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有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题记
所谓荔枝,大概是夏日里嘴角上不可缺少的一抹甜;古代的荔枝,大概是皇宫贵族放在最贵重的果盘里的一丸温香软玉;而长安的荔枝,是博得妃子一笑的果肴,更是积攒着多少死马死人的怨灵,又是从古至今刻在古书里神话般的传奇,人们心灵深处追寻奇迹的光。
纵观全书,李善德由于疏忽接受“岭南荔枝鲜”的任务,并通过努力最终得以将荔枝运到长安。但回头看,荔枝吏的追光之路的成功一切都好像是必然。漫漫几千里,是上天对李善德初心的考量,对他毅力的磨练,更是给当代人,后代人面对理想与世俗之间的平衡观的范本。
正如他名字所说,李善德相比其他官员更是多了分善良与美德。他热情邀请自己的奴仆林邑奴和主人同饮荔枝酒;他和“老狐狸”苏谅谈商从不偷鸡摸狗赚差错黑钱,博得了苏谅对他的信任。正是他和其他官员不一样,为人老实,对人尊重,这也促使得他能找到送荔枝的基金和果园。
“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我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这是李善德对韩洄杜甫的劝慰的回话。前人有言荔枝三日即坏,而李圣德却将其保存至十日不坏的极致;前人有言岭南到长安有五千余里,而李圣德却将路线压缩到三千余里的极致;他只是个每天敲敲算盘的九品小官,呆头呆脑接受了“荔枝鲜”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没有被“前人所言”的字眼诓骗而放弃,反转性的创造了佳话。正如书中所说:“他愿意豁出性命来守护他想守护的东西。”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晋升的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面对磨难,李善德选择坚持到底,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人们的只能是背影。
“荔枝鲜,锈长安。当官之道,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这是韩洄对唐末官场的看法,更能折射出唐末政治的腐朽。他在这一路奔波中虽然卷入茫茫世俗烟海中,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心中到达长安的梦,过美好生活的光。书中他渐渐不单单是原先单纯到被人欺负的小吏,遇到官吏麻烦,左手递敕牒、右手亮银牌,皇权相权加持使得他的运输任务少了些阻碍。他渐渐的也会用权威保护自己,让自己在那个士宦浮沉的世界中找到生存之道;而当他回到长安家中,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妻儿,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汤膜饼,那一刻,他还是以前那个憨厚可爱的李善德。如何在世俗中坚守远方?左手敕牒令,右手荔枝酒,半身荔枝吏,半身岭南友,物质为底色,灵魂做乐章,手握图纸废稿,心系诗和远方。世俗和远方本身并不冲突,比起抱怨人生的二选一,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做好本分,二者兼收。这就是他教会我的处世哲学,生活和理想的平衡观。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界暗处本没有光,有人当了光,也便有了光。世界上本没有荔枝吏,只是有人当了,也便成了荔枝吏。自李善德以后,所有史书的记录全部改写,虽然他生前穷其一生,但历史的白纸黑字间,他的故事传入寻常百姓耳中,李善德精神也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脚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梦可以前往。当杭城遇到亚运会,当外国人遇到中国情,融入中国人民血液中的李善德精神无声地展现在我们的行动上,而我们也以亚运为载体,代表全中国人民创造了光,成为了光,温暖着外国友人们的心田。
中国情怀最大的特色莫过于以涓滴之力汇成滚滚暖流,以点点微光铺就满天星河。你看,钱塘江潮旁的奥体中心亚组委们匆匆走过,那是杭州亚运会官方对杭城亚运会的拳拳之心;你看,西子湖畔载歌载舞的宣传片拍摄对们,那是顶流新青年们用舞蹈歌喉演绎对杭州的热爱;大街小巷中的“喜迎亚运”,共享单车上的“爱达未来”,孩童在亚运体验馆玩耍,大人闲谈亚运人情,眼角不经意间流露的笑颜…。由于疫情亚运会延期一年,但在这一年中人们众志成城,能发热的发热,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不必等候天仙下凡。人们对亚运的热情不减反增,千千万万个我们面对好似“荔枝鲜”的难题,迎难而上。杭州这第一次办亚运会,准会成为杭州一个闪亮的金名片,在浙江,中国,亚洲,乃至世界创造光,成为光,发散光!
岁月如羽,拂过历史万千,留下浩瀚星河。抑或是诸如那长安的荔枝晶莹剔透,我在岁月斑斓深处,聆听着光的声音。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相关文章: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01-06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优选)11-09
(优)《长安的荔枝》读后感23篇09-29
读马伯庸《长安的荔枝》有感08-14
荔枝,荔枝戴叔伦,荔枝的意思,荔枝赏析 -诗词大全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