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虎山观禅散文

时间:2023-04-28 03:04:58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招虎山观禅散文

  我一直以为,禅是用来意会的,肉眼是看不到的,可是在招虎山,我却看到了禅的存在。

 招虎山观禅散文

  关于招虎山的山名,据《海阳续志》记载:“邑北三十五里有山曰招虎,概以虎伏山中,仙家训之,遂化为石,遗迹宛然,故名。”我想,在若干年前,虎在此山是存在的,只不过岁月的更替,兽中之王已被仙家化为石头。这个演化的过程,由于神仙的介入,便具备了禅意。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一路走来,我便看山是虎了。招虎山的石头属于花岗岩的一种,古朴苍劲,形状怪异。有的如将军临阵,威风飒爽;有的如猴子观月,玲珑乖巧;有的如乌龟,在路边突出一角,为游人挡风蔽雨;有的悬在半山腰,千百万年地悬着;东线的最高峰上,有一块巨石孤傲挺立,随风颤动。

  眼观奇峰怪石此隐彼现,我在想象着虎的各种姿势和形状。一峰如柱直插云霄,那是虎的腾空而起;磐石悬空摇摇欲坠,那是虎欲纵身跳崖;静卧山顶的那块巨石,那是虎在打盹休憩;群崖交错,峭壁林立,我便看到了群虎盛宴的场景。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在招虎山,这个情字,便浓缩在只只虎的身上。山化为虎,虎变为禅。山、虎、禅,这之间有着怎样的因果关联呢?

  带着禅的目光,沿着小路走进大山深处。山越深,林木越茂密,幽深、静谧,彰显天地之气。风带着禅意,渗进我的骨缝;鸟声伴着禅意,和谐着我的心灵;碧绿的草叶随风婀娜,摇晃出禅意的诗句;潺潺的溪水用禅般的语境向我诉说着生命的奥秘……观禅,是需要上心的。大自然的景物,当被禅意笼罩着的时候,人的境界自然会提升至仙境。

  水是招虎山的精灵。伴随着我的脚步,从无数山缝、泉眼里流淌出来的水至清至澈,一路哗哗歌唱,如大自然在耳边抚琴,到山底汇成九龙湖。这湖水便是山墨绿色的眼睛,孕育着山的生灵。站在大坝上观望,山和绿树倒映其中,洁净着自身。若是山水诗人谢灵运至此,一定会吟出禅意般的绝妙诗句。

  行走在山与山之间,我看见的是两侧伟岸峻峭山峰上突兀的巨石。峰回路转,会看见更远处的山峰。当我上到一个山顶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更远处的山,由一道道山脊相连着,绵延交错。那些山脊,如传说中的龙的脊梁,峥嵘可爱。杨六郎夫人墓就在此中,早期的商代文物以及一座座古墓就在此中。在这莽莽群山之中,我领略到山的骨气,恍惚洞察了人类早期的文明。

  招虎山的树木种类很多,乔木、灌木,还有各种草,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生长,地面上不留一丝阳光。那些野生的藤缠绕在高大的树上,其中夹杂着各种说不出名字的小花,禅意毕现。

  走在弥漫禅意的小路上,听水,看山、观石,草动、蝉鸣、蝶舞,一切皆是禅意。一不留神,一只野鸡从身边的草丛中扑啦啦飞起,惊扰了我的禅想。远远的,却见一只白鹤悠闲在那儿啄着自己的羽毛,将我的心又收回禅念里。

  竹生南国,这是大自然生命嬗变的秩序。可在中国东部黄海之滨的大山里,伴随着万木葱郁竟然生长着万千竿竹。竹中有禅意,竹中有文化,竹中有故事。翻开《魏氏春秋》可见“竹林七贤”于竹篁间举杯畅叙的身影,翻开《新唐书?李白传》,可见“竹溪六逸”在竹下“溪酒作文”的洒脱狂逸。寄情竹林,吟诗赋词、抚琴作画,与周公梦语,与竹声唱和的文人,当年是否在招虎山留下了踪影?

  有的有的。在招虎山的云顶竹海,我见到了苏公竹。苏东坡,当是比“竹林七贤”、“竹溪六逸”更出名的文人雅士。当年苏东坡任登州太守时来过这儿,看见蓬生的竹海,犹身于故乡,便结草庐于竹海中,留下“任上一月,竹海千年”之美誉。这里还有板桥亲手植下的竹,自是板桥竹。郑板桥在潍县任县令时,听说海阳有竹,不惧千里到此画竹。他的“千枝万竿挡不住,随手择来都是竹”也许是为招虎山写下的。

  苏东坡、郑板桥,这些旷世的才子身上具有着禅的风骨,这才留下了招虎山参不透的禅机。

  (1498字)

【 招虎山观禅散文】相关文章:

爬自诉山虎的04-26

游褒禅山记教案03-12

《游褒禅山记》教案04-25

《游褒禅山记》教案01-23

游虎山公园作文04-28

调虎离山(調虎離山)04-29

山的情怀的散文04-27

游褒禅山记讲学案04-28

高考语文游褒禅山记04-30

《游褒禅山记》教学反思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