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展观后感

时间:2023-04-25 21:26: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航天展观后感(精选18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航天展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航天展观后感(精选18篇)

  航天展观后感 篇1

  出发

  今天,我们以激动的心情乘上了到航天展的客车,我们坐的是一辆中型的客车,可能是老师让我们女生先上车的缘故,所以站的1/3同学全都是男生。

  参观

  到了航开展的地方,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跟着解说员叔叔在屋子里“兜圈子”。我们跟着解说员叔叔从一楼展厅来到了二楼展厅。刚参观完前两个物品,我就跑到下一个物品面前,指着它问:“叔叔,它是叫火龙出水,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对吗?”“对”解说员叔叔亲切的说。不知不觉中,我们参观了长征一号火舰、长征二号火舰、长征三号火舰、“一对双胞胎”红通通的'火球模型、金灿灿的月球模型......

  来到了一楼的另一个角落,我们又参观了笨重的太空服、神秘莫测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形状特别的太空餐具......

  总结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你们要不要去呀?

  航天展观后感 篇2

  今天,我和妈妈去科技馆看航天科技展览,我们一进科技馆就买票入常

  我们来到二楼展厅,看见了一个B2战略突防隐身轰炸机,它可以实施核打击或常规轰炸,我觉得它的力量还可以。我们又来到另一个展厅,看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航舰的模型,它是我国从俄罗斯买来的,它的舰身总长是304.5米,宽70米,它可以同时发射200多枚导弹,甲板上有很多飞机,还有大炮和子弹,它拥有丰富的雷达装置,是目前世界最强的一个军事武器,这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我们国家拥有这样先进的武器太好了。

  接着我们看了长征2F运载火箭,它是我国科学家自行研发的。它是我国助推力最大的一个。我还看见了杨利伟宇航员上天的神舟五号飞船的'模型,它的两边是太阳翼,中间由三部分组成: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轨道舱是圆柱形的,返回舱是钟形的,宇航员就是在返回舱里活动的,他们还会返回地面的。

  看了这个展览,我觉得很高兴,它使我懂得了许多国防知识,让我明白了我国的航天科技在世界上是多么的领先呀!我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航天展观后感 篇3

  苏联的一架载人航天飞船因一块隔热板缺了小小的一个口子,就造成了乘坐在上面的七名宇航员随着航天飞船一起炸毁了的航天空难。虽说那七名宇航员以身殉职了,但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神州号飞船是我国航天部门花费10年时间精心打造的载人飞船,它具有起点高、实用性强、一船多用、舒适度高等特点。从1999年以后,神州号飞船共进行了3次飞行,每次都成功升空,出色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地面。然而这五次飞行,技术一次比一次先进。现在,我国在航天方面已获得了大量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实验研究成果,可见,我国科技发展的迅猛。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们知道吗?太空旅行对人类走出地球摇篮,到更广阔的宇宙中开辟新天地,建立新家园,具有重大的意义。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太空旅游会像今天的飞机一样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人类之所以会想到去月球生活,主要还是由于人们自己的家园——地球被大肆破坏。假如人类真的能在月球生活,希望你们能吸取教训,不要让月球成为第二个“地球”!

  航天展观后感 篇4

  之前我们看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纪录片,让我知道了好多关于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也领悟到很多道理。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1970年4月24日,中国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运载火箭的捆绑技术、氢氧发动机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发动机真空状态下二次点火技术等,使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提高到5吨,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从2.5吨提高到9.2吨,同时成功开发了用于近地点变轨的EPKM固体发动机和用于发射铱星的卫星分配器。长征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与发射入轨精度已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的火箭相当。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行180多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发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发射场有史以来罕见的严寒,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发射条件近10℃,且飞船发射已进入不可逆状态。“神舟”四号飞船最后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发射的奇迹。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计划今年3月开始启动,目前进展顺利。另悉,若一切顺利,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翔。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始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划开了中国一个崭新的航天时代。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23分,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起飞21小时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空旷的草原上。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光辉背后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年辛苦的努力,他们并不是没有经历失败与挫折,他们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但是他们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的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

  就像冲洗高山的雨滴,吞噬猛虎的蚂蚁,照亮大地的星辰,建起金字塔的奴隶,他们一砖一瓦地建造起城堡,因为他们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他们的字典里不再有放弃、不可能、办不到、没法子、成问题、失败、行不通、没希望、退缩……这类字眼。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放眼未来,勇往直前,不再理会脚下的障碍。坚信着,沙漠尽头必是绿洲。

  他们经过尝试,尝试,再尝试。像水手一样,乘风破浪。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从中可以发现:成功没有秘诀,贵在坚持不懈。任何伟大的事业,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能真正坚持下来的,终究只是少数人。巴斯德有句名言“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应该坚持,坚持生命的困惑、领悟和真谛。只有如此,在你到暮年的时候,细细回想起来,才会觉得没有虚度曾经美好的年华,才会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充满价值。

  航天展观后感 篇5

  星期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航天展。

  一进去,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卫星、火箭的模型,有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号,在电视上我还没见过这些飞船呢!见了这些科技就会想到:现在的科技可真发达呀!

  每个火箭有三个空仓,最后只有一个空仓能返回地球,那就是返回仓,返回仓是航天人员休息的`空仓。其余两个分别是操控仓和能源仓,操控仓是航天人员在控制火箭的时候,在这个空仓中工作。能源仓则是用太阳能吸收电源,给火箭各个空仓电源。

  在宇宙中,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们就在八大行星之一——地球。地球旁边有一个月球,为了考察月球,中国曾经派出了“嫦娥”号卫星去考察它。月球上有水分,而且非常适合种植物,所以非常适合让人类住,如果地球的资源没了我们人类就可以住在月球。

  我们玩了一会儿,突然发现有一个星球称,可以到任何星球上称体重,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月球。我按了月球,体重居然轻了六倍,在冥王星上竟更轻。

  啊,这次航天展让我学到了不少的航天知识。

  航天展观后感 篇6

  今天,妈妈带我去水上乐园看“神舟五号”航天展。

  我看到许多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航天模型,每台模型下面都有文字介绍。有的`样子很奇特;有的很高,高得都能顶到房顶了。

  往前走,我看见了几台电脑,它们是用来指挥火箭升空的。每台电脑前都有一位指挥员:有总指挥、救生指挥员、气象指挥员、地勤指挥员等。

  我当了一次总指挥员和地勤指挥员。每位指挥员要在总指挥员的指挥下,做好各项准备,然后大家一起数“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发射。”我们也成功地把一枚火箭送上了天空。

  我还看到了宇航员穿的衣服。

  我长大以后也想当一名航天员,到太空中的各个星球去探索。

  航天展观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全家到南京国展中心看中国载人航天展。

  展厅门前的广场上是一个巨大的整流罩。我们走进展厅,哇!整个展厅都是各时期的火箭模型。有我国最早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还有“长征号”系列火箭,火箭,作为运载工具,能把像卫星这样的航天器送入太空,但仅仅只能一次性使用,费用特高。

  自古以来,人类就想在空中飞翔,载人航天飞行是最令人向往的.。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航天员。在“神舟五号”舱前,我身穿航天服,站在有宇航员提写的“神箭”二字旁留影。

  从载人航天历史图片展中,我了解到世界上第一个航天员,叫加加林,世界上第一名女航天员,叫捷列什科娃,他们都是前苏联人。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是1999年发射的,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员踏进宇宙太空的开始,成为世界第三。今年10月,我国又将发射“神舟六号”,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飞速发展。

  今天的展览真是太好了,使我获得了许多关于航天的知识,同时,我也为中国的发展感到骄傲。

  航天展观后感 篇8

  五一节期间,我到朝天门规划馆观看了“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展。”一跨进展览厅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件雪白的航天服,别小看这件航天服,它可是钛合金做成的,价值几百万元呢!虽然看起来有些笨重,但到太空时宇航员穿上它就能防止辐射,高温低温和真空,让宇航员的身体不受到任何伤害。航天员在太空中怎样大小便,怎样吃饭,这个问题一直使我困惑。这次来我终于解开了这道谜。小便器和马桶比我们平时用的小很多,结构也复杂得多,它们都加了压,航天员解完大小便后,不会直接排到太空,而要把它保存起来,除臭排湿,回到地球上再扔掉。航天员吃饭得用专用托盘帮忙,托盘底有磁铁,餐具也是特制的,这样食物就不会飘起来了。再往里走,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二、三号火箭发动机,两台巨大的发动机的钢管成百上千,纵横交错,比汽车的发动机复杂多了。真让我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在展厅走了一圈,我看见了各式各样的火箭模型,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中国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足球场大的降落伞,美国的海鹰导弹……中国是自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自主研制开发遨游太空的国家,参观完这次展览我真为我们伟的祖国,聪明的人民而感到骄傲自豪。

  航天展观后感 篇9

  听说桂林要办航天展,我特别兴奋。以前都是在电视上见过,这次终于可以近距离观看它的模样了,所以很开心。

  星期一早上8点,母亲用柔和的语言把我从梦中叫醒:“儿子,走,我们去展览馆。”

  一进航天展馆,呀,人山人海!来观看的人有:老人、大人、小孩,参观人数最多的是小学生。在展馆中,最抢眼的是49.7米长的长征二号捆绑运载火箭。火箭在其一级外部捆绑有四个直径为2.25米,高为15米的助推器。长二捆火箭的近轨道运载能力达9.5吨,全箭净重460吨,一、二子级直径3.35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4.2米;全箭由箭体结构、动力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分离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组成。从火箭的整流罩开始,一直到末端的一级推进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发出感叹:“哇噻,好大呀!”“太大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看见的!”最引人注目的可能就是第四个发动机——喷火点,它有四个喷火口,旁边还有四个燃料罐。

  吸引不少学生眼球的还有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伞很大很大,打开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宽。伞是由红白伞布用手工缝制而成的,虽然很薄,但它还是经过特殊处理,可以耐高温、高压。一根细线能承受300公斤重力,能让太空舱安全地降落地面。展出的.还有“嫦娥一号”的排气管、返回式卫星、火箭残骸、太空食品、太空育种植物等等。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四个小时。我特别佩服这些科学家,他们真棒,他们能够发明这么神奇的东西。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也像这些科学家们一样能够上天,制造出更加神奇的产品,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走出展厅,我还不停回头看看,依依不舍,心情难以平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将来争当科学家打好基础。

  航天展观后感 篇10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世贸中心参观航天展。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个火箭模型。我赶紧走上前仔细的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满脸羡慕的神情。

  接着,我们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航天服。航天服分为两种:仓外航天服和仓内航天服。仓外航天服头盔前的玻璃罩从外边向里看是金色的,反光,看不清里面;从里边向外看,却看的清清楚楚。衣服上还配有一条绳子,如果航天员要出仓,把绳子拴在仓外的杠上,这样就可以安全一些了;仓内航天服头盔前的玻璃罩是全透明的,从外边可以看到里面,从里边也能看清外边。

  据说航天员翟志刚叔叔要到太空做实验,开机仓的`门用了15个小时。有时,航天员很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但是他们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太空。以前,我总是以为当航天员很简单,没什么不起的,我也能去当!今天我才明白:当航天员不是想当就当的,都要经过训练才行!他们真的是英雄啊!

  这次来参观航天展学到不少东西。希望祖国的航天科技水平越来越高!

  航天展观后感 篇11

  星期四,我们全班都来到了科技馆参观航天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关于航天员的东西。其中有一双翟志刚叔叔特意留下的舱外航天服手套,它是白色的,很厚。我想,航天员叔叔戴着它在舱外行走时一定会很热的。后来,我又看到了航天员在飞船里吃的.一些食物。奇怪,怎么每个食品袋里都有一根细管子?后来,听讲解员说,我知道了,这些食品袋里的东西都是吸着吃的。可是如果一不小心吸到了喉咙里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我至今都没有找到答案。

  走着走着,我终于看到了神七的返回舱。它是灰色的,顶上有一个圆圆的东西,那是出入口。在出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供航天员观察太空的窗户。别看这扇窗户不大,它的作用可不小,上面还安装着许多高科技的东西呢!在洞的左边,有一个晶莹剔透的望远镜,航天员就是通过这个望远镜观察太空的,虽然这个望远镜看样子很小,但它的放大程度比任何望远镜都大。在望远镜的旁边,还有一样神秘的东西,那就是微型探测仪。它可以探测太空中有没有小行星要撞击地球啦、有没有太空垃圾会损坏飞船啦等等。

  又走了一会儿,我看到了一样训练航天员的东西——大转轮。大转轮的训练法就是一个人坐上去,然后把那个人像横过来的地球仪中的地球一样转来转去,直到转晕了为止。

  航天展参观完了,我心里想:其实当航天员也挺不容易的。

  航天展观后感 篇12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了中国贸易中心的航天展,我高兴极了。

  到了航天展的门口,我们买好票,向馆内走去,这里的门票真贵啊,就我和爸爸要208元。

  我们先去看了各式各样的航天火箭和飞行器的模型。有前苏联的“卫星号”、“东方号”、我国的“长征号”、美国的“土星5号”等。讲解员介绍说,火箭是一种运载工具,是专门用来向太空发射东西用的。它装上弹头就是“导弹”;装上人造卫星或飞船就是“运载火箭”;装上空间探测器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我想,乖乖,这家伙可真是个“神”,要是都装上了“核弹头”,这人类不就在一瞬间被它毁灭了吗?这可是个“真神”呀!

  火箭的发射是靠高压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的。而高压气体的产生,是靠带有燃料和助燃氧化剂的发动机点火燃烧生成的。它的发射能力,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级数”,“级数”多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接力棒,这样发射得就比较远。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长征一、二、三、四号的发射过程,看到了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神六”飞行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那为国争光的骄人英姿;我还看到了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除头盔和胶皮手套外,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重10千克,航天员只需3分钟就可穿戴整齐。讲解员说:“航天服主要是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穿的。在轨道飞行期间,航天员可以穿飞行制服或便装,但在航天器发射和再入大气层期间,必须穿一种特制的防护救生服。”通过观看录像,我还看到了航天员在飞船上吃东西的场面,那些食物好像都在空中漂浮着,航天员吃的时候一抓一抓,看起来真有意思。

  航天展观后感 篇13

  昨天,哥哥带着我去余姚展览馆去参观航天展。一走进大门,里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航天用具,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神舟七号人造卫星的返回舱。我趴在玻璃上仔细地观赏这个巨大的“铁疙瘩”。只见返回舱的外表已经被烧得黑乎乎了,根本看不出哪是哪了。只有那个在上方的窗口还看得清。

  但是返回舱为什么会这么黑呢?肯定是因为从地球轨道上掉落下来时经过大气层的摩擦才变成这个样子。我心里不由得感叹:哇,真厉害啊!经过那么大的摩擦都还完好无损,真是太神奇了。不过话说回来,宇航员也只有了这样的.万无一失的安全措施,才能安全的回到地球。否则后果谁也不可能想到。

  其次,神舟六号飞船的导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整个导头呈白色,最顶端是鲜红色的,中间的部分还印有中国的五星红旗。显得很气派,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火箭导头内全是一些垃圾,不用想肯定是参观者扔的,太不文明了。国家好心将这些宝贵的东西展出让我们参观,可我们却这样破坏它,太没的素质了。

  火箭导头的旁边就是神舟七号舱内的宇航服。简直和电视里的一样。我看着看着仿佛感到这套宇航服上有一股灵气,好像自己就会动。另外,这次展览还展出了一些其它的航天用具和一些航天知识,内容可真丰富多彩。

  航天展观后感 篇14

  令人窒息的期末考试过去了,空气也该换一换了,大脑还沉浸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近乎麻木。令人庆幸的是,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参观一下有趣的宇宙航天展。

  坐车来到张店,我呆滞的目光四处扫荡,毫无目的。我随队伍来到馆内,顿时眼前一亮,新颖的图片,丰富的知识,让我从繁重的学业中醒来。我碰了碰旁边的孙卓见,电流穿过手指,发出“啪啪”的声响,电坏了我。别人身上也都有电,可能是空气的.缘故,一碰就会被电着。在一场闪电战之后,我收了“重伤”。

  穿过“时光隧道”,我们来到了太空展区,我记住了“Big Bang”:这个词语,译为宇宙大爆炸。

  往前走,穿过一道门,又来到了航天展区,这里有飞船、火箭和宇航服的模型,令人叹为观止。我了解了宇宙飞船内的饮食、睡觉的方法,增长了见识,从那时开始,我也有了当一名宇航员的愿望。

  最精彩的要属恐龙展区了,进去后,首先看到各种恐龙的资料,望前走,是恐龙的模型,足可以以假乱真了。它们还在动,与其它恐龙争斗,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再穿过摇摇晃晃的黑洞,是一具完整的青岛龙化石,我从没见过真化石,今天是开了眼界了,我对恐龙的了解又加深了一步。

  参观结束了,我回到家,记录下所发生的一切。

  航天展观后感 篇15

  “快,快,快抢位子……”上海科技馆2号门前排起了长队,许多人慕名前来,观看科技馆组织的“辉煌航天”主题展览。这些人中,不但有上海人,还有从外地匆匆赶来的游客,人们携家带口,观看这些难得一见的“稀世瑰宝”。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大老远的从杭州赶来,到上海度双休,目的就是为了看这次展览。

  我和爷爷领完票,检票入门,来到了一层展厅。墙壁上,国家四代领导人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做出的指导清晰可见。这使我不禁思绪万千,中国有了导弹、核武器,就是一个有核国家,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有了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向太空迈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接着,我又参观了神七的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简称三舱)、伴飞小卫星的模型和降落伞(实物),我的心情可以用“狂喜”来形容。48年的艰辛航天路,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所有中国人无比的自豪。

  看完了一层展厅,我和爷爷到了地下展厅继续参观。我在内馆里看到了许多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的'模型,令我眼花缭乱:东方红4号、资源1号、风云2号、北斗1号……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去年发射的嫦娥一号了,它的模型周围围满了人,旁边还有两辆月球车陪伴。我挤进去一看,一行大字映入我的眼帘:我国将在2015年登月,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登月的国家。这使我又激动又喜悦,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在外馆中,我看到了我国5个系列的运载火箭(长征1~5),推力较俄美火箭还比较小,我国最先进的长5火箭的推力也只有865吨,还比不上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质子”型运载火箭(推力为900吨)。和美国的差距那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直径是长5的一倍(长5的直径为5米,土5为10米),推力更是达到了3600吨,可以直接把飞船送上月球轨道。我不禁感慨: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个差距要谁来赶呢?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赶的并不只是航天领域,还要赶美国的经济、军事、人均寿命等等等等,要全面发展,振兴中华。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出了展馆,结束了这次旅程。

  航天展观后感 篇16

  今天,我从外公外婆家回来。吃完晚饭,爸爸带我去外面玩。

  我们来到了正佳广场,发现那里正在举行航天展,就入场参观。

  航天展名为“飞向太空2012大型航天展”,展品分布在一楼和四楼。我们先去了一楼。一楼有神舟九号返回舱的实物和一套航天服的实物。返回舱的顶部是尖尖的,底部是平的,像一颗子弹似的。返回舱表面因为受到大气层摩擦,经过3000度的.高温,变得有些黑了。舱口在返回舱的上方,直径只有六十五厘米,只有经过训练、身体灵敏的人才能进去。航天服是白色的,左肩上绣着一面五星红旗,看起来很厚。

  我们又上了四楼去看。四楼有许多神舟九号上的物品,还有很多火箭和卫星的模型。神舟九号上的那些物品很有趣,有一些太空种子,包括茄子,三叶草等种子。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神舟九号上的食物,竟然都是用一个个袋子密封起来的,可能是怕食物失重到处飞来飞去吧。装食物的盘子也是特别做的,和饭堂里装食物的盘子差不多。火箭和卫星的模型有许多,有东方红三号卫星,还有载嫦娥一号上太空的那枚火箭等。四楼还可以看到一个被挂在空中的降落伞,那是返回舱返回地球时用的降落伞。

  参观完航天展之后,我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这次我不仅参观了航天展,还学到了不少知识。

  航天展观后感 篇17

  “五一”长假的第二天早上,我和爸爸两人一起去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参观了航天展。

  刚走到门口,我们就看见模拟火箭发射现场正在准备发射。我在拥挤的人群中里像一条小虫子一样,好不容易才钻到火箭跟前。过了一会,就听见大家异口同声地喊:“三、二、一!发射!”只听“唰”的一声响,火箭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四周立刻布满了白色的烟雾,再向上一看,还有一个个小降落伞落到了屋顶上。

  我和爸爸进去了以后,看见的东西真是目不暇接。有东方红一号和天宫一号卫星模型,有钱学森爷爷的`生前照片和资料,有嫦娥探月卫星模型、返回舱、古代火箭“神火飞鸦、震天雷、火龙出水……”

  不过这些还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喜欢的是有感应的电视,里面有游戏赛艇。你向左转赛艇也向左转,向右转它也向右转,当你向上跳时它也向上跳,真是好玩极了。

  在这里,我不仅看见了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还了解了许多航天科学知识。比如返回舱的外壳像蜂窝,原来这种设计是为了分散冲击力,返回舱不会因为冲击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而破裂,因此可以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这一天我知道了很多航天科学知识,真让我开心!

  航天展观后感 篇18

  五一假日的下午,天气炎热,我来到弘阳广场,参观这里举办的航天展。

  还没到展区,就望见一个飞碟模型停靠在入口处,顺着飞碟往前看,是几个外星人模型站在那儿,还有星球大战里的帝国战士模型站成一排,看得我眼花缭乱。

  展览区内人很多,有五个分区。我首先来到失重体验区,这是一个大型户外设备,外围象小号的摩天轮,内里固定着两个对面而坐的椅子,我被安全带绑在椅子上压好安全杆,随着机器开动,椅子带着我旋转起来,时而上升被倒转,头冲下;时而下落,贴近地面。我不由尖声叫着,直到设备停转,还有些头晕目眩。

  然后,我体验了模拟飞行,操纵着摇控杆,驾驶着飞船忽上忽下,在惊险处我更是拽紧摇控杆,目不转睛,直到飞船稳稳降落,我才不由呼出口气,真是令人激动的飞行体验啊。

  随后,我观看了太空电影《火星救援》,看到地球上的科学家们是怎样努力营救困在火星上的宇航员。来到亲子宇航服体验区,穿上厚重的宇航服,在墙壁高的`星空图前留影。最后一站是星球世界DIY区,可惜这里的太空种子已经领完,我只能遗憾离开。

  我恋恋不舍地站在展览区门口,发现这里放置着太空种子的幼苗,有太空黄瓜、太空蕃茄等等,一排排青翠欲滴,象列队的士兵,向我展示着它们骄傲的身姿。

  这次航天展,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从中学到了有关航天的知识,真是有趣又有益的体验啊!

【航天展观后感】相关文章:

参观航天展作文11-08

航天展观后感01-04

参观中国载人航天科技展作文11-20

中国航天展观后感优秀12-30

[精选]航天的作文11-26

航天的作文11-26

我的航天梦-关于航天梦的作文01-15

航天的作文04-19

冰雕展作文09-16

“话”展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