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崇山环抱中的西子散文
说到西湖,一般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杭州的西湖,但是事实上,天下之大却并非只有这一个西湖,除了杭州西湖以外,其他很多地方都有西湖,故此有“天下西湖三十六”的说法,从福州到惠州,从沈阳到潮州,天南海北,那里都少不了西湖。不过,如果要让我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还是位于贵州桐梓县城东北五公里处的那个小西湖。
这里的地盘并不大,你可以将小西湖理解成是黄家人的心脏,每一个姓氏都是带着光辉的,它们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今这些穿越尘埃的祖先们,是否永远长眠在这小西湖的水下,我不得而知,我只是在感慨,我的一切自我陶醉都是庸碌的,因为小西湖不需要人用庸俗的语言来赞美,它已经看惯了那些遒劲的笔迹,它是祖先泼墨时无意中留下的山水图卷。
走在桐梓县,很容易就会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震撼,尤其是小西湖,湖光山色,秀丽非常,波光荡漾间,滟滟水色明丽非凡,故此有“黔北明珠”的美称,如果说杭州西湖是人人皆知的“大家闺秀”,那么这小西湖就是名副其实的“小家碧玉”了,它静静地卧在桐梓县的城关镇天门乡,好像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一块明镜一般,它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小巧精致了。杭州的西湖古已有之,西湖之上的苏堤和白堤彰显了它悠久的历史,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小西湖却格外地“年轻”,其实它是在四十年代初的时候刚刚才诞生人世间的,那个时候,当地修建水电站,这小西湖实际上是拦河建坝的时候留下来的景观。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当时建造者的独具匠心,他们在建造水电站的时候还忘不了娱人之目,仿造西湖的格局来建造了各种景观。而位于湖心亭柱子上的一副楹联则如同点睛之笔一般,说出了这小西湖的特点,那就是:“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用这幅楹联来形容小西湖那是再好不过了,在小西湖有不少的景点都能够看出西湖的影子。西湖有苏堤和白堤,在那里能够欣赏到红桃绿柳,可是小西湖也不差啊,在这里也有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坝,
一片青山绿树间,仰面能够看见一座高耸的纪念塔,虽然说,这座四米多高的方形水泥塔和西湖边的雷峰塔相比,少了几分古意,但是这纪念塔却有着相当重要的纪念价值,因为这塔上面刻着的是当年水电站建造好的时候总工程师陈祖东留下的《歌石工》,赞美了水电站修建者不畏艰险、艰苦建造的功劳,那是十分有价值的啊。在这小西湖还有若干亭台楼阁,如“望湖亭”就是其中之一,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望湖楼上水如天”这样的诗句,而“放鹤亭”则更多让人感受到归隐田园的一份释然和轻松,“湖心亭”能让人在水波滟滟、清风徐来的时候品味一番悠然闲趣。
来小西湖游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划着船儿在水中荡漾了,三五好友,租得一只小船,在水中荡漾,头顶便是白云悠悠,身边是一片宁静的港湾。要赏壮观之景,大可抬头,即能看见头顶河水从天门洞奔流而过,蔚为壮观之景让人赞叹。若要欣赏水乡田野之去,则可以将目光放得更远一点,远处是绿树掩映下的青青农舍,梯田上长满了禾苗,水牛悠闲地啃着青草,此时耳边仿佛听见了《牧童短笛》那悠扬的乐曲。这一片天然图画之中,偶尔也会静中有动,欸乃一声,那是船橹破开水波发出的声音,汪汪几声犬吠之声则给人展现了一个鸡犬之声相闻的桃花源。另外,小西湖还有一个可赏之处,那可是就连杭州西湖都没有的景致,那就是两边的崇山峻岭,江南虽然也有山,但是江南的丘陵过于绵连,坡度都不高,但是贵州就不一样了,放眼小西湖四周,到处都是绝壁悬崖,它们如同刀削斧剁一般,那些形状各异的百丈危崖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坠下一般,当小船行于山下之时,还真是能练胆呢。而船过险滩之后,回头看苍山依旧,默默不语,这时候就更加让人感慨小西湖山水之险了。
祖先曾经戴过的翅帽已经不在,穿过的红罗袍也已经不在,他们终究要在祠堂里相见,或者被几个后生用文墨记录在乡史之中,每一个名字都显得风尘仆仆,每一行笔迹都带着一种温暖的温度。在小西湖的渡口,我一千次地探头,试图在这里找到洗涤灵魂的借口,面对祖先留下的传说,我不想偷生在每一个岁月,岁月对于我来说有多么美好,我从不苟且。我想在小西湖边倾听一只被放生的野龟倾诉心声,听它讲述古老的故事。然而,远古的山风却打断了我的思绪,让我无法倾听,仿佛是机缘不够。于是,在这个时候我便上了小西湖旁边的山,打算从山脉之上感受一番古老的气息。
说实话,杭州西湖太过于文人气,甚而还有一些脂粉气,让人觉得缠绵有余,天地豪情不足,但是贵州的小西湖就不一样了,它有着许多未经人工雕琢的天然景观,这些景观更多体现了原生态之美,让人觉得有一种人和天地融合之感。首先要提的就是天生桥了,若要上天门,则必然要过天生桥,天生桥的确是给人一种“天生丽质难自弃”的感觉啊,它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而成的,它跨越了两座山,中间形成了一个长达百米左右的天然溶洞。站在进入溶洞口的平台之上,能够看见在洞中有奔腾绵延的水流,若是极目四望的话,还能够在远处眺望到小西湖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呢。这溶洞中的水流甚是急促,所以当水流击打周围岩石的时候,便形成了轰隆隆的回声,这溶洞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天然的共鸣箱啊。我常听人说到“天籁”一词,听着溶洞中水流轰然浑厚之声,我才真正知道“天籁”的含义啊。若要走上天门洞,那也无不可,不过,这可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啊,因为越向上走的话,越是能够让人感受到山路的艰险,赫然有了一种“难于上青天”的感受,不过好在旁边设置有栏杆,所以可以扶着栏杆向上,虽让人有些胆寒,但是又一句话叫做“无限风光在险峰”,所以就算再艰险也要奋力向上啊。不过,在这洞中有洞,洞外也有洞的山洞里转两圈的话,着实让人有一种误入迷宫之感。我记得毕镜涵曾经在《天门洞记》之中自豪地说到过:“如斯洞者,使其列于大道通都,安知不与巫峡夔门,光照史乘。”走在天门洞之中,便让人不由自主地觉得,此言信夫。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天门洞一直“幽居在空谷”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才能够让它显得更加富有天然之趣,它“养在深闺人未识”,少了几分人工雕琢之感,多了几分天然之趣。
在桐梓县,在小西湖,我只是一个过客而已,然而对于住在这里的黄家人来说,小西湖对于他们来说,意义绝对并非如此,他们在桐梓县已经住了很多辈了,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十分熟悉。我在青山绿水间走街串巷,拜访着这里每一家姓黄或者是不姓黄的人家,这里的每一扇门都渗透着浓浓的乡情,梦里不知身是客,每一场夜雨都能够幻化出笑语,让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声音,看见了黄家是如何在这桐梓县一代代传下去的。
桐梓黄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炎帝、黄帝,“十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娘七子齐……”据说这是黄姓认祖归宗的依据。入桐黄氏始祖黄以素迁居桐梓县天桥落业,也就是今天的小西湖。在一些人偷生的岁月里,他们从不苟且,将小西湖当成一个善因,将自己的努力当成是结成的善果,于是便成就了小西湖的一段段传奇。在入桐黄氏后裔中,第十四代孙黄丕谟办善事兴学堂,用开拓的精神,展示出了桐梓黄姓族人风采。
今夜,在小西湖里化身成一条锦鲤,可好?在合适的时辰里,和湖心的一轮明月融为一体,和星辰亲吻,向一只被放生的野龟倾诉。透过清澈的小西湖水,我能够看见在河岸上的黄氏族人,他们在寒窗下苦读,他们在春风里折柳,他们在马蹄飞踏,他们笑颜如花。小西湖若一个亘古以来便已经存在的砚台,黄氏族人用绿树当笔,横平竖直,或圆润或潇洒,画出了一片丹青山水,每一道痕迹都带着温度。
我对着青山绿水探出头来,小西湖,今夜有一千个理由洗涤我的心灵。
【崇山环抱中的西子散文】相关文章:
环抱04-29
西子湖作文08-11
西子秋妆作文04-30
我在祖国的环抱中快乐成长-五年级-记叙文04-28
黄昏中的相遇散文04-27
在沉默中面对经典散文04-27
在希望的历程中散文04-28
在濒危中永生散文04-27
秋天的西子湖畔作文04-27
绝美风景中的残缺散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