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变迁小记的散文

时间:2021-06-16 15:29:07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雾霾变迁小记的散文

  最近,随着MP2.5的走红,其神神秘秘的絮叨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落落大方地将“十面埋伏”改成“十面霾伏”,将“厚德载物”改成“厚德载雾”。其间的腾挪跌宕,早已将含蓄婉约替换成直白倾述,跨越之大,教人叹为观止。

雾霾变迁小记的散文

  其实,肤浅如我等者,曾经很艳羡于“雾”的迷蒙、悱恻,总认为雾中自有颜如玉,雾中情花有芬芳,雾中故事有传奇。君不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里,如若没有“雾霭茫茫”的点缀,又如何写得如此的多姿多彩,及至千年后,仍教人浮想联翩,充满了婉转的动人力量。甚至还有了些新的演绎和发挥:雾在儿时的记忆里,是乡野村话赖以栩栩如生的承载;雾在历史的叙说里,是慷慨悲歌益发雄浑壮丽的点缀;雾在前车之鉴的说教里,是寓教于“润物无声”的必要的缓冲和遮羞。

  在小时候的印象中,雾应当是很神秘很包容的一种东西,总觉得它浩浩荡荡、迷迷蒙蒙,可以书写很多故事,抒发很多情感,奇幻中有憧憬,希冀中有奥秘。那个时光,许是科学知识不发达,又或者我们小孩子单纯天真、浪漫无邪,总之很多和山旮旯有关的传奇故事、民间传说,很有传播市场。这些带着猎奇、神秘色彩的故事,总在我们小孩子又爱又怕、既怕且喜的状态中得以大行其道,成为高年段孩子以及童心未泯大人们用作吓唬屡试不爽的工具。每每开讲,又总是以茫茫大雾作为起头,把它当做必要的铺垫,然后是行走在山间小道上会如何怎样云云。当时比较流行的“吓人”段子大致分为几种:一是直接惊吓型,说行走途中,雾霭中忽然会出现纯白打扮的妖魔鬼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过来,根本无法逃避和提防,而该怪物颇喜给人灌塞沙子的讲法,更让其带上了些许惊悚色彩;二是选择纠结型,说在迷茫大雾中会偶遇白发老婆婆,她会和善地给你帽子、手套、鞋子等礼物让你挑选其中一样,选择不同其结果大相径庭,升官发财等好的结果和饥寒交迫等坏的结果,似乎就在选择的一念之间,尤其是后来《倚天屠龙记》的普及传播,更让这种类似“金花婆婆”的形象多了很多戏剧色彩;三是现实写照型,说野猪虎豹等猛兽善于借着大雾的掩护伺机而动,向人发起攻击。正所谓“三人成虎”,诸如此类的段子说得多了,就变成了小孩子之间用来吓人的谈资以及打赌的物理内容,比如“要是我说话不算话,就让我一个人在大雾中行走”等等。同时由想法波及到行动,小孩子们每每要在雾霭中穿行,总会呼朋引伴、三五成群,极少有胆大者敢于独行,像极了景阳冈大虫未被武松扑杀前客户要结伴而行的情状。更有意思的是,较为体谅大人的小孩子,还会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雾中行走要经常无事咳嗽、要脚步放重、要相约同行”等“雾中穿行须知”等告诉他们,要他们遵照执行。其认真之状,常常教大人们忍俊不禁。那个时候的雾,写满了乡情乡风乡韵,含满了童真童趣童乐,让人回味。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及至进入学堂,在知识雨露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慢慢晓得了关于雾的历史故事,便渐次从口耳相传的不着调中,转向感佩聪明人物的神奇来。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课文《草船借箭》了,在老师娓娓动听的讲叙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如何在雾气的天然掩护下,让狡诈多端的曹丞相大吃其亏、乖乖上当,被演绎得活灵活现,让我们这些学生很是神往。寻常如斯的雾,居然也可以为书写奇迹扮演重要角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而刚刚开始在农村暂露头角的电视,也在有意无意间拿雾说事。记得当时有部很有名的电视剧,叫做《雾锁南洋》。或许是当时观看频道的选择余地小,总之茶余饭后大人们但凡谈起剧情,总会说到它,一副津津乐道的样子。受其影响,我们学生有很多被培育成了该剧的热心观众,和大人一同等待、一同观看。个别修为高深的,还能够和大人作一深度交流。刚开始,我们还有些狐疑,怎么看了半天也不见大雾弥漫的壮观镜头呢?所映入眼帘的,只是一拨又一拨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奋斗和牺牲,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残忍、狡诈和无耻。如是观看几集之后,并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向周围求教,总算明白此“南洋”乃东南亚也,此“雾”乃侵略者践踏蹂躏下的不自由和屈辱的感受也。于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除却可见可感,“雾”还可以用隐喻的方式呈现。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学得了物理学的“水的几种形态”,液化、气化、升华、凝华云云,把雾的前世今生解释得清清楚楚,只是在明晰的阐释下,显得是那么的索然无味。于是,自我总结曰:文学的东西,无中生有,在遮遮掩掩中尽添遐思,教人神往;科学的东西,有中生无,在清清爽爽中极尽瘦身,味同嚼蜡。雾的文学和科学,亦然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雾褪去了它绚丽雅致的外装,变得斑斑驳驳甚至让人咬牙切齿起来。“某某遭遇雾霾天气,堵车蔚为壮观”、“千里畅行,因茫茫雾霭所限而成为空谈笑论”、“出门要戴口罩,咄咄怪事何时可了”、“雾霭凶猛来袭,准备好了么”等等,其出现频次越来越高,越来越常态化。与之相对应,雾霭成为了自然灾害需要预警的对象之一。惯于理论总结和提炼的专家高人们,则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欧美国家所走过的以“雾霭”形式出现的污染老路,对其“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发展主义进行了语重心长的批判。尤其是“雾都”伦敦得名的来龙去脉,更是充满了心酸的教训。此时的雾,除却厌恶与可恨,何曾有半分的可爱可言呢!

  噫,同一雾者,而所寄托之喜好则大相径庭。何故?或许是客体的雾、主体的人,都已大约的确发生了质的变化了吧。

【雾霾变迁小记的散文】相关文章:

雾霾之雾和霾散文09-28

雾霾之夜的抒情散文06-01

雾霾天,别说话散文06-23

雾霾01-14

雾霾04-27

霾雾(霾霧)06-15

关于雾霾的雾霾的危害作文10-03

雾霾_800字-雾霾作文09-29

雾霾-雾霾作文600字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