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走近一座山的怀抱散文

时间:2023-04-28 08:54:20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秋,走近一座山的怀抱散文

  我是在一个黄昏时走进常羊山的。

深秋,走近一座山的怀抱散文

  黄昏的常羊山异常安静,静得只有夕阳婆娑的影子,把整个山头罩成一片火红的霞光出来。偶尔,几只野兔子或者松鼠,“噌”的从眼前蹿出来,又“倏”的一下钻进路边的草丛之中,留下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再偶尔,一排从头顶飞过的大雁,黑压压地朝着南方飞去,它们时而迂回辗转,时而俯首回冲,拉出一串串长长的、略带怅然的声调,似在留恋这块北方的土地。除此之外,这座逶迤在繁华小城西南角的小山,无喧嚣,无纷扰。这种幽静和安然,正好让我的躯体和灵魂,可以一点点地,向这位华夏始祖的脉搏和气息靠近。

  小城的九月,秋意正浓。葱茏和碧绿了一个夏天的叶子开始枯黄。我的车子行驶在蜿蜒而上的山路上,一阵阵清凉的风儿从车窗外渗进来,夹杂着泥土和草香的味道扑鼻而来。进入半山腰后,山路两边错落有致的民居渐渐少了,树木多了,风儿也大了,一缕斜阳从茂盛的钻天杨的枝叶间钻出来,洒落在我们身上,闪烁出一片又一片的霞光,亮黄黄地衬人眼。

  大约十来分钟后,进了炎帝陵的山门。门口,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三个大字“炎帝陵”,红色的石刻苍劲有力。而且,这种鲜艳的红,在秋色斜阳的映衬下分外清凉,盯着多看几眼,会使人突然升起莫名的热情和向往来。

  或是打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缘故吧,那些贫瘠的年月里,上历史课,是无奈,看历史书,更是奢望,对于曾经了无兴趣的历史,我总有太多的空白。这种空白,使我面对落日长河里先人留存下来的一切浮光印记时,时常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窘迫和惭愧,常羊山何尝不如此呢?故而,在来之前,我是细细问了度娘的:炎帝,其祖身号炎帝,世号神农,生天蒙峪,沐浴于九龙泉,长于姜水,采药于天台山。他创耒耜,耕绩而作陶;尝百草,和药以济世;设日市,开贸易之先河;削桐制琴,练丝结弦,教化百姓懂礼仪,为后世所称道,被尊奉为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太阳之神,与黄帝伏羲氏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这是我在度娘上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是和炎帝有关的一段段传世功德。它们在千年的历史烽烟里沉淀下来,被陈仓后人堆积成黑色的方块字,一代代传颂,一代代铭记。可是,有谁知道,曾经的炎帝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坎坷?那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农耕医术,一谷一粟,一衣一靴,浸透了炎帝多少仁爱和温良之心?这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切感受,自然是度娘无法告诉我的。许是这样一份求知求存的念想,让我心怀一颗敬仰之心,来这里寻觅和扑捉炎帝思想的脉络,或者还有灵魂。

  穿过一片林荫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条长长的台阶,越往高处,风声越呼呼。这风声,正好映衬了常羊山的安静。放眼望去,不远处的常羊山更像一位慈祥的老父亲。他的怀里,正死死沉睡着几千年前的那个七月初七,为了医治乡民的瘟疫来此采药,误食了断肠草而永远倒在常羊山的炎帝。若干年后,我隔着岁月和时空,用自己的身体和脚步,细细触摸和丈量那段绵长而深情的传说故事。

  陵园的门敞开着,几乎空无一人,幽静极了。这正是我所想要的一份意境,可以独自尽情触摸炎帝曾经的身影,聆听其曾经的心声,故而我的脚步是轻盈的,目光是崇敬的。在幽深敞亮的庭院里,偶一抬头,撞见一群灰鸽子扑棱着翅膀,正从眼前悠然飞过,顺着他们的影子看过去,其中的两三只,正落在高高翘起的飞檐上,动也不动。檐角处,一撮撮青苔在灰色的青瓦上安静生了根,手指粗的根茎上,碧绿肥硕的叶子正茂盛地生长着,似在诉说那些和炎帝一起,背着日头行走采药的久远往事。

  我的脚步开始慢下来,也轻了下来,甚至那一瞬间,我忽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只要自己用心,诚心,这满山的夕阳和秋风里,一定藏着炎帝瘦长而沉稳的背影。

  来到炎帝大殿,两边高大的红色廊柱上是历代墨客所吟的赞美之联,一条条长短不一的红色幔布挂满了雕刻精细的窗棂。幔布有新的,亦有旧的。新与旧缠绕在一起,留给后人一份永远不会消褪的记忆。偶有山间的凉风吹过,红色的幔布轻轻拍打着落满尘土的窗棂。不知怎的,我的视线总是久久落在那幔布和窗棂上,总觉得那上面一定落满了炎帝的仁爱之篇,它们层层叠叠堆积在一起,被日光沐浴,风雨洗涤,成为一种斑驳,一种永恒!

  最显眼的是陵园里到处可见的参天古柏,婆娑青翠,郁郁苍苍。很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其粗壮的枝干努力朝着蓝天和白云伸展着,深褐色的树皮被昨天和今天的风和尘碾成一圈圈坚硬而干涩的裂纹。这是岁月镂刻在它们身上的烙印,或许也是炎帝身体里某些质感的东西在冥冥之中传递给它们,让它们心甘情愿地将根扎在这里,一任繁华的云烟绕过,一任岁月的沧桑漫过。尔后,站成这种虔诚的姿态,守护着炎帝的魂魄。那一树坚挺的姿态仿若要告诉后人,一山之外,苍凉何惧,何惧寂寞。

  陵园分前后两部分,前庭院飞檐斗拱,木雕精细,巧夺天工。南北遥遥相对的钟亭、鼓亭此时很安静地坐落着。它们会在淡淡的晨雾漫过时,晨钟脆响,迎来新的一天、新的希望;也必然在日暮四合时,暮鼓重鸣,送走人们一天的尘埃和怅惘。我在钟亭的木椅子上坐了很久,遥想当年的钟声里,陈仓大地上有多少炎黄子嗣来来往往,沐浴炎帝真传,耕读持家,仁义礼教,济世救贫,不辞劳苦?我在一遍遍叩问自己的同时,又不由自主绕着鼓亭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将一双手,轻轻拍着厚重的石鼓,心里却在一遍遍感慨,这晨钟暮鼓,莫不是炎帝生活里的一对兄弟或一双姐妹,他们和炎帝一起,在尘世里不离不弃,相扶相依,鞭打着人间的丑陋和罪恶,也敲响着人间的美好和安逸,这是一定的!

  前庭的院子里,一座座石桥、回廊比邻而居。桥下,有溪水缓缓地流动,清清浅浅;石阶和回廊上,一条条精雕细琢的蛟龙在舞动,整个前庭院被一种雄伟和大气包裹着。待细细品过之后,却又很清晰地感到一丝丝的古老气息弥散开来。你看,我的眼前,掉了漆皮的大门、磨得油光的青石、落满灰尘的匾额,无不诉说着这里曾经有一位炎帝,姜姓首领。其母一日游华山,见神龙而孕,生于蒙峪,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世号神农。炎帝少而聪颖,三日能言,五日会走,三年知嫁嫱之事……这些句子,被铺排在一张巨大的长方形板子上,前来参拜的人们仰起脖子,安静靠近板子,嘴里轻轻吟咏着这些永远不曾老去的传说和故事。

  信步至后庭院的主殿,更是让人心潮澎湃。宽大敞亮的主殿高17米,供奉着5米高的炎帝坐像。仰着脖子看上去,炎帝高高在上,两只手顺着肩膀摊开,平放在膝盖上,左手的一把谷穗一直延伸到右手上,谷穗黄澄澄的,颗粒饱满。让我感动的是,炎帝面带微笑,颔首平视大地。他的目光里,炭火一般的温热,充分体现了平和谦逊,爱民若子的秉性和胸襟。殿内四壁上,赤红的大笔彩绘出先祖的丰功伟绩,比如制耒耜,种五谷,治麻为布,民着衣裳;比如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比如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再比如作陶器,改善生活等。这些关乎着百姓衣食住行,安健康生和乐享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折射出炎帝仁爱、仁心、仁义和仁德。翻阅这些盖世功德,我所能做的,就是靠近,再靠近,将它们一遍遍牢记心间,一遍遍咀嚼和回味“耕植五谷饱生民,麻布轻遮蒙昧史,桐琴弦下文明音,德化苍生九隅春”的千古咏颂。这声音,回响在空荡荡的主殿里,似乎要把后世对炎帝的一份拳拳之心,谆谆之意,变成一种气息,一丝一丝地吸进我的五脏六腑里。

  祭祀区后一道几乎垂直的天梯,由于山门即将关闭,我是没有时间上去了。祭台前安然打坐的两位穿黄袍的道人告诉我,天梯两侧肃立着历代君王,若拾阶而上,犹如徜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沐浴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士之豪迈。这条天梯也是考验朝拜者的意志和意念,若登上天梯,则寓意通天有路,有万事吉祥,平步青云之说呢!听老者如此道来,他日,若得空,定要一上!

  不知不觉中,暮色四合,斜阳漫天。拾阶而下,两旁的山野之中,紫色的野雏菊,粉色的打碗花儿,蓝色的牵牛花,一团团一簇簇摊开在火红的夕阳之中,一份挡不住的明丽和绚烂,生生地灼人眼!而我的身后,打开的华夏始祖脉络的炎帝陵,渐渐淹没在愈来愈深的暮色里。我想,淹没不了的,该是那份亘古未变的深远和崇敬,如烟岚弥漫开来,足以让时光停驻。

【深秋,走近一座山的怀抱散文】相关文章:

“一座山”作文05-01

深秋写意抒情散文04-27

深秋登游灵源山04-28

一座楼的传奇散文04-27

暑假作文:走近火焰山01-16

山的情怀的散文04-27

作文我翻过了一座山04-30

怀抱04-29

父爱像一座山的句子精选140句06-18

奶奶的怀抱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