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
【精选】《家乡的春节》作文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1
按照老规矩,我家乡湖南娄底的人们从腊月起就开始准备过年。
在大家眼里,吃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环。腊月初八,人们都开始杀年猪,挂腊肉、腊鸡、腊鸭、干牛肉,像要过冬的动物一样储备食物。
腊月二十三起,开始有了炮声,春节的热闹气氛也传播开来。
我家乡有一句俗语:“二十七杀腌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家家有”。这讲的也是春节前准备的景象,在我看来,做糍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糍粑的原材料是糯米,先用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拿出来蒸熟,便可开始打了。先在地上放一个石臼,用我们家乡话叫“刷兜框”,有两个人每人拿一个实木做的“粑棰”,两个人双手持棰,交替着打,两人嘴里喊着“一,二”的号子,小孩子也在一旁围观加油,好不热闹。打烂之后,由姑娘们来完成完善工序,她们将糍粑放入有图案的硬板中——上面大多刻着“万事如意”“恭喜发财”等字样。将硬板使劲往下压,糍粑便做好了。
到了除夕,炮声更响了,人们脸上的笑容多了,热闹的气氛也更浓了。在夜晚到来前,我们要做一种我家乡独有的食物——丸子,这丸子分两种,一种是“雪花丸子”,先搓一个肉团,再放进一个装满米的盘子里,旋转盘子,肉团便沾满了“雪花”;另一种则是“炸丸子”,做法是直接搓一个肉团,并将它放进滚烫的油锅中炸。这两种丸子风味不同,前者香糯可口,后者则外脆里嫩,一咬下去肉汁溅出。我更偏爱于炸丸子,我总是在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拿几颗,到了真正吃饭时,炸丸子总是少了很多。每当吃到这种食物时,独属于我家乡的味道便萦绕在鼻尖,口中的幸福感直达心间。吃着年夜饭,看了春晚过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祭祖。先在家门口请“天地菩萨”,再到家里面摆起“三鲜酒礼”,目的是保佑来年“人兴财旺,五谷丰登”,在爷爷奶奶说完一些晦涩难懂的话语之后,就开始放炮,然后开始吃“守岁饭”,吃完后便睡觉了。
正月初一早晨,大家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我们家乡有个规定,大年初一早晨必须在六点前吃完开年饭,放完开年炮——炮至少要有一万响。之后便是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妈”,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初一是儿女给父母拜年,初二丈夫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初四给其他亲戚拜年。于是,每天外出拜年的人不同,留在家里等其他人拜年的人也不同。
我们家乡初一到初五要舞龙,小龙13人舞,大龙15人舞,每人手中抓一根木棍将“龙”举起,舞出各式花样,龙的样子栩栩如生。关于这舞龙,还有件趣事,在我爷爷年轻时,他在橡胶厂里当厂长,到了过年的时候,橡胶厂请人来舞龙助兴。我们家乡舞龙有个规矩,舞龙时有人在旁边放炮,炮声不停,舞龙不停。舞龙时,橡胶厂的`员工们在一旁放炮,厂里储备的炮放完了,再去外面买炮放。围观的员工们看得不亦乐乎,舞龙的人舞得苦不堪言,有些人都快坚持不住了。一旁的一个老大爷见状,连忙将身上的马褂脱下,草草地往腰上一系,便去接替坚持不住的人。但舞着舞着,老大爷腰上的马褂居然掉了下来,老大爷的脚被马褂绊住了。这一绊,可就坏喽!只见舞龙的人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全场哄堂大笑。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唯一的活动就是吃元宵。这一天也算是春节的终结,这一天炮声渐渐消散,春节的气氛也逐渐散去,但家乡春节的热闹还停留在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我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这是我留恋的感觉。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2
家乡的春节在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到了春节有漂亮的烟花,还有那等待已久的压岁钱。
今年春节我随爸爸妈妈回了姥姥家——河北宣化过年。大年三十早晨,姥爷就把那大红的春联贴在门的两边,中间是个大大的倒福,象征着福到了。大人们从早就开始忙着洗菜切菜,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傍晚,厨房中飘出大鱼大肉的香味,好像空气都是香香的。全家十口人围坐在一起,首先举杯祝愿我们的姥姥姥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看着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团聚在一起,姥姥姥爷高兴的合不拢嘴。
吃过年夜饭,我们就观看《春晚》。大家在欢声笑语中评论着节目。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和妹妹迫不及待给姥爷姥姥,舅舅舅妈等多位长辈拜了年,自然大人们每人给我俩发了一个红包,看着厚厚的一沓红包,我俩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笑了。窗外“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个不停。我们跑下楼看烟花了,此时,各家各户的鞭炮齐鸣,烟花绽放。五彩缤纷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有的好似钢花飞溅;有的好似麦浪滚滚;有的好似金雨阵阵;有的好似孔雀开屏;此时的夜空好像一副美丽的图画。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我们尽情玩耍的日子。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福。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3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节是辞旧迎新最欢庆的日子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放烟花、逛庙会……,多快乐啊!当然在北京过春节最有意思的事情还是要数逛庙会了。
大年初一,我和妈妈就来到了地坛庙会。一进门就看见影壁墙上倒贴着的大“福”字,象征着春天来了,福也到了!往里走,道路两旁悬挂着串串火红的灯笼。游园的人们满面春风,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前行着,有的年轻人头上还带着粉色的'兔耳朵儿,有的小孩举着风车,拎着玩具,还有的小孩子骑在了爸爸的肩膀上。一支舞龙队走了过来,舞龙人身穿红色衣服,头上裹着红色的头巾,显得又帅气又精神。两条金龙被舞得不断地翻腾着,一会儿龙头高昂,双眼圆瞪,似乎要飞向广阔的天空;一会儿又翻身向下,仿佛要潜入大海;一会儿,它们又交织在一起,龙头忽左忽右,忽高忽低,龙尾也毫不示弱,随着龙的身体游走、舞动,热闹异常。那边的舞台上,正在表演狮子舞。一位小伙子手拿绣球作引导,狮子随着鼓点的快、慢、轻、重,嬉笑追逐着绣球。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庙会上还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北京年货。兔爷儿、风车、风筝、剪纸、空竹……,牵住了我的手,希望我带它们回家。刚粘好的冰糖葫芦儿、甜香的奶油炸糕、酥脆的灌肠……,勾引得我的肚子咕咕叫,很快兜里的压岁钱就少了大半儿。一路走来,满眼的喜气,耳边不时传来风车的歌声,还有老北京特有的吆喝声,嘴里吃着酸甜的糖葫芦儿,欣赏着精彩的民间文化表演,年意盎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春节,不仅充满了欢乐,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和新一年的期望,还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已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传播着古老民族的文化气息。
《家乡的春节》作文 篇4
我最期待的春节终于到了!如果要你评价家乡的春节你会如何评价呢?是有趣、隆重还是热闹?我会这样评价我的家乡:家乡的春节真有趣!
我为什么会评价我的家乡有趣请听我娓娓道来。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忙前忙后为新年做准备。在此前,我们要打扫屋子,还要换春联、吃年夜饭、准备年货。当然这些可能不是很有趣,但对于我们这种年龄的小孩,最有趣的莫过于放烟花和炮仗还有“卖懒”。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早早就起来了,那时比春节中其他日子都还要忙。急着换春联,这春联也不是那么好换的,要把原先的春联先撕掉,尽量不要留下胶水的痕迹,再把新的春联用胶水粘好贴在上面,注意要看好位置不要贴歪了。放烟花是我们春节中必做的一件事。晚上,我们在一片空旷的地方开始了我们的“烟花之旅”。在大人们的引导下,我点燃红纸,忽然,“嗤”的一声,彩纸中喷出了长长的红色火焰,我转动起双手,手中的火焰成了一个初升的太阳;随即,火焰变成了绿色,我又上下挥动,仿佛有一条青龙在我眼前飞过;最后,火焰又变成了白色,我转动手腕,白色的火焰就像一颗明珠在我手上滴溜溜地转,好玩极了。玩完了小的烟花,是时候玩大的烟花了。
我们找了一个地方躲起来免得弄伤自己。大人们开始点燃烟花了,我既高兴又害怕。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里掉下来一个“降落伞”。橙黄的烟花好似美丽的流星雨,正逐渐落到地上。烟花的'顶部一直在向四周喷射,好像一盆金菊,向人们送去快乐。“卖懒”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一般都是小孩子来做的。就是拿着点燃的蜡烛绕着大街小巷走,一边走一边说出你要“卖”掉的坏习惯。想想都觉得很有趣。
我家乡的春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事,给我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我家乡春节的趣味呢?
【《家乡的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家乡的春节作文02-25
家乡家乡的春节作文4篇04-05
精选家乡家乡的春节作文3篇07-17
家乡家乡的春节作文3篇05-24
[精选]家乡的春节作文07-20
家乡的春节作文(经典)07-29
家乡的春节作文01-25
家乡的春节作文01-26
家乡春节作文02-05
家乡的春节作文精选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