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咋报娘的恩散文
“吃娘奶,抓娘心,想想咋报娘的恩……”这是孩提时代我们家乡的孩子们随口吟唱的一首古老童谣。也是家乡老人们授予孩子们启蒙课的原始教材。今天的幼儿园里大概没有这么原始的教材了。电视台的幼儿节目充满了眼花缭乱的超长“新潮”动画连续剧,也未曾发现这一童谣。然而,还是童年时代接受的东西入心入骨。虽然已经进入花甲之年,我仍然念念不忘产生于我们古老民族的这首“孝道童谣”。它质朴、直观,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想想咋报娘的恩”,这直白而沉重的七个字含纳着何等丰富的深意!融会着何等厚重的孝心!夜阑人静之时,我不禁遥忆往昔……
记得刚读小学那时,母亲总是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饭,细细地查看书本、铅笔是否全在书包内,谆谆嘱咐着每天都是重复的话语,然后站在村头目送我和小伙伴们消失在去学校的田间小路上。读中学那些年,每到星期六回家,母亲总是早己把该换的衣服放在床头。然后把“精心运筹”的“美食”一一“上演”……
记忆最深的是高中三年级那个风雨交加的星期日,因为迎接高考班里补课我们都没回家。中午刚下课我忽然听到母亲喊我的声音,转身一眼看见母亲身披雨衣正站在学校大门口向我招手。我急忙抓了把雨伞跑了过去。母亲含笑把一个小竹篮子递给我。我接过细看,里面除了洗过的衣服之外,还有一包用棉絮裹了一层的煮好的.水饺。我用手摸了摸,还带着未散尽的微温。我顿时的惊喜之后,心中不禁又泛起几层莫名的愠怒,责怪道:“娘,下这么大雨,路上还要过一个快塌的危桥,要是万一……”我马上悟到此举不该,中止了责怪。母亲淡淡地笑道:“路上我会慢慢走。快回你们住室吧。我趁早回家。”随后向我打了个告别的手势,转身去了。我站在雨里,透过雨帘望着花甲之年的母亲一步一滑地消失在雨雾中,心中暗暗自悔刚才那不该有的情绪和言语。
后来,我成家有了孩子,事情自然也繁杂多了。一次因公出差两天没回家,一回到单位一位同事便告诉我:“这两天老母亲拄着拐杖来了两趟询问你的去处。”我顿时想起“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古训。于是向领导交代了几句便急忙往家赶。天已黄昏,离村老远就隐隐望见村头站着一个老人,待疾步走到近处,果然是白发苍苍的母亲在黄昏下伫立村头。我明白她是在等我,下意识地喊了一声“娘……”心中不禁又一次泛起几层莫名的愠怒,责怪道:“您都怎么大年纪了,没见天快黑了吗!这么冷您一个人还……”我马上又一次悟到此举不该,急忙中止了责怪。母亲微微翕动着嘴唇道:“两天了,你都没回来,去那儿了?真叫人牵挂。这两夜我总做恶梦……”
我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她的手冰凉,似乎在微微地颤动。我久久地望着母亲的脸,那稠密的皱纹里深藏着岁月的沧桑和人生的艰辛。那双慈目贪婪地看着我,好像久别重逢,细细观察我有什么变化。鬓角的根根白发在晚风中映着夕阳飘动。我没有从母亲脸上找到一丝的愠怒,也没有听到她一句责怪。
七年前,年逾九旬的母亲病倒卧床了,医生说是“老年病”——也就是各个器官组织自然老化,到了人生的“尾声”。因为大脑萎缩而常常思维和言语不正常,比如:把家中人的称呼喊错,什么时候该吃饭,已经吃过了几顿饭都记不清了。一家人自然为之悲忧而无奈。床前侍奉的义务落在了晚辈身上。这时的母亲一时清醒一时糊涂。然而不论是清醒时还是糊涂时,见到我总是一句话:“你还没吃饭吧?快吃饭去吧。”我知道,母亲大半生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的。她最操心的就是晚辈吃饱饭。
毋庸讳言,这时的母亲给晚辈带来不少麻烦。比如不分昼夜地喊人,刚刚做过的事情她会叫再做……我和孩子们过度劳累时也会高声责怪几句。可是责怪之后我马上暗暗自悔。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掠过母亲为我们晚辈辛苦操劳的那一幕幕。反躬自省——老人家含辛茹苦把儿女们养大,又为孙子辈儿耗尽了心血。人生终有衰老的时候,现在到了晚辈报恩、反哺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烦恼呢?
母亲卧病一年后,终于永远离开了我们。斗转星移时光过,花开花落春秋替。世界上再也看不到母亲的身影,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声音。平心而论:老人家为晚辈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晚辈回报老人家的太少太少。绵绵心绪忆往昔,悠悠思念无穷期。静静长夜,何处再闻母亲唤儿声?茫茫大地,那里再寻母亲慈祥容……
【想想咋报娘的恩散文】相关文章:
儿行万里念娘恩的散文04-24
春恩秋报作文06-30
春恩秋报800字12-22
傻娘散文10-16
遆娘散文06-13
二娘散文04-13
怀念姥娘散文06-23
慈恩岁月的散文04-09
难忘母恩散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