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夺冠》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夺冠》观后感1
先来个总体评价,夺冠这部影片没有愧对它这么久的宣发,确实是部挺不错的电影,六鱼认为很好看,小七呢,就给个9.4分的打分吧。哦,对了,冲着李现来电影院的朋友,小七劝你放弃吧,李现全场只出现了一两分钟的样子,打个酱油就“全身而退”。
打打酱油的李现
电影整体节奏较快,一上来就给你一个紧张,高昂,热血的感觉,并且使你的感情从头到尾昂扬下去。
这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女排精神,自从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重获世界冠军之后,女排精神一直都有被宣传。六鱼说,她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国家一直在强调女排精神,看完这部电影后,她有点理解了。
小七赞同六鱼的观点,虽然在小七看来,这部影评在某些方面(比如对女排精神的体现的.部分场面或者台词)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振奋的,通过展现80年代的女排生活和现在的女排生活,来诠释女排精神。
我们会那么在意一场比赛的输赢,
只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转述自《夺冠》郎平
每个人看完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人能够感受到那女排精神,也许有人感受不到。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部值得去看的电影,或许看完这部电影,你能够更近距离地感受女排运动员荣誉或屈辱背后的生活,并进而感念所有运动员的不易。
影片当中有部分剧情描写了女排运动员对于“为什么打排球”这个问题的迷茫,在她们身上,小七看到了许多年轻人的缩影。小七也正是这对于自己的现在、未来感到迷茫的人,这部影片或许没有给出答案,但至少让我们有去思索的可能。
看电影,小七其实并不太喜欢太过深沉或者蕴含许多哲理的。小七只想在看电影的时候放松自己。每个人对影片的喜好取向并不相同,不过小七认为,《夺冠》这部影片,既适合想要探讨女排精神等问题的人群观看,也适合不想想太多,只想沉浸在电影里放松一下的人群。
电影,不管怎样,总是需要让观众共情或是沉浸在里面,才有可能称之为“成功”。而《夺冠》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只是有点感慨,以前的人们对于比赛获胜而上街欢呼奔腾的那种喜悦感。现在这种场面却是再也不可能看见了。
80年代时国民得知女排获胜的万人空巷、举国欢腾场面
(嗯,这部影片小七没怎么剧透,小七不想写太多,而且就算不剧透大家也知道最终结果哈哈哈,这是一部你明知最终比赛结果但仍会被其吸引的电影)
现实中的中国女排队员有出演哦
奋力拼搏的女排、所有运动员,都值得我们的尊敬。
也希望大家能有这种拼劲,人生最难能可贵的也许就是这股劲了吧。
《夺冠》观后感2
夺冠讲述了一种体育运动——排球,但它更加演绎了中国女排的种种精神。
故事开始,年轻的陈忠和进入女排国家队当陪练,他看到所有的女排运动员都在练习排球,唯独郎平正在练习举重。十八岁时的郎平已被招进国家对,她的教练给她的要求就是举起一百公斤的.重物才能碰球。她后来终于成功举起一百公斤的重物并开始练习排球,她与陈忠和也成为了朋友。教练对她们的要求特别高,被排球砸到了她们也必须忍者,每个人身上受的伤都很多,虽然很疼。训练时额头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每个人的眼眶都发红。她们这么努力是为了迎接中国与日本的对决。日本女排被称为是一支“打不死”的球队,无论你领先多少分,她们总会追回来。所以中国女排队员们更需要加强练习,也会更累更辛苦。
终于,女拍们熬到了这一天,在球场上,观众们欢呼声特别大,整个赛场都要淹没在欢呼声中了,中日女排世界杯大赛正式开始。刚开始,日方队员们精神状态特别好,刚开场就领先中国队好几分,中国队球员们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在最后一场终于以17:15领先日本队两分,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此后,陈忠和和郎平选择了两条不一样的路:郎平选择出国留学,作文而陈忠和则在国家女排队担任总教练。好多年后两人再次相见,却是在赛场上见面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郎平在美国留学时被美国女排邀请做了美国队的总教练。在赛场上,郎平身穿美国排球队队服,用英语给队员们讲述战略,这场比赛美国队胜了中国队,郎平也因此招来了一片骂声。她却丝毫不在乎,与陈忠和仍是好朋友,由此可见,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在这以后,中国女排陷入了低谷状态,好多人已经对中国女排不抱希望了,认为女排不会再打出好成绩。正当这时,郎平回来了,她向女排协会提出女排改革,筛选出好多新队员,也参加了很多场比赛,然而这些比赛她们都输了,对此,女排协会对郎平提出了质疑。郎平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带领中国女排与世界第一的巴西对进行对决。赛场巴西队的观众欢呼声远远超过中国队的声音,欢呼声似乎会把整个屋顶掀翻。巴西女排也展现了她们的实力,是真的特别强。中国队也没有胆怯,比赛中分数有时还超过巴西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郎平调整战略战术,后排朱婷最后一个扣球赢得了全场比赛的胜利。扎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同甘共苦,顽强拼搏,女排精神就是如此,有哪一点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夺冠》观后感3
10月1号,迎来了喜气洋洋的国庆节,还有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我们一家特地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夺冠》。
《夺冠》主要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她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
这部影片从一开始陪打教练(彭昱畅饰)走进排球训练馆的那一刻,我就能感受到80年代浓浓的气息扑面而来。镜头一转,我又看到了女排们艰苦训练的场景,因为我们国家的运动器材没有其他国家先进,训练的环境也没有其他国家好,所以中国女排队员们比其他国家的排球选手们更努力。她们把激情与热血都洒在训练场上,用生命在拼搏,而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国际比赛上争夺冠军。在角落里,因为负重太轻的郎平(白浪饰)还在默默的举重锻炼,因为如果她负重不到100斤,教练就不允许她碰球,好在后面她成功了,她碰到了球,并且通过比平常人更加努力的训练,成为了排球队里最出色的队员。
到了大阪世界杯决赛的现场,80年代的'中国女排们面对日本女排丝毫不退缩,坚持不懈,把胜利放在第一位,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挡住每一个球,即使身体不允许,她们也不放弃。她们配合默契,彼此互相信任,都相信朗平可以带领着中国女排拿下冠军。就凭这股劲儿,中国女排们赢得了大阪世界杯决赛的冠军。
时间慢慢过去,郎平(巩俐饰)和她的陪打教练(黄渤饰)在2008年在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各自带领的女排队伍相遇了,最终由郎平带领的美国女排队胜利了。这让她遭到了很多中国人的谴责,后来,她辞掉了美国女排教练的职责,来到了中国当教练,并且实施了改革。郎平开始大规模的招收女排队员,并且一次又一次的在比赛上面换人,让对方摸不着她的战术。按理说中国女排的队伍应该是越来越强大的,可相反,她们却越来越弱。正如剧中的陪打教练所说,她们丢失了一样东西,是自己的初心。她们没有以前但女排们团结,她们没有以前的女排精神,这让她们在与其他国家的比赛中一次又一次的不尽人意,这也让她们的实力在他人的眼中越降越低,是因为今天的条件太好了,她们体会不到以前的艰辛。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她们与巴西进行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淘汰赛,就在众人都以为她们要卷铺盖回家的时候,中国女排们却爆发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她们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让中国女排们挽留了她们的尊严。
看完这部电影,我明白了中国女排精神就是:顽强战斗,勇敢拼搏,团结一心,共同夺冠。每个人都应该做女排精神的奋斗者和传播者,遇到困难不退缩,坚定目标向前行!
《夺冠》观后感4
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于1月19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了首映仪式。这部电影主要以三个历史事件为重点,分别是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与美国女排的激烈对决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逆转战胜东道主巴西队。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和情节冲突,影片生动地展现了女排精神的诞生、传承和发扬。观看首映式的主要观众包括了影视圈的资深人士和媒体记者。在观影过程中,许多人都被影片的内容感动得落泪。
根据导演陈可辛的回忆,《夺冠》这部电影的筹备拍摄工作始于2017年年底。面临着许多困难,陈可辛一度怀疑这部影片是否能如期完成。陈可辛是中国的60后导演,早在1978年曼谷亚运会期间就开始关注中国女排。然而,在这次拍摄过程中,他才真正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女排精神。
巩俐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够饰演本片的一号主角郎平,特别是中年之后的郎平。她认为饰演这个角色非常困难,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郎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女性,我担心自己表演不到位。”然而,郎平本人多次肯定了巩俐的表演非常准确。
郎平年轻时期的扮演者是她的女儿白浪,白浪身高1米86,也是一名排球运动员。尽管白浪之前从未有过拍戏经历,但在陈可辛邀请她参演时,白浪起初婉拒了几次。然而,她最终接受了邀请,并成功地将年轻时期的郎平的'顽强坚韧、敢打敢拼的性格演绎得惟妙惟肖。在首映式上,白浪表示:“我感觉自己好像亲身经历了妈妈走过的路。”
除了白浪之外,中国女排现役球员朱婷、张常宁、袁心玥、丁霞、颜妮、曾春蕾、刘晓彤、龚翔宇等人都在影片中扮演了自己。陈可辛导演表示,在2019年9月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杯冠军后,这些现役队员以及退役的惠若琪在拍摄现场待了八天,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影片中所有的运动员角色,都是由排球专业运动员或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饰演,但教练角色,则全部由职业演员饰演,如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等。吴刚表示,由于教练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职业,对于饰演教练的演员们来说面对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夺冠》透过多个人物的故事传说和情节冲突,诠释了什么是女排精神。其中一些经典台词如“中国女排没有你、没有我,只有我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影片将女排精神融入时代背景,展示了它的传承和发扬。
《夺冠》观后感5
电影原名《中国女排》,后来改名《夺冠》。这个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却是极具戏剧性。因为《八佰》刚刚问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这是中国电影的首次夺冠。只是这个夺冠与其说是中国电影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中国抗疫的胜利,毕竟全球疫情啥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何况这算是综合国力的胜利,并不全是运气。
体育类电影本来就冷门,即使搭上了中国女排的大品牌,也因为老人对女排的耳熟能详,新人对女排的一知半解,导致大众观影热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进影院,也是因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点不甘沉沦,只好四处找鸡汤,恰好夺冠上映,所以就决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现在一穷二白的80年代,可以说是新中国奋斗的代名词,很多人以为它的核心是奉献和牺牲,其实并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讲求的是团结协作,其次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无论是现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80年代的“振兴中华”,都需要团结为先。排球区别于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乒乓球影响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于此。
从电影观赏性和难度看,描绘众生相的电影和阐述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自然是后者更具观赏性,而且主线贯通,容易理解。群像电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时长有限,镜头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了解,观影体验一般不会太好。《夺冠》需要在两个小时内描述好新老女排两代人,时间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个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陈可辛选择了郎平作为整个纽带。作为世界排坛的传奇人物,中国排球十次夺冠,郎平参与了八次,由她作为纽带,绝对众望所归。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队员的演员,超越了本色出演,达到了本人出演。
电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让人振奋,本来就是冲着这个去的,算是值回了票价。难得的是电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电影重现了08年郎平作为美国队主教练带领美国队击败了东道主中国队的一幕,观众的嘘声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当年我也是高呼卖国贼的一员,回头再看,卖国贼这个称呼绝不属于数次临危受命,挽救中国女排的郎平。电影中一句“还是不够强大”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狭隘。真正的强大不是不会输,而是输得起。就像《夺冠》一样,目前看,它的票房已无力赶超《八佰》,更不用说来势汹汹的国庆档电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夺冠不可,踏踏实实的人生也有别样的精彩。
《夺冠》观后感6
稍微对中国女排的历史熟悉的人,就不可能不知晓郎平的名字。郎平两个字,对中国女排而言,既是历史,也是现在,更是未来。《夺冠》这部电影,以郎平为主角,讲述了从过去到现在,随着中国实力的改变,中国女排对于中国的意义的转变,以及中国女排精神的更新和传承。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女排对于中国的意义既重大,又沉重。在那个中国尚未追赶上世界潮流,中华民族还在争取“球籍”的年代,国民的底气和自信只能靠着局部领域的胜利来争取,而作为为数不多的有望取得胜利的领域之一,女排的胜负,已然与国家和民族尊严息息相关。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胜利背后的意义已经不是单单一块奖牌就能够给予的,如果没拿到金牌,就不算胜利。那个年代赋予郎平和她的队友们的女排精神,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赢得冠军”的决心和毅力,也是不能让全国人民失望的担当和责任。
而后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国力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女排的胜利和辉煌不再了。在中国女排最需要郎平的时候,郎平毅然回国。我以为,郎平会将几十年前的中国女排带回到新的女排队员中间,却没想到,在最后的大战前夕,郎平对面前青涩的女排姑娘们说,“过去的那些,都留给我们老一代人吧,我希望你们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快乐的排球。”
郎平那段话,是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时代在更迭,随着国家国力和世界地位的上升,中国早已不再需要靠一场比赛来鼓舞民族斗志,弘扬民族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郎平及时地、义无反顾地跳出了陈旧的圈子,赋予了女排精神新的内核。她认为,现在的青年选手们,需要的是享受运动本身,为了体育精神去拼搏,为了新的梦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拼搏,却不需要再像自己一样,背负着国家使命和民族希望这样沉重的包袱。敢于把过去的留给自己,把希望留给年轻人,这是郎平身上最可贵的地方,也是在我看来,女排精神最值得敬畏的地方。
看完这部影片,如果你问我,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为了内心值得的事情付出全部的热情和努力。随着时代不同,值得的事情会变化,然而,不论是过去的国家荣誉、民族希望,还是现在的体育热爱,个人梦想,用尽全力的拼搏,不留遗憾地付出,永不放弃的执著是女排精神永远的主题。
《夺冠》观后感7
1981年是中国体育大年,国乒队年初包揽了第36届世乒赛全部7个冠军,中国女排则在岁末拿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北大学子就此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女排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从时间轴上看,中国女排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她们也是中国体育40年发展的亲历者。《夺冠》一开始,直接把观众带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女排训练条件极其简陋,能打出来全凭一股精神劲。
片中有个小细节,李现饰演的国家体委科教司工作人员坐车两天两夜赶到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向教练组介绍美国队正在尝试用计算机协助训练。中国女排没有这样的条件,老教练只能通过把球网升高15厘米这样的非正规训练方式,去追上美国队和日本队。
2016年里约奥运会打巴西队时,中国女排的`科研团队已能实时分析出对手的技术数据。助教袁灵犀快速资料汇编,并实时传递给场边指挥的郎平,迅速找出对手的弱点和破绽。如今,国际化的团队、科学的训练手段和后勤保障,已成为各项目中国国家队的标配。
体育是展示国家实力和面貌的重要方式。上世纪80年代,缔造世界排坛史无前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也成为中华民族腾飞的象征。国人对中国女排的喜爱和期待,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它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国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关于女排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夺冠》处理得也非常到位。郎平在二次执教中国女排初期曾因改革受到各方质疑,她深知她们那一代是苦过来的,她希望姑娘们能打快乐排球,不仅成为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更要成为优秀的人。
里约奥运会前,郎平把姑娘们带回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在那里,新老女排完成了跨越时空的一次“见面”。在那个熟悉的训练馆,郎平遇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在那里“唤醒”了朱婷,“唤醒”了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女排精神得以延续和升华。
新老女排跨越时空的心灵对撞,不也是我们所有人经常会用到的吗?用过去激励现在,用现在安抚过去。1980年代,中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横空出世,成为超级英雄。如今,我们依然需要一种精神引导。影片中,郎平说,一个外国记者曾经问她,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输赢看得那么重?她觉得,怕输,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只有建设好自己,才能应对一切复杂局面。
这是陈可辛的《夺冠》告诉我们的。
《夺冠》观后感8
1981年是中国体育大年,国乒队年初包揽了第36届世乒赛全部7个冠军,中国女排则在岁末拿到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北大学子就此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女排精神传遍神州大地。
中国女排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步调一致,她们也是中国体育40年发展的见证者。《夺冠》电影一开始,将观众带入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训练条件极其简陋,只能依靠坚韧的意志力来战胜困难。
片中有个小细节,李现饰演的国家体委科教司工作人员坐车两天两夜赶到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向教练组介绍美国队正在尝试用计算机协助训练。中国女排没有这样的条件,老教练只能通过把球网升高15厘米这样的非正规训练方式,去追上美国队和日本队。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女排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展现出了科学分析对手技术数据的能力。助教袁灵犀迅速整理和汇编了相关资料,并实时将其传递给场边指挥的郎平,以便迅速找出对手的弱点和破绽。如今,在各个项目中,国际化的团队、科学化的.训练手段以及完善的后勤保障已经成为了中国国家队的基本配置。
体育是展示国家实力和面貌的重要方式。上世纪80年代,缔造世界排坛史无前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也成为中华 民族 腾飞的象征。国人对中国女排的喜爱和期待,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它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国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关于女排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夺冠》这部电影在处理上也非常出色。当郎平第二次执教中国女排初期时,她曾面临各方对改革的质疑。然而,她深刻理解她们那一代女排运动员是如何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她希望姑娘们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更要成为优秀的人,并能享受打排球的乐趣。
里约奥运会前,郎平把姑娘们带回漳州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在那里,新老女排完成了跨越时空的一次“见面”。在那个熟悉的训练馆,郎平遇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也在那里“唤醒”了朱婷,“唤醒”了这支年轻的中国女排,女排精神得以延续和升华。
新老女排跨越时空的心灵对撞,不也是我们所有人经常会用到的吗?用过去激励现在,用现在安抚过去。1980年代,中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横空出世,成为超级英雄。如今,我们依然需要一种精神引导。影片中,郎平说,一个外国记者曾经问她,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输赢看得那么重?她觉得,怕输,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只有建设好自己,才能应对一切复杂局面。
这是陈可辛的《夺冠》告诉我们的。
《夺冠》观后感9
女排精神代表这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题记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1981年,在日本东京,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拉开序幕,经过数小时的拼搏,中国女排终于夺得了世界冠军。2016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女排打败强劲对手巴西女排后,一路高歌猛进,一举夺得奥运会冠军。35年光阴,郎平的身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但她始终谨记女排精神,始终热爱着女排。
在一个墙面涂满油漆的训练馆里,一个年轻女孩不能参加队员的分组训练,每天一个人重复着体能训练,她就是郎平。虽然18岁就被招入了国家队,但由于达不到教练负重100公斤的苛刻要求,郎平不仅无法参加分组训练,甚至不被允许碰球。直到夜深了,她才背着主教练,面对墙壁一次次练习扣球。斑驳的墙面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球印,那也是女排姑娘们血和泪的印证。在日本,当郎平击出一个漂亮的扣球后,裁判的哨声响起,中国女排终于赢得了世界的瞩目。
隐忍并不一定是退缩。对于积极向上的人,一时的隐忍只是独自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发愤图强,而后才能在关键时刻跳出墙角的阴影一鸣惊人。而对于消极悲观的人而言,隐忍则是永远地活在阴暗里,永无天日。当郎平每天重复的、一次次的深蹲站起的时候,她的心里早已种下了一颗排球的种子。当种子萌发之时,便是她的向阳之日。
光阴似箭,多年的刻苦训练带给郎平的是一颗六十岁的心脏和八十岁的骨头,从脖子以下的.骨头都有伤病。然而,她依旧奋战在女排这条漫漫长路上,只不过,她的位置从场内转移到了场外。作为中国排球队主教练,她坚持着自己的战略部署和排球信念,不让步、不妥协。在赛场上,她和队员一起奔跑,一同呐喊。她的姐姐曾对她说,“你能不能把剩下的半条命留给我们?”可是,她放不下排球运动,依旧奔走在热爱和坚守里。
做一件事很容易,做好一件事也不会太难,但是要将一件事坚持做一生,并做到极致,那便不是常人所及的了。40多年的坚守,只是为了祖国能走入国际视野,引领时代的潮流。之前作为队员的五连冠,现在作为教练的奥运冠军,中国女排的每一步都记录着强国诞生的点点滴滴,也凝聚了一代代女排姑娘们的不懈努力。面对扑面而来的评论和非议,郎平并不在意,她更在意的,是这支队伍在赛场上发出的声音,为中华崛起而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中国女排四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它的光辉和力量必将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必将开创中华鼎立的新纪元。
《夺冠》观后感10
10月23日,我们单位组织了员工观看了一部名为《夺冠》的电影。这部电影生动地再现了郎平等中国女排队员们成长的历程,讲述了几代中国女排队员们勇敢奋斗、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该片的情节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观众们,大家备受感动和鼓舞。这是一部非常具有原创性和启发性的电影。
女排自成立以来,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姑娘们始终坚守信念,勤奋训练,用百倍千倍的努力战胜每一场比赛,以十一连胜的辉煌战绩夺得冠军。作为新时代的员工,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我们要向女排精神学习,勇敢拼搏,争取第一。作为金山热电的普通员工,我们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培训,将学习视为成长进步的阶梯,将学习视为一种责任和习惯。我们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相互学习交流,经常借鉴优秀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融会贯通,在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女排精神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代表着面对各种困境时坚决亮剑、永不屈服的`精神。就像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经历了一路坎坷、充满艰辛,但她们咬紧牙关,拼尽全力,最终逆转局势并夺得了冠军。中国女排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每一球都打得极为用力,每一局的胜利都来之不易。女排精神是对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积极向上的精神的最好诠释。郎平在夺冠后说:“我认为凭借讲故事或者灌输鸡汤无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日常的严格要求。”她强调的是实力。女排经过艰苦的训练磨砺,培养出了扎实的技术和能力。所谓的“洪荒之力”只是咬紧牙关的结果。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实力,她们才登上了巅峰。
我们在实际的生产工作过程中,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解决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完成生产目标。为社会创造价值,为集团创造效益,实现企业不断盈利的良性循环发展。
电影中有过这样一段话,女排主教练袁导说女排精神是什么,不是你、不是我、是我们。这强调的就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郎平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我们作为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也应学习女排的这种团队精神,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为企业取得辉煌的业绩,我们要肩并肩一起奋斗。
《夺冠》观后感11
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40年的奋斗史。1981—1985年,中国女排克服训练条件差、训练技术落后的情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实现了世界杯五连冠。后因种。种原因,2008年北京奥运会输给美国与巴西队憾为季军;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3:1翻盘塞尔维亚成功夺冠。刻画了中国女排由巅峰到低谷,再重回巅峰的拼搏过程。
影片中有个细节让我深受触动。陈忠和教练将女排姑娘们带到老女排曾经训练过的地方。指着墙上的排球印迹,告诉年轻的女排姑娘们,这是老女排在这里日复一日的训练,一个球一个球砸出来的坑。话语不多,但意味深长。这句话传递的是女排精神,是期望新女排队员,能将老女排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新女排的姑娘们做到了,她们用自己的意志、毅力,将女排精神传承并发扬,她们用实际行动,为女排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
女排精神是爱国的最好诠释。中国女排的'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她们始终把为国争光放在第一位。中国女排夺冠让世界瞩目,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自尊和自信。现在的中国,、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强国,让每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
女排精神是集体荣誉感的最好诠释。“中国女排,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这是一个老女排人,对于集体概念的高度凝练,也是对集体荣誉感的高度珍视。女排队员训练时服从管理,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赛场上相互配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女排精神是顽强拼搏的最好诠释。女排姑娘们为了提高技术,一次一次发狠地训练。别人扣一万个球,她们扣五万个球。为了增强力量,别人负重蹲起50次,她们蹲起200次。别人找女陪练,她们却和身体素质更有优势的男运动员打。
女排精神是坚韧不拔的最好诠释。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中国女排几经沉浮,始终不屈不挠,才有了40年创造10个世界冠军的辉煌。
女排精神震撼着我、鼓舞着我,催我前进,促我向上。我未来成长之路上有祖国的护佑、有老师的教诲、有伙伴们的帮助,有父母的支持,我要以女排姑娘为榜样,以女排精神作为前进的动力。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要向女排姑娘们学习,学习上刻苦勤奋,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以国为重、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努力、去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夺冠》观后感12
公司组织看电影了,下班后匆匆忙忙到公司食堂吃了点馒头咸菜,和中午剩下的凉菜花,便匆匆忙忙赶往了电影院,电影院所在的隆基泰和广场正装修,找了好久才进了电梯。带好口罩进了8号影厅,领了一瓶250ML的康师傅矿泉水,便匆匆忙忙的找个座位坐下,第三排靠中间,位置不错,喝了一口水,电影已经开始了。
这部电影看完了,实在是感觉不一样。如果你想像普通的体育电影比如《激战》,《破风》那样,看完之后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那我想你肯定会失望的,这部电影达不到那样的效果,更像美式的温情体育电影如《弱点》《百万美元宝贝》一般触动的是人心。
这部电影拍的还是不错的。票房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只能用中规中矩来表达。属于陈可辛比较一般的水平吧,相比之下,更喜欢他的《甜蜜蜜》和《投名状》。
电影名为《夺冠》,实际上拍摄的三场比赛中只有第一场拿了冠军,剩下的两场讲述的是女排的成长。电影对女排的变化过程描述得很细致。在80年代初那个阶段的老女排获得了五连冠,这个五连冠在当时是用拼搏的精神来取得的,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苦练和死练。第二个就是2008-2012中国女排走入低谷,这之前带队的陈忠和教练,他也是延续了老女排的那种拼搏精神,虽然获得奥运冠军,称霸一方,但是问题很快就凸显出来。由于练的太辛苦了,运动员几乎全身是伤,减员严重,阵容不整齐。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中国女排开始走入低谷。这似乎也在宣告传统那种训练方法并不适合当今的社会。伦敦奥运会惨败之后,中国女排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第3个阶段开始了,2013年郎平回归,开始改变了女排的训练方式,推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同时对运动员进行了科学的锻炼和身体保护。很多的.运动员都得到了高效率的训练,因此也更加容易出成绩。郎平甚至还聘请了洋教练,来指导运动的锻炼和营养,这在中国的排球史上是很罕见的。可以说郎平在带队的这几年中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实力和拥有朱婷之外,更多的是让我们的队伍跟上了这个时代。
总之,受到的启发有以下几点:
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靠蛮力无法取得胜利,唯有与时俱进,方能开创未来,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企业。
2、 人性化管理,80年代的吃苦精神已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无法取得足够的效果,对各具特色的员工因材施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真心方能取得成效。
3、 敢于打破常规,不能沉溺与过去的成绩,默守陈规,要勇于突破前人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方能浴火重生,再铸辉煌。
《夺冠》观后感13
她是谷爱凌,一个超级版“别人家的小孩儿”。正如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她热衷分享自己正在形成的人生哲学。说到成功,她表示这只是实现了所有人都会有的理想。但又说,自己就是想做到最优秀。
当十七岁的人生恰如梦想的样子,她很享受奋斗和成功的美妙。
没有“虎妈”,只有榜样
在超高的SAT分数和新晋斯坦福学生的身份被广为人知后,谷爱凌的热度从冰雪“破圈”到教育。不少人猜测,她是不是有个“虎妈”?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谷爱凌笑着说:“好多人问我,是不是她让你滑雪?是不是她让你好好上学?但是,我真的没有‘虎妈’!”
谷爱凌并不否认母亲和奶奶对她有巨大影响,甚至表示,两位家长都是她最“崇拜”的女性。她用“非常有力量、非常自信、非常勇敢”来形容她们。
谷爱凌多次提及严格、更看重学习、善于鼓励的奶奶。“我把最难的`目标设给自己,是因为奶奶告诉我,不要害怕,你觉得害怕的东西,是因为难吗?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做不了吗?但其实你什么都能做得了。”
当这些目标出现的时候,母亲也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三、四岁时,谷爱凌曾问母亲,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和最难进的大学分别是什么。回答都是斯坦福,也就是她母亲上的学校。“从那时起,我就想自己一定要去斯坦福大学。”
“在八、九岁的时候,我刚加入一个滑雪队,是里面唯一的女孩,我回家对妈妈说,我想去奥运会!” 对于奥运梦的原点,谷爱凌记忆犹新。而母亲此时的回应是——“加油!”
成功的配方——热情、平衡、高效
谷爱凌说,在接受专业滑雪运动员训练之初,母亲和奶奶其实并不支持。“她们也说滑雪特别危险。”
但在母亲的教育理念中,孩子应当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滑雪就是谷爱凌最有热情的事之一。
“后来她们发现我特别热爱这个运动,知道滑雪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无穷的,就(转而)非常支持我。”
“我不是为了比奥运会而滑雪,我最初做这些事情是因为我喜欢,然后顺便开始比赛,顺便开始赢,这让我更喜欢它,再接着去做。”
“同样,我也不是为了考斯坦福而学习。”她补充道。
对于如何保持热情,谷爱凌给出了答案——平衡。她说,同时做全职学生和专业运动员是自己决定的。“如果没有滑雪,学习可能会变得非常没有意思。如果我想到下周就要去滑雪了,那现在就应该好好去学习。而在滑雪的时候,我就应该好好享受它,因为上周我一直在期待。”
《夺冠》观后感14
现在,电影《中国女排》的尴尬,只能由陈可辛才能解决,但据最新的报道,陈可辛还没作出任何回应!而对于陈忠和不服预告片中,因出现丑化他的画面和歪曲女排历史的镜头,陈可辛却无视,才导致现在上舆论不断,支持陈忠和的占绝大多数!而对于郎平来讲,被无辜卷入,也相当无奈。
近日,郎平在接受《风云会》采访时,也谈到了这部让大家非常期待的`电影《中国女排》,而对于现在闹得沸沸扬扬的事,郎平表示自己现在也非常忙,不太知道陈忠和因预告片中出现丑化他的镜头问题,并坦言对于电影那不是自己分内的事,还是要相信导演!看来,郎平也没办法,明摆着,这事不找陈可辛找谁?再说,郎平也没看过剧本,怎能评判电影中的一些细节镜头! 对于陈忠和的要求,之前陈可辛没认为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那是电影艺术要求,但现在陈忠和的反应如此之大,估计也出乎陈可辛的意料之外吧!
不过,按预告片中陈忠和年轻时的镜头,不管观众是谁,确实都认为是在丑化陈忠和,要知道,陈忠和是功勋人员,也是中国女排三代黄金时期的主帅之一,被陈可辛这样“搞笑艺术化”,换作谁都无法忍受!
有球迷就认为,本来想在大年初一,好好地欣赏这部被大家很期待的电影《中国女排》,现在才发现电影竟然是这样的,都已改变主意,要缓一缓再说到底要不要去看!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就是把陈忠和的镜头、人物、剧情等删除或改掉不就行了!虽然这要花上一点时间,也许可能导致大年初一无法按时上映,但也比现在这种局面要好很多,不然,等影片呈现出来却让观众不认可时,到时想改变就真的没办法了。
陈忠和是中国女排这么多年以来,绝对无法忽视的一位功勋人员,从球员到助教再到主帅,长达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女排前前后后,大事小事,哪件事他不清楚,现被陈可辛这么一弄,陈忠和一看,毕竟电影内容是违背真实的,他怎能无动于衷? 让陈忠和不服的是,电影《中国女排》拍得偏向娱乐化,实在讲,观众看到的预告片也显示,陈可辛的表现手法,并没有呈现出中国女排这个大集体应有的风貌!确切地说,说不上有什么深度,难怪被陈忠和斥责为博眼球,是为了票房!
至于陈可辛,到现在还没能理解,中国女排这个大集体,要正确通过电影形式呈现出来,相当有挑战性!
《夺冠》观后感15
从1981年世界杯首次夺冠至20xx年世界杯拿下的第十冠,女排走过了荣耀与艰辛同在、欢笑与泪水共存的时光。我们从中选取了一些图片,一花一世界、一图一故事,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女排坚韧不拔、砥砺奋进的拼搏精神。
女排五连冠群体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时期的球队总称。
五连冠时期,是女排第一个巅峰时期。1981-1984年由袁伟民担任主教练,实现了“三连冠”,这是“五连冠”形成前期;1985、1986年为“五连冠”形成后期,女排实现了“两连冠”,完成了“五连冠”霸业。
女排“五连冠”时期,完美地诠释了“女排精神”,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20xx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
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至今,38年来,已获得三大赛的十个世界冠军,三次登顶奥运之巅。作为全世界训练时间最长、训练强度、运动成绩最突出的'运动队,历经几代女排运动员和教练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而传承发扬的女排精神,更成为了中国体育的精神图腾、国人的精神信仰。
1986年,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
在她们身上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夺冠》所展现的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
女排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打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不仅很好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更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増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蒙感。
【《夺冠》观后感】相关文章:
夺冠的作文08-07
《夺冠》观后感12-21
夺冠观后感06-13
夺冠观后感06-20
《夺冠》观后感06-13
夺冠观后感12-23
夺冠观后感12-01
夺冠电影的观后感11-09
【热门】《夺冠》观后感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