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精神巡礼》读后感:我心中的水木清华
我心中的水木清华
——《清华精神巡礼》读后感
未署 大学启航
一
身为建筑系的学生,前几天,交图周刚刚过去。交图周前夜,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建筑系同学,当然是在自己的专教里安静(而焦躁)地画图、处理模型,为自己的大作业做着收尾工作。
当然,可能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我前一晚本来能早一点结束工作交上一份完全可以通过评检、但是有些细部可能会略微有些粗糙的图纸,然后回宿舍享受温暖和舒适,但是我的完美主义很不幸让我在专教的桌子上一直画啊画到了太阳从远处升起的时分。
那时我选择在八点开始的评图前去食堂吃早饭,顺便活动一下因连续十几个小时的伏案推图而疲乏的腰背。但是当我离开桌子的时候,我看见,还有一些同学还在继续着作业的工作,而已经有早起的同学来专教开始新一天的早自习了。
我们朝气蓬勃地年轻着,所做的工作是二十四小时无间断轮换的。
慢慢离开建筑学院。向着中央主楼走去。国旗仪仗队已经在广场前开始了操练。
继续前行。六教的一些等仍然亮着,从窗洞能看见里面还有学子在翻着书,作着笔记。
身边有晨跑的老人,晨跑的学生,网球场有做早操的年轻人。
食堂氤氲着米饭和麦芽的清香。从柜台向里能看到工作着的师傅们。
我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五点四十分。
当我离开的时候,抬起头,然后遇见了铺天盖地的朝霞。
二
我敢说这应该是清华每天的日常。
来到清华已经两个月了。最近逐渐熟悉了清华的生活方式,也是逐渐适应了这里。
我不太敢直接把清华的风格称作【忙碌】,虽然这是我的学习生活带给我的最初的感觉——或许称之为【充实】会更好。忙碌或许可能偏向到庸庸碌碌的境地,而充实才是我们所应当一直追求的境界。
生活排的满满的,找不到能够让自己松懈(注意,不是放松)下来的机会。
我觉得,或许正是这永远在奔跑着的生活,永远提醒着我们——众多清华学子——以"自强不息".
三
来大学之前,我在想,大学的生活或许是轻松而惬意的,或许会空闲到令人发狂的地步。
似乎完全错误了。确实是惬意,但是是将自己的精力与生命投入到自己所热情的事业当中去的那种取得了成就感和获得感的惬意,而不是普普通通的、随随便便的因为无事可做而产生的清闲而无趣的惬意。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拿着有限的生命去做一些燃烧生命的事情,难道要用空洞乏味的流水账去填充自己的一生,让自己在迟暮的时候回想起来的全部是悔恨和痛惜吗?
四
家乡在山东省里,一个丘陵上的小镇。从我一直在那里上学,从幼儿园到高考。
小时候家里人就一直教导我要学会独立。于是我从小学开始就再也没有被家长接送过,一直是自己一个人上学啊、放学啊,下雨天下雪天打着伞,穿过水洼或是雪地,一步一步地走很远回到家里,然后说:"我回来了。"初中高中时我也经历过大雪天五点钟就要起床步行去几公里以外的学校(大雪天不能骑自行车,平常我都是骑自行车的),中途一边注意脚下结冰光滑如镜的雪,一边注意远处行驶来的车辆,常常是顾头不顾尾,在地上摔的满身是雪。
但是似乎成效显著,我从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和受伤中慢慢地学会了如何让自己不再跌倒,如何避免可能的.失败,学会了怎么样来做到独立,做到能够自己妥善的处理自己的生活。
或许这就是我能异常迅速地适应清华的氛围的原因。
五
我不敢妄自定义清华精神是什么。但我从在清华学习与生活的两个月,从我在家乡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切实地感受到了一点东西。
我觉得,清华的精神,首先得是实干,勤奋。否则六教自习室里的一豆灯光不会一直默默等待到天明,我所见的建院也不会有同学握着笔慢慢让笔尖在纸上慢慢婆娑,一直一直。
没有付出的等额努力,就不会有可衡量的收获。所以讲,任意一所大学,没有勤奋的精神作为灵魂的支撑,便没有获得什么成果的可能。这是世界的普适原则。
敬业。或许可以划入实干的范围?不仅是学生,教授,即使是很多平时我们难以察觉到的工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忠诚于自己的岗位。譬如我们宿舍楼前有一块地面因为供暖要整修,某天我凌晨一点多从建院回宿舍,路过此地时,看见工人们仍然在默默地操作、施工。我在远处怀着敬意静静地看着他们,很久。
自强不息。"我可以被打败,但我不会被毁灭。一切杀不死我的,都将使我更强。"
爱国。社会责任感。"我永远热爱我的祖国,热爱这苍穹下生活的每一个人。我将将我的毕生奉献至为更多人获取更美好的生活的奋斗中去。"
……
用一个内涵广泛的词语概括一种抽象的精神是容易的,但是想要贴切地反映它却非常困难,恕我词穷,难以继续阐释我的理解。
书中记录了近年来清华养育出的多少英杰,已经难以悉数。钱学森、梁思成、王淦昌、四大导师……各个领域,浩如星辰。甚至让人觉得,仅仅是历数就已经是对历史的侮辱。
浩瀚,但我们不会忘记。因为这本记录,每一页,都是以傲骨为笔,热血为墨,写成的。
灵魂、精髓、骨架……不论使用何种表述方式,大学的核心,我以为,是大学多年来积淀下的文化底蕴,形成的已经深入历史骨骼的文化氛围。大学所培养出的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取决于藏书和教师,而品性和道德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故某种意义上来讲,文化的浸润比大师、比浩如烟海的文库更加重要,毕竟品德是一个人难以改变的根基,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后天刷新,而品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讲的就是清华。清华早已成熟的文化氛围滋养着其中的每一个人。这个大园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向着"水清且木华"的终点迈进。
这可爱的文化氛围,所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便是清华的精神
六
那我们所要做的呢?
答案不言自明。
从清华精神里汲取营养而生长的我们,最终反过来重塑、再定义清华的精神,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就这样,生生不息。
水木清华,水依旧清,木依旧华,这一代一代永久的传承,需要我们的加入。
【《清华精神巡礼》读后感:我心中的水木清华】相关文章:
终圆水木清华梦-我的考研经历02-06
我心中的女排精神作文800字06-24
我心中的五四精神演讲稿04-24
雾社巡礼心得02-16
哈佛大学巡礼02-07
初中作文我在清华06-28
作文 清华,我的天堂09-21
清华,我来了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