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逝去的年味的散文
又到了一年新旧交替的时候,20xx年过去了,我们走进了20xx年。每年这个时候,满耳听闻的词语便是“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起”,“挥手告别了过去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顺利”、“阖家幸福”等等。不错,旧的离开,新的到来,辞旧迎新之际,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今年的元旦,不由地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和平时没啥两样,20xx年就这样悄悄地过去了,啥也没带走,啥也没留下,20xx年就悄悄地来了。
其实,不光是公历元旦,农历的春节在今天看来,也不如小时候的热闹了。那时候我盼着春节,盼着的是大鱼大肉可以狠狠地解把馋,盼的是烟花爆竹让我们痛快地玩几天,盼的是没有督促写作业的唠叨,盼的是成群结伙挨家挨户给长辈们磕头作揖好换来满满一兜的花生瓜子块糖和几毛一块的压岁钱。可是如今的春节,也许是大鱼大肉吃腻了的缘故,也许是烟花爆竹燃放有了种种限制的缘故,总之,现在的年,它在人们心中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唯一剩下来的,就是能够放几天假,和平常都在忙的亲朋好友们、同学同事们、哥们姐们们聚一聚聊一聊,给那颗为了家庭为了儿女而一直绷紧受尽了压抑的心放松放松。
最最怀念小时候放寒假回老家在老家过年,黑土地孕育了关东人乐观豪放的性格,无论生活多么的艰辛,他们都能幽默地来几句,爽朗地笑几声。逢年过节或者有了喜事,他们都能敲锣打鼓扭上秧歌踩着高跷忘情地浪一把狠狠地乐一回,小剧场里的二人转也唱得格外热闹。
那个时候的人对我们这个传统节日,也是格外的重视,一进了腊月,按家乡人的说法,也就进了年关,人们就开始紧张地为这个年忙乎起来了。年前的几个大集招来了邻近几个村的人们,卖刚刚杀完的新鲜猪肉、羊肉的,卖从水泡子(湖,我们老家人叫水泡子)里捞的活蹦乱跳的鱼虾的,卖各式家织粗布的,卖不知哪里淘澄来的花布头的,卖自家园中大棚里生长出来的韭菜芹菜的,卖自家地窖里储存的大白菜、大萝卜、胡萝卜、土豆子的,卖烟叶的,卖年画的,卖剪纸的,还有剃头的,做衣服的,焊洋铁壶的,当场书写对联的……各类的货摊一个挨着一个,把泥土的街道两旁占得满满的,连个缝隙也没有,采购的人们眼花缭乱,看了这个看那个,摆摊的人们拼命招揽顾客,讨价还价声,吆喝叫卖声,亲友互相打着招呼声,不时响起的鞭炮声,和着洋溢着油炸干炒以及硝烟气味的空气,弥漫着整个集市。品种虽然不像今天的丰富,却也热闹非凡。这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习俗,任凭谁也动摇不了的,即使在那个叫嚷着“砸烂一切封资修”的年代,这个传统习俗也没有被禁止。而且,一进了腊月,各个村子也都开起了各种作坊,酿酒、做豆腐、磨面、榨油……
最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刚刚吃过晚饭后就响起的锣鼓唢呐声,和随着紧密的锣鼓点跳着舞着的秧歌高跷队伍。各个村镇的披红挂绿的秧歌高跷队伍从四面八方朝着公社涌来,汇聚在公社前面一块泥土的空地上,公社大院里的探照灯射出的光柱,把这些红红绿绿手持花灯你来我往不停扭动身子甚至还做出各种怪姿怪态的人们,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看热闹的面前,跑旱船,骑毛驴,踩高跷,扭大秧歌,各个村镇的秧歌队伍开始在这里龙争虎斗,争奇斗艳,竞相展示,锣鼓声、唢呐声、人们的呼喊声、哈哈的笑声混杂一起,把这个年味烘得浓浓烈烈的。
这时候,最最兴奋最最热闹的还是我们小孩子了。匆忙地扒了几口饭,便放下饭碗往外跑,身后传过来带着酒气的喝令声:“别闯祸!”我们随口答应了一声,脚步却一直没有停下。左邻右舍房前屋后转了一圈,一支队伍便由我们蔡大伯家的大哥带领下出了大院急急地向着公社那边走去,到了那里,便如鱼遇水一般在人群里穿梭着,哪里热闹我们就往哪里钻。看着,钻着,走着,玩着,走散了,便各看各的。那时我刚上小学,弟弟比我小两岁,他紧紧地跟在我的屁股后,我就紧紧拉着他的手带着他在看热闹的人群里钻来钻去的,直到秧歌队伍渐渐散去,锣鼓声也销声匿迹了,蔡伯家的大哥呼喊着我们,我们才兴犹未尽地跟着一块回家去。此后一连几天里,高跷秧歌不断,锣鼓声、唢呐声彼伏此起,一直延续到农历正月十五。
那时的我们还有自己的乐事儿,那就是和临村的孩子们打炮仗。所谓打炮仗,就是用鞭炮对射。鞭炮这个由中国人发明的只在祭祀庆典中使用的东西,成了我们儿时的最难抹去的记忆。尽管那个时候鞭炮的品种不像现在这么多这么花样百出,可是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却是丰厚的,每每想起来,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我们胜利的欢呼声,还能闻到那股浓浓的硝烟味。正因为对炮仗格外恩宠,所以一进了腊月我们就相约着去赶大集,主要光顾的地方也就是炮仗摊。我们贪婪地望着那一排排的双响、一盘盘的小鞭、灯光炮、麻雷子、穿天猴……望来望去,最终咬咬牙掏出平时积攒下的所有积蓄买来自己选中的鞭炮,回到家后,把成挂的小鞭拆解开,一个一个地放着,开心地听着它的“啪,啪”的一声声清脆的声响。我们喜欢把小鞭拿在手里点燃,然后随即扔出去,让小鞭在空中炸响,我们打炮仗的时候就用这个办法偷袭对方的。除夕的夜晚,那就更加热闹了,临近十二点时就开始有稀稀疏疏的爆竹声响,渐渐地越来越密了,随着时针分针渐渐向钟表的最高点靠拢,鞭炮声开始趋向密集,最终汇成了一锅粥,分不出个数了。
那时没有电视机,也没有春晚,可那个时候却有无尽的故事和乐趣。奶奶的故事让我们总也听不完,而且还不重复。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奶奶用彩纸剪成十二生肖的头、身子、尾巴、腿、脚以及翅膀等,把它们贴在纸板上,再按样剪出来,然后用针线把它们一一连接起来。每一个部位都有一根长长的线绳垂下来,如果牵动这根线绳,就会使连接的这个部位动起来,一起牵动线绳就一起动,活了一般,就像驴皮影一样,只不过驴皮影是透明的,在灯光映照下投影在幕布上,而奶奶做的这十二生肖的纸偶,却是悬挂在窗户框上,线绳垂下来,让我们用手攥着,根据我们的意愿牵动某根线,这个纸质的生肖玩偶便随之动弹,抬头、扭身、跳高、伸脖子、扇翅膀、跳跳脚、弯弯腰,立刻就活了起来,有时候还会出其不意地做出一个动作,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不止。
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随着我们一个个长大,随着长辈们一个个先后作古,随着平房更名为棚户区而全部拆迁了,随着当年左邻右舍们搬迁各处,随着年复一年的新旧更替,当年的一切都过去了,只剩下了记忆,有的尚清晰,有的已渐模糊,等待重新洗印、重新连缀……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开年酒;大年三十闹一宿。”又进了腊月天,又将新桃换旧符,耳边不禁又响起了奶奶当年念给我们的百听不厌的这首歌谣,而每逢这个时候,似乎又听到了家乡的鼓声、锣声、唢呐声,而且由远渐近,声音也大了起来……
【逝去的年味的散文】相关文章:
逝去的年味作文[经典]10-06
逝去的年味作文08-28
(优秀)逝去的年味作文02-18
年味的散文05-22
逝去的温柔散文04-30
品着年味忆童年散文(精选11篇)04-30
独一味臭豆腐记散文04-27
年味08-25
年味02-21
年味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