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感

时间:2021-06-16 15:03: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空谷幽兰》读后感范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谷幽兰》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空谷幽兰》读后感范文

  《空谷幽兰》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这本书我一直就想看,不为别的,经常看到其他人介绍,而且我也对于这本关于中国现代隐士的书感兴趣。

  这本书今天早上收到的,中午开始读,大致下午六点读完!全程没有任何的思索,非常流畅,只是偶尔把思维停留在几幅插画上。我对于读书快,分两种,一种是对书非常感兴趣。另一种就是这本书引不起我更深层次的思索,所有的思维一直停留在文字层面。很可惜这本书是第二种原因,当然或许更大部分的原因是在于我本人知识结构匮乏无法真正了解这本书的本质。

  个人觉得本书有几大方面,首先把书确定为寻找现代的隐士,但是书中十分之九的内容确是在介绍终南山附近的一些山川地理,名人事迹,其中大篇幅的引用了老子,孔子,庄子,以及李白杜甫的一些文章诗句!然后就是一些历史故事,譬如黄帝,伏羲,女娲,等等,以及烽火戏诸侯的事件,首先我要对作为一位外国友人能够写出这些感到敬佩!但是对于中国人这些大部分东西都是乱熟于心的事情,写在这里面尤其这本书里面多少有些不妥,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终南山虽然是道教圣地,源远流长,但你也不用为了写现代隐士而还要写写三皇五帝吧,当然我看了一下书最初出版是面对的并不是中国,这样就另一种说法了。我倒是觉得,如果这本书在少许改一下,到可以作为一本游记或者是纪实散文之类的来看。但是读后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即使这本书还算不错,但就内容而言也没有到了火热的地步,为什么他会受到国人的追捧呢?

  我觉得这个和社会的现代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当我们大肆宣传某些东西的时候,恰巧是某些东西匮乏的时候!犹如当我们呼吁文明的时候,往往是文明走向蛮荒的时候,当我们穿越历史,把雷锋作为榜样的时候,往往是道德沦丧的时候!当全世界呼吁和平的时候,世界的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着战争,无数人失去家庭,当我们呼吁丰衣足食的时候,社会上还有很大部分人肯定生活在饥饿线之下,所以,这或许是这本书在国内有其一定影响力的原因!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在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钢铁城市中,我们得到了物质的富足,缺少了心灵的富有!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物质层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精神层面却在急速下降,那颗惶惶不安的心被物质所包围,但是内心深处最最本质的东西却急剧的跳动着,它需要宁静,需要找回属于它的东西,精神!而物质只能属于肉体。而隐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脱离世俗,过着清苦的生活,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精神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直到开悟,他们冷眼旁观世界,游离于世俗之外,他们寻求心灵的安静!他们所追求的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缺失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不能奔走疾呼,让我们回归原始,让我们一起过清贫的生活吧……不能,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解他们,在了解他们的时候,让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得到少许的宁静。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只要内心宁静哪里都可以成为隐士,当然很难做到,最少我是没有做到,但是希望你可以做到。谢谢!

  《空谷幽兰》读后感2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穷之处,隐于深云之中,不与人沟通交流,执着于寻找自己的“道”。他们,是当代中国人熟悉又陌生的隐士。

  《空谷幽兰》这本书便是美国作家比尔·彼特来到终南山寻找隐士的故事。书中的隐士们,在自己仅有的`一方天地里静静地冥想,有时,他们甚至可以几个月不吃东西,一直静坐,好似皎然笔下那句诗“醉卧白云闲入梦,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们醉的不是酒,而是醉于道,醉于回归自我,回归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话:“大曰远,远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间万物有其运行规则,他们都在循环反复,包括我们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处是归途。

  想起陶渊明《连雨独饮》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心与形,是两个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万物有性,所谓“人性”,就是率真纯粹,一颗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这样,才永不泯灭。

  《庄子·天地》中有一个抱瓮灌畦的故事。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也许你会觉得故事里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体现了庄子那种“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学者智效民在《民国旧梦》中所描述:“在一个以权谋私甚嚣尘上,金钱铺路不足为奇的社会,人们纷纷放弃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当做自己的梦想,就造成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如今,谁没有“机心”呢?

  当然,并不是要让每个人都像终南山的隐士们那样,放弃舒适方便的生活,决意归隐于深山中,与鸟兽同眠,花草为友,而是要有如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自由之学术,独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独立,是人人必须要做到的。但是,我们要问自己,我们足够自由,足够独立吗?自由,就不会被诱惑所绑;独立,就不会被欲望所左右。说到底,人们都有一颗“机心”。而隐士们能够自由、独立,正是因为他们能守住心中的一方净土,他们“守拙”,懂得舍弃,像弗兰茨·卡夫卡说:“我不想要什么东西,只想从深渊伸出双手就出自己”。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会使人感觉到纯净、美好。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到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田园、山林并不独属于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归隐的地方,能够领悟到庄子所言的“法天贵真”。懂得舍弃。懂得回归,才能再一次出发,走得更远。读比尔的《空谷幽兰》,你的心灵将会得到一次沐浴,一次升华。

  《空谷幽兰》读后感3

  《空谷幽兰》作者是个大胡子的美国人——他笑得很开心。大胡子是有个性的人,他先在台湾的佛教寺庙里生活了三年,然后又隐居在山村里翻译中国古代隐士的著作,最后他决定亲自去寻访中国隐士,再后来他写了这本《空谷幽兰》。英文原名叫:Road to Heaven,中文书名很清雅。我为啥买这本书?想不起来了;我为啥优先读这本书,也想不起来了。大概是受“隐士”两字的吸引吧。

  寺庙里已经没有隐士、没有高人。寺庙已被俗人占领了:“很多寺庙变成了动物园,人们对待出家人就像对待动物。他们只是来看看,而且吵吵闹闹的。”(我想起去年在西双版纳和老挝去N个寺庙的情景)。宗教已经商业化了:“没有人对道教感兴趣。楼观台举办的道教班只吸引了三四十人,而一个为期三周的气功班-或曰道教瑜伽,则吸引了三百多人。”真正的隐士也许存在于高山之巅吧。

  说实话,我读此书纯粹是出于对高山隐士的兴趣,对书的文学性未抱有任何期望。你想啊,作者非职业作家,还是老外,写的内容关乎中国的佛儒道这种高深哲学,能写通顺就不错了。鉴于中国本土很少有人愿意抛下俗务长期做这种爬山、探访、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只好靠读个老外的研究成果聊慰我心了。文人总喜欢理想化自己敬仰之人,且具有踏平一切障碍的大无畏精神,因此大胡子与他的摄影朋友踏上了寻访世外高人之路。一路上,大胡子的洋人长相给他带来了些许便利和很多困扰——中国民间对老外是热情的,中国政府在某些阶段在政治上对老外是极提防的。

  作者探访的主要是终南山的隐士。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高山仰止。或源于自古技术条件的落后,我们一直对不可逾越的高山有着盲目的崇拜。不知道是不是因这种崇拜,隐士们要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越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人的意志,越能逼近生命的真相?终南山里的客观条件是真艰苦啊:山路陡峭、冬天寒冷彻骨、狂风呼啸、物资贫乏。除此之外,很多“隐士”还不得不时常与外界的喧嚣做斗争。修行,要有献身精神,要有终身献身精神!

  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亲见的隐士们远没有想象中那般超凡脱俗。他们需要吃喝拉撒和睡眠,他们也会生病、衰老和死亡。他们渴望安静,在安静中寻求解脱的道路;他们又离不开人烟,需要别人的供给来维持生命。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缺陷,但他们灵魂深处的信仰如此纯粹而坚定。这种坚信,让我们感动和佩服,让他们余生心安。

  这一路上,作者寻访到的最高龄隐士是九十八岁的光善(话音微弱)。这个年龄对普通人来讲已是高寿,但对隐士来说又略显年轻。在我们认为,隐士似应活到一百多岁、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不知道大胡子的心中有没有求过长生之道。

  我在想,人到底是社会的人还是独立的人。中庸之人肯定会说都有啊。照儒家来说,没什么值得探寻、修行和追问的,存在即合理。为什么修行的人要与世隔绝?为了冷却热情?人群的喧嚣让我们忘了本心;可是滚滚红尘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眷恋的活力和灵感。这两者究竟怎么平衡,我觉得能兼得两者之利的都是高人,都不虚此生。

  租小汽车、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爬山、过崖、钻洞,大胡子风尘仆仆、满脚黄土在山间和寺庙穿梭。楼观台任道长、住在炼丹炉的女道长、玉泉院的谢道长、薛道长、苏道长、大茅篷隐居处的主持续洞、净业寺的宽明、修密宗的圆照、西观音寺的方丈圣林、嘉五台的果善、兴庆寺的主持志诚、弥陀寺的德成、南五台的德三、净土茅篷的慧圆、女娲殿的方丈陈世杰、西安八仙宫的杨道长,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跟高人、隐士有关的相遇。

  我不知道这些世外高人是不是大胡子书本上和意念中的那些人,也不知道在寻访结束后大胡子有没有找到他想要的答案。靠从别人的生活轨迹中寻求自身的力量,那力量总是短暂且渺小的。但这次的寻访让我们知道了一些新的存在方式,打开了一个我们未曾了解的世界。“关键在于信,信比解释更有力。”我想:每个人,只要心安,无论选择何种栖息之地都能得大自在。

  作者的文学修养还是很高的,至少对佛儒道的渊源了如指掌。从炎黄尧舜道萨满变隐士,到屈原、诸葛亮、老子、鸠摩罗什、玄奘、唐玄宗、李白、王维、孙思邈、八仙、全真派(全真派、正一派),从《论语》、《庄子》、《道德经》到《史记》,从华人称呼的来源、道与佛的渊源到净土宗在日本的传播,作者娓娓道来。

【《空谷幽兰》读后感】相关文章:

空谷幽兰读后感01-28

空谷幽兰作文04-17

空谷幽兰版简历封面02-08

空谷幽兰的作文850字01-02

描写植物的作文:空谷幽兰01-22

空谷幽兰读书笔记02-19

空谷幽兰小学作文1000字10-23

【高中生优秀作文: 空谷幽兰】09-07

空谷幽兰-美国译者赤松的寒山诗全译本研究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