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牛车的回味散文
我们上虞的城区百官,地处江南水乡的宁绍平原,是邻县以及四乡货物的主要集散地。
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主要运输工具除了铁路的火车、公路的汽车、水路的木船之外,在乡下还有牛车运输东西的,但不是特别多。
那时的农村还没有拖拉机,乡下的农民除了肩挑人扛或是撑着木船或是赶着牛车运载农副产品或柴草,送到我们百官的城里来出售。
牛车,也是我的家乡用来载运货物的一道风景!
牛车,顾名思义就是牛拉的车子。
牛车对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乘坐过了。
然而,在历史上牛车可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尤其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牛车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着实风光了四五百年。
我在童年却乘坐过好几次牛车。
当年我们百官下市头有个牛市场(如今一号桥人民路凤山路卧龙山庄的位置),每年有几次耕牛交易集市,省内外各地的农民就会赶着大大小小的黄牛、水牛过来,场面非常壮观。
其中也有附近的.农民赶着牛车过来的。
牛车行驶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那个时候我与几个顽皮的小伙伴去牛市场玩要,但见有牛车蹒跚的过来,只要是空车经过,我们就会跟在车屁股后边大呼小叫地追逐,争先恐后地一拥而上攀爬牛车。
当我们登上牛车之后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舒适和快乐。
然后,我们坐在牛车上摇摇晃晃、颠颠簸簸地搭乘一段路程,过一把乘坐牛车的瘾。
而赶牛车的农民伯伯也并不会真的阻拦我们,只是笑着骂上一句:“小活狲,寻死啊!”
童年时坐老牛车的感觉那真是惬意,并不亚于现在坐奔驰宝马抖风的快感。
坐牛车,在我儿时的心里刻上了深深的痕印。
可有时候就不行了,当我们为了追赶牛车跑得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眼看就要追上了,赶车的农民故意把鞭子一挥,拉车的牛就会“得得”叩响着路面一阵快跑,牛车把我们甩在后边远远的。
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垂头丧气地看着牛车跑远。
依稀记得过去的牛车,它的车轮往往是用坚硬耐磨的又不会变形开裂的杂木板拼成,直径有1米多,厚约5厘米,用厚铁皮包边;车轴用直径10厘米的圆杂木做成;车辕是两根长约4米的条木,和车身连为一体。
车头还要安上牛鞅。
考究点的牛车还装有几只铃当,行走时就会发出清脆的牛铃声。
这种牛车看上去很笨重,但是很实用。
牛车一般都由膘肥体壮强健的水牛来拉,当然也要经过简单驯化才能得心应手。否则任凭你推、拉、扯、拽怎么折腾,牛是不会听你,只会在车旁给你打转转。
一架牛车可运载上千斤的东西。
由于车轴没有滚珠,车轮转动时,木质的车轴与车身下的木头“轴承”磨擦,牛车的距离还在“老老远”的地方,便可远远地听到传过来的“吱格吱格”“咿呀咿呀”的响声,那声音如歌如叹,感觉颇为悦耳。
赶车的农民把绳子绑在牛鼻桊儿上,全靠用手力牵缰绳打方向,当然还使用牛语与牛沟通。
起驾时先是一声“噼啪”抽鞭,再吆上一句“驾”的短声就表示开步前走的意思,绳打左,吆上一句“咿”的短声,那是表示往左转的意思,而绳右甩,吆上一句“喔”的短声那是表示向右转的意思,如果往后拉绳,吆上一句“吁”的长声则表示停车的意思,如果两脚轻夹牛背上下抖动,吆上一句“驾”的长声那是表示加速的意思。
牛语很有趣,赶车也有这么多学问。
牛很通人性,拉车的牛经过反复几次训练之后,便能非常配合车夫驾车前进了。
而赶车的农民娴熟地驾驶着牛车行驶的时候,手里总还会拿着一根系着小红绸缎的鞭子,不时地在空中“呼啦”着舞出一道弧形,“噼啪、噼啪”地甩响几下。
挥舞鞭子,鞭梢在空中绕来绕去,却很少抽打在牛的背上。
牛是农民的宝贝,农民对牛很有感情的,十分爱惜牛,从不轻易地也不随便地抽打它。
由于车轴易磨损而先坏,珍惜牛车的农民总会在那个部位经常滴点菜油使之润滑,让牛轻松点也让牛车延长寿命。
过去,通往乡村之间的道路,都是不经铺垫或修筑的坑坑洼洼、坎坷不平的泥路,牛车碾压过之后,就会留下两道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的轮辙清晰烙印。
遇上下雨天,这种土路便会泥泞难行,如碰到一段斜坡路,牛车上下那就更是艰难了许多。可是,牛很卖力,载重爬坡,它全力以赴,即使摔跟头,也会站起来继续爬。
这个时候赶车的农民总会在车子的尾端急促吆喝着并使力帮着推一把,生怕累坏了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滚滚的汽车四个轮子替代了迟缓的牛车脚步,农村的对外运输巳由拖拉机或汽车承担了,“老牛拖破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现在再也听不到牛车“吱格吱格”声了,也许若干年后,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老牛车,只能留在图书馆的教科书本里了。
对我来说,记忆深处童年时那追赶牛车的欢乐时光,和牛车那抹悠久的历史印记,还是梦魂萦绕着我……
【乘坐牛车的回味散文】相关文章:
坐牛车07-20
回味儿散文06-12
味儿的回味优美散文12-31
回味在舌根的记忆散文12-17
散文欣赏:《爱在回味时》12-05
父亲的老牛车作文01-15
回味青春季节优美散文01-01
回味羊角粽散文随笔07-01
孔子的木轮牛车 -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