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散文

时间:2024-10-31 22:08:13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木秉凤散文

三木秉凤散文1

  “故乡是一杯老酒,故乡是一碗乡愁”!我们在遥远的异地向故乡凝目远眺,多么希冀目光能穿越万山千水直望到乡村的炊烟。

三木秉凤散文

  我们的`故乡,它既是生命的摇篮,也是叶落归根的宿方。这里一街一巷,一瓦一檐,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曾经烙下过我们多少稚情童趣,昔日玩转野迹,留遍欢声笑语!今日回泪忆昔,似乎往事犹存,尚历历在目!人生如梦,旅途如烟,我们一路跌跌撞撞成长,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故乡逸事都是甘果甜蜜,它们中有乡愁无奈,也有凄美悲忧,有衣食短缺,也有鞭策训揍。人!在孤独无助时,是故乡东坡上那片桃源收藏过你,人!在徘徊不定时,是天边的那片彩虹指引过你。故乡的桃源里,酝酿着我们的梦想,故乡的云霞中牵引着我们的方向。

  我们都从一个懵懂少年,匆匆长大,我们满怀乡亲众望就这样从故乡带着行囊走出垄野!人间本没路,披风破浪便是路,人间没有友,志同道合便是伴!当我们过关斩将到一途征胜,当我们从一无所有到事业中天,当我们从青丝黝黝到稀鬚若雪,人生苍茫如云,半世风雨走过,遥望东坡的那片桃源早已枯尽,而故乡的云,依然静静地飘逸天边。

  春情激荡方少年,寒气凝容半旧颜,涩涩未品愁滋味,却笑华发漫青山!此时此境,也许异乡久住便胜故乡,此心此忆,童年桃李又何曾陨芳!

三木秉凤散文2

  诗魂乃为诗之神干!亦谓之曰诗心!它支撑着整篇诗文的风蕴与容颜,诗之风骨,非源于美辞之堆叠,而出自灵魂之感发!多少尘俗诗文,骨呻肉吟却无新意,捉影捕风却浅理真,类色纷纷形骸,骨架繁缛无神,势似峰回路转却多为学问素人。诗文当如满天星斗,似又明灭简约,但魅姿神秘难测,正是“琵琶”之后的半面容艳,才会使人意犹未尽。诗魂来自生命之悟,清淡生活寂寂如禅,道道入理,面面携志,智者大观,若掌辨指。 诗魂之迁就是诗心之旅,寡辞短语,风彩染途。

  诗心是什么?秋菊泽畔,凝泪成霜,天边彩云,剪霞成裳!诗心既是精神之凝,亦是思想正知厚重与风骨伟岸深邃!诗若无心当犹行尸走肉之人之无神!孔子昔曰之志于学者,其所言之志乃“心神”之积,尘世皆学问,练达即文章,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何所赖?

  行言奋,道言理,文言正诗言志。一切学问皆累于有志者点滴之中,“一夜成名”者似表突然,但必有千夜寒窗穷思苦练方成正果!天降之馅饼也,君见之孰人捡得乎?

  山野草木,出文成章,窗外藤蔓,枝幽翠长!诗魂犹如灯蕊,诗文光彩能承载多之久远?全凭长蕊根向油的胸量,这是我们蓄势待发用兵一时之源! 学问长城来自一砖一石万里造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当关掉浮华无谓“一夜成名”幻想大门,脚踏实地在沃野黄土潜心耕耘,一份播种必一份收获,甚然只管埋头春耘不问秋来所获,只有甘种心“根”会不知不觉植深于广茅宇宙中,犹如星星满天,笑之璨然!冥冥之中卿卿之“心”早已烘焙出斗转星移寒暑翩跹的.诗赋彩蝶,瑶舞大千,曼妙绝伦。

  透过文象通彻诗心!诗是人类高贵的精神享受,自然要用心体之!在生命的辉煌中,我们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在夜色阑珊中,我们卸掉的不是华服而是伪装,愿诗魂之灯伴随我们长梦永亮。翩翩几笔飞文行此,若继问诗魂是什么?其实无更多言心已具答矣。

三木秉凤散文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云浅故能高瞩,鸟轻故以翩翩,人生如履,我们常常背负太多的包袱,然河过弃船,世间用之本属贬义,在灵魂修炼却为 不可或缺之手段。名利人生需要加法,以蓄其财,而灵魂历练需做减负,以志千里,拆桥弃船则是人生境界提升之必然。宇宙万物自有其律,以外强之力不可抗拒的运行法则影响大千世界,日月运行,潮起潮落,四季走过,留下春夏秋冬的繁华和萧条,但一切现象变化自然而然,白云扔掉雨露,方以长空为家,江河丢掉沙石,方能轻装向海。人生应当效法自然,我并不是崇尚忘恩负义,恩情厚义牢记在心,存志于行,报恩反哺的包袱先大胆放下,成己方能达人。自己过了江,便把渡船弃下,是为了走的坚定自信,自己过了河,便将桥拆除,是为了志行无牵。

  人生需要升华,这就需要放下过去,走向未来。不论您同意与否?人生其实是个不知不觉的不断修炼的过程,这种觉醒有时来自于出格后的碰壁血流与硬性回归,是现象与现象碰撞后的灵魂收缩历《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修炼“君子终日乾乾”,乾乾君子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乾乾君子当以自强不息要求自我不断追求、进取、意志坚定。只有通过艰苦努力练就了超凡脱俗的济世才能,反哺人类,我们才算彻底地回报天地生养之恩,亲朋扶携之恩等等。人不能沉浸在某个感恩的对象中,而跚跚不前,世界很大,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去奉献给不特定的对象,本身也是一种感恩,是一种胸怀更加宽广的感恩。 当然过河弃船需要对境界层级有个正确的把握。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高度与宽度,我们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广大深远。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从小开始,我们逐渐从简单走向复杂,人近天命之命,又必须从复杂回归简单,这也是物极则返的规律!孔子告诫后人,“老年戒得”,其实就是放下。人生的境界是在不断的积累和阅历中放下负担升化灵魂的,每一次的升华都是一种对过去旧观念的彻底放弃。《国语.晋语》曰“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放下的过程其实也是将物质包袱化为无形之德的过程,厚德载物,需要雅量容人,更需要智慧与胸怀。 过河弃船,需要勇气和胆魄,未来的前景之中,面对江河大川,我们自信一定会打造好下一艘航船以此贯通过去、现在及未来。

  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循序渐进,作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都希望自己及其后具备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以便体现家族在整个社会中的位置。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以及放下的程度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境界。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

  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的“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来作为结尾。第一种境界是晏殊的《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乾乾君子当登高望远,俯瞰未来,找准方向。第二种境界北宋柳永《蝶恋花》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乾乾君子必须坚定不移,孜孜以求,终日乾乾。第三种境界,南宋辛弃疾《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终生寻觅的东西其实就是永恒的自己,这就是《道德经》所言的“若吾无身,吾有何患”的“无身之我”,从物质到精神再到超越两者,人生所修之境无非是从浊身之我到神清之我再悟到“天人”皆我万物同体的过程,因为自然界不过是孟子所言的一团“浩然正气”缘来缘去聚合分散而已,而永恒的自己却从未随天地老去,但这样的悟性几人认同?仅仅老庄孟列几子而已。有时感叹,我们一生当放下什么?其实除了修养灵魂外,其它都将放下!包括我们的尘浊肉身!最后当以《金刚经》言尾最为恰当即“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呢!不是吗?

三木秉凤散文4

  大千世界芸芸丛丛,然其法则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什么?宗就是规律!易经是中国唯一部经历五千历史风雨验证过的经典!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明灵魂之灵魂,是觉悟之道,是智慧法门!当然提到法门很多人会联想到宗教,其实《易经》与宗教经典的区别在于《易经》脱胎于中国古人对自然法则的智慧提升,没有任何神秘的成分僝落其中,完全是一种天道思维,是道法自然的圣人总结!所以孔子在《系辞传》中明确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道是自然规律的化身,所以易道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道法门。

  什么是易经的内涵?《易》由谁创作成典?目前仍然是正在争论的话题!东汉班固在《后汉书》中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即《易经》成书于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三位圣人,经历了远古、中古、近古三个时代,“伏羲画卦、文王演绎、孔子作传”这是目前的最流行的说法。

  我们知道《易经》分为八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今天大家将伏羲八卦称为先天八卦(伏羲易),将文王八卦称为后天八卦(周易),然而在先天易和后天易之间还存在过《连山易》和《归藏易》,只是其内容已经失传,无以凭古考据了。据说《伏羲易》从坤卦开始而定乾坤;《连山易》从艮卦开始,取之曰“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之象征;《归藏易》与《伏羲易》相通,也是从坤卦开始,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而文王《周易》则从乾卦开始,有日月星辰皆“创生于虚空”之意,但这些后人推定须经千万年历史检验方能复出世间。

  但是以上四种《易》不管以何卦为开始皆不影响对宇宙规律的探索。例如地球上的一年四季是循环往复的,本来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起点就是终点同时终点亦是起点,如果东方世界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东方人类就习惯了春节是一年的开始,若西方世界以元旦作为一年的开始,西方人类就习惯于元旦作为开始日,其实若从四季阴阳的节气变化而言,每年冬至的一阳来复之日才是一年的真正开始!所以古人将冬至日的十一月称为“子”月,十二月称为丑月,正月称为寅月,以此排序下去。一切规律皆是圆形运动!以上不管我们从哪一个节气节日切入四时,皆可以探寻到四季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这与《易》之八卦中不论以何卦作为开始都能预测宇宙社会人生的运动规律一样!人类的悟性提高不是来自于知识的博广,而是对宇宙道理(易经文化)的认识高度。而我们今天所要研讨的《易经》仅以《周易》为探索核心,《伏羲易》《连山易》及《归藏易》都已失传,若能零散地将其他三《易》贯穿其中亦仅仅我个人的理解而已,其目的为了更宏伟地观察《易》之本质内涵(勿作正用)。

  “易”从《说文解字》以及历史通观有三种解法。一:从形解字,“易者,日月也”,上日下月为易,阴阳刚柔相济;二:“易者,蜴也”,蜥蜴随寒暑四季而改变颜色,有变色龙之称,取其变化之意;三:“易,曰从勿,勿者物也”,日象征太极,有太极生万物之象。而近代《易》解将“易”分为三层含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此三解将“易”之含义从象之简易、数之变易、理之不易等全盘概纳,易道自然贯彻其中。

  那么《易》到底以什么作为其内容呢?有人说《易》为古代卜筮之书,有人言《易》为自然哲学巨著,有人认为《易》为研究关于宇宙人生世界观的思维工具等等不一而论。但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对易易做出的高度评价看,《易》应是中华文明及文化思想的总源头!中国古人依易建立其东方宇宙观,故而我们将《易经》放在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一点都不为过!其实古代圣人出世育人传易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悟性,认识宇宙本质,故易具备“道、理、术”的宗教以及哲学、科科三重性!

  “易有太极,以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语。但从此语中我们可以解读:“易”有“太极”,而太极是东方世界宇宙哲学观的最高峰用语。虽然“太极”之前还有“无极”,但太极和无极几乎没有人能够区分两者的'内涵,因为太极和无极是自然天成浑为一体的,在概念上可以区分,在物理学上就是一体,犹如已经结冰的水一般,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冰水浑然一体,难分难解。我们的宇宙就是一团气,日月星辰是飘浮的粒粒尘埃,太极乃混沌未开之气,阴为浊气,阳为清气。那么什么是气!

  在研究易之太极之时还有一个概念我们必须把握清楚,这个概念既“气”。古代“气”之含义与当代空气之“气”的含义完全不同。古代的气是个宇宙成物概念,是万物组成的最微小的粒子。这个最微小的再也不可分割的却能构成万物的粒子,在儒家称之为“气”同时中医亦称之为“气”,道家称之为“道”,佛教称之为“性”。因为《易》所卦象出的万物运动规律实际是太极混沌之气分出的阴阳两气的分分合合、彼长我消而已。

三木秉凤散文5

  〖道德经二章曰:“有无相生”,其三十九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它“有”“无”本是一体。〖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道教与佛教经典中,色与有,空与无,其实就是相同意义的概念!在“有无相生”的无限互动中,生生之谓易,灭灭亦谓易!其实阴阳亦是互生,从太极这个角度看宇宙,宇宙就是“天人合一”,例如山川大地雨露化现出五谷五果养育我们身体,我们命寿结束后这个肉体腐朽重新回归大地,若站在宇宙时空大观,天地与一切生命体不就是生生灭灭浑然天成吗?上章中我阐释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又大化演幻出万物,我虽言辞并不妥帖(宇宙法则属于心法,只能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自古及今未有圣人经典能用语言“以文传文”表达清楚过),但只能在理论上当作如是理解,但在宇宙物理学与宇宙精神学上两者实际是难舍难分的,“有无”犹如“气与水冰”关系,结冰后水布满在冰中,而布满湖面的水蒸气则遇寒为水,遇热为气,我们在物理学很难区分“无极与太极,太极与阴阳”之间的界限,宇宙永远处于“生生灭灭”之中,除了宇宙本体没有任何一物可以例外。但因为无极属于虚无之状,很难描述所以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往往从太极阴阳入手。

  《易经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从阴阳两仪继续生发就是四象亦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在易经文化中,四象可以与四卦如坎离震兑、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子午卯酉、四方位东西南北、人体四脏器肾心肝肺等相比类关联。

  《易经》本是无字天书!而其构成易经符合系统则由阴阳爻的'两个符号组成。爻是组成卦的最基础单位,八卦包括“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则由三个符号组成,表示“三生万物”之状,而宇宙万象最终比类为六十四种基本状态不过就是八卦的重复叠加而已!《系词传》对八卦起源描述为:“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的“以通神明之德”就是“天人感应”,而我们所言及的“以类万物之情”就是取相比类,通过已知卦象之内理推导出所“比类之物”的运行规律及存在状态。卦内之爻是什么意思?“爻者,效之动也”,古之两个字“爻与效”通理之用,就是效法所推算的“比类之物”的运动轨迹及当前状态。八卦中只有六爻形成一个完整卦象,而卦象是人们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基础,即从形式象征中推导内理及内理所导事物的外形展现。

  〖中庸言“诚乃天性”!“诚”是宇宙精神的最基本物征!这就是为什么在《易经》推导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心诚则灵”呢?诚也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天地之间形成的“心灵感应”交流的基础!《易经》的一切运作首先是人心与天地之心相统一而形成共鸣,这是推导万物变化的精神基础。我们要推演的“比类之物”依据一定的程序形成一个“卦象”,然后通过该“卦象”推演出本卦的运行轨迹即卦理,然后将该卦的“运行轨迹”(卦理)套用到所推的“比类之物”上,再根据卦理演算出该“比类之物”的现实运行轨迹,这一切必须用“诚心”来完成而不是半信半疑。

  自古不管是《易经》的“象数学派”(应用学派)还是“义理学派”(理论学派),在对待卦象和卦理的关系问题上惊人一致!因为《易经》是通过卦象来认识世界运动之理的,孔子在《系词传》中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词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卦象所表达的卦理与所“比类之物”为同一运行原理,在宇宙在阴阳运行过程中就仅仅存在六十四种不同的状态!而科学已经证明人类生命遗传基因由六十四个密码控制,而计算机的基础单位亦由阴阳二位进数构成,宇宙万物之万理绝对不是偶尔共鸣巧合而是在比类中规律使然!

【三木秉凤散文】相关文章:

国秉(國秉)04-29

凤龙湾一日散文05-02

秉阳(秉陽)04-29

凤鸣圣境散文随笔05-02

秉耒04-29

凤,凤李商隐,凤的意思,凤赏析 -诗词大全08-06

凤,凤李峤,凤的意思,凤赏析 -诗词大全08-26

凤,凤伊梦昌,凤的意思,凤赏析 -诗词大全05-31

南乡子刘秉忠阅读答案-南乡子刘秉忠翻译05-06

雨中观秉仲家月桂,雨中观秉仲家月桂陈与义,雨中观秉仲家月桂的意思,雨中观秉仲家月桂赏析 -诗词大全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