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散文

时间:2023-04-29 21:39:49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散文

  1984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春节联欢会上,李可染先生看到弟子春海巨幅山水《白云掩翠图》之后,题写了“实者慧,学不辍”六字,并旁注道:“此吾印语,书与春海同学共勉。”

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散文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年老师的话语时常激励着勤奋的弟子不断进取向上,刻苦探索实践。

  40年前,北京西山脚下,一个依山绕水的小村庄。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被正在下乡写生的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画笔吸引住了。蓝天,白云,街巷,民居,这些整日和自己作伴的景物跃然纸上,竞如此的美妙,引起了他极大的惊异,成了这个从小就对山水有特殊情感的农民之子踏上山水画艺术殿堂的向导。他天天盼着放学,然后循着写生的师生而去,一看就忘记了一切。

  师生们走了,但在春海的心灵里绘下了一幅永远不褪色的画。他在墙上画下了自己对家乡山水的最初体验,然后装进渴望求知的信封寄给曾在家乡写生的城里人。如今已是著名画家的法乃光、黄永厚每每都一一点评,热情地鼓励他,最多的一次写了厚厚的5页。

  初中时,他有幸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业余培训班学习。于是每个星期天的早晨5点半上路,骑着老师特意借给他的自行车,8点准时赶到王府井上课。每周如此,风雨无阻。

  1958年,他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3年后,又考入了中国美术界的最高学府。当时,正赶上美院国画系分设山水科。尽管他在素描等方面都显露出可造之才,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水画为终生的耕耘园地。

  在中央美术学院,他深得宗其香、何海霞等大师的指导和教诲,并受到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亲身传授。笔下的山水愈来愈动人、愈来愈充满生机和活力。宗老的颜色与墨并重,何老的技巧、技法及色墨的关系,都给了他受益终身的帮助。

  刚考入美院的那年金秋,拜见李可染大师的渴望久久萦绕在他的心头。当年,李老住在大雅宝胡同,每天都到日坛公园打太极拳。一连数日,春海利用课间到公园去等。但不是早了,就是晚了。有一天上午,李老刚刚练完拳,手拿一把黑伞走了过来。早已等候多时的春海迎上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李老没有嗔怪学生的冒昧,而是仔细询问他的姓名、专业,并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深谈。从此,一个农民的儿子和一位国画大师结下了深深的师生之情。李老为他讲墨、讲笔,讲黑白的处理。佳作要有“画眼”,“不与照相机争功”等名言烙在了李春海的心中。当然,李老教给他的,还有对事业的执着,对人生的热爱,对祖国山水的眷恋。

  1972年,阔别北京的李春海到了总政歌剧团舞美队,从事舞台美术布景设计和绘制。穿上军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三里河拜访恩师。当时的李老已是疾病缠身,门上常常挂着谢客的字条,但房门对李春海却是大开的。他每次见到李老,李老几乎都在认认真真地作画。一次,他竟欣赏到了李老珍藏的记录着自己成长道路的所有作品。在长达三四个小时里,李春海陶醉在李可染先生的艺术之中。

  至今,李春海记忆忧新的是李可染和何海霞两位大师的教诲。何老提倡在绘画中融入作者的情感,而李老则强调精研于大自然,就连一条石头缝都应该画到家。李春海则在自己的实践中努力寻找这两者的结合点。全局写意,局部精道,可以在他许许多多作品中找到最好的诠释。

  刻苦的磨练使他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广采众长使他娴熟地驾驭多种绘画技能,刻苦探索使他在技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辛勤劳作使他留下了大量的佳作。他用对人生的老实态度为笔,饱蘸着对祖国山山水水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宣纸上传达山石桥路树草云水以勃勃生机。因而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创造,更是人生的格言、生活的警句、无声的诗篇。

  《黄陵祭雪》是一幅构思巧妙,喻意深远的画作,无私的雪覆盖了广阔古老的黄土高原。早晨站在雪后黄帝陵的院里,画家把这场浩瀚洁白的雪,看成是祭奠祖先的盛大礼仪,从而创作了这幅画。画面上苍松古柏若躬身肃立,簇拥着隆起的坟丘,使画面充溢着庄严凝重的气氛,一条正在扫出的蜿蜒小路喻示着朝圣的人们将从四面八方走来。极大地夸张了的圆形坟丘的体积,给人如山岳大地的联想,如一曲雄浑悲壮的乐章,显示了这幅画作对观者的震撼力量。该作品诱发了人们对中华古老文明的向往和崇敬;这张画使我想起了前几年他画的一幅名曰“躯干”的国画作品,一段老柏树的树干,以焦墨干笔,画出老柏干上如绳缠丝绕般的纹络和加在其间的叠叠伤痕以及因伤痕引起的无数大小节疤(画作初题名曰“无字碑”),构思依如“黄陵祭雪”一画,其涵意也是深远的。显然画家是把这一段千年古柏,当成是一部史书,亦或一棵老树的传记来画的,从作者选用纯墨色和如行草般的用笔可以感应到画家作画时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是一幅构思慎密,笔墨遒劲如无言诗般的好作品,该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的回味和对生命的赞颂。

  “通过山水画揭示无比丰富的内涵,表现十分重大的主题,而且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毫无造作之感,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是不多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委员李福顺教授给予他如此的评价。

  把艺术创作视为生命是李春海成功的另一把钥匙。凡公诸于世的作品他总是慎之又慎,从不以数量唬人。1990年,李春海教授应外交部之邀创作的巨幅绢地青绿山水“江山耸翠图”,以传统工笔重彩法画如此宏幅巨作,在画界尚不多见。足见其在理论技法修养方面的扎实功底。此幅在构图处理上,吸收了传统全景山水画所应具备的可望、可及、可游、可居等特点,在经营位置上既不违画理又合自然之理,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引起欣赏者的画中留连,经得起推敲玩味。在色彩处理上,浓重艳丽而不媚俗,装饰意味很强但又具有咫尺千里的空间感。这幅画装潢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门厅,与其特定的环境相应生辉,是一件古法创新的成功之作。

  金碧山水画曾在中国美术史中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早在宋代就有《千里江山图》。但因其费时、耗力、技法繁难、材料昂贵而渐被人们所淡漠。李春海不惧艰难,致力于金碧山水画的挖掘与创作,使这颗瑰丽的珍珠重放异彩。他利用差不多半年时间,历经数道工序,终于完成了巨幅《金壁黄山图》,被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所收藏。

  李春海转业后在林业部任专职美术干部,有机会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昼夜兼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创作素材。

  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位画家,这一经历使李春海更体会到教师的伟大与无私。他主动要求到北京林业大学任教,走上了培育人才的讲台,担任园林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是园林学院美术教学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年轻教师,视李春海为自己的业务老师,他以热情、坦诚、正派的作风,受到同志们的信任。在工作中,努力致力于教研室的建设。几年来已使教研室的教师结构调整合理,师资水平在同类院校中属高水平的教研室,既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主动支持协助领导完成社会公益活动。在教学中,他并不单纯地传授画艺,而是认真地启发、完善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审美意识,培养年轻人高尚的人生观。尽管他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绘画上,但他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批接班人而感到欣慰。

  在山水画教学中,不墨守美术类专业院校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方法,而是把引导学生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健康的艺术个性的发挥放在首位,并在实施教学中采用教师示范引路、学生效法模仿,放在技法课的开始,强调放胆笔墨挥洒,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胆量和兴趣,在笔墨适应后,以全景山水综合临摹带动山水画中各类技法的训练,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使一向视为难能的国画得以快速入道。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图纸表现增加了一个新手法。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依照史的顺序,自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专题作为教材,配合幻灯和图片,加上赏析式的讲授,使学生在寓教于“赏”的兴味中,提高文艺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李教授对教学有“瘾”,课堂上总有一种对教书育人事业的神圣感所产生的兴奋与激动。并以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以及幽默的语言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不少研究生、进修生或毕业生就学于李先生的课程,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李先生保持联系,从工作到生活无所不谈成了知心朋友。

  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他依旧伏在窄小的居室里作画。几年来,他有100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省部级或港台及国外展览,大量作品在《国画家》、《美术》等杂志上发表,许多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名家书画选集》、《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选》等专业画集。他的作品多次在重大赛事中获奖,他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学术活动。他的画集被列入中国当代艺术家丛书公开出版。

  李春海淡泊名利,默默育人,默默作画。他的艺术生命在学生们身上延续,他作品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他自己却一如既往,把画笔装在随身带的书包里,一有时间就用纸写下他独特的人生体验,画下他心中的山山水水。

  李教授平时不仅重视练习手头功夫,更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他的文化修养在画家群中是出类拔萃的。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爱,给了他几乎是唯一的业余爱好,收集文物,对玉器和印章有独到的研究。在他那已经十分拥挤的居室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记载着祖国历史和凝聚着人民智慧的陶罐、瓦当等。在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古玩鉴定与辨伪》一书中所著“玉器”、“印章”两个专题,从历史的考证、艺术鉴赏到类别区分、辨伪要决等,条分缕析,诠释确切,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理论深度。是近年出版物中有关玉器和印章专题研究的上乘之作。

  李教授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源自他对教育、对艺术的热情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

【记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散文】相关文章:

三倍体毛白杨之父--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朱之悌04-27

北京平谷立体开发林业经济05-02

北京平谷立体开发林业经济04-26

吉文林业转型记04-27

林业顶岗实习周记04-30

我们的北京邂逅写景散文04-2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谈猴生肖与猴文化05-01

真正的大学教授05-01

游园记散文05-01

北京记趣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