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故乡的初冬散文
海口的初冬很是无趣,虽是初冬却依然艳阳高照,依然热浪滚滚,说不清哪一天太阳一撒欢,气温还能跃上三十多度。海口的初冬,我认为只是相对于海口的盛夏,天上的太阳光要柔和一些,气温也低了不少,却一点也不象我华北平原的老家,冬天就是冬天,夏天就是夏天,一年四季分明,冷就是冷,热就是热。
在我华北平原老家一带,现在应该是寒风凛冽了。村庄四边的土地,显得更是一望无际的宽阔。地里的庄稼应该全部收完了,只剩下了过冬的麦子,仍地田地里生长。现在的麦苗可能刚刚露出地皮吧。这个时候的麦苗和韭菜特别相像,当年到我们村下乡的知识青年,因为根本分不清韭菜和麦苗的区别,经常被村里人笑话。
村子四周的树,虽然有的还没有落尽叶子,却萧条尽显。现在还能够挂在树枝上的叶子,有的尽黄,有的虽然还是绿色,却是一种深深的墨绿,随时都有干枯的迹象。树上的果子,该熟的熟了、该摘的摘了、该落的落了。落在地上的树上,在北风中瑟缩着、滚动着、旋转着,遇到地势低的地方,就形成了一堆、一团。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背着土筐一起去收这些树叶,放到猪圈中积肥。现在的村里的小孩子,一个个以“小皇帝”自居,大多不再做这些活了。
当年我读书时,每当初冬来临,村边小学的教室,都会一律糊上了一层塑料纸。如果教室的窗户上没有糊上塑料纸,北风往教室里一灌,冻得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无法安心读书。白天还好一点,只要一到了晚上,北风一吹,教室窗户上的塑料纸就是“忽打忽打”地响个不停,很让人烦。虽然好多年过去,我还能够对在北风中“忽打忽打”响个不停的塑料纸记忆犹新。
前些年我们村出了一名上将军,上将军对乡亲们很有感情,就在村南为我们村重新修建了一座崭新的小学,取名“将军小学。这座“村军小学”在我们那一带十里八村闻名,三层小楼整洁大方。最让人开心的是,“将军小学”的教室窗户一律安的都是玻璃窗,从此我村小学教室窗户上糊窗户纸的历史,总算划上了一个记号。我从来没有进过“将军小学,如果下次回老家,我一定会进去参观一下。
虽然现在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可是乡亲们住的屋子里还没有点上煤炉子。虽然乡亲们都说乡下人能抗冻,其实我知道是乡亲们为了省钱。我们那一带,无矿、无山、无林、无湖、无河,一切的收入都是靠地里生产的粮食。这些年什么都涨价,就是粮食不长涨价,因此如果不出去打工,乡亲们过的日子依然很苦。虽然过冬点个煤炉子,一个冬天不过就是烧个千把块钱的煤钱,可是乡亲们还是舍不得,扛住寒冷,再扛一段时间。
现在生活好了,村里有些人家怕煤炉子熏黑了屋子,或着煤气熏人,纷纷都装上了“土暖气”,代替煤炉子来取暖。农村中的“土暖气”,和城市中的暖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一是“土暖气”的温度低,二是自已家安装自己家的“土暖气”,全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土暖气”比烧煤炉子强多了,不象以前过个冬天,十里八村总会有人中煤气,有的甚至丢了性命。因此,安装了“土暖气”的乡亲们都很知足。
一到初冬地里没有了活,乡亲们就闲了下来,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在村头巷尾蹲着晒太阳的好时候。几个老乡亲,没事就喜欢凑在一起,或蹲、或坐在向阳的墙跟下,裹着衣服、眯着眼睛、仰着脸、吸着老旱烟,很满足地望着太阳,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天。当然了,这样晒太阳多是大老爷们的专利,村里的女人们都会呆在家里,不是绣花、织布,就是做衣服、纳鞋底子。当然了现在做这些活的女人也少了,衣服一般都会去商店里购买。
这个时候,乡亲们从地里收获的山药和白菜基本上都入了窖,基本可吃一个冬天了。家里的牲口没有了农活可干,也基本上都放了闲。趁着还大地还没有上冻,乡亲们在这个时候修房盖屋的乡亲就特别地多。以前村里盖房,多是亲戚、朋友、四邻来帮忙,只要管顿饭就行了。现在不同了,村里也有了盖房班,只要把价钱说好,说出盖什么样的房子,剩下的就完全都交给盖房班去解决了。
屈指数来,我有好几年没有回老家享受一下北方的冬天了。可能是年纪大了,现在的我,动不动就会不可救药地回忆起家乡来,家乡的土地,家乡的田野,家乡的村庄,家乡的乡亲,家乡的初冬……每当这时,我就喜欢拿着我的笔来,望着我的北方,写下这些回忆家乡的文字,就象自己又回了一趟老家一样,把浓浓的思乡之情,横七竖八地涂描在我写的文字上。
【故乡的初冬散文】相关文章:
初冬的雾散文04-26
初冬的雪经典散文04-27
初冬忆事散文07-16
初冬小札散文09-19
初冬印象散文05-01
初冬浅语散文05-02
初冬小记优美散文05-04
故乡的散文08-10
故乡啊故乡散文05-02
初冬的心情的抒情散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