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家分晋》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家分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家分晋》读后感1
我看过许多书,如《水浒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资治通鉴》中的《三家分晋》。
这篇故事讲的是古代晋国国君智宣子想让他的大儿子智瑶继承王位,旁人建议说:“您的大儿虽然聪明过人,但为人残暴,还是让您的小儿子继承吧!”晋王视而不见,仍固执的让位给他的大儿子智瑶。智瑶即位后果然残暴无情,人民都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国家也日益衰退,最后被赵、韩、魏三国吞并。
我真为他们惨痛的教训惋惜。就因晋国国君不听别人意见,选择刚愎残暴的智瑶,以致自己的国家被吞并了。假如他听取他人意见,智瑶为人习惯又可以改,那么,一个好好的国家就不会灭亡,国家也就可以一直昌盛下去。
其实,在当面临选择的时候,要积极听取别人意见、建议,听人家解释。不要总是不听人家的建议,以为自己的选择才是好的。否则,一旦选择错误,后悔是来不及的。这不只对自己不好,还会祸及他人,甚至死路一条。正如古人所说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使人明智,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己得益,他人受益,真是一举两得。
不仅是那样,做人也要善良,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他人会受益,更会帮助你,你也会受益。同时,不能霸道、自私。对别人不好,别人会排斥你,对自己也不好。莎士比亚曾说:“善良的心地是黄金。”就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我们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固执,不能偏听,做人要善良,这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好处。
《三家分晋》读后感2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403年,即周烈王23年发生了一个件大事,周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候、魏侯。俗称三家分晋。无独有偶,齐国的大夫田氏,与此同时也废掉了姜氏取而代之为诸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使得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周王朝实行分封的方法是: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分封给大夫,大夫分封给卿,卿分封给士,它的每一层都是往下分封的。所以天子后来能够备诸侯架空,诸侯就能备自己国内的大夫架空。这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基本上,上一级只管理都城周围,底下全给分封出去,随着地方势力的逐渐庞大,等于就是中央集权走向衰落。以晋国为例,当时,晋国有六家大夫具有相当大的权力,除了三家外,还有智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和范氏很快就覆灭了,韩赵魏联合起来把智氏给灭了,最后这三家,索性把晋国的国君非废了,自己做了诸侯,周天子也没办法,被迫承认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吧。晋国于是一分为三,韩国、赵国、魏国横空出世。
三家分晋,让天子之职彻底崩坏,礼制是国家赖以存续的纲纪,三晋居然威胁到周天子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还不得不承认,这纲纪大乱,说明周朝的末日已经临近。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周天子的.威望已经衰落,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强,纷纷争做霸主,形成了历史上的战国七雄的局面。
《三家分晋》读后感3
今天到南京参加新员工考试,无事间在同事的桌子上看到一本资治通鉴。打开看,第一章就是三家分晋,颇有感受。
不得不说,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是有他的理由的。首先是,在智瑶带兵讨伐赵襄子的时候,他第一选择就是按照父亲的叮嘱跑到晋阳死守;其次,他在晋阳死守长达两年之久;最后在大水淹没城池以后,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困难、在绝境面前他选择的努力尝试拜托困境。而事实证明,看似强大的敌人都是会给对手留下机会的,甚至有彻底翻盘的机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太多了,比如:斯巴达三百勇士、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尤其是,波希战争中,希腊在面对强大数倍,甚至十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波斯帝国面前他们从没选择过放弃,最终由希腊人——亚历山大消灭了波斯帝国,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希腊帝国。
这让我想到: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与其抱怨、找托词、推脱责任、想退路,不如沉静下来仔细的想对策,而绝大多数事情都是有解决方法的。
朱元璋,是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二出色的皇帝。他依靠自己的岳父起家,然后依附于红巾军,在反元起义的历史大潮中他和他所在的势力一直仅仅是一个小水滴而已。到了起义后期,别说和元帝国的`实力相比,即便是同样是农民起义军的陈友谅、张士诚也比朱元璋要强大很多。但是,朱元璋矢志不渝,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直以统一天下作为自己的目标,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能够做到永不放弃、身先士卒,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皇帝。
当然,我们更熟悉的是伟人——毛XX,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的几百人,最终实现统一中国,其中面对的诸多艰难困苦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三家分晋》读后感4
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后,灭了吴国,当上了霸主。晋国其实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了,有实力的有四家:智、魏、赵、韩,这四家的.大夫分别是智伯瑶、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其中智伯瑶势力最大,他一直想独吞晋国。可是另外三家心也不齐,没法儿去跟智伯瑶闹翻。智伯瑶就派使者向另外三家要土地和人口,魏和韩都交了,可是赵襄子坚决不交。智伯瑶就逼韩家和魏家一起攻打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退守到赵家最坚固的一座城--晋阳城。
智伯瑶在查看地形的时候,发现晋水正好在晋阳城的上游,如果在晋水上造一条水坝,就可以水淹晋阳城。智伯瑶淹了晋阳城,得意地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如果晋水能淹了晋阳城,汾水就能淹安邑,绛水就能淹平阳。”话音一落,就觉得说漏了嘴,可是已经晚了,韩康子和魏桓子心里已经决定要跟着赵襄子了。赵襄子联合韩和魏弄坏了水坝,水淹进了智家大营,智伯瑶马上叫人去抢修,可是魏韩赵带着大军堵住了他们的去路,把智家杀得一干二净。三家灭了智家,把晋国平分了,成为了三晋。公元425年,赵襄子他们都死了,新君继位,准备把自己成立为诸侯国。
我觉得智伯瑶真是不要脸,名义上天天说你们三家都要给公家进贡,那样晋国才能再当上霸主,他说的公家其实就是他们智家。也就是说,他把自己都当成晋国的国君了。智伯瑶太贪心了,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韩和魏本来就是因为有点怕智家才被迫服从的,一看智家要灭掉他们,肯定他们要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智家了。智家要想成功,一定要先安抚好他们三家,即使有一家不同意,另外两家也会替他卖命,那一家也支持不了多久。
【《三家分晋》读后感】相关文章:
晋词10-28
晋祠12-08
晋祠杂文02-28
两晋10-25
家乡的晋祠12-13
无数个晋惠帝11-09
晋灭吴之战10-27
子晋(子晉)10-27
有晋(有晉)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