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旅
北 京 之 旅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初二(2)班
陈 赫 男
回家的心情
2005年7月26日
清晨,由西安开往北京的42次列车徐徐地驰进了北京西客站。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北京。
下了车,我随着出行的人群走出站台,来到少年作家班的接待处,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李迎宾老师和高级班的师哥姚淤已及老同学郭航瑞等,我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一夜旅途的劳累在互相的问候中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对北京、对少年作家班一种久违的心情油然而生,似乎有种回家的感觉......
七月的北京,金灿灿的太阳张贴在北京蔚蓝的天空上,散播着一缕缕的温暖。傲然矗立、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将蔚蓝的天空勾勒出美丽的图案。绿色奥运下的北京,葱葱茏茏的绿地,蓊蓊郁郁的翠柳,一一从我眼前掠过。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到了北京劳动大厦。
踏入大厅,我被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吸引了,我们作家班的学员互相拥抱,就连背影都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当我再次看到张天芒等老师与提前到的师哥师姐们时,相识的面孔被一个亲切得海阔天空的笑容把什么都包容了。
此刻,我忽然想起了一位师哥的一句话:“是一种缘——一种久违的缘丝,维系着我与少年作家班真挚的情感。”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并相聚在北京,必定积淀了几世的缘分。这一夜我兴奋地无法入睡,回家的感觉真好。
阳光下的精彩
7月27日
这一天绝对是精彩的,灿烂的,难忘的。
凌晨5点,代表们匆匆地吃过早饭后,便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雨过天晴的北京城,天空朗朗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雄伟壮观的天安门被喷勃而出的朝霞渲染的更加壮丽辉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是那样地庄严、神圣。
8点整,我们整齐有序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气势辉宏的人民大会堂,和那份混厚凝重的庄严、肃穆,依然震撼着我,让我心潮澎湃,刻苦铭心都不足以表达和诠释我们每个人的心情。在此,我们和著名的作家、评论家、评为合影留念,能在人民大会堂与这么多“重量级”的知名作家合影真是一种幸福,而被幸福包围的感觉瞬间就升华到了极点。
颁奖大会开始了,主席台上方“第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颁奖大会”的白字红底的横幅十分耀眼。主席台上坐着我们仰慕已久的作家:邓友梅、雷舒雁、毕淑敏、秦文君、苏叔阳、肖复兴、等二十多位知名作家和文学前辈。
中国少年作家杯大赛,已成为一项全国性的权威少年文学赛事,被誉为中国少年的“诺贝尔奖”。
九点整,令我最激动的时刻到了。大会主持宣读获奖名单,当我听到“初中B组一等奖获得者——陈赫男时,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此刻的心情。我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领奖台。我从关澄瀛老师手中接过那沉甸甸的水晶奖杯和大红的证书,他那温暖的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鼓励我再接再厉。此刻,我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站在台上竟忘了向拍照的老师投去感谢的目光,甚至没向为我鼓掌的同学致以微笑。在这无数频繁闪烁的闪光灯下,一切觉得是那样突然匆忙,只是静静地站在台上享受着这份幸福和荣耀。这是多么不易的一份殊荣呀!
幸福总是只有瞬间,也因此每个人脸上的幸福都成了瞬间的永恒。
生动的课堂
7月28日 我们开始了面授学习 。 今天讲课的是秦文君老师。秦文君老师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点,鲜活的人物形象,浓郁的童心、童趣,吸引了广大的儿童读者,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 秦文君老师面对着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神,她那慈祥的脸上始终充满笑意地说:“一个人的一生,只有可以做最喜欢的做的工作,才能尽心尽力灵性焕发。为了孩子们的创作是我的理想,更是我的幸福,亲近你们是我最大的创作源泉。”
课堂上,秦文君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写文章、小说的技巧。如:搜索题材的视角要独特要“刁”,小说要揭示世界真象,要从生活中提炼,要充满人性和逻辑。在审美方面,她使我们知道了使用心中留有一把高智商、高境界、高品味的尺子,来把握文章。最使我感受颇深的是秦文君老师的那段话:“我觉得文学对人的影响是全面的,也是静悄悄的,无所不为的,它就像一扇窗户,你打开了它,就能看到人生的鲜花,也能看到四季的变化,看到许多原本看不到的风景,它就使人有了见识,心里很温暖,有了一种坦然面对世界的境界。”
接下来是被称为教育问题专家的孙云晓老师的课。他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书,曾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教育大讨论后,十年磨一剑,再向教育误区开炮。他的《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的发表,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的不仅仅是教育观,而是对成功观和人才观再认识的大讨论。
孙云晓老师不但教给我们写作的技巧,而且更多的是教我们做人,做一个好人。让我们爱文学。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只有自信,才能自强。每个人都是心怀希望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都渴望成功。因为“文化的艺术是细节的艺术。文学是人学,是心学。就是书是心灵的文学,是人格的文学。”只有善良的人才是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引发人生的思考,才能敏锐地发现文学的视角。
课后,我品味了学员曹颖睿、李雅婷的小说《等待新一》和《长安天下》。两篇小说都构思精巧,用文字展现了人的内心世界中意识流动的状态。把当时的一种感觉与某种记忆之间的偶合,一下子使过去存活于人物现在感受的事物之中。用模仿力极强和个性极强的文字,展现了一种摇拽多姿的艺术品质。它使我明白了小说的意境正是在于此,使我与文学又一次拉近了距离。
水木清华
7月29日:
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清华园。这是我与清华大学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清华大学的校园内,满眼生机勃勃的绿色,挺拔的青松,飘逸的垂柳。湖光山色,景色幽雅,各种不同时期的建筑,形成了风格各一的建筑群落,使得清华园内更显别致。当然,令家喻户晓的是那朱自清先生曾经驻足的荷塘。
昨夜的小雨洗净了空气,目所能及的是一片新绿。纤细的柳枝轻触荷叶,似一对情侣在窃窃私语。叶儿上凝结着颗颗雨滴,微风拂过,雨滴滚落到荷叶中间,聚成一汪清水。柳叶微颤,滴下的雨滴在荷叶上溅起一粒粒璀璨的珍珠。我望着这一池穷碧,“曲曲折折的荷叶上,弥漫的是田田的叶。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此时,虽不见满池的荷花,因开花的季节已过去。但岸边的垂柳,碧绿的荷叶,清澈的湖水,还是另人心旷神怡。
然而,清华大学的美,不仅仅如此,更是清华大学蕴育着独特的精神魅力吸引着每一个人。那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人和清华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也是清华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天(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则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走过九十余载的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做为一个高尚人,在气节、品行、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事业、品行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顺其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宏伟的历史重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清华精神,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
恋恋不舍
7月30日
时间过的飞快,又到了分别的时候。
晚上,作家班举办的联欢晚会,五天的生活学习即将结束了。晚会上分别的气氛有些悲凉。但是,为此表演的同学都十分尽力。我们九营长马叶馨的舞蹈博得全体学员的喝彩。刘冬阳、郑子涵等师哥师姐联合演出的《新编小红帽》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也使得全场的老师及同学开怀大笑,把离别的愁绪暂时淡淡地抛开。
晚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了“签名联谊”。我们每个人都在白布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我们望着这记录着我们作家班学员的白布久久地不愿离去。回想起这五天中的点点滴滴,作家的笑容、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都历历在目,想到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时,我的鼻子有些发酸。我没有向其他人那样放声痛哭,尽力用笑容掩饰各自离愁的痛苦,来珍惜这最后一点快乐时光。一声声像机的“咔嚓”声定格了我们永恒的记忆。
冰雪真情
7月31日
我依旧五点钟起床。吃过早饭,便来到一楼大厅。送别我的朋友,我们彼此目光相对着,微微的笑着,谁都不说话,此时的心情,真是无声胜有声,相互之间默默地祝福。我们都明白,这份比冰雪还纯洁的感情是不会因为时间而变质的。只要我们还坚持写作,还是作家班的一员,就一定会像柳风琴老师说的那样:“有缘相聚在下一次。”是的一定有下一次的,我在这里期待着。
我望着同学一个个离开的背影,眼前一片模糊,心中默默地说:“同学们---再见!少年作家班的老师们——再见!北京——再见!”这次北京之旅,我的行囊里又多了一份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期待、一份收获。我背着这充满希望的行囊踏上了归程......
【北京之旅】相关文章:
北京之旅作文|北京之旅08-18
北京之旅11-14
北京之旅作文12-07
北京之旅作文07-21
北京之旅作文12-13
北京之旅作文03-23
难忘的北京之旅04-06
(合集)北京之旅作文03-30
(热门)北京之旅作文03-31
[优选]北京之旅作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