轮子拆掉,就能当成船在水里行驶呢?可真是海陆两用呀!

  在机器人博物馆场景化营造、互动式体验、启发式教育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科技无穷的魅力,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5

  不知什么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深深爱上了地铁。去上海,去杭州,听着地铁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看着雪白的灯光划破黑暗,又驶向漆黑的隧道,我便想对地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冒着蒙蒙细雨,我终于来到令我向往的上海地铁博物馆。

  上海地铁博物馆是个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展馆,以地铁发展历史、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安全、世界地铁等几大板块,细述着上海地铁的故事。

  我走进地铁博物馆,漫步在地铁历史长廊中,凝视着那些旧得发黄的文件,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浦东塘桥。地铁建设的先驱们坐在黄浦江畔的芦苇棚里,紧张地试验着。一台巨大的盾构机缓缓放下,顺利掘进了200米。所有的地铁人手舞足蹈,热情欢呼。我仿佛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共享成功的喜悦。

  我又仿佛来到1993年的徐家汇站,与欢呼雀跃的群众一起,分享地铁通车带来的便捷。上海地铁现在已经完成跨时代的转变:截至20xx年12月31日,上海地铁已开通运营14条线、365座车站,总里程588公里,是地球上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时是世界上客运规模第二大的城市地铁系統,仅次于北京地铁,每个工作日客流量平均一千万人次以上。

  二楼有各国的地铁文化展览。我发现,其实世界上地铁建设比上海优秀的城市并不少,而上海地铁的一些缺陷在海外已有前车之鉴。我们只有虚心学习,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最吸引我的是展馆的压轴展品——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图。如今,上海地铁已经建设到14号线,而15号线、16号线也在万众期待中紧锣密鼓地筹划着。我不禁浮想联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地铁发展前景更为巨大,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大方便。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必将用环保与速度打动人心,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这次参观上海地铁博物馆的经历令我受益匪浅。

  写参观类文章,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在适当的地方点出所得到的教益或启发。小作者参观上海地铁博物馆,先写概况,然后依次写看到发黄的`文件、地铁跨时代的转变、各国地铁文化的展览、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图,细致的文笔源于细致的观察。“我仿佛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共享成功的喜悦”,联想与想象为文章增色不少。结尾部分的感悟恰到好处地升华了主题,为全文画上圆满的句号。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6

  五千年的风和雨,藏了多少梦?中华魂,一腔热血,一阙长歌。

  ——题记

  江阴之行,军事文化博物馆,亦为远望船,想必都是极其震撼。我听见了五千年来祖国的高歌,看过她满目疮痍时的辛酸与艰苦,被砍在背上的一道又一道伤疤,痊愈后却留下了印迹。勿忘国耻,踏歌中华!

  一门又一门大炮,打响了百年前平静的夜,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将全部的生命压在这里,威严而又神圣。一步一步踏着阶梯,百年的沧海桑田和腥风血雨一并掠过。

  经过小石湾茶座,穿过悠远的木质长道,是沉淀的历史的遗迹。被岁月磨平的铁制大炮,依旧肃穆令人起敬。

  这是一块浮雕,身着满是褶皱的军装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让来者不战而退。仿佛在喊:战士们!冲啊!我恍若站在那个满地瓦砾和飘满硝烟的年代,一声一声隆隆的炮响,一齐向着前方冲刺的战士们,比起笨拙炮声更为清脆的声响——机关枪。敌人不停射击,我军不停向前,脸上早已被划出了猩红的伤口,旧伤未愈,雪上加霜,又裂开了一道。

  一股炙热的血液洒遍我的全身,一个战栗,嘴角似乎还弥漫着血的腥甜味,狂狷不已。这段军魂悲壮的历史,这篇可歌可泣的故事,镌刻于记忆之中,留给热爱和平的人。

  恍惚之中,又见大海。渺远声声船笛鸣,那可不是——远望二号?可曾记得那辉煌的一刻,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五日九时整,那令全华夏民族骄傲的日子?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你可知道是谁,是谁,是谁在海洋上,迎着惊涛骇浪,完成了太阳能帆板展开监测、飞船变轨、军委曹刚川副主席与航天员杨利伟天地通话等关键任务?为神舟五号正常运行、顺利返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是远望二号,是远望人!是为了出色地完成一切任务而废寝忘食的远望人!

  敢当大任,敢拔头筹。多少个新春佳节,在大海上漂泊的远望人思亲念念;多少个逝去的亲人,远望人没有见到最后一面;多少孩子诞生第一次啼哭,远望人没有听见……他们后悔莫及吗?他们半途而废了吗?他们儿女情长了吗?没有!

  难道只是为了一面“功勋测量船”的锦旗?难道只是为了国家授予他们一等功?难道只是为了风风光光地回家吗?不,不是!是为了国家,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攸天的生命,为任务的成功,为了能为中华谱出一首千古传诵的辉煌之曲!

  立于甲板上,面对这走迷宫似的远望二号,面对这烟波浩渺、喜怒无常的大海,看到了远望人与风雨搏斗的惊心动魄,听见了每个人赤诚之心的跳动。

  踏歌中华,爱自己的祖国吧!踏歌中华,去看看这个民族的底蕴究竟有多深吧!踏歌中华,偶尔听听这充斥了无情岁月的故事。五星红旗,越五洲,扬四海,响天地,震寰宇!中华踏歌,踏歌中华!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7

  一直嚷嚷着要去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参观,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我和好友一同怀着敬畏之心来到了这里,博物馆整个是以一种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竖立在海拉尔的市政府中心。

  进入博物馆一楼是关于环卫工人的摄影展厅,真实的展现了城市净化精灵们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写照,这不禁让我觉得我们在敬畏历史的同时更应该尊敬与敬爱我们身边这些为社会和城市变得更好更美的人们。

  沿着楼梯走入第二层展厅——《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摇篮》,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展现原始民族生活状态的景致栩栩如生,最原始的民族,落后的的部落,人们的生活是简陋的,却也是幸福的。接着继续参观浏览,更多的是出土的那时北方部落制造的工具,从最初最落后一步一步随着朝代的变更和时间的递进,越来越进步,看着那些工具我久久出神,脑海里想象着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劳作和生活以及当时草原的一蓬勃生机。在过渡到二楼的另一边的时候有个北魏祭祖的仿真再呈现,以前只有在古文的叙述中才看到过此番景象,今天却鲜活的呈现在我眼前,让我此刻才更真正的领会到了当时古文里描述古代人祭祖的场景。另我最震撼的莫过于那俩副出土的棺木尸体,干扁的头颅、细碎的骨骸,静静的躺在一个四方青木的天地里,心中难免会感慨,生命之短暂,不过短短几十年,在那短暂的生命里我们该怎样去活出自己,证明自己曾经存在呢?

  森林,是人类的母亲;草原,是人类狩猎经济历史进程的摇篮。

  来到了三楼展厅——《北方狩猎与游牧民族家园》,入口处摆着俩个高大的青花瓷瓶,上面绘画着江山水乡的`柔美韵调,漫步进入。在呼伦贝尔地图前久久驻足观望,以海拉尔为中心观看这一年来去过的地方,满洲里,额尔古纳,室韦……都曾是北方民族曾经征战生活过的地方,如今还养育着一方人,景色美不胜收。再往里展示的都是呼伦贝尔三少民族的生活风貌,越来越精致的民族衣袍,精美的香囊,用桦树皮做成的花样皮包和各类生活里的储物盒子,好看又别致。缀满晶莹雪花的枝桠下,一个憨实的中年人在吹奏悠远的歌谣,净白的帐幕内,有温热的锅炉架在炙热的火上烧着什么,吱吱作响,让我下意识的就以为是真实的人和事。

  走出博物馆的大门,不禁回望一眼那质朴的牌匾,更深入的了解过北方民族的历史后,方发觉原来他们也同样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和不朽顽强的精神。让我对这个城市后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觉,真心希望这样的文化和文明能够永远的传承下去。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8

  今天天上不是飘着细雨,同学们都带来了照相机,我奇怪的问他们:“你们照相机干什么啊?”

  “昨天晚上很晚了,老师发来短信说明天去文化园。”我听了非常高兴。

  第一节课过去了,老师让我们排好队,说是去文化园,我当时非常激动,甚至想跳起来。

  到了文化园,我们先是去看了历史,一些那些朝代的瓷器之类的。一位漂亮的阿姨给我们解说。阿姨说我们记,我想:这些东西只有那么点,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有些都烂了,有一次看电视,上面说‘很久以前的东西越旧它的历史也就越长。

  有一个瓷器令我最深的是一个古代时人喝酒时用的,一瓶酒已经在那瓶里几千年了。

  青铜盘:是西周历王时期用的青铜器,在青铜器中,盘是一种洗手用具。往盆底看,有四个奴隶端着盘。做工很精美。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现在时候,我们家乡的特长很多。有枣、苹果……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精品蜡烛,拿蜡烛很卡通。一个透明的杯子里,是一座很壮观的.别墅,再把里面放上油,那就是一个蜡烛,有一些我根本就看不出来这是蜡烛,那一定是我们精心制作出来的。

  我的国家的东西都很丰富,种类很齐全。现代的东西真是太有创造力了。

  今天上午,徐老师带着我们去文化广场的博物馆参观。有些同学已经把照相机随身带好了,可惜的是,我没有带照相机,不过,我去的时候,带了本子和笔,这样可以记一下参观的内容。

  随着一阵阵的说话声和欢笑声,我们踏进了博物馆的大门。我们一共看了三个展区,分别是:沂源土特产、沂源猿人、县城规划展区。

  我们先去参观的是沂源猿人展区。我看到了人类的祖先,有两个身上长着毛的人,相对着坐在火堆旁边(其实,那是一个塑料,底下按了一个灯泡。)取暖。接着往前走,有许多古代时候用的工具,其中有三样东西让我记忆很深,它们分别是:刮削器、铜镜和陶盆。

  刮削器是一块像矿泉水的瓶盖那么大的小石头,我想,也许以前没有刀子削东西就只能用小石头当刀子用喽!

  铜镜很像一个漏斗,名片上写着铜镜是一个乐器,是早在商朝的时候发明的。

  同学们,我们现在洗脸的盆子都很漂亮很精致,而在古代的时候,它们都是用丑陋而笨拙的陶盆洗脸,而且,陶盆有很多的裂缝,水容易露出来。我们人类真聪明,发明出那么多精致的用具。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溶洞吧。

  溶洞是经过上亿年(也许有些夸张。)才形成的,因为,溶洞是纯自然界生长的,里面的每一个“冰柱”都是经过了上百万年才形成。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的内容,就请亲自到博物馆里参观一下吧!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9

  一大早,我带着好奇与激动和爸爸来到了这座历史文化的圣殿。首先我们按照坐标顺序来到了历史馆。当我看到了玻璃柜里成列着大小不一的碎石子时,我就傻了眼,这算什么?历史的见证?拜托,我家楼下多的是和成列的相差无几的石子,比这儿的还漂亮、锋利。这时爸爸看出了我的疑惑,回答道:“你可千万别看不起这些小石子,虽然现在你不觉得什么,可在那个还没有人类文明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应用身边的工具,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所不能相比的!”看着这些“历史的见证”,听着老爸慷慨激昂的'演说,我好像回到了那个刀耕火种的时代......

  当我再次回到现实生活时已是明朝时期了,这次我看到的不是碎石子,而是漂亮精致的簪子,虽然电视中有夸张的成分,可是与明朝时期并不相差多少哦!各类珍惜的宝石镶嵌在一个闪亮的簮座上,通过玻璃的折射,闪出一道道迷人的光彩。来到皇帝内宫的展览馆,更是让我震撼的说不出话来,入口的云锦锦袍,普通的纯玉屏风,还有一个巨大的鎏金塔,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令我赞叹万分。也让我感受到那时中国的繁荣昌盛。

  接下来我带着合不拢的嘴巴又参观了南京古代文明馆、南京博物院数字馆、历史雕像陈列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18个展厅,可其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哦。来到这个封闭的厅内,好像有一股强大的气流扑面而来,令我不经打了个哆嗦。再定睛一看,呵!这间屋子的正中央有一个好大的蓝色瓶子。再看介绍,哦!原来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乾隆帝行围图转旋瓶。这件瓷器有内外两侧,内层可旋转,外层是镂空的。转旋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复杂结构奇巧,最大特色就是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上绘的是乾隆皇帝持缰策马,身后跟着旗手与猎犬。最令人惊叹的是,如果旋转内胆,乾隆狩猎的场景就会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只见大队人马如同动画一般穿行在山间,仿佛是清末“西洋景”提前出现。

  这件瓷器听说当年光制作就花了13年,可见它工艺的复杂和珍贵。平时这件宝贝都是“养在深闺的”,极少拿出来展览,今天我可大饱了眼福。不仅近距离的围观了这件珍宝,还拍了不少照片呢!

  时间是有限的,短短三个小时过去了,可我仿佛仍穿越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想象着古代文明的神奇让我受益匪浅。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0

  去年夏天,我来到虎门销烟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113号。

  简单的购票程序后,我踏进了这片神圣而庄严的土地。首先在外馆游览,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的雕塑,只见那人正襟危坐,左手握拳置于左膝,右手抬起,三指相捏着白胡,头略微昂起以至于他深邃的目光穿越人群,看向了远处,仿佛是在瞻望一个国家的未来。走近后,导游指着塑像下石柱上雕刻着的名字及生辰,向我们介绍道:这是销烟功臣林则徐,1839年6月5日,他领导了伟大的虎门销烟

  啊,是的',这位清朝钦差大臣,我也曾在历史书上学习过他的故事,他是一位民族英雄。

  随后,导游带领我们往前走来到了一方类似大池塘的地点,想必这就是硝烟池了。我边踱步边细细游看。池中有水,估计底部还有大片绿藻,水色呈青黄色,能隐约看见池底的石块,池边距岸上有一层台阶,阶上插着很多约20厘米的短木桩。往右走,竟看到炮台,炮筒呈复古的黑色,中段被嵌在一块方形柱中,方形柱又搭在从大到小垒起来的三层石柱上。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炮筒,手感粗糙,有锈迹可见,看来年代久远。往洞口一看,只是漆黑一片,并没有我担心的大炮在里边。

  慢慢来到内馆,移步至二楼时,眼前的景观让我尤为惊叹。

  不知用何种材料所制,然而眼前的销烟场景的确栩栩如生。我竟能看到那农民搬动鸦片箱时额头上巨大的汗粒。我仿佛回到了1839年的那一天。

  人们冒着骄阳,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虎门人海如潮,林则徐等官员站在高台上,头戴红黑官帽,身着一品文官仙鹤补服,颈上挂朝珠,身后披红袍。销烟民夫们乐此不彼的搬运着,填埋着,有的光着膀子,有的咬着辫子,干得热火朝天。林则徐一声令下,一担担石灰被倒入池,池像开了锅似的,黑色鸦片在其中翻来滚去,看似备受煎熬,升起了白色烟雾,弥漫着整个虎门滩

  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大灭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大长中国人的志气。

  参观完毕后,那种时隔百年却从不曾磨灭的中华民族对国家的爱恋及坚定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让我感慨万千。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虽然今天的中国已出发在繁荣富强的新征程上,但我们仍应铭记历史,心系祖国,奋发图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虎门销烟,如一曲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正气歌,永远强有力地奏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音!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1

  踏入广场,地上的灰色石砖发出低沉的声音,四面楼房色调略显灰暗,欧洲中世纪风格的房屋搭配在一起,有一丝单调。一抹靓丽的青绿,片片金色的光影划破沉寂,在灰色的背景中,唯有它——冬宫博物馆,为我带来清新,向我呈现着它的荣耀。步入馆内,高挑的门廊,镶金饰银的房间,雍容华贵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迈上铺着丝绒地毯的石阶,向上看去,代表沙俄政权的鹰隼在墙上伸展着它们的翅膀;视线稍微向下,精致的窗楣下悬着红色丝绒窗帘,轻轻触碰,指尖划过,质感光滑细腻,窗外海风轻轻吹拂;透过展厅走廊,我看到笔直的通道口开着的镶满金色花纹的门,心中暗暗惊叹,这一切,都是这样美好,将我带回百年之前的沙俄,一睹当年盛况。我继续上上下下地欣赏着。

  突然,一抹棕色,一片灰黑,在门后藏着,进入我的视线。快步走近,那是一幅巨大的画作,我需要仰头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棕灰的.色调与周围饰物映出的银白,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那个两人多高的金画框也与它不大般配。画上,一位头发斑白,满眼怜惜与疼爱的父亲低头向下看着,我向上看着他,领会着他眼中难以遮掩的疼爱。在他的面前,他的儿子半跪着,将头埋进父亲那棕色的长袍里,那姿势,像是在哭泣。他背对着我,露出雪白的臂膀,是画中仅有的一抹亮色。我的目光转向旁边的小牌“《浪子回头》——伦勃朗”哦,这是一幅名画啊。这位伦勃朗大师最擅长人物的写实,也极喜在画中主人公身上加高光,却把主色调调成灰暗系。我靠近那幅画,近景昏暗的画作中,还站着几位仆人,他们身上的颜色太暗,以至于我的眼睛在第一次全览时跳过了他们。旁边有一位妇女,她应该是儿子的母亲,因为她双臂微张,离主角很近,像是想给哭泣的儿子一个拥抱。我站得更近,仔细看那母亲的神态,竟发现她的眼角,有一滴将要滑落的泪珠。这可是一幅油画啊!伦勃朗,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恨不得冲入画中,回到正在作画的伦勃朗身旁,仔细看他手上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看他是不是轻捏画笔,用白颜料点了一个细小的高光,再晕开形成一滴泪珠?站在画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降临在我身旁,路过的游人好像被噤了声,以至于我隐约听到安抚声,还有轻轻的抽泣声,从画中传来。我感到震惊和震撼,这种本不该由看画带来的震撼来源于这幅画强大的移情作用,让我感到了儿子的悲伤以及现场的安静与父亲温柔的爱。我震惊,是因为伦勃朗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是那滴泪,是那个眼神。

  再看那幅画,它似乎不再与周围格格不入。黑色,棕色,也带着温暖,只不过,它更缓,更柔,更令人感到安详与宁静。那幅画,在冬宫博物馆中静静的地挂着,而画中的人,却在四周金碧辉煌的光耀的衬托下,沐浴着海风,向人们散发着美,散发着爱与宁静。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2

  为了增广见闻,老师为我们办了一次春游——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我们搭上车,一路上我们从车内眺望窗外,发现了一幢与众不同的建筑物。屋顶的形状长得很像庙宇,但是青绿色的。一开始我还以为要来这里拜拜,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并垂头丧气的下了车。

  我们在又长又宽的楼梯上走着,我走得汗流浃背,好像这阶梯永无尽头一样。好在,不必爬得很高,就可以到“庙门口”了。我从室外往里头一看,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什么神像,看起来比较像是博物馆。左顾右盼后才看到在一面牌子上写着“故宫博物院”几个字,而且门外也有好多人在排队等着参观呢!一走进院里,第一个投映在我眼前的是古代战争时所使用的头盔,虽然已经过了好几百年了,但它们仍金光闪闪。

  接着我们继续向前走,看到了以前的书法,那些优雅的文字就像美丽的天鹅似的,姿态万千。还有古代的画,画上的景色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到了古埃及区,见到了人人惧怕的.木乃伊,那恐怖的模样真让人心惊肉跳。走着走着,忽然发现我们迷路了,这使得我们心慌意乱。一路上我们还看见了一块朽木,我心想:“这种破破烂烂的东西竟然也敢摆出来展览?”在一阵慌乱之中,发现了老师,才让我们喘了一口气。我们深怕再次迷路,所以赶紧溜出了“迷宫博物院”。

  结束了这趟旅程,我回忆起来,真是非常的惭愧。不管怎么说,院里的物品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宝物,实在不能说是破破烂烂的东西呀!

  严。讲解器里还说:太和殿里的一块地砖值一两黄金。我想:“这才叫皇帝的东西呀!”

  过了“太和殿”,是“中和殿”。我和妈妈从它边上走过时,发现它侧面镶嵌着一些铜龙。这些铜龙做工精细,更重要的是:我能通过它们想象出“故宫”昔日的繁荣。

  我们又到了“保和殿”,过了“乾清门”到了“乾清宫”,里面有一个皇帝宝座。因参观的人太多了,它又大,我只看了部分。不过即使只看到了一角,也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看来皇宫真是气度不凡呀!

  过了“乾清宫”,我看到了“交泰殿”。我听说过里面有清朝的宝玺,可我只看到了木盒子,宝玺在哪儿?这个值得研究了。

  我们又走过了“坤宁宫”,掉个方向过了“养心门”,来到了“养心殿”,我最喜欢那里的“三希堂”。这里小而精致,体现出另一种美。

  这次游览故宫博物院,让我感到了皇家的气派,使我受益匪浅,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3

  今天老师带我们小记者去参观博物馆,我很激动,因为我早就听说青瓷是龙泉的骄傲,正想去见识一下。

  进入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青瓷映入我的眼帘,如果不是讲解员阿姨提醒不能大声喧哗的话,那么我们的尖叫声一定会一浪高过一浪。

  青瓷从距今1700多年的晋代开始烧制,在南宋时达到了鼎盛,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中,龙泉哥窑位居第二,这足以证明龙泉青瓷的魅力了。

  青瓷的造型多种多样,有葫芦瓶、挂盘、人物等,而且也很讲究颜色,粉青、梅子青为上等,豆青为中等,泛黄、灰则为下等。在二楼展厅里我们看见一副壮观的场面,哥、弟窑两个大盘,并列放在精致的底架上,直径大约有150厘米,像两张大荷叶,这两大挂盘还在全国比赛中拿过大奖呢!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一些现代青瓷,与古代青瓷相比,颜色更润滑,造型也更独特。

  青瓷从宋元时期开始大量外销,外国人都亲切地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外国也有一些国家烧制青瓷,却都没我们龙泉的那么青翠欲滴。

  参观结束了,我想:龙泉人聪明,能烧制出这么精美的`青瓷,以后我也要亲自去体验一下制作青瓷的感受……

  篇七:参观博物馆400字

  经过四五十分钟的行车路程,我们终于到了上海市玻璃博物馆。

  下了车以后,来到玻璃博物馆的大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别具一格的玻璃了,这块玻璃上贴着各种白的黑的英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整个玻璃馆从远处看,就像一件袖珍的工艺艺术品。

  买了票,走进去看。“哇!”这里的一切都是由玻璃制成的;墙是玻璃,地板是玻璃,天花板还是玻璃。这里还写了玻璃的用途:玻璃的触屏度,玻璃能发电,自洁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区别,节能灯泡与普通灯泡的区别,神奇的LEO灯泡……

  走上二楼,许许多多的玻璃展品呈现在我的眼前,有五彩缤纷的玻璃竹子、燃烧的河、凝固的夜色、秦岭、坐夏、孔夫子,还有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用一片片深褐色与黄色玻璃片编织而成的“玻璃衣服”。再往上面走,一个长长的玻璃制品令我炫目地睁不开眼,挡住光看去,原来是灯塔,十二个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的小圆球,用一根长长地而又精巧的钢棍串在一起,就像一串五彩的老北京糖葫芦。一看简介,原来是一位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全世界有九件,中国仅有一件,真不愧为“镇馆之宝”啊!

  别看玻璃不起眼,但它的用途可真大啊!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4

  在这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和小记者们一起去参观古钱币博物馆。

  我们一路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古钱币博物馆。只见一个方方正正的建筑物矗立在眼前,上面用繁体字写着“大顺世界钱币博物馆”。“哇,古钱币博物馆好大啊!”“好宏伟啊!”……大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阵阵既兴奋又好奇的惊叹声。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解说员,有条不紊地进了大厅。

  穿过宽敞的大厅,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历代使用过的各种钱币。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刀形的、方形的、圆形的等。质地也各不相同,有金的、银的、铜的、纸的。各种展品让我看得眼花缭乱。让我应接不暇的还有石贝币,骨贝币,银贝币,从中我还知道了贝币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别看它们个头小,可个个却都做工精致。后来,人们为了使携带方便,又发明了布币、刀币。他们在战国时期盛行于赵国、齐国。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我们还了解到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齐国出土的代表货币——两把五字刀,两把四字刀,一把三字刀,一把六字刀。欣赏了从隋朝一直到清代使用的钱币,有铜钱,银两,还有以前钱庄使用的类似于现在“存折”的东西。还有全国各地银行发行的钱币,不过,在这么多琳琅满目的钱币中,我最喜爱的还是金贝币。它十分稀少,并且雕刻得十分精美,闪着耀眼的金光。小小的一枚中,凝聚着制造者多少的.心血和智慧。

  再往里面走,我们还了解了制作铜币的过程。小小的铜币虽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有点“面目全非”,可古代人做起来,是要经过许多严格的工序。首先要冶炼,再冲洗,最后再经过多次打磨,才能进入人们手中。

  看完了古钱币,我们又欣赏了现代使用的纸币与硬币。人民币从一套到现在使用的五套,让我们个个都发出惊叹。

  流连在博物馆中,这一枚枚钱币好似让我坐上了时光机,仿佛把我带入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变迁,古代人民的才干,

  二楼是世界货币展厅,墙壁四周挂满了各国货币出现的国家信息,还有各种相关的货币和纪念币,这些使我更深的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不禁为它们的一个个传奇故事所震撼。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结束了这次愉快的参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不仅让我们了解了珍贵文物,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15

  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去评弹博物馆参观。

  大门外,有一尊雕像:一辆黄包车上,有一位拿着三弦的评弹演员正要去演出呢!走进大门,还有一尊人的塑像,手中拿着茶壶,因为他经常给听评弹的观众倒茶,耳濡目染知道了许多朝代的变迁、历史的波澜以及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茶博士”。

  接着,我们来到了展览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展览品是一个在玄妙观前说书的人物蜡像。据讲解员介绍,当时苏州并没有评弹这门艺术,就是此人在玄妙观前第一次说书,评弹才在苏州慢慢地流传起来。苏州是评弹的天堂,评弹在苏州生根发芽,发扬广大,成为江南家喻户晓的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评弹艺人传神的说表,委婉的唱腔,是那样的引人入胜。但是从幻灯片上我知道了学习评弹是非常艰苦的,不管寒冬腊月,还是严寒酷暑,必须每天坚持刻苦练习。那些大名鼎鼎的评弹名家们是花了许多心血、时间和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台下的阵阵掌声,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听评弹的地方,里面有一个状元桌。听讲解员介绍:当时乾隆皇帝下江南,无意之中撞进了一家茶馆,茶馆里坐了不少人,大家一边喝茶,一边听着台前面的一个人抑扬顿挫地讲话,说着说着又唱了起来。最初乾隆有一点疑惑,苏州人怎么在茶馆店里开会的,但他想起了京城的评书,于是马上就明白过来了,这是在说书呢。乾隆就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听起书来。台上的说书先生,就是光裕社的创世人王周士。这一天王周士正好是开讲《白蛇传》,讲到关键之处就请听下回分解。乾隆正听得兴起,却活生生地断掉了,不由得挂念起来,于是就让手下的人通知王周士去他那儿,把书说下去。

  二个人对面坐着,他觉得王周士怎么象在对领导汇报工作似的,就让他不要紧张。王周士说,我不是紧张,而是因为说书还是在茶馆里更好,说书先生在上面一呼,听书的在下面一应,大家的神就来了,这要有个氛围的。乾隆想了想说,那我们就去茶馆吧,让中过状元的都来茶馆陪朕听书。一下子,状元秀才都来了。从此以后,说书先生台前的那一桌,就叫作状元桌了。讲完状元桌的来历后,评弹演员还为我们演示了蒋调和俞调的《枫桥夜泊》,我们都听得入了迷。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知道了评弹的艺术魅力和知识,还让我们开阔了眼界,真是令人难忘啊!

【参观博物馆的作文】相关文章:

参观博物馆作文07-07

参观博物馆作文12-24

参观博物馆_作文09-06

参观博物馆作文03-03

参观博物馆作文12-08

参观博物馆作文11-10

参观博物馆作文11-15

参观博物馆作文09-04

参观博物馆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