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一模作文试题评析
广一模作文试题评析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吴丰强
作文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今年的广一模作文肯定又要让学生和老师大伤脑筋。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喜欢仿真模拟,而不是从作文之道去训练学生表达自我。如果从议论文来看,今年广一模作文,虽然还是现象类作文题,但是审题难度大大降低,难度集中在如何确立观点以及论证上。
当然审题还是有几个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写作。一是题目说的是“同一项活动”,而不仅仅是“一件事”;二是“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但可能招致一部分同学大写特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各有个性,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之类宽泛得不得了的作文。
我们首先要看清,是“活动”,而不是事件,不然的活,就会大谈特谈对于柴静“苍穹之下”这个事件我们该怎样看待。其次要想清楚,这个“活动”从材第一文库网料语境中可以推知是“公共活动”,不是个人活动,也不是三两个人的私密活动。要在“公共活动”的语境之中去思考这四个人的态度的孰是孰非。 这个材料列举的有四种情况,省略号意味还可能有未列举的情况。
仅就这四种情况,如果分类的话,大的有两类。一类是行动者,参与者,第一第二人是也;一类是相对或相反者,即不参与,不行动,要么旁观,要么质疑。这是本质的分类,它高度概括了当下中国人对于社会活动两种宏观态度。如果学生没有这样的概括力,那么就可能看不见材料的现实针对性,写作起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思路混乱,缠绕夹杂,不甚了了。 这当然跟出题没有贴近学生有关,因为三个分号,似乎意味分为四类。这跟老师平时讲评也有关,没有发现这种试题瑕疵,及时警示学生。平时试题不是没有这种拟题瑕疵,只是老师以为作文是学生写的,未从写作者角度去思考作文题罢了。
1
如果看不见这种宏观概括,我担心有学生在看到第二种人的时候,只关注“跟随众人”,而不注意“参与其中”,草草审题之后,便集中火力,抨击这类人,以为他们是盲目从众,随大流,那样可就惨了。即使评卷时,我们的老师也跟学生一般见识,以为是分四类,使这些学生少受损失,也可以预见学生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这样来抨击行动者和参与者,却对那些看客和指手画脚、品头论足的人予以赞美,很不是滋味。
我也担心部分学生简单地讴歌那些“静静旁观者”,把他们看作是充满理性、冷静清醒者,而不深思那个“旁观”的含义。我还担心部分同学简单讴歌“质疑批评”者,单纯发掘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怀疑精神,以及敢于发声,似乎是正义之渊薮、社会之良心。
其实,任何社会活动,都与公民(公众)有关,不管是引领还是随众参与,都是行动者,都是具有公民意识、公共意识的人。面对一项活动,第一态度应该是参与,积极投身于活动之中,以主人翁态度,或出谋划策引领众人,或实做实干亲力亲为,而不是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公共之事与我何干。如果以为一项活动,你可以不参与,不实践,只做一个漠然的看客,这实在是臣民心态在当下的再现。更有甚者,不但不参与,反而装扮一个“智叟”样子,指手画脚,品头论足,从想象中找到危害,从理论上大而无当地质疑,纸上谈兵,成为活动的阻碍力量。
但是,请注意,我们不反对冷静观察,不反对清明理性,不反对不同声音,不反对质疑批评,我们不反对这些本身,而是提醒那些习惯以“看客”“智叟”姿态出现在活动中的人,所有活动,都具有社会性,都具有公益性质,都与你我相关,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不管是有先例的活动,还是无先例的活动,无先例的活动,更需要我们勇于探索。我们首先是去参与,去行动,我们要做历史的书写者,我们必须在场。我们要到活动中去获得经验与数据,与此同时,我们又要保持清明的理性,冷静观察,发现问题要勇于质疑,敢于批评。如果我们把材料四个类型的人进行辩证组合的话,我想应该以上所表现的组合。 我想提醒作文评卷老师,不妨先从宏观上思考材料文字,发挥细读文本能力,制定出能够体现思考能力的评分细则。而不是迁就学生,不管学生写得如何混乱,也给他们一个过得去的分数。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很难发现自己写作文的真正问题。
【广一模作文试题评析】相关文章:
高考:合肥一模地理试题点评06-20
高考英语试题评析02-10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评析02-09
广州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02-09
初三一模物理试题08-29
东城区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02-09
广汽本田语言理解笔试题02-10
微软、科广的部分面试试题02-10
执业中医师模似试题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