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的背影散文

时间:2024-08-04 02:58:5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佝偻的背影散文

  国庆长假本来打算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专心的做些事情。但母亲想回老家去,嘴上虽然说能去就去,不能去就算了,可她早早的就收拾了东西。弟弟一家人还在老家,母亲虽然长时间随我们生活,和弟弟他们总是电话上联系不断。耽搁一两天的时间不影响啥,送母亲回去,顺便也回去走走。

佝偻的背影散文

  弟弟说街上下去的路塌方堵了,车只能开到街上,好在天气不错,我们走着回去,正是中午时分,走走路,还很热。快到家的时候,一位女老人在路边的地里劳动,佝偻着腰。走进了,是大娘,大娘尽量的挺起身子,可还是半佝偻着,不曾想,岁月流淌那么快,这个当年做事风风火火的大娘,如今已是满头银发。大娘见是我们,笑吟吟的,满脸的皱纹和汗水,说些闲话,聊点家常。儿子礼貌的叫“大奶奶好”,大娘慈祥的把儿子拉入怀中。大娘说,孩子们都在外打工,年纪大了做不了什么,离家近一点的土地随便种点。大娘把她准备解渴的土瓜给儿子,儿子推迟不下接了下来。别了大娘,回头看时,她又佝偻着腰在地里劳动,这场景猛然间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某处——母亲想回来,幸好我还是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去年的某天下午,朋友打来电话,让我去看看他的母亲。他母亲带着他的孩子在城里读书,他却在乡下。当我去到他租房的地方,敲门进去,老人很谨慎询问后才开了门,屋子很小,收拾得很整洁,墙得一个角落堆着捆扎好了的纸板、塑料瓶等废旧东西。说明来意,老人没说什么,倒是感觉有些许不安,解释说:孙子读书去了,一个人闲着也无聊,四处游逛顺便检些塑料瓶纸箱纸板什么的,一个月也能弄个几百元,弥补祖孙两生活所需,老人怕我不信,还从衣服口袋了拿出一个塑料袋,左一层右一层打开后,是一叠钞票,她说那是儿子开学时拿给她作为生活费的钱,基本上没用。我鼻子有点酸涩的感觉,说句实话,并不是因为老人去捡拾垃圾,而是老人年老无人陪伴,本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还是不得安宁——子女可以任意的从父母那里索取,只要父母有的,父母何曾忍心拒绝,只要还走得动,还有一点力气,总是想到要给孩子减轻些负担。为人子女的,是否知道这些呢?知道后又什么样的感受?我们为父母做个什么?

  另外有两件事,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

  老家的一个亲戚,母亲病了,他却远在外省打工,打电话让我第二天去车站接他母亲去医院检查治疗。第二天上班我有重要的会议不能请假,忽然想到他还有一个哥哥,他哥哥应该在老家,为什么哥哥不陪母亲来看病呢?后来知道,按照农村风俗,他父亲是分了给哥哥赡养,母亲责任由他赡养,所以哥哥不管母亲。说起来,他母亲也是我的长辈,我本应该竭尽全力去帮助和照料,但是想到其亲身的子女即便是在身边也找借口推托之,心里总不是滋味。我们有很多的理由,也有很多客观的困难,生活永远都在矛盾中。但关于赡养老人,留给我们有多少时间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子欲养而亲不待”,但我更相信,很多人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了,因为在他的思想里,赡养老人,永远是一个负担,永远是一个能推就推的义务,最朴素的道理,到了他们那里,猛然间就会变得不可理喻。农村里,“空巢老人”现象越发突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多数还会把孩子留给老人带着,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人力量能够改变的,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必然现象。但是,俗话说,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也许,面对佝偻身子的老人,依靠门前嘶哑呼喊孙子,应该想想其它稍稍好一点的办法,让孩子、父母都更多一点感受亲情的温度。

  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地方,一对夫妇养了十来个子女,当年那个经济相对拮据的日子,真不知道老两个是怎样的含辛茹苦的把十来个孩子拉扯大的。说句实话,不要说在农村,即便是像我们两个都是老师的,领着工资,带一个孩子还颇觉艰难。困难总会过去,人也会变老。这对夫妇好不容易等到最小的孩子成家,也算给了孩子们一个交代,管它好与坏,孩子们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本可以安享晚年一段快乐的时间,十来个子女养两个老人,应该不是大问题,可真正的问题也就在这里。女儿出嫁了,按照农村习俗,嫁出去的女泼出门的水,既不参加分配父母的财产,也不按份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那就儿子们承担吧,可是儿子们各家经济状况不一样,有的有一家人都在外地打工,一两年难得回来一次,所以赡养二老成了一家人的主要矛盾。老人看看这也不是办法,于是在某年春节的时候,趁在外打工的儿子儿媳回来过节的时候,召开了家庭会议,平均分摊了二老养老的费用。这表面上看起来公平了赡养义务,但大儿子不干了,认为只有他家常年在家,平时老人有点病痛或是大小事的,也都是大儿子一家承担,耽搁时间不说,主要是他的经济境况远不如打工的几个兄弟。老人很强势,在几个儿子的吵闹中终于动怒:认为都是一样的弟兄,都要平等的承担责任。本来以为事情也就这么过去,殊不知,第二天一早起来传来噩耗,大儿子吃药死了。

  我不知道老人是怎样的感受,也不知道他的大儿子是怎样的思维方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赡养老人本是为人子女的本份,无可非议,不容推卸,之所以如此,不得不感慨世间的事情千变万化,也千奇百怪。

  本来以为老人经此打击会一蹶不振,前段时间因为有事回到曾经工作的地方去,第一眼就认出了那个老人,佝偻了身子,在公路上帮一个人推车。原来是那个人的摩托车坏了,老人没事可做,见到有人需要帮忙总是很热情。后来听人介绍,别看这个老头一天笑嘻嘻的,可内心痛苦极了,原来,他的几个儿子中,有三个都已经死亡了,都不是正常死亡,大儿子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二儿子则是在拆迁房屋的时间被墙倒下来压死了,小儿子则在工地上被电击死了。人生的悲剧的啊,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都说养儿防老,其实养儿未必真的能养老,一是要看子女的能力,二还要看子女有没有可能来养,在外地打工或是工作,怎么养呢?我相信绝大多数子女也都是孝顺的,之所以不能恰当的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也都是客观上不具备条件。

  我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想过一个情景:黄昏,一位老人佝偻着身子,满头银发,面无表情,眼光呆滞的望着远方,孤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很长,久久伫立。我相信,不少农村的老人,在很多个傍晚也都是这个样子,他们想念子女,害怕孤独却又无法回避孤独,期盼安享天伦之乐,和子女却是聚少离多。残阳如血,遥望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大山的尽头,起风了,不愿意回去,真希望遇上一个人,一起聊聊,哪怕是最无聊的闲话。对老年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恐怕就是精神上的老无所依,辛苦劳累了一辈子,老了,突然之间什么也做不了了,终于闲了下来,闲下来,那是多年前的愿望。可是愿望实现的时候,觉得并不是那么的舒适,相反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生命的尽头仿佛触手可及,但又害怕死去,害怕死去,却又觉得时间难以打发。身体不再硬朗,曾经引以为傲的力气也消耗殆尽,各种器官都也老化,勉强的支撑着,年老,并不那么美好。

  我是教育工作者,很多次我傻傻的想过:社会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孝的人,又那么多因为工作或是其它原因错失掉尽孝机会的人,可能和我们的教育有关。教育,最基本的应该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人,如何做一个孝敬老人的人。“百善孝为先”,教育要教会人两个基本的素质:一是懂得取舍知道分清主次的人;二是出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做到这两点,说还会说尽孝不晚呢?“老吾老以及吾之老,幼吾幼以及吾之幼。”一个长幼有序谦卑的人,一定是一个道德水平较高的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估计也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谁都会老去,生命规律使然,所以,善待父母,善待老人,其实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佝偻的背影散文】相关文章:

仰望背影散文04-27

墙上的背影散文09-11

佝偻04-30

凝望你的背影散文04-28

背影初中优美散文05-02

关于背影的优美散文04-27

佝偻的伟大05-06

我的背影散文(精选9篇)09-29

散文背影阅读心得大全04-30

佝偻承蜩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