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散文

时间:2021-04-17 17:10:42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农历二月散文

  东风飕飕,春雨潇潇。河边,丛丛柳条舞动着纤细的腰肢,刚着上新绿的裙裾,在雨水溅起道道浪花的水面上,又划开片片莹花,宛若一池急切跃出水面、欲予人们小酌的菜肴里再加一道美味大菜——泥鳅。路旁,粉色樱花被春雨润得愈加艳美,妖娆。风雨漫天,寒气彻骨,仍然挡不住悄然而至的春的步履。

农历二月散文

  老家有句农谚:“春东夏西秋不论。”意思是,春天刮东风、夏天刮西风,秋天不论什么风都有雨。早春二月大都风雨交汇,寒冷至极。可眼下,却不是我印象里的二月:柳枝摇曳的水边阒无声影;满街车辆,行人如织,寒冷的二月是那么匆忙。

  我印象里的二月,是老家的二月,那是春钓的`季节——旷野粗歌,满街飘香,闲暇,热闹,温馨。

  老家的二月,细雨霏霏,寒风呜呜,嫩柳飘舞。池塘、沟洫间陡然热闹起来,水面上泛起一拨拨闹春的身影,一张张小嘴露出水面,涟漪阵阵,泡儿点点,“吧唧吧唧”的嗒嘴声随波漾起,似窃窃私语,亦像呼吸、进食;“吧唧”一阵,一丛丛乌亮的身影猛地跃出水面,上下翻飞,银花飞溅,蛟龙戏水一般。“二月里来是新春,皇帝召我做大臣,宫中没有泥鳅面,轿子抬我也不见……我的乖,轿子抬我也不见……”随着粗犷的吼声,埂上晃动着披蓑衣,戴斗笠的身影,半大孩子们肩扛钓竿,三三两两朝岸边走来——小伙伴们下钓来了。那些粗野的歌儿是他们自编的,高兴时嚎上一嗓子,要说的话配上民歌调或家乡小戏腔。走到水边,捋起裤管,泛紫的脸上兜着喜悦,颤抖的嚎声在风雨中飞荡。嚎声过后,两尺长的钓竿插入水中。不大功夫,池塘四周,一个个钓竿头儿在清波潋滟中晃荡,密密匝匝,五颜六色。傍晚下钓,清晨起钓。杆端涂抹不同颜色,标明钓竿为不同主人。

  农历二月,正是家乡泥鳅上市之时。

  我家后院外有一口池塘,傍晚和清晨,吼声阵阵,歌声朗朗。

  泥鳅有“水中人参”之誉。这个季节,家家中晚两餐都是泥鳅。老家人很会吃,仅泥鳅就创造出多种吃法:红烧泥鳅——香里带辣,辣中散香,那色那味令人垂涎;腊货炖泥鳅——乳白色的汤汁,油珠滚滚,蘸着刚出锅的锅巴,让人食欲大开;泥鳅煮挂面,既可下酒又可填饱——“酒足饭饱”一词,大概源藉于此;泥鳅钻豆腐,创意更绝妙:泥鳅和豆腐冷水下锅,水温上升,怕热的泥鳅带着佐料香味,争先恐后钻进豆腐里避难。未等煮沸,锅盖边缘已经散出浓浓香味;揭开锅盖,一条条肥嘟嘟的大泥鳅,已钻进膨胀起来、咕嘟咕嘟冒着泡儿的豆腐里,撒上翠绿的葱蒜、赤红的辣椒、黄橙橙的姜丝……看着也解馋。

  中晚两餐,街坊们都爱来我家聚会。一边小酌一边品尝各家泥鳅的不同作法。家乡人喝酒不拼酒,小口浅抿,慢悠悠的样子。风雨交加,笑语欢声,满屋温馨。

  跟钓鱼一样,喜欢钓泥鳅的不一定都爱吃泥鳅,多半当作乐趣,打发闲暇;钓得的泥鳅,留下一点喂猫,多半送人。吃饭时,就端着饭碗闹门子,从人家碗里夹几条尝尝口味,算是一份回报。钓得的泥鳅,大小匀称。

  勤劳人下钓,也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专拔人家钓杆的。这类恶作剧常有发生。清晨,后院池塘上时常传来一阵骂声。骂的也不太难听。骂过,低声嘟囔几句就完事。拔钓人比他们更早。还好,人家只是摘下泥鳅,不带走钓竿,好让他们继续勤劳。鱼市上卖的都是网拉的泥鳅——大小不等。偷拔钓杆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一饱嘴福而已。吃饭的时候,各家都端来泥鳅,让人品尝。这时,有人说:啥坐享其成?拔钓人也不易,也得亲自下水,亲自挨冻呢!接着,有人插话道:偷来的也给大家吃了,有福共享嘛!那时,只要不属“资本主义尾巴”,不中饱私囊,拔钓不为偷。饭桌前又是一串笑声。酒足饭饱,就敲着空碗,晃着鸭步,哼着自编的小调,各自回巢,等着下一餐。

  车流奔涌,行人熙攘。城里的二月,节奏快的让人喘不过气,不免就想起来老家的二月。

  老家的二月,我永远难忘!

【农历二月散文】相关文章:

二月兰散文04-15

阳春二月散文08-11

二月的春雨散文06-25

农历05-16

二月春优美散文05-22

二月如歌散文06-17

腊八节起源和农历十二月称腊月的原因01-12

腊八节起源和农历十二月称腊月的原因01-01

小寒农历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