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坚守散文

时间:2024-08-26 17:34:36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艰难的坚守散文

  “这笔好写,好写!”2001年5月的一天上午,著名书法家刘国泉老师在株洲市书画艺术学校讲授书法,当他拿起一学员的毛笔为其书写范字时,忽然发现这支笔使转提按很得心应手,便赞颂不已。他随即问这个学员:“这笔是哪里买的?”学员回答说:“含文堂笔莊。”

艰难的坚守散文

  含文堂笔莊,发端于清朝康熙年间,经民国时掌门人赵含英至今已有300多年制笔史。现任含文堂老板杨友才,系制笔名师赵含英第三代嫡派传人。他12岁即跟随外祖父赵含英学制笔。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开了个自己当老板的笔厂。经他制成的笔不但具有湖笔尖、齐、园、健的特点,而且有弹性好软硬适中经久耐用的独特长处。且从小楷到碗口,从羊毫到鸡毫,从短锋到长锋,从普通笔到特种笔,品种规格齐全。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可自主创业谈何容易?开业没多久,因资金周转不过来,没钱给工人发工资,只好关门,亏了五千元。

  但他没有放弃。

  1999年2月,杨友才从湘潭青山桥来株洲解放街开设了含文堂笔莊。但因为人生地不熟,他的笔在株洲知名度不高,一年多不但没赚钱,反而亏得更惨,一万多块钱打了水漂。请来的师傅走了,他儿子原本是准备继承父业的,也同他拜拜了。

  有人劝他改行,他笑笑,说:“今生今世我就吊死在做笔这棵树上了!”

  他想,书法国画,乃是我国的国粹。毛笔是传承这两大国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尽管毛笔实用价值消退了,但作为书画艺术使用的毛笔却永远不会消亡。市场的需求量是减少了,但生产的厂家也跟着减少了。我只要以质取胜,就不应该没销路。于是,他缩小经营规模,走上了单打独斗自产自销这条路。

  单干后,他又对自己的笔作了许多改进,使之更优良。

  在刘国泉发现他这匹“千里马”后,众多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乃至一些偏远之地的耄耋之年的老书画家便纷至沓来。而凡是用过他笔的皆赞不绝口。刘国泉称颂他的笔是“笔扫千军”,丁华成赞扬他的笔“制笔精良”,冯磐石则把他的笔视为自己的“依恋伴侣”,龙斯元甚至把他的笔叫做“神笔”。画家袁定赞画了一幅牡丹送给他,表示了对他制笔业宏图大展大富大贵的美好祝愿。著名画家何浩中则送他一幅济癫醉酒图,似是提醒他要学济公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因为得到这许许多多书画人士的青睐,杨友才也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然而,他又很无奈。因为他的笔纯系手工制作,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利润小,没钱可赚。

  他来株洲13年多,牡丹那样大富大贵的美景至今与他无缘,倒是济公困顿潦倒的处境同他颇为相似。一间7平米的房子,作坊是它,门面也是它。租来的住房不足10平米,宿舍是它,厨房也是它。一个鸡蛋炒韭菜,说是“十个菜”,中餐是它,晚餐也是它。像样的家具,哪怕是电视机影碟机在他这里根本看不到,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奢侈品,更不用说冰箱空调了。令人哭笑不得是,他儿子退出了,竟会冒出个“儿子”跟进给他“帮忙”。在株洲市荷塘铺、清水广场一带,人们常常看见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人挎着一个装着各种大大小小山寨毛笔的袋子,边走边吆喝着:“我是最后制笔师杨友才的儿子,货真价实!卖名笔呀,卖名笔呀!”败坏着他的声誉,给他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这尚在其次。

  杨友才50多年如一日,为了他的笔,也为了弘扬国粹,他的背驼了,手变形了,白发苍苍了。但他仍“执迷不悟”地坚守着。过两年,他就70岁了。所以,他更感无奈的是他的制笔技艺后继乏人。他不甘心。他对我说,他很想在有生之年能带个徒弟,把他的这份坚守继续下去。

  我想,如果没有徒弟接班,杨友才的毛笔很可能在他的身后就消失了!为救他的笔,不知是否可将他的毛笔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国家保护?

【艰难的坚守散文】相关文章:

执着与坚守散文04-30

人生艰难难在选择网络散文05-02

坚守自己的信念播下希望的种子励志散文05-02

有一种信念叫做坚守散文04-28

坚守!坚守作文11-30

艰难04-30

坚守11-28

坚守作文|关于坚守的作文05-02

艰难的胜利05-02

[经典]坚守的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