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鲁之行琐记散文
豫鲁大地,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两岸的水土,养育了我们的民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这里,祖先们对生活的吟哦汇成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诞生了《诗经》;这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理了水患,延伸了文明;这里,夏商周秦汉隋唐兴起又衰落,时代在曲折中前进;这里,曾经诸侯割据战祸连绵,人民饱经了苦难;这里,曾经百家争鸣群星璀璨,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这方热土,使我热血澎湃,使我热切渴望。因为机缘,曾经魂牵梦绕的渴望,在二〇一〇年的初冬变成了现实。
一、高速公路两侧,过客匆匆一瞥
出行的几天,虽然朔风劲吹,但是天气晴好,阳光灿烂。我们的心里也充满了阳光,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汽车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高速公路上奔驰,我们的心也随着飞转的车轮飞速地转动着。公路两侧满是成排的白杨树。这种树很普通,就像公路两侧农村里淳朴的农民一样,对社会、对自然索取的甚少。在初冬已经有些凛冽的寒风里努力地尽可能多的吸收着初冬朝阳仅有的温暖,默默地守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寸步不离。
过了蚌埠以后就全是平原地带。放眼望去,一马平川,一望无际,村庄之间相距甚远。青青的麦苗已经探出了头,一行一行,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平整的土地上。看着麦苗,我仿佛看到了农民的辛劳,看到了农民的汗水,看到了明年夏初艳阳下金色的麦浪。
从皖北,到苏北,再到鲁西,连绵不断的分布着小山丘。这里的山是真正的荒山秃岭。山下零星的长着些许矮小的柏枝树、灌木,山上全是石头,几乎寸草不生。在初冬阳光的映照下,显得荒凉、萧瑟,和生机勃勃的田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沿途经徐州,过曲阜,一路向北。途经泰安市时,远远地看到了闻名华夏的五岳之首“东岳泰山”。泰山并不高,但在一马平川的鲁中平原上却显得雄伟、高峻。大概是因为国人崇尚日出东方的缘故,秦始皇、唐太宗、武则天都曾来泰山封禅、祭天,祈求自己长寿,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国运昌盛。以后又向西南,经过邯郸、安阳、郑州,一直到登封、洛阳。沿途之景大同小异,全是种着小麦一望无垠的平原。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徐州附近的村庄都规划的整齐有序,大大小小的厂矿企业明显多于他省。
二、少林天下功夫,少室人间禅境
我们一行到达登封市是上午。登封市一个县级市,并不大。登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天下闻名的少林寺。少林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三十多年前轰动世界的武打片《少林寺》。少林功夫从此闻名中外,成为我国有代表性的武林功夫。现在登封市以练武为主要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武校共有五十一所,其中“塔沟武校”规模最大,学生数最多,达一万二千以上。二〇一〇年广州亚运会上的武术表演人员就是塔沟武校的师生们。
少林寺在中岳嵩山脚下。嵩山同样不算雄伟险峻,这座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千年古刹少林寺便坐落在少室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来到景区,外面是平整的石块铺成的广场,面积有二十多亩。这样的广场共有上中下三级,供游客们停车。三级之间都由石块铺成的台阶相连,台阶两边是雕刻着佛经里人物的石栏杆。景区的大门是一座有四个高达二十米的石柱构成的石牌坊。石柱两侧有两幅关于佛教文化的对联。过了石牌坊,左右曲折转过几个弯,再登上二十几级石条砌的台阶便来到武术表演大厅,观看少林功夫表演。
表演前,舞台上几个打扮成和尚的年轻人,手握刀枪棍棒,热情招徕游客们上台拍照留念。当看到一些弱不禁风,搔首弄姿,面相妖冶的徐娘、老妇在所谓的和尚们的摆弄下,手拿各种所谓的兵器,装出各种威严的样子,我就忍俊不住。
少林功夫表演确实很精彩,几番刀枪剑戟,十八般兵器的舞弄,博得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叫人敬佩的是,甚至惊魂的是少林童子功表演。只见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台上竖起一把三尖钢叉,三尖中间高,两边低,看上去叉尖闪闪发亮甚是锋利。接着另一位年轻人一番运动、大概是运足气功以后,两位年轻人便把他抬起来,肚脐对着叉尖后便松开手。这位年轻人肚脐顶着叉尖,转了两圈后被抬下来站在台上,毫发无损。我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表演的年轻人气闲神定,确实令人敬佩。
表演完五禽戏以后,主持人邀请观众中热爱武术的青少年愿意的可以上台学几招。结果竟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在他身旁几位穿着花里胡哨的女士的怂恿下走上舞台学招。练习时没注意,一跤可摔得不轻,令人捧腹。
看完武术表演,转过几段台阶,便来到一片松柏之中。向前几步,就看到了少林寺山门。书写着“少林寺”三字的匾额赫然其上。看场景,听介绍,才知道《少林寺》电影竟然不是在少林寺拍摄的。听了,有些怅然,有些迷茫。虽值初冬,门前的广场上仍然松柏成荫。其中有不少古建筑的遗址,似乎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默默地昭示着少林寺昔日的繁华,绵长的历史。
走进寺门的佛堂两侧分列着“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有人问谁是“哼”,谁是“哈”时,我信口答道,你自己试着哼、哈看看。一问,果然不错。继续向后是一条雕刻着莲花图案、步步高的石径。石径两侧是高达二十多米的古柏。很多古柏的下半部,或者是和人一般高的地方留有很多深浅不一的小洞。据介绍是历年来和尚们练武功是留下的,也是这些武林高手们高深功夫的表现。导游说,脚踩莲花,佛祖会保佑的。听了这话,众人都嘻嘻哈哈的踩着莲花走进第二进建筑“罗汉堂”。里面是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罗汉堂后面有三四块石碑,记载着少林寺的'历史、传说。有块石碑下有一个巨大石龟。我们大多都用信奉男左女右的心态,用左手摸了摸石龟,祈求神灵的保佑。接着是方丈室,练功房。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是我们安徽颍上县人,在外省说来算是同乡了。虽然无缘见到,但是我们毫不遗憾。练功房里满地下都是大大小小的土坑,听介绍那是历年来的武僧练武是留下的。
出了少林寺,我们来到塔林。这里共有247座塔,葬着少林寺历代方丈、得道高僧。古时,平民的墓叫坟,士大夫的墓叫塚,皇帝的墓叫陵,和尚的墓称为塔。从塔林可以看到少林寺漫长的历史。在塔林,有些人想拍照,但多被年龄大的人阻止了。有些长者介绍,这其实就是墓地。根据道教的阴阳二气来说,塔林里的阴气是很重的。如不注意,或许会招致一些莫名其妙的怪毛病。
少林寺景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景区人文景观丰富,佛教文化繁荣,自然景观奇秀。虽然风景优美,令人赏心悦目;虽然佛教文化底蕴深厚,令人赞叹不止,但也抹不去心头的丝丝阴影、遗憾。
武术表演的大厅门口坐着几位似乎是和尚的光头,见到游客总会笑容可掬的送给你一粒佛珠,并且说是免费的;接着指引你去旁边的小摊上串上线。小摊边的和尚很麻利的把线串号,顺手挂到游客的脖子上,同时伸手索要二十元,不给钱就不准离开。导游也告诉我们在景区不要和卖纪念品、饰品的人搭话,不要接受免费的馈赠物品。否则,被缠住了,不花个百八十元的无法脱身;更不能到卖饰品、纪念品的店里去。倘若不知,贸然进了门,不花费几百元,是出不了门的。唉!
三、龙门石窟佛像,世间难见佳境
下午,我们来到龙门石窟景区。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城南,伊河北岸。伊河,洛河,是洛阳城外的两条河流。洛阳就是因为在洛河北岸而得名。景区入口处是横跨伊河高达二十米、跨度二百米的伊河大桥。这是一座两个大孔的石拱桥。看了这座桥,我们都惊叹于我国古代高超的造桥技术和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这里南北两山夹伊河对峙,很像伊河的大门,古称伊阙。据说隋炀帝杨广一次在东都洛阳的城楼上远望,指着伊阙说道,伊河就像一条龙,那里就是龙门。龙门一词由此流传至今。石窟全部在伊河北岸边。据史料记载,龙门石窟从北魏佛教在中国迅速流传时开始开凿,一直到武则天统治时期,经历了二百多年,成千上万的工匠,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劳动,构建了彰显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
走进景区,首先是“宾阳三洞”。洞内就着石壁雕刻着元始天尊、释迦牟尼等三座石像,旁边是一些比较小的佛像,神态各异,姿势万千。
在莲花寺看到了这里最丑的佛像。说它丑,实际上是因为最粗糙,没有经过精雕细琢。随后观看的万佛洞是名副其实的万佛洞,洞顶上写着这里共有一万五千多尊佛像。每尊高约八厘米,一行接一行,一尊挨一尊,密密麻麻的铺满了整个石洞的四壁,令人赞叹。万佛洞外有一尊高约尺余的佛像。据说是石窟最美的一尊。看上去确实很漂亮。当年,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这尊最美的佛像前驻足凝神三个多小时,揣摩、体会。回去后在舞台上塑造了绝美的“洛神”形象。往前几步,看到了最小的佛像,只有两厘米高,却也形神具备,栩栩如生。
最后的景点是奉先寺。跨上近百级台阶,来到大佛脚下。这是石窟最大的佛像,高十七点一四米,耳朵长一点九米。满怀着虔诚,我仔细观赏了这尊最大的佛像。大佛的眼珠很神,不论你从哪个位置看它,都会觉得它在默默地注视着你。
景区沿途石壁上满是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面大多都有大小、神态各异的佛像。很大的遗憾是,这里的佛像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都惨遭破坏、洗劫,致使不少洞内空无一物,不少佛像缺胳膊少腿。
伊河南岸的东山石窟,香山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墓,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去观看了。但是我不觉得遗憾。因为我见到了我国乃至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精品,足以让我赞赏回味终生。
四、梦见金人西方来,遣使白马驮经书
游玩洛阳白马寺是随后的一天早晨。那天早晨寒气逼人,但阳光格外灿烂。白马寺外的广场挺大,两侧鳞次栉比的店铺里满是洛阳特产、佛家饰品等。当看到这里的店里摆着的小巧玲珑的“唐三彩”马、骆驼三元一个的标价以后,我乐得合不拢嘴,不少人都乐了。很多人则叫苦不迭,后悔不已。 原来前一天在龙门石窟景区购买纪念品时,白马寺这里三元一个的唐三彩,昨天他们经过激烈的、大幅度的讨价还价后还花了十五元。白马寺这里标价二十五元的唐三彩,昨天竟然花了一百五十元,难怪他们懊悔不已!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以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在中外佛教界的地位很高,被誉为“释源”、“祖庭”。据记载东汉明帝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里梦见一位金人从西方翩然而来。早朝时询问大臣们。他的弟弟喜爱佛教,知道一些佛教知识,便解释说这是西方的释迦牟尼佛,接着介绍了天竺佛教的概况。汉明帝兴趣盎然,便选派使节赴天竺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汉朝的使节和印度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带着一匹驮着佛像、佛经的白马来到都成洛阳。汉明帝亲自迎接。翌年,即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敕令在洛阳城东建造寺院,为了铭记白马驮经的功劳,这座僧院命名为白马寺。
经过一座小石桥,进了景区石牌坊大门,就看到白马寺大门。门前是一匹雕刻的石马。白马寺坐北朝南,面积有1000多亩,主体建筑和其他寺院无甚差别。进了寺门是天王殿,两侧塑着威武强悍的四大天王,面对殿后门的是韦驮像。再往后,依次是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五重殿,院内两旁是释迦舍利塔,清凉台,腾兰墓,焚经台,断文碑,夜半钟,被誉为“白马寺六景”。
寺院西侧坐西朝东的建筑是印度风格的佛殿,里面走廊小径曲折相连。南北宽六十米,东西长一百米。正中为大佛殿。下面是圆柱形,直径二十四米,上为穹顶,殿高二十一米。里面供奉着印度赠送的佛祖释迦牟尼坐像,高四点五米。佛殿苑内花草似锦,绿水萦回。四周建有回廊,辟为讲经堂,展览室等。这样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在国内目前是独有的。
五、北往南来匆匆客,也有感慨在心间
短短数日,行程数千;往来匆匆,过眼云烟。数日里,我体会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了龙门石窟难逃浩劫。白马寺落成百余年即遭遇董卓火烧洛阳,毁于一炬。白马寺、少林寺千百年来都屡遭兵燹,屡毁屡建。现在这两座寺院的主建筑多是近三十年来重建的。古文明惨遭杀戮,古文化惨遇战火,令人扼腕。从洛阳到平顶山,再到漯河三个多小时的行程中,高速公路两侧目光所及竟然见不到一口水塘,不禁使人感叹中原大地的干旱、农民生活的艰辛了。
行程中,我很欣喜的看到了缓缓东流清澈见底的淮河;很自豪的看到了贯穿我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一千多年来仍然承载着民族赋予她的重任;很惊喜的看到了我们的母亲河,令人遗憾的是初冬已经多处断流的黄河。联想到豫鲁平原大量缺水,以及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河床上升黄河水下渗,使人心情沉重。
南来北往,短短数日,所见所闻宛如惊鸿一瞥;但是镌刻在我心中的印痕永远也不会消失。
【豫鲁之行琐记散文】相关文章:
鲁豫语录02-10
鲁豫语录01-10
鲁豫经典台词01-10
鲁豫经典语录04-25
住院琐记散文10-20
陪读琐记散文06-18
为情清瘦的鲁豫06-17
陈鲁豫经典语录语句01-18
鲁豫饮食瘦身四法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