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读后感(通用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侠五义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侠五义读后感1
忆往昔独坐一处,闲来无事,静读几页书,当读毕《三侠五义》,虽已隔数月,但书中妙处仍令人久久回味,每每想到有趣的地方,也不禁拍手称赞,笑意横溢。
《三侠五义》乃是清人石玉昆所著,《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在初刻本每页边上都书“三侠五义”四字,可见著者是把“三侠五义”四个字作为原书的别名。书中妙语连篇,内容极其丰富,塑造了众多的侠义人物!往来读后感必定会谈及一些情节和人物,我也难以脱俗。所谓三侠,指的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熊飞、双侠丁兆兰丁兆蕙;而五义则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钻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弟兄。书中描述了一众名臣俊杰安良民,定国难、救世道等英勇义举。字句中妙语连连,各种人物或是豪义、或是机敏、或是火爆、或是儒雅,皆淋漓尽致。说起我最敬佩侠士,莫过于北侠欧阳春。他侠义心肠,精细稳重,且又武艺绝伦。他有万丈豪情,连狂傲的白玉堂不得不对他尊敬。当受到白玉堂的挑战,他步步相让,而玉堂却步步逼人,最后只好无奈地击败了白玉堂,并让其懂得了人外有人的事实。
让人难以忘怀的情节叙写了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出世,赴任定远县、执掌开封府,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公孙策设计要来御赐刑具三口铜铡,安乐侯庞煜派人刺杀包公,南侠展昭暗中保护帮助包公,使包公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公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案,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南侠展昭因多次救包公,阅武楼献艺被皇帝封为“御猫”,引发五鼠闹东京的故事,后来五义同归朝廷供职开封府,其中间穿插韩彰蒋平等人捉拿采花贼花蝴蝶的故事、包公的门生倪继祖在北侠欧阳春、黑妖狐智化、小侠艾虎等人
的帮助下铲除霸王庄恶霸马强、治理洪泽湖水患、收复军山、剪除襄阳王赵爵等诛强锄暴的故事。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为民做实事的清官,人们称之为“包青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纵使每每想起都会心生敬佩,不禁竖起大拇指。在成就“包青天”的美名的同时,众侠义之士之名纵使是在如今也是如雷贯耳,他们一身侠骨义胆豪肠,纵横在剑风枪影刀光中,踏走在江湖风与浪之上。虽四海为家却来去无求,为了管人间那些不平事,他们哪怕蹈火赴汤,哪怕雨暴风狂!打破冲霄楼,似乎气势逼人,却又不知牺牲多少生命,死伤多少兄弟。
北侠欧阳春,一把宝刀江湖无敌手,武功之高让人心生敬佩,但个性醇厚,心有侠义,可称之为侠之大者;南侠展昭,少年任侠,仗剑四方,好不平事,百里传名,如此威名却站在包公之背后持上古名剑巨阙剑卫道,屡次救包公于危难之间;双侠之丁兆兰,镇守雄关总兵之子,与弟弟丁兆蕙合称“双侠”,仁义厚道。双侠之丁兆蕙,丁兆兰之弟,与兆兰的老成厚道相比,兆蕙显得更为机智聪明,活泼开朗,幽默,为人豪爽。兄弟二人与众侠客一起行侠仗义,声名远播;五义之钻天鼠卢方,善轻功,人很忠厚,义薄云天,五鼠中第一个义归开封府,辅佐包大人,尽心尽力,忠心耿耿;五义之彻地鼠韩彰,手持一把刀,善打毒药镖,会挖地雷,彻地鼠之名也因此而得,为人耿直,说到做到讲信用;五义之穿山鼠徐庆,手持兵刃刀,力大无穷,义在心中,最后义归开封府;五义之翻江鼠蒋平,擅长潜水,能在水中潜伏数个时辰,并且开目视物,在水中来去自由,因此得名“翻江鼠”,为人机巧灵变,是五鼠中的智囊,最后义归开封府;五鼠之锦毛鼠白玉堂,因少年华美,气宇不凡,行侠作义、文武双全,故人称“锦毛鼠”。他英雄侠义,初登场,就显其慧眼,与有志有德的贫寒书生颜查散结为兄弟,并为其鸣
冤,多方救助。最后,为探谋反朝廷的襄阳王的虚实,三闯冲霄楼,疑似命丧铜网阵。正所谓以英雄侠义始,以英雄侠义终。若来总结他的一生,便是这两句:死死生生心力尽,千秋义侠结为心。他们个个一心为民,决无私心,丝毫不重自己生命。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许每次与恶人对决,他们都有可能因而遇难,可却每次与恶人对决,他们都从不胆战心寒!志士一剑在手,一叶知秋;志士侠义心肠,热血染残阳!
当年的壮士今天的英雄,当年的豪义今天的颂歌。千年的传颂,不减当年的风骚。不管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在当下与未来的道路上,他们的侠义之歌千古流传。时间带走了侠士,却带不走侠义。现在或千年以后,是否还会记得御赐三铡刀的传说,是否还记得包公的清正廉直,是否还记得三侠五义的义薄云天,是否还记得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
三侠五义读后感2
三侠五义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宋仁宗时期,包拯安境保民以及一批侠客义士帮助朝廷除暴安良的故事,他塑造嫉恶如仇,大义灭亲包拯,智勇双全的南侠,北侠,双侠和五义士。我至今都非常喜爱。这本书善用巧腔,人说"诸公一句一夸一字一赞,合心同悦众刘众口音"。
它主要说了包拯如何斩死庞和侧死藩王,和众侠士如何除掉庞贼的羽翼而为平民百姓报仇。这本书披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表现了人们不畏强,无屈服于强的精神。
这本书主要是宣扬忠义,但是我从侧面却领悟到一个不变的真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可是下面还有一句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恶人头上自有恶人而《三侠五义》正如这两句老话说的一样,苗秀到了鱼肉乡里,最后被南侠五鼠白玉堂各偷了350济贫,白玉堂并捎掉了苗秀的妻妾的双耳,并用白布塞进嘴巴并拉进茅厕这就是果报。佛教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果关系。因果是有联系的,不管你怎样扭曲联系的线,得到的还是那个结果,而这个过程,也是时间问题。不管你做的事有一丁点的对人不利的事,千万不要做;只有一丁点的对人方便的,千万不要做,可你做的一切事情,上天都会报答于你,可没有叫到,可能他放在阴阳德箱里。善有善报,好像《三侠五义》,南侠一样,被封了"御猫"之名。
或许以我的资质只能把这本书品味到这里,可我觉得,这些足以够我受用一时。
三侠五义读后感3
最近闲着没事,就读了一本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读后感觉还不错,呵呵!
说起来也真有趣,当初读这本书可以说是同事介绍的,其实这也不是读这本书的动力,因为曾经看过由焦恩俊主演的电视剧版的《七侠五义》,所以电视都看过了,再看书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呀。但是与同事们聊天中才得知,原来那个英俊潇洒的展昭——结婚了,而且是跟三侠中的丁氏双侠的妹妹结婚的,哇!够神吧!以前可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段呀!这也就是我能决心、一口气读完的原因了。嘻嘻,不过,话说过回来就这个原因还真是有些滑稽。
读后,发现这部书还真是不错。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宠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小说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南侠、五鼠均被授皇家护卫,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
这部还真不失为一本好书!有机会的话,大家也一起看看吧!!
三侠五义读后感4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是,我便用暑假时间阅读了《三侠五义》。这本书主要说叙了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以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宠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小说把侠客义士的除暴安良行为,与保护官府大臣、为国立功结合起来,南侠、五鼠均被授皇家护卫,表现了宣扬忠义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思想。如小说揭露和抨击了太师庞吉恃宠结党营私,诬陷忠良;庞昱荼毒百姓,抢掠民间妇女;苗秀父子鱼肉乡里,重利盘剥;葛登云、马刚肆虐逞凶,为害地方等。同时,对嫌贫爱富的柳洪、雪中送炭的刘洪义、嫁祸于人的冯君衡等,褒贬态度亦极鲜明。读了此书,我明白了做事要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秉公无私,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三侠五义读后感5
坦白说,一直对于明清小说具有很强的抵触性,因为无论文笔,思想表达与个人情感,都与现代文学有些出入与抵触,所以一直没有对这类小说进行攻读,哈,不过由于高清翡翠台播放了新包青天,让我忆起童年回忆,所以决定攻读一下《三侠五义》,于是就有了这篇粗略的读后感,因为后面还有小五义与续小五义没有看,所以就只对此书进行一下个人看法。
其实三侠五义算是公案戏的开端或是鼻祖,其中所包括的:对于公理正义的追求,对于“侠”的诠释等等,都是很精辟的。
第一个特点,我觉得是其中所包括着的神怪观念:“天道公理,自有天道论断,人伦法理,必有天道庇佑。”这类的思想,坦白说,是推动书中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好像审乌盘,正是因为死者有冤情,希望星主(包公)可以为他洗雪冤情,所以以乌盘鸣冤。但如若没有乌盘的鸣冤,那么冤案就会石沉大海,无法被发现,所以这种“报应与冥冥中自有注定”的思想充满了在书中,但是这种超自然现象所要申诉的冤情,只能借助别人的口来诉说与表达,并不能自我表达,所以在夜审郭槐的时候,借用了一个戏子(小说中是勾栏妓—女,电视剧中是戏子)来假扮寇珠来吓郭槐,继而套取出他的口供。
第二个特点,就是剧情人物的塑造,这类剧情人物不同于主线人物(包公,展昭与五鼠等),他们的性格特点比较千篇一律,如果是贫民,若是凶手者,性格必是贪小便宜,为财杀人,为财纠纷;若不是凶手者,一般都会是息事宁人,不愿多惹是非,但是如果侵犯到自己的利益,就会奋起反抗。如果被人求助,出于义愤,也会出手帮忙,反映出了广大底层人民的仗义,也正好应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反映出人民的特性,难怪鲁迅先生也说过“《三侠五义》为市井细民写心”。
而在权贵方面,忠贞之士虽然也有,但是不多,而大多数的犯人,都因为这些,那些的利益原因而犯罪,而且很多犯人,本身以前就是忠贞之士,受到官场的影响而偏离原本的个性。
第三个特点就是对于主线人物的塑造,三侠五义,三侠之中,注重展昭,五义当中,则为白玉堂,同时有一个处事公正,待人真诚的包拯,将江湖力量与朝廷力量沟通起来。但这里也显现了一个人物性格上的缺陷,就是人物性格特质的雷同性,虽然各个人物大性格上都是各个特异,但是不免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上让人感觉雷同,所以这里就不论述了,因为本人觉得有点矛盾,所以感觉很难表达。
此书剧情开阔较大,人物登场较多,但是始终贯穿与三侠五义之间,彰显人文伦理与天道正义,不过对于封建王朝的忠贞催眠与对于天子受命于天的思想也在书中,王权至上的思想破坏了包拯等人追求正义的形象,虽然书中皇帝相当英明,但是毕竟正义还是操纵在他之手,让人颇感无奈,不过这也是因为本书的作者的时代局限,导致的,撇开这点,书中的精神还是很让人感动。
三侠五义读后感6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光绪五年(1879年)由北京聚珍堂以活字版推出,封面作者题为“石玉昆述”四字。《三侠五义》是一部雅俗共赏、备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武侠小说。书中前半部主要描写宋代包拯为官期间不畏权势为民伸冤除害;后半部叙述忠良侠义之士除暴安良,正气热肠的壮行豪举,不同于一般的荒诞神怪的侠义小说,文笔酣畅淋漓,描述精彩动人,具有较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量。这也正是《三侠五义》流行一百多年来,始终深受平民百姓喜爱的重要原因。
从书的体例来说,应该属于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真宗时期为背景,开篇就营造了一场巨大的阴谋。应云:“天狗飞来肇不适,皇子腹中全不知,恶刘深恐后位遗,埋了贼心刘妃痴。”话说真宗时期,钦天监上奏天狗星犯阙,于储君不利,不巧的是当时刘李二妃皆有孕在身,且时岁无差,真宗便召来二位宠妃,许下谁先生得皇子便是太子,谁知刘妃向来善妒,心地不良,便有了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三侠五义便是在这个太子长大即位后的围绕包拯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书名为《三侠五义》。“三侠”是指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丁氏双侠丁兆兰、丁兆蕙(二人为一侠);“五义”是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这五鼠弟兄。各有各的本领神通。
北侠欧阳春绰号紫髯伯,使龟灵七宝刀,武功是这些人中最高的,会点穴,一把宝刀江湖无敌手。喜爱小孩和可爱的东西,对女性兴趣缺缺。信仰佛教,家住千山伯石岭古郡凤凰亭,辽东六老之一,后出家,仁宗赐号宝颂罗汉。在第六十回出现。
南侠展昭,字熊飞,自幼习武,善轻功、会袖箭、剑法高超,兵刃为巨阙剑,后在茉花村与其妻丁月华定亲时交换了湛卢剑。展昭与包拯相识于包拯进京赶考的途中,曾在金龙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龙岗退劫匪,天昌镇捉刺客,太师府刺杀暗害包公的刑吉,功绩累累。后经包拯举荐,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在第三回出现。其余侠士也都各有作为,在此不一一介绍。
在现代社会,被遗忘的荣誉感,不得不丢弃的英雄梦,难以实现的侠客行,从小就很向往英雄侠义般的生活,都是在金庸小说或者评书中与历史共进与文学形象同行,将自己的豪情万丈都融进了侠义小说中,甚至古人的这些侠客行影响到了我的价值观,在为人处世中我习惯了与人豪爽坦诚布公的交往,在《三侠五义》中,我看到了作为侠者拥有的气质,从前对侠客德尔认识仅是功夫了得,后来才是道他们之所以称之为侠,并不是因为他们武功高强,而是因为他们与百姓为伍,任何时候,以信义为重,看重感情,自觉的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
自作主张的讲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收归为一个原因,他们是有理想之人,不为世俗所羁绊,不是盲目得过且过之人,现代人缺乏的便是自己的思想和理想,总是固守传统,当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的包袱,我们还要不要背着它继续前行?我想对侠士们说:“本可选择平坦磊落的路途,你却选择了荆棘丛生,崎岖危险。本可选择云淡风轻的路过,你却选择了飞蛾扑火,不计后果。本可选择热闹喧嚣的狂欢,你却选择了茕茕而立,孑然孤单。不管岁月如何变迁,因为不得言悔,所以甘心承担。”便想到在硬性世界中,世凄凉,人情冷,文正一声呵堂下。必端详,暗忖度,清官三铡拯世风。井下古镜可知神鬼,情打龙袍匡扶正道。龙虎狗铡分斩三六九,贪淫盗辈难逃法杖。
三侠五义读后感7
“则见他款定三弦如施号令,满堂中万缘俱寂鸦雀无闻。但显他指法儿玲珑嗓音儿嘹亮,形容儿潇洒字句儿清新。令诸公一句一夸一字一赞,众心同悦众口同音。”
这一段来自子弟书《叹昆》,其中所叹的这个“昆”,便是石玉昆,道光年间第一说书人。说的这书则是他自己编纂整理的《龙图公案》,后世所称《三侠五义》。
关于《三侠五义》的作者,历来似乎有两个版本:石玉昆、俞樾。俞樾的整理到底是删削了唱词部分,还是进行了大的改造修订?我倾向于前者,也就是说俞只做了编辑的工作,而不是再创造。理由有二,一是语言文字的鲜活程度,非说书人不办,却不像是翰林院编修所为。譬如展、白初识夜探一段,展昭曾自嘲“人家偷驴,我还等着拔橛儿么”;再如包公奉旨进宫除妖,太监的前倨后恭,还有“送个拳头大小的哈巴儿”这样的话,活灵活现是京城旗人口吻。按石玉昆是旗人包衣,而俞樾生在浙江,主讲苏州书院,单从语言风格来看,《三侠五义》属于石玉昆确凿无疑。二是之后的伪书《小五义》、《续小五义》,其形式为故事夹杂韵文,如顶针格的外貌描写之类,恰是子弟书风貌。现今的大鼓词依然留有它的影子,虽非石玉昆所作,想必仍是石韵一流。其白话部分与三侠五义的写法相似,则俞樾对三侠五义,并无太多功劳,或者说,并无太多斫伤。
我曾经说自己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萍踪侠影》,后来才醒过神来:不是。真正的武侠启蒙应当从这部开始。石玉昆的叙事风格不像一般说部,甚少夸张排比,不动声色,娓娓道来,却又引人入胜。人物刻画也有独到之功,往往只寥寥几笔,性格为人立刻跃然纸上。紧张关头另有闲笔,对话颇有奇趣,在意想不到之处抖出冷幽默、小包袱。说书人份内事,原本比小说家小小伎俩来得驾轻就熟。
华视包青天当年是很火的片子,但和石本相差颇大。首先是包公的形象,在石玉昆笔下有个成长过程,从小小蒙童到开封府尹,其间还经历了避难荒山,误伤人命等节,而剧中包公似乎从来没有变过,一开始就一把年纪老谋深算了。无法想象金超群翻墙逃出,坐在农家吊祭用的大蜡烛光下喝一碗热豆浆的情景。石版包公是“人”的形象,并非腔调十足的青天。细节上也有漏洞,书中包展初会,二人都是青年,一文一武。包是初出茅庐的举子,展那时却已在江湖上有了南侠名号,即使不大过包,也当与其年岁相若,不会是剧中偌大差别。这一部《包青天》,和石玉昆的联系不大。倒是内地在很久以前曾经拍过一部《包公》,情节多半遵照了原著,手法严谨,值得一看。主体曲用的是包拯自己写的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算不得佳作,但确是斯人口吻。
俞樾曾将此书命名为七侠五义,把智化艾虎等统统列入侠义一流,不可取。一部小说能塑造好一两个人物已不容易,闲杂人等太多,势必照料不到。以石先生如此深厚的说书功力,也难驾驭自如。莫说张龙赵虎等同活动布景,就连公孙先生也少有展示才艺的机会。然而在侠义形象上,说部的描写设定还是相当成功的。华视包青天可以看作《三侠五义》的同人之作,故事面目全非,角色个性却难以撼动,盖白玉堂的骄傲任性,蒋四的滑稽多智,展昭的温厚雍容,早已深入人心。一部作品能塑造出这许多人物,石先生可谓功德圆满。
五义之中最出彩的,自然要算白五;而白玉堂出彩在三处:与颜查散初会三吃鱼,盗宝被捉之后死不认错,冲霄楼铜网阵绝命,一字记之曰“傲”。傲骨天成,贯穿始终。初看时不觉得,掩卷细思,那些话、那些事果然非白老五不办。个性如此鲜明,甚至决定命运,白玉堂算得上石玉昆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其次要算蒋平,擒五爷、三盗簪无不凸现一个“智”字。语言偶有诙谐刻薄,仍觉可亲可敬。大义卢方,唯“厚”而已,就记得眼泪掉得最勤快。二义韩彰面目模糊,倒是三义徐庆,金殿面圣一节浑得可爱。
至于三侠,描写北侠的技法如今很多新派武侠小说也还用着,表面胆小怕事,实则深藏不露,是个出人意料的人物。可惜一闪而过,笔墨甚少,仿佛过场动画。双侠中老二兆蕙比较有趣,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哥哥与展昭面前的嬉皮笑脸,最终还偷偷牵线定了妹妹的婚事。老大兆兰纯是用来陪衬的,与北侠一节陪衬了欧阳春之深沉,与兄弟相处又陪衬了兆蕙的跳脱,自身则乏善可陈。着墨较多的南侠展昭,似应是侠中君子一流,但太过完美,反而看不到内心,比起白玉堂的真实率性来说,刻画偏浅。华视剧中先后由何家劲、焦恩俊出演展昭,何版更好一些,英气逼人。焦版则太过文秀,略带小家子气。
北侠是隐者之侠,双侠是江湖之侠,南侠是公门之侠,注定后者要比前二者难为。鲁迅评三侠五义的时候颇多愤激之语,说道“终究还是奴才”。其实这正是盛世之侠的尴尬。前些天说盛世无侠,天涯多反驳。然而盛代无隐者,何况侠者。有所为有所不为,乱世后者为难,治世前者不易。倘不愿隐、不能隐、不忍隐,除却“将一腔热血卖给识货的”(阮小七语),别无他法。在江湖则落草为寇,在庙堂则奔走麾下,所求的也不过是“心之所安”这四个字而已。是以展昭的隐忍,反倒最难,也最令人敬服。
——南侠也不答言,接过书来拆开,看了一遍,道:“你如今放心罢,我已然在开封府作了四品的武职官了。”展忠道:“官人又来说谎了,做官如何还是这等服色呢?”展爷闻听,道:“你不信,看我包袱内的衣服就知道了。”此时伴当已将包袱打开。展忠看了,果有四品武职服色。
这一段是展昭回乡祭祖与家中老仆的对话,并无特别之处,我却印象深刻。展爷惯常在江湖朋友面前说“潇洒的身子被官袍拘束住了”这一类话,似有矫情之嫌;然而在亲近的老家人面前表现亦是如此,得官只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便知先前的话出于真心至诚,骨子里确实没看重这御前四品。言行不脱古风,当得起这个侠字。
【三侠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的读后感12-27
“读后感”的读后感04-10
干法读后感的读后感01-14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
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