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学路上读后感3篇(精品)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学路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学路上读后感1
《上学路上》其实是一部很多年前公映的电影了,我在初三便看过了。但它曾多次获得了国内外电影大奖,已经被教育部列为小学生必看的影片之一。这次我有机会又重新看了一遍。一句话,确实感人。它揭示了中国教育的辛酸和苦难。
在这里,我以文章中的一个线索为题,来表达我的感想,那就是:《二十四块八…》:
宁夏小学生王燕面临着交不上学费而辍学,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为了24.8元的学杂费,王燕开始了挣钱交学杂费的旅程:她要到几百里远的地方去帮人摘枸杞挣钱,摘一斤枸杞可以有两毛钱的报酬。可是到摘枸杞的地方需要的十元钱路费家里也没有,为了这笔路费,王燕从家里拿出10个鸡蛋,开始了一系列交易: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元珠笔,高价“卖”给了喜欢王燕的老师,然后又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最后王燕终于到了枸杞园,经过努力挣回了学杂费。
小演员吴旭的表演真实无华,当王燕气喘吁吁的跑到学校,摊开手里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的时候,全片最后的一句台词“二十四块八,我挣够了”,可以说赚尽了观众的掌声和泪水。
这是一个很沉重很有震撼力的故事,一个孩子的绿色梦想与快乐王国竟然是在如此贫瘠的黄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也同时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窘迫。
记得一名记者曾前往贫困地区采访基础教育现状,感受最深的就是城乡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了。城市的教育自不用说,虽然我们也在天天的`不满意,但比较起来已经“相当的好”。拔尖的学校,如我采访过的北京四中,大学升学率100%,重点大学85%,清华北大50—60%。
绝在贫困的地区,象王燕家供不起孩子上学的情况比比皆是。贫穷,让不少孩子的梦想早早地夭折。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报道,在湘西记者曾遇到过一个全家五口只有一条不穿孔的“好”裤子的家庭,通常是谁出门谁穿这条裤子,两个光屁股的娃娃自然就没法上学。在黄土高原上,一个靠高粱秆子遮窗门的土窑洞里,居然养了6个孩子,当然揭不开锅。记者当时无意中问了一句,超生这么多没人管吗?结果随行的当地记者告诉他:“罚款呀,超生一个罚款30元!”老天,我真的无话可说了。
因此很多贫困地区实际上已经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路:贫困———无知———更贫困———更无知,这势必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异。所以,教育的问题,他不止是教育的问题,也不是希望工程、社会捐助和志愿者们所能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要求每个小学生都看《上学路上》,是要求学习王燕的那种精神。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王燕在干的却不是她这个年龄应该干的事。是不是每个面临失学的孩子都能象王燕一样挣到学杂费?王燕是不是每个假期都能挣到学杂费?
我们天天办教育,我们也天天骂教育,但我们是一个真正的缺乏教育的国度。希望能有更多贫穷的孩子加入到上学的路上来。
上学路上读后感2
今天,刘老师但我们去看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走路上学。看完电影后,我认为这是一部感人又好笑的电影。电影中的娜香是一个善良又总为弟弟着想的人。而瓦娃又是一个可爱、勇敢的孩子。看完了电影我觉得他们姐弟的感情是永远都抹不去的。
他们山区里的人都要用绳索溜索过江去,因为那里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可能要过好几个月政府才能给他们建桥。而一天,瓦娃和娜香的奶奶中风了,妈妈就叫娜香过江对面去叫医生来。我当时想:为什么么她(妈妈)不自己去呢?我想或许是她要留下来照顾奶奶吧。当娜香找到医生时,医生本来还不肯去的,因为他今天就要去城里了。我就想:真是一位没良心的叔叔啊!不过娜香就不断的求医生,医生最后还是答应她了。娜香想让医生用绳索过江,可叔叔不要,他宁愿走很远的山路。不过,最后呢,还是溜索过江了。看好了奶奶的病后,娜香对叔叔说:“我还有一个朋友生病了。”于是,娜香指了指明明(狗)。治好后,医生说:“想不到我在这里治的最后一个补然是给狗治病!”这时,我们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瓦娃为了上学想偷偷溜索,可是第一次就给妈妈发现了。但他不没有放弃。有一天,他把外套绑在木头上,接着就偷偷带上绳索去他姐姐的学校偷学。怎料到第一次去到就给聂老师发现,第二次还是这样。当妈妈知道时就马上打他,而且还说:“我以前有一次溜索差点儿就从索上掉下江去!”于是。瓦娃就答应了以后不再溜索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聂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发了鞋,而弟弟却很想要,姐姐就给他了。并说:“我都习惯了,没事!”这真是一位为弟弟着想的姐姐啊!不过弟弟第二天又还给姐姐穿了。娜香那天放学时,很想给弟弟买双鞋,可是自己却没有钱。这时,聂老师替她买了,娜香又感激又开心!因为弟弟终于不用再穿拖鞋了。娜香把鞋塞进包包,可是在溜索过江的时候(两只鞋的鞋带是绑在一起的)有一只掉出包包了,娜香伸出一只手想去捡,可是够不着,她就伸出两只手去捡。突然,她掉入江中……看到这里,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一家人知道后都十分伤心,特别是瓦娃,这件事在他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几个月后,索改成了桥,当瓦娃走上桥时,想起了他的姐姐。这时,他想象这和他的姐姐手牵手去上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珍惜和别人感情,特别是亲情。而且想把自己没有用的学习用具捐给贫困山区。还要学习娜香这种善良、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这个电影让人笑一下又哭一下,不过,我更觉得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上学路上读后感3
看了走路上学之后,它让我无比的感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与我们城市人生活相比,那简直是了太远太远了。
只听片名,我的第一反映是乡下,孩子们没钱乘车,只好每天跋山涉水,走路上学。山区孩子出生在乡下——重岩叠嶂,交通不发达,被人遗忘的山间。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狭小的山地之间,眼光从来没望过山外的大海,直到够上入学的年龄,他们的家人才将积攒下的学费和自制的书包拿出,贫苦孩子们扛着板凳就到山外读书去了,可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片中主人公的求学过程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艰辛,至少我还能走路上学,我还有路可走,而他们,想走却连路都没,只能溜铁索。
《走路上学》这部片子是以怒江福州贡县马吉乡的孩子们“溜索上学”的真实故事为主体,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娜香与瓦娃,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这部激动人心故事片,也带给我更多的思索。
当我看到娜香为了求学而溜索飞江时,我就隐约担心她的安全;及至她突然失手坠江,我的心立刻下沉,一阵心痛,一片冰凉。待痛稍缓,我开始思考:娜香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其根源何在?是溜索的质量不好么?看上去是,其实不是,质量再好的东西,也总会有损坏的一天,溜索本身并没有错;是使用溜索的人错了?也不是,无论是父母、瓦娃还是娜香自己都不希望有生命危险;那也许错在求学,如果娜香不去上学,就不用坐溜索,不坐溜索也就不会坠江。这当然也不成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教育都被摆在了重要的地位,怎么会错?
问题出在农村的欠发达,教育的欠发达上!试想,他们如果有钱,为什么不架桥铺路?溜索既不方便又有生命危险,他们不会不知道。问题在于他们没钱,没钱修路,没钱架桥,没钱兴办教育,更无从谈起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们不忍去想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甚至可以更深一步的想到,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孩子,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很不均衡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单调的,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极其贫乏的;这些求知欲高、可塑性强的花期少年,他们一出生就落伍了,在人生的赛场上,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在以后的人格重塑过程中,他们也将用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而这又是多么的不公平!这便是农村的不发达带来教育的不发达,而教育的不发达又导致了人生规划的滞后与悲壮。尽管他们主观上异常的努力,却只能徒添其悲壮与悲凉。
国家并不无视农村的贫穷与落后,尽量帮助他们走出贫困,农村发展的不均衡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正逐步得到改善,这些又使我这颗原本悲壮而沸腾的心得到些许宽慰,也许,用不了多久,这样的故事再也不会发生,它们将成为历史,成为我们的德育教材。
最后,以影片的主题曲来结尾,与读者共勉,并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战胜困难,获得幸福。
【上学路上读后感】相关文章:
上学路上08-21
【精选】上学路上作文09-26
上学路上作文03-10
上学的路上作文03-04
(经典)上学路上作文11-15
上学路上【优】11-11
上学路上作文【精选】09-16
上学路上作文07-06
上学的路上作文08-08
上学路上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