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

时间:2023-12-31 17:38:33 中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合集】中学生作文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作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合集】中学生作文5篇

中学生作文 篇1

  雨,静静地下着,一辆公交车缓缓地爬行在泥泞的小路上,两旁一座座被细细笼罩的水泥砖瓦房构成了农村最习以为常的景色。车上满载的是奔赴城里以求更好发展的学生们,车厢内浑杂着丝丝汗臭味,但那群少年却仍精力旺盛地热切议论着什么。叽叽喳喳的童声织成了一张网,罩在原本就已憋闷的车厢上。

  突然,车摇晃了一下,然后便停在了下坡口。

  “怎么回事啊?车怎么停了?”“是啊,马上要迟到了!”“就是,什么情况……”好奇声使车厢愈加嘈杂。

  司机下车查看了一下,冲车内喊了一句“爆胎了”,便一边拿扳手拆卸轮胎,一边嘱咐售票员去取备胎。

  售票员年纪不大,20岁左右,长得虽说不帅但也有几分秀气,白皙的皮肤配上白衬衫十分清爽,尤其是脸上阳光般的微笑让人感到十分温暖、舒心。

  然而,他下车,大家便看出了问题——他是个跛子,只见他一为瘸一拐地在泥路上留下一个深浅不一的脚印。好不容易从后备箱取出备胎,然后又推着轮胎,迈着极不协调的步在泥路上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好不容易从后备箱取出备胎,然后又推着轮胎,迈着极不协调的步履向司机走去。

  车上顿时又炸开了锅“你们看见了没,他走路的样子!”“当然,跟我们村老李一样。”“哈哈……”夸张的话语与滑稽舞动的四肢引来一阵哄笑,讥讽的言辞伴着嘲笑声,随着一阵凉风飘出车窗。而售票员却头也没抬,仍保持着微笑。

  他接过司机递来的.扳手,将备胎推给他,刚准备接过换下的轮胎,意外发生了:那个轮胎微晃了一下,然后径直顺着斜坡滚下去。售票员放下板手,立马追了上去。

  车内顿时鸦雀无声,看着那件白色的衬衫在雨中奔跑,有些晃眼,终于,跌倒的一瞬,他抓住了那个轮胎。

  回到车旁,售票员将沾有半边泥污的脸伸进车内“别急,快好了。”那个微笑刺着车内一对对目光,车上更闷了,同学们都将头急切地伸出窗外,想呼吸到雨后微润的新鲜空新气。

  终于,发动机被重新引燃,而售票员的微笑,似乎也点燃了众人心中的某些东西。

中学生作文 篇2

  一、命题诱发

  教师精心设计作文命题,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写作欲望,以培养作文兴趣。命题要尽量新颖别致,含蓄隽永,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要留有想像的空间和驰骋的余地,使学生看到题目就大有愤悱之感,大有话在喉头,一吐为快的劲头。命题的成功,关键在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命题要注意中学生“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这种情感。例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对父母亲的评价》。②命题要注意学生“觉醒感”的心理特点,应在分辨是非、认识美丑方面启发学生进行严肃的思考。例如,《生活告诉我……》《曾向真理投降──记我的一次思想转变》。③命题要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要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的追求,以适应学生这种心理愿望。例如,《当我30岁的时候》《20xx年回母校》。④命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学生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及常用的归纳思维、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例如,《我喜爱的一句箴言》《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高中三年的整体规划》。⑤命题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特点。命题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感情,使之先情动于衷而后言于外。例如,《童年的梦》《盼》《月夜,我从老师窗前走过》。

  二、交流激发

  作文指导课,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激发写作兴趣。如写《童年趣事》,交流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讲故事,交流个人的童年生活片段,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发表欲望。交流之后,打开了思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发的冲动,以前储存的生活感受便一下子串联起来,沿着新的神经通路涌现出来。如果说,学生头脑里有一座紧锁着的材料宝库,那么建立这种“优势兴奋中心”,便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同样,写议论文亦可组织讨论,交流写作角度,广泛开掘对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优势兴奋中心”,激发写作兴趣。

  三、生活引发

  每个学生都有正确认识生活的潜力,教师适时抓住契机,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巧妙加以引发,学生便会把主动表达这种认识看做一种乐事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校园里的玫瑰花和沙枣花开放了,芳香四溢。教师要学生课下仔细观察这两种植物,再提供作文材料:沙枣花香味浓郁,但色彩并不鲜艳;大丽花色彩艳丽,但没有香味;玫瑰花颜色鲜艳且香味诱人,却长满了刺。要求以《鲜、香、刺──从植物的特点谈起》为题写作文,学生感到题目新颖又引人深思,便跃跃欲试构思布局,写作兴致很高。生活引发,在于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养成随时表情达意的习惯,作文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四、评讲鼓励

  作文评讲中的认可、鼓励,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作文如何评价,不仅关系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到对作文兴趣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指出,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的批改评讲要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要特别注意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及时捕捉他们作文中的点滴可取之处,通过评赞、鼓励,点燃他们还处于朦胧状态中的智能星火,激发其作文兴趣。作文评语,要感情真挚,态度中肯。评讲要动人,形式活泼,以唤起全班学生写好下一次作文的欲望。那种在评语中指责、评讲时点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评讲鼓励可采取印发佳作,教师加写评语,张贴优秀习作,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写作体会等方式,还可将优秀习作编辑成册或推荐给报刊发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作文。

  五、阅读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99页。)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并由此而感悟、联想到其他的事,对这些感悟和联想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心理,自然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选作阅读的材料,可以是优美的散文、迷人的科学小品或富有哲理的诗歌。我们曾先后向学生推荐《门槛》《假如我是武汉市市长》《北京的色彩》《衣料会议》等习作和作品,不少学生读后生感,或学习选材方法,或仿照写法,或模拟题目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见闻、感受,效果较好。

  六、教师传帮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是培养差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传帮的做法有:个别交谈,指出作文的主要问题,以为鉴戒;启发思路,教给开掘提炼素材的方法;帮助修改,使原作更加成熟;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

  作文差的学生多数是无话可说,刚开了头,便写不下去。对此通过谈心,引导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建立“兴奋中心”,使之产生写作欲望;还可指导列详细提纲,学会依照提纲把内容一层层表达充分。教师传帮的这种“面授机宜”的做法,对各类学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对差生。

  七、发挥特长

  在每学期重点练习写作某一文体的前提下,教师可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安排几次自命题作文,连体裁、题材也可不限,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自己长于表达的文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这样,必然会涌现出许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显示出不同的学生写作某种文体的特殊才华。教师充分肯定这些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写作特长并加以引导,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达到培养作文兴趣的目的。

  任何一种心理的形成,都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中学生的作文兴趣不仅需要认真培养,而且应当强化巩固。教师的任务在于不断向学生揭示作文的基本规律,以形成永久性的作文兴趣,使之终生受益。

  1.热爱生活,将暂时兴趣变为长远兴趣

  一两次作文的成功和教师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教师须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逐步明确作文同生活的关系:“作文、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了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着许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第103页。)“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养成热爱生活,严肃地对待生活,一丝不苟地练习作文的心理习惯,懂得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把热爱生活,观察积累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培养对作文的长远兴趣。

  2.勤于实践,在练笔中“自悟其理法”

  中学生作文须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体味其中的甘苦,掌握写作技能,以至感受到作文的乐趣,最终形成个人的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所言,“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他又说:“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第339、90页。)真正使学生在“历练”的过程中“自悟其理法”,对作文产生兴趣,根本是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实践性有深切的认识,长期坚持练笔。

  3.争取突变,鼓励达到作文的“高峰”

  中学生作文有渐进性和跳跃性辩证统一的规律。渐进性,指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个不断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跳跃性,指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或较差的学生某次写出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文章。这种现象说明,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是一级一级地沿着固定的台阶上升的,往往会出现跳跃的情况。究其原因,这种突变的出现,或者与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感受有关,或者与学生对某一事物的特殊兴趣有关,或者与学生对作文某一规律的茅塞顿开有关。突变的出现,是经过一定的积累之后而产生的猛然醒悟的结果,即跳跃性是以渐进性为基础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现象在作文中的反映。为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向学生揭示中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渐进性规律和取得成功的跳跃性规律,引导学生既注重积累,逐步提高,又不墨守成规,去主动争取突变,达到自己作文的“高峰”,并始终对“突变”满怀憧憬追求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也应当用创造性的认识和方法开拓前进。

中学生作文 篇3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时代已经变迁,雷锋早已不在,但是他的那份精神却永远的留在我们心中,继续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后代。

  雷锋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他是40年代出生的人,和我们有着太远的距离。有一首关于他的歌曲,我们又是那样的熟悉: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前几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雷锋》这部电影,让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不但知道雷锋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我还知道了它是一个助人为乐、热心肠的人。雷锋冒雨送大娘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雷锋到工地给工人们帮忙,在下雨天雷锋遇到了一位老大娘,说自己顺路和大娘一起走山路,到家后老大娘和女儿说话时他已悄悄地走了。

  雷锋就是这样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战士,他那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他那爱学习、勤俭节约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就像机器上的螺丝钉,我愿做一个在革命上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朴实的话语,却是那么的有力量。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21世纪的我们,和雷锋相比我们真是太幸福了,雷锋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我们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让我下定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刻苦读书,发扬雷锋的精神,做一个新世纪的好少年。

中学生作文 篇4

  思想一旦走进误区,难见好转。我在那段日子里就这么怨着、叹着,天天愁眉苦脸。直到有一天,我翻开一叠文学名著,遇到了苏轼和李白,在与他们的交谈我才似乎明白了,我终于学会了坦然。我也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是同样的豪迈激情,只是他们勇于面对眼前的失败、中伤那么我呢?

  别再怨天尤人了!我对自己说,我才十三岁,我会坦然面对眼前的挫折,我何不像他们一样收获坦然的美丽呢?

  我合上书,自信地抬起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上课经历集中,踊跃回答问题,认真做完作业这一切我都做得很好,果然,成绩有了起色,而我也真正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温柔的阳光把握拉回到现实,此时的`我不再叹息,亦不想逃避,只想坚强地面对一切,不管怎样都不再动摇我的信心,正如板桥有诗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会永远铭记的。

中学生作文 篇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效的关键。

  一、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审题——立意——选材——起草——修改——成文。它限制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我对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把单一的班级教学改为分组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变“教”为“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提倡互帮互学,把老师整节课的辅导变为:老师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指导,启发思路,学生用四分之二的时间动笔写作,留下四分之一的时间点评、修改。让学生练中改,改中练。再用典型例文集体评议,互相评议,然后由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作文。改革旧的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40分钟还给学生,使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二、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强调学生在习作练笔中主体作用,并不是说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恰恰相反,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有效地指导就是及时给学生以帮助和点拔。同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主动习作练笔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喜欢练笔、乐意练笔;第二,针对学生积累构思、修改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地指导,让学生实现由“不会练”到“会练”的飞跃;第三,根据班级学生在知识和智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作后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并在品味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爱上写作。

  三、作文教学向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开放课堂,自主表演

  爱玩、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为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份天性,让沉闷的作文课活起来,作文课上我选择了那些离儿童生活比较近的图画和材料作为表演的“蓝本”,打破课堂限制,跳出画面的圈子,提前布置,给足时间让学生排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编、共同演、共同设计“解说稿”,小组与小组之间谁也不甘落后,暗暗比学赶超。

  2.激发兴趣,淡化“清规戒律”,张扬个性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新课标对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该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冲破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让学生张扬出自己的个性:(1)淡化命题,让学生有话就写,让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怕的。如写人的作文,让学生自选素材,自拟题目可写爸爸,也可写妈妈;可写老师,也可写同学,可写大人,也可写小孩;可写好人,也可写坏人……只要学生能用具体的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就可以了。(2)淡化文体,鼓励想象创新。过分强调文体,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新课标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所以,要提倡学生写想象作文和记实作文。(3)淡化章法,体现个性。小学生习作要强调自我,提倡写放胆文,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风闻、感受、想象写出来,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就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表现方式写,甚至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写景状物。

  3.实践——体验,是习作的源泉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力的.源泉。学生的灵感往往是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产生的。所以,我鼓励学生去多实践: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做“老师”、做“家长”,亲自实践、劳动,组织“记者团”深入社会采访,走出家门、校门,领略大自然的美。我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有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有感受,我手写我事,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感,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会灵活、自如地驾驭写作。

  4.开展合作学习,激励自改

  对待学生的每次练笔,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评讲习作时,我注意寻找每个学生在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我更是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根据习作中存在的同类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交流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既让学生敢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让学生善于在交流中倾听别人的建议,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改习作,尽可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5.提供展示机会,激励成功

  学生的习作一旦被认可,就会对练笔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希望自己的习作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许。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习作的时空,对比较突出的习作,在经过指导,学生自改后更积极推荐上刊,一旦刊登,还应及时地给予公开表扬;对比较优秀或者是进步较明显的习作,可通过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让这些习作及时上墙,以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学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习作,可通过定期“评选满意习作”的形式,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让他们都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乐于习作,练好习作,并使之成为可持续性的发展机制。

  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作潜能,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作文教学向学生开放,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中学生作文】相关文章:

中学生作文05-04

中学生作文[精选]07-20

【经典】中学生作文07-21

[经典]中学生作文07-24

(精选)中学生作文07-24

(精选)中学生作文09-25

中学生作文【经典】08-23

[精选]中学生作文10-06

中学生作文【精选】09-16

中学生作文(经典)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