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性乡邻散文

时间:2021-10-06 10:51:41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我的女性乡邻散文

  一、“杨排风”

我的女性乡邻散文

  “杨排风”真名叫杨白凤。因为性格泼辣,极像宋朝天波杨府里性情泼辣、勇敢,专爱与刀枪结伍为伴,曾用一把烧火棍大败辽军的烧火丫头杨排风。因此人们就叫她“杨排风”。

  “杨排风”年轻时也是美人一个:鹅蛋形的脸蛋儿白里透着红,弯弯的柳叶眉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藏情含波,微凸的鼻梁下有张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弯,微微一笑,嘴角两边便会露出深深的酒窝。乌黑的头发,常挽个髻,髻上别着一支银簪子,簪子的一端有个心形玉坠。带大襟的蓝士林布褂子里面常衬一件白褂子,白褂领罩住蓝褂领,白袖口卷在外面。自己亲手做的绣花鞋上花色鲜艳,像真花开在鞋上。浑身上下,一尘不染。显得整个人既精神又超凡脱俗。

  “杨排风”说话直言快语,做事雷厉风行。集体干活,谁偷懒了,谁耍滑了,谁投机取巧了,谁藏奸了,她不是干部,也不是群众代表,但她敢于坚持真理,当面揭穿,让你下不了台。干部不作为,做事不公,多吃多占,她敢当面提意见,敢于据理力争。

  大集体时,有一次生产队几个干部偷偷地私分粮食,她知道后,群众会上质问队长:“你们做的是谁的官?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是什么官?干部私分集体粮食合不合理?如果不还大家一个公道,俺们找大队干部评评理!”高高在上的队长没想到“杨排风”还真是愣头不怕雷,敢当众揭自己的短,暴跳如雷,恨恨地说:“你没凭没据,怎么能证明我们私分公粮?你疯狗乱咬人,就不怕我治你吗?”“杨排风”理直气壮地说:“常言说,心里没悬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能上吊的梁。你拿大话压我,我还就不信这个邪,共产党的天下,总有说理的地方!”“杨排风”找到大队书记反映问题,书记明察暗访,查清了“杨排风”反映的问题属实,撤换了全部小队干部,追回了私分的粮食,还大家一个公道。

  “杨排风”热心肠,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谁家遭灾遭难,她都全力以赴,慷慨相助:有两条裤子,也要脱一条给人家穿;有一碗米也要均给人家半碗;有一分钱也要带人家一半花。她的口头禅是:亲帮亲,邻帮邻,老包还帮陈州人。穷时帮一口,胜过有时帮一斗。谁能一辈子不伤风头疼?谁能一辈子不遇上个三灾六难?谁能一辈子不走一回两回衰子运?谁能一辈子用不着别人?……

  她虽然不是媒婆,但常做牵线搭桥、保媒拉纤的好事。她娘家在安徽沿淮地区,淮河没有治理好的时候,十年九淹。那里的人们穷困潦倒,生活朝不保夕。她把她亲戚、邻居家的女孩都往我们这里介绍。一、那边遭了水灾,亲戚、邻居可以到这边小住,猪鸡可以暂时在这边喂养,牛羊可以暂时牵到这边放牧;二、亲戚连亲戚,邻居连邻居,平时多个帮手,遇事有个照应。淮河治理以后,她娘家那边生活日渐富裕,她又把这边亲戚、邻居的姑娘往那边介绍。她把两边织成了层层叠叠的亲戚网。

  “杨排风”侠肝义胆,爱打抱不平,最容不得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她夫家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大户,与其同住的其他姓氏,或一户,或两户。日常生产、生活中难免发生磕磕绊绊,产生点摩擦。户大人多,人硬理正——力量的悬殊,小户人家常常有理也敢怒不敢言。每逢此时,“杨排风”都要站出来替小户人家说话——“胳膊肘往外拐”。指责夫家人的不是,替夫家人向别人赔礼道歉。平息风波,解开别人心中的疙瘩,使邻里之间都能和睦共处,友好往来。

  庄宅东头有一“愤青”,脾气暴躁,性情乖戾,看到不顺眼的事,遇到不顺心的事爱拿老婆出气。胆小怕事的老婆逆来顺受,更助长了“愤青”的嚣张气焰,打骂老婆成了家常便饭。“杨排风”看不下去了,先是好言相劝,“愤青”认为这是家务事,“杨排风”没资格管,也管不着。依然我行我素,对老婆横挑鼻子竖挑眼。“杨排风”看这“愤青”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不给他点颜色看,他都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他直接警告“愤青”:你打骂老婆的事我管定了,你敢再打她,我就和你没完,今后你欺负她就是欺负我,有种的再打一回试试!“愤青”知道“杨排风”说到做到,再不敢造次,两口子的关系改善了。

  “杨排风”现如今已是古稀之人,美丽的容颜虽然不在,但德高望重的身份还在;虽然满头银丝,满脸褶皱,背驼了,牙退休了,走路不再风风火火,但说事拉理,化解纠纷的热情还在;虽然一生中没有永垂青史的丰功伟绩,但在人们心目中高大形象永存!

  二、“张巧嘴”

  “巧嘴”是乡村媒婆的代称。过去,人们的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婆便有了生活的空间和市场。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低,糠菜半年粮,很少有改善生活的时候。媒婆便利用为两家保媒的机会,吃了男方吃女方:提媒、下聘、传书子、下允帖、择日子、定婚期、举行大典,哪一件也少不了媒婆。平时男女双方家庭再遇上个婚丧嫁娶,需要准女婿、准媳妇到场的,也全靠媒婆通风报信,来回安排。等到一对新人拜堂成亲之日,媒婆早已吃过十顿、八顿,转身而退,又张罗另一桩婚姻去了。

  我有一远门表姨姓张,专以说媒为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巧嘴”。她生得面容清秀,充满智慧。个性泼辣,遇到问题时总能想出很多好点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得天花乱坠;能把罗锅说直了,能把死人说活了;能说得水能当油点灯;白豆腐能说出血来;能说的.老母猪都成了双眼皮;玉成了一桩桩稀奇古怪的婚姻,人送外号:“张巧嘴”。

  前庄一有钱的大户,家有一女,到了婚嫁年龄,只因豁嘴,不敢奢望找个好婆家,又不肯委曲求全。姑娘待字闺中,十分着急。姑娘爹妈宴请我表姨——“张巧嘴”好几回,希望我表姨能帮忙给他找个如意女婿,穷富不论,只要人好。

  正好十里外表姨娘家庄上有一小伙,长得一表人才,但是家太穷,小伙还有跛脚残疾。小伙的父母也曾多次托表姨帮忙物色儿媳妇,表姨正愁没有合适的。这下正好可以成全两家。

  表姨先到南庄姑娘家夸小伙长得貌似潘安,赛过罗成;种庄稼是把好手;孝心可嘉;只是家穷了点。为了日后不落抱怨,表姨补充说:“人好命不好,这孩子步步撵不上!”(言下之意,这孩子脚有残疾。)姑娘爹妈一听未来女婿人好心好,心里十二分地满意,把表姨的补充说明理解为小伙不走时运。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了这桩婚事!

  表姨说妥了女方,又去男方保媒。到了小伙家先夸姑娘家庭富有,再夸姑娘心灵手巧,最后补充说:“姑娘哪都好,就是嘴不行!”(言下之意,姑娘豁嘴。)小伙一听女方家境殷实富有,人长得漂亮,还心灵手巧,喜出望外,认为这是天作之合,根本没在意媒人最后说的话,把表姨的补充说明理解成:嘴不稳、好说三道四。

  双方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占了对方的便宜,为了今后不受对方抱怨,要求表姨给两个孩子找个合适的机会见一见面。表姨一听作了难——这不是要露馅吗?表姨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个两全齐美的好办法:她让姑娘拿着一朵栀子花放在豁嘴处,佯装闻花香,匆匆而过去赶集。又让小伙在姑娘路过的稻田埂上割牛草,当姑娘路过时站起来,跛腿放埂上,好腿放埂下,就不会看出破绽。

  传书子、下允帖、择日子;良辰美景,拜堂成亲。入洞房之后,都发现了对方的残疾,双方一同找媒人理论,我表姨哈哈大笑,复述当时的补充说明,两家恍然大悟,只好默认了。

  西庄有一小伙,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就是不爱干活,懒驴上套屎尿多,屙滑屎,尿滑尿。说过几个姑娘,姑娘家一打听,都没了下文,小伙及家人干着急没办法。眼看同龄人的孩子都上小学了,小伙还是柳树去了皮——光棍一根。小伙父母放出话来:谁能给我说个儿媳妇,我把她当菩萨供着。

  表姨决心遂了小伙父母的心愿,也以此证明“张巧嘴”名不虚传。正巧表姨的娘家侄女也是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吃,想吃好的;穿,想穿好的;做,想做巧的,属于好吃懒做那种。白天干活怕日头,夜晚干活怕虫咬,二十大几了还是剩女一个——无人问津。爹妈说:闺女怕是嫁不出去了,人家拾根针还看看有没有针鼻子呢,何况是大活人呢!再说了,谁家娶了这种懒媳妇,还不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表姨穿针引线,从中说合,只说优点,不提缺点,只说长处,不提短处。其实两家都知道对方懒,都觉得两个懒人今后没法生活。可表姨自有说辞。到男方家,表姨说:姑娘长得那是——满脸福相:常言说,仰脸老婆揿(低)头汉,不做农活也吃饭!这就叫做“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到女方家,表姨说:小伙长得那是——满脸富贵相:有道是,蛤蟆走走坐坐,没见饿着;狗一天能跑十八趟,也没见它吃多胖!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懒人都有懒福!双方都觉得表姨说得有理,别无选择,也只有将就了!

  表姨还真的玉成了这桩婚事,世人对表姨不得不刮目相看。表姨说:这就叫做‘好对好,赖对赖,弯刀对着瓢切菜’。

  这只是表姨——“张巧嘴”说媒的两个事例,便可见表姨的“巧嘴”功夫绝非一般。

【我的女性乡邻散文】相关文章:

生态种养带富众乡邻11-08

促拍丑奴儿 乡邻会饮,促拍丑奴儿 乡邻会饮元好问,促拍丑奴儿 乡邻会饮的意思,促拍丑奴儿 乡邻会饮赏析 -诗词大全01-01

农民土发明造福乡邻典型事迹材料09-25

农户带动乡邻养殖致富先进事迹材料范本05-20

我是我的散文06-23

我的散文我的梦抒情散文10-11

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陆游,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的意思,夏四月渴雨恐害布种代乡邻作插秧歌赏析 -诗词大全01-01

我在想经典散文01-15

散文:我与自然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