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砂火锅的散文

时间:2021-06-10 12:26:35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砂火锅的散文

  昨天傍晚,朋友打来电话来,说请我吃火锅。刚吃完“高价饭”的我,虽然肚子饱饱的,但是为了朋友的面子,仍然来到了火锅店。席间,没有动筷子的我,手中捧着着啤酒杯子,鼻子闻着香喷喷的味儿,眼睛盯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在发愣。我在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饭店的火锅都成了亮晶晶的铜制品。看着它,我不由得又怀念起小时候家乡逢年过节招待亲戚的砂火锅。

记忆中的砂火锅的散文

  我的家乡在晋南农村的黄河边上。黄河豪爽的风情熏陶出了淳朴厚道的吃食文化,人们招待客人的心情是实实在在的让你吃饱喝足,砂火锅就是一个见证。我第一次看到砂火锅,是在十来岁的时候。当时,是七十年代初期,也是我们国家比较困难的时候。所以吃火锅的人家很少。那天,是农历正月初三,晋南农村出嫁后的女儿和女婿拜年,一般都在初五之前。吃了早饭的我去找朋友三拐玩耍。三拐是我的邻居,也跟我家是同族,我称他的爸妈为伯和婶。我进了三拐家的大车门后,就远远的看见婶子弯着腰,拿着一把夏天用的的芭蕉扇子,在扇一个上大下小的家伙,它的模样就跟古代的高脚酒杯差不多,只是比酒杯大多了。它上面冒着淡淡的青烟,下面燃着红红的柴火。我跑过去后问婶子这是啥东西呀?她回答说这是火锅!这个用泥土制作上了秞子,烧成的砂火锅,呈原型状,直径大约有一尺二寸的样子。火锅的中间有一个高出锅沿几寸的圆筒筒,它是火锅加柴的炉膛,干柴或是木炭放在里面燃烧,圆筒筒散出的热能便慢慢的把火锅里的肉菜往熟的'烧。婶子一手摇着芭蕉扇,一手端着一只水碗,顺着圆筒筒的外延给火锅里添着水。每添一点水,圆筒筒周围就滋啦啦的作响,火锅也咕嘟嘟开着,直把同样是砂质的锅盖往上顶。那香喷喷的味道就从盖子边上弥漫出来,直往人鼻子钻呢!这天,是三拐的两个姐姐和姐夫,还有她姑姑姑父,以及外甥外甥女来拜年的日子。三拐的父亲在外工作,家庭条件较好。在当时能用火锅招待亲戚的家户,是为数不多的。那时候,我虽然才十岁,但在奶奶严格的教养下也早早的懂了一些道理。我没有多问婶子火锅里面都装的啥,只是一边猜想着,一边默默的看了一会。三拐听见我跟他妈说话的声音后,从里屋出来了,我们约好说晚上再玩,随后在婶子挽留说吃了饭再走的客气话后,我就跑出了他家的大门。因为奶奶常常叮嘱我说,不管到哪家玩耍,只要看见人家快要吃饭了就赶紧走啊!这样的孩子是有教养的娃娃,别人会喜欢的。再说,我当时还想急于想知道火锅里究竟都装的啥,?回去问问奶奶就知道了。

  砂火锅跟现在饭店铜火锅的味道截然不同。砂火锅天然的浅浅的泥土气息烧出的饭菜,是别具一格的农家风味。现在大饭店捎带的火锅也好,专门经营的品牌火锅店也罢,都是改良演变后的了,但是看着高档漂亮,肉菜花样丰富,滋味却远远不济当年的砂火锅了。我小时候跟大部分孩子一样,家里穷,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自家做的火锅。只是走亲戚时遇到家庭条件好的,才可以偶尔吃上一回。砂货锅的原料主要是:底部垫着白菜,二层是海带粉条,三层是鲜嫩的豆腐,四层是事先做的酥肉丸子,还有油炸豆腐,最上面膳着一层白花花的猪肉片,调料由葱蒜姜沫沫等配成,吃的时候再用油烧一小碗红辣椒面,浇在上面。那种原汁原味的味道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述清楚的。在那个经济欠发达物质贫乏的年代,能饱饱的吃上一顿砂火锅,是大人和孩子们都毫不掩饰的愿望。就是走亲戚偶然吃一顿,肚子里经常缺少油水的人们仍然是不过瘾的啊!在我的记忆中,吃火锅是没有几次的。更为让我遗憾的是给我在枕头边上,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火锅的奶奶,直到临终也没有吃过自己做的砂火锅。这里面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奶奶在去世的前几年虽然农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了,家家户户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饭桌上也司空见惯了火锅,但是身患疾病的她,一年四季几乎都在炕头上度过。只是刚参加工作的我,有时候从饭店给她带回些火锅菜,也算是满足了她一点小小的心愿吧。

  这些年,也不知道开饭店的是追求火锅的美观漂亮,还是烧制砂火锅的工艺失传了,再或许是看着粗糙的砂火锅上不了席面,总之,很少在农村还是饭店见到当年大大方方,很是礅实的砂火锅了。前不久,我在一家日杂店偶然惊喜的见到了砂火锅,但是几只的它身上却落慢了尘土,可怜巴巴的静候在远远的角落。店主人告诉我说,这个东西现在真的不好卖了。现在的人啊只图吃的时候干净好看,做的时候简单方便,不太注重火锅的味道了。

【记忆中的砂火锅的散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江南散文12-02

记忆中的雪天散文07-22

记忆中的冬的散文10-31

记忆中的冬夜散文10-29

记忆中的小城散文11-02

记忆中的毛桃散文11-04

运河砂写景散文06-07

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散文01-15

记忆中的甜蜜味道散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