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观《我在故宫修文物》有感:成于匠心,毁于浮躁
观《我在故宫修文物》有感丨成于匠心,毁于浮躁
不願透露姓名的X 方丈庭園
" 《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是在故宫博物馆里修复师的生活日常,拉家常式的絮絮叨叨与工作琐碎,看似毫无逻辑的人与器物,却生出时间的悠远与浩瀚。"
《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
纪录片刚上映的时候好评一片,身边很多朋友看后也都纷纷表示不同程度的喜爱。而两年前的我还太浮躁,认为文物于我正如历史于我,是过去式,遥不可及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会产生任何连结,所以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看了几次都没能坚持完整看下来。但近来,疲于急功近利的社会,已经慢慢透过社会浊流感受到那缺失的耐心、细心和匠心的可贵性,它们在闪着光召唤着我静下心去领略历史长河沉淀下的文化瑰宝、文物所传达的美学以及文人匠心。文人匠心在我们当代社会如此弥足珍贵。
这个寒假再次打开《我在故宫修文物》,没想到自己深深被吸引,悠悠的旁白、不加粉饰的画面,很奇妙,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在心里闪过,感动在一点一滴积累。随着旁白和镜头一点一滴展开,渐渐深入的话题,进入到文物修复的世界,打开了泱泱大国绚烂文化的大门,似乎在与历史时空的对话,与古人精神交流。不经意的细节令我心动,只言片语,勾起我的兴趣与热爱。有些瞬间,沉浸在文字和画面中,漫游在修复文物的匠人技艺里无法自拔。有那么一瞬间,就像那样存在着。
择一事,终一生。
纪录片想传达的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之心,其作品本身就可视为匠人典范。这一句,打动了我。选择一件真心热爱,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艰辛和努力的事,实在不易,能够找到,已是幸运之至。
这部纪录片的观影感受,一个字,「慢」,吸引了我,打动了我认真看下去。不仅是观影过程中纪录片给我的感受,影片中每一个的修复师的工作态度、人生态度也处处传达了这个字。在浮躁的社会中处之淡然,让我感动。忘记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会着急,很着急,着急着长大,着急着忙碌,急功近利,却唯独忘记了如何慢下来,去体会一下自己的内心。
一辈子很短,也许只够做一件事。
野心太大,想要的很多,总是希望能有三头六臂把所有事情都列入任务清单。混混沌沌,然后,在一段时间里,陷入一些烦冗嘈杂的琐事中。于是,择其一二尝试,一耗费就是许久,没有方向,终于回到原点,却依然无法做精一件事。不知是怪心太狂傲,还是能力太有限。
保持内心的谈定从容:烦躁的时候就先调节一下
影片中最爱"故宫男神"钟表修复师王津一脸和煦的微笑,儒雅又谦和。他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有幸福感的」。修复文物,是打破时间界限,对话先人的过程。四十年的积淀,让王津老师与岁月融合,氤氲出一种不一样的味道。
每一只钟表都是独特的,每一次修复都不是重复,而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王老师的眼里,钟表也可以是一种高级玩具,也正因如此,做螺丝锉上两三个小时、花三四天解决小木门的缝隙这些看似枯燥的工作,却也乐在其中了。但是工作中也有感到烦躁着急的时候,王老师总能保持从容,先停下来稍微调节一下,他会选择去御花园转转散散心,看看风景,看看人流。他的细心与耐心是我们多少年轻人缺失的品质。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无不显示着岁月打磨后的宁静致远。
王老师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工匠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的相知。
哎呀妈 王师傅笑起来太温暖了
王师傅认真起来可以说迷倒一大片了
啊 王师傅的手指太修长了
不好意思,王师傅的帅气和儒雅,让我忍不住多放了几张美照_(??`」 ∠)_
人在制物的过程中,跟文物的交流,对它的体悟,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传统和现代在屈峰的生命里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融合
屈峰,整部纪录片看下来,他对文物修复的见解很独到。他是陕西人,北京故宫博物院科技部木器组组长,古代家具修复专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是目前国内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木器修复专家,也是木器修复行当中为数不多的受过西方美学教育、学贯东西的知名学者型艺匠。
屈峰提出了自己的修复原则,即宫廷家具修复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的工艺元素,达到原状保护的目的。屈峰认为,在宫廷家具修复上达到一定的境界,需要修复者具有较高的美学造诣和细致入微的传统工艺及手段,讲究慢与静,首先要与修复对象达成一种心灵上的认知,如果没有这一点做保障,在修复上往往会得不偿失。
影片中还记录了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日常,钟表室、漆器室、裱画室、铜器室、摹画室等,各有其特色,故不一一赘述。浩渺一生,就在这修修补补,搓搓画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敬佩这样一生孜孜不倦的前辈,也深为这样的生活感叹和钦慕。
本着对故宫的喜爱,忙里偷闲,又去看了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透视紫禁城》。
对古人的智慧、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所折服。造园的艰难与跋涉。紫禁城暗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想到总有人推崇从前,说从前的日子过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可是,在故宫的时间轴里,一个人的一生短暂得如同只有一瞬。当年只有溥仪能够骑着单车溜达的中轴线,现在已经满是长队的游客;在学徒至少三五年的工作里,一生能够遇见几件精品,就足以觉得不留遗憾。
日升日落,狂风雨雪,故宫和文物们就在那里,用他们的方式来讲述历史和文化。修复一套钟表,还原当时的场景和音乐,像是拥有了一套解锁古今的钥匙,"今月曾经照古人",和曾经的文化建起了一座微妙的文化桥梁。
那些在故宫里懒洋洋吹着微风睡觉的猫,和太平洋里游来游去的鱼,他们会思考生命的意义所在吗?人们不断探视环境,反求自身,意义又在哪里呢?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守望与传承,我们在坚守的又是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我似乎也要开始认真思考我生活的意义了。
【观《我在故宫修文物》有感:成于匠心,毁于浮躁】相关文章: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10-29
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观后感05-06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05-04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最新】05-13
我在故宫修文物节目观后感作文08-30
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04-30
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纪录片观后感04-30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优秀】08-01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700字04-30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3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