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论文

时间:2023-05-03 07:05:16 议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论文

  内容摘要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设计的艺术品质、理论修养和技术内涵,加强教学水平和能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关键。

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论文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 教学 思考

  当今时代,各艺术间的相互浸透、影响,使各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传统意义上所界定的各种艺术的特征正在被改变,并向着新型交叉学科方向发展。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此,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因材施教”转化为“因势利导”,将学生的个性凸显出来,加以肯定和指导。如何把握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此我们要进行一些有益的研究与思考。

  一、专业课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须统一

  大学专业课的教学艺术是以科学方法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艺术。通过一定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程度,对学习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有更高的要求。针对学生这些特点,专业课教师就需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发他们的情感,感染他们的心灵,进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专业课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最后教学阶段,而课堂教学仍然是当前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发展的电脑技术给设计领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变化和影响。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艺术设计的传统工作方式,将人们从过去繁杂重复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并且使作品达到过去无法达到的理想的表现状态,也给艺术设计带来了新的风格和语言,为设计作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软件的特效菜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一些独特的艺术处理,能奇妙地改变图像的效果,成为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在进行面料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相互衬托、互相对比,利用图像花纹,还可生成相对逼真的效果,使造型与图像花纹巧妙结合,产生丰富的变化,对画面能起到特殊的烘托效果,使很复杂的材质瞬间可以实现。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似乎只要学会了设计软件,就可以从事艺术设计了,因而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计算机效果的表现上。这种认识,将设计效果的表达与设计本身混为一谈,忽略了艺术素质中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和设计原理对艺术设计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电脑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它只是一种工具,它不能替代人脑,软件再先进,也需要人来操作,软件本身不会给你一个完美的设计,它无法代替设计者的思维。在充分肯定电脑设计诸多优点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手绘设计作品的制作过程,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审美体验过程,所以在设计中,既要重视“鼠绘”,也要重视手绘。

  二、应该注重思维的启发和训练

  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设计的本质要求来讲,每一次具体的设计过程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设计者应当在每一次设计过程中发挥、验证和锤炼自己的创造力。长期以来,我们的设计教育强调大量的技能训练,试图由此逐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是培养工匠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丧失了艺术设计最根本的精神——创新。因而,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注重思维的启发和训练,注重基础课程以工艺为指导的设计教育思想,以便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所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要从主导方向出发,涵盖诸多教育内容,不单单是学好基础课程,还应从文学、美学、艺术哲学、造型规律、心理学、社会历史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和熏陶,强化学生的宏观意识和综合能力。有效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也的确存在,这类教学的危害很大,它是一种毫无效果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但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很可能还会挫伤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一旦学生对专业麻木,则必将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设计思维和潜在智能的发挥。就设计学科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兴趣是必须的。长期以来,学生虽在制作方面相当熟练但在创新设计方面却显得功底浅薄,而有些学生则是创意不错却无法将构思付诸实施。如果继续采取这种一味强调设计而忽略工艺或一味强调工艺而忽略设计思想创新的单一教育, 必然会大大束缚创造思路的开放,限制创造潜力的发挥,也极易使学生走上脱离实际、单纯发挥意想,架构空中楼阁的道路,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重视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客观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过程的重点,每一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要给其营造好创新的环境气氛,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满足这种人的最原始的本性。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诱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尤其把创新精神贯通于设计表现中,以达到设计教育的目的,实现功能、造型、色彩、美学、经济价值、人文精神的互动,使其高度协调统一发展。设计转换着生活理念,拉近高科技与生活的距离,引导社会生活的方式,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让学生养成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勇于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加强实践指导,同时要对实践形式、实践时间等做出合理安排,使学生目的明确、动作规范符合标准。总之,新的教学方法应避免知识的机械注入,注重以启发性思考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实际技能及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参与思考,使学生想学、乐学、善学,懂得学习的知识不仅是记忆和储存, 更重要的是要会灵活运用。而这也正是体现了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我们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如何使我国的设计教育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高振美. 绘画艺术思维的新空间[M].北京:朝华出版社, 1999.

  [2]钟启泉. 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刍议论文】相关文章:

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04-28

对大学教育的思考论文11-10

刍议中学体育课余训练教育论文04-29

孤儿感恩教育思考论文05-02

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研究论文04-30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前景论文04-30

语文教育特点的思考论文05-02

大学英语教育思考论文05-0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分析与思考04-30

幼儿教育重新思考探析论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