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奇瑞的技术神话与文化困境散文
5月4日,我和党校学员到芜湖参观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亲身感悟了奇瑞依靠自主创新,从零做起,艰苦创业,最终在国际汽车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的奇迹。感奋之余,沉淀得更多的却是思考。
进入新世纪,奇瑞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阔步向前,先后申请了几百项技术专利,在关键技术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老牌汽车制造商。于是,奇瑞信心满满、义无反顾地向国外汽车品牌亮剑。在汽车市场上搏杀数年,奇瑞尴尬地发现,给自己扯肘、绊脚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同胞——这么说吧,不管奇瑞的技术再好,也不管在检测轿车品质的国外赛场上奇瑞如何风光无限,甚至不管奇瑞的性价比再高,中国的消费者就是不相信奇瑞是一款好车,原因就在于,奇瑞是中国人自己造的。国人的潜意识里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问号——中国人能造出一部性能卓越而又安全舒适的轿车?!说中国人贱也罢,没有民族自信心也罢,不支持自己的民族品牌也罢,丝毫不能打消消费者心中的问号。事实正是这样,奇瑞创造了技术神话,却遭遇了文化困境。
在这庞大而无形的铁箍般的文化困境里,奇瑞艰难、惨淡、悲壮地前行着。尽管在技术创新上有不断突破,汽车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却始终只能在中低档汽车的定位上徘徊。几番冲击中高端汽车市场,均劳而无功。2008年,奇瑞精心打造的中高档轿车QQG5和东方之子隆重上市,价格一公布,即招来一片质疑和骂声。国外汽车制造商早在十年前就曾策划“奇瑞奇瑞——修车排队”打压事件,企图掐死奇瑞这个中国汽车新生儿。当奇瑞已经发展成为他们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今天,国外汽车制造商就更加乐见中国人对奇瑞的置疑和诘难,他们一边对民众的这种情绪推波助澜,一边悄然抢占着中国的汽车市场。
奇瑞该警觉了,技术固然重要,但纯粹的技术强企思路是行不通的。要在国际汽车市场上走得更远、更稳,需要塑造奇瑞自己的品牌,确立品牌强企战略。如果说技术是一个人的骨格,品牌则是完整而生动的人。品牌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产品只是呈现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所有的活动,包括决策、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都要围绕塑造品牌来进行。奇瑞的品牌战略是什么?企业似乎还不十分明确。奇瑞向消费者传递的是什么信息?或曰奇瑞在消费者心智中究竟要占据什么位置?似乎也不清楚。这些问题,比技术更重要。在消费者中没有确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也得不到认同。光靠技术,救不了奇瑞。
各级政府也该警觉了,支持民族企业发展,需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给予扶持,但这还不够,最重要的一点,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事实显而易见,假冒伪劣充斥市场,食品安全事件无处不在,各种骗术层出不穷,生而为中国人,我们不知道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可以相信。正因为这样,因某女士自行修车,没有拧紧螺钉导致的所谓“奇瑞车掉方向盘”事件,消费者一边倒地认为是车的质量问题,而对奇瑞的解释嗤之以鼻。而在德国和日本,消费者驾驶本国汽车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则会认为是特例,而不至像奇瑞掉方向盘事件那样舆论哗然、群情激愤。在做假成为潜规则的社会背景下,民众对奇瑞乃至其他民族品牌持怀疑眼光就不难理解了。难道我们可以要求国人站在支持民族企业的立场上购买国货,而置自身的安危生死于不顾吗?政府需要作为的,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完善法制,打击违反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社会公德教育,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经历了重大的市场波折,我们有理由相信,奇瑞的决策层已经意识到品牌比技术更重要,也相信他们能够打造强大的汽车品牌,这是企业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使奇瑞以及像奇瑞一样的民族企业摆脱中国人不相信中国产品的“文化困境”,则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
以奇瑞、华为、海尔为代表的民族企业,承载着中华民族自主创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浓浓希望,我们衷心祝愿,他们走得更好。
【奇瑞的技术神话与文化困境散文】相关文章:
晚餐的困境散文05-02
困境与希望经典散文04-27
走出困境的兄弟散文04-28
奇瑞换当04-30
奇瑞不易启动04-30
网络主流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05-02
大众文化下的人格困境04-27
现代伦理的传统文化困境探析04-29
神话?文化?--浅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04-27
现代技术的“现代性困境论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