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

时间:2021-05-30 19:32: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500字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1500字

  没有方舟的诺亚

  不知道已经多久了,都没有一本书能让我静下心来细细阅读,更没有哪本书能够让我耗费心思的写一篇书评。

  我无数次畅想着能够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找到慰藉,于我而言,此时的我无疑是幸运的。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集,故事其实很简单,海莲·汉芙小姐(这个翻译很好,姓和名的偏旁部首都一样)是生活在纽约的女作家,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离开过曼哈顿,爱书成痴,弗兰克是一家伦敦旧书店的经理,对各种善本古籍非常精通,温文稳重的英伦绅士。

  机缘巧合下,海莲得知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在售各类旧书,于是就写信联系购书,书店经理弗兰克负责回信并帮她找书。一来二去两人便熟识起来,除了讨论各种书籍文学之外,书信的内容也渐渐扩展到两人各自的生活,通过弗兰克,海莲更认识了旧书店的其他员工,以及弗兰克的家人们。

  由于当时英国还处在二战之后的经济恢复期,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还都是配给制,而生活在纽约的海莲,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住的是「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但除了尽力卖书支持旧书店的生意,还常常给远在伦敦的这些朋友们寄送各类「不是久未见到,就是只能在黑市上匆匆一瞥」的礼物(火腿、蛋奶食品甚至是丝袜),慢慢的,海莲和弗兰克他们之间,有了家人的感觉。这一场横跨二十载的书信交流,终止在弗兰克去世,可惜的'是,直到最后海莲都未能踏足伦敦和这些情同家人的朋友们见上一面。

  西安的天气一时间冷的能冻掉耳朵,随便的找了个茶包泡上,一边走神一边犯困的躺在床上,捧着手机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被书评家冠以“爱书人的圣经”的桂冠,但看完全书,首先是觉得它配不上“圣经”一词。大西洋两端的信件往来让人感动,但是远远不具有普遍的意义,也许对于好书的追寻是一致的,但是H.H.小姐经常清掉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书这样的行为让我很是不同意,这些书都是很值得收藏很值得无数次翻阅的呀,这是我不同意它被称作“圣经”的原因,它并不是一种普世的东西。

  接下来的言论可能会偏激一点。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和《玛丽与马克思》这部电影好像啊,一样的长期的通信,一样的相互的支持,一样的没有见到最后一面,都是那么一致,甚至都被误解为爱情都那么像。豆瓣上的影评很多都给《玛丽与马克思》加上了爱情的标签,这本书的四篇序言无一例外认为H.H.小姐和F.D.先生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可我完全没有看出来这俩人之间有爱情的痕迹,不能是知交好友吗,还是说这些序的四个作者都认为男女之间只有爱情,或者是认为只有爱情才能解释20年间的通信?这四篇序让我对整本书的水平产生了怀疑,尤其是我看到有两篇序的作者居然用星座来认定H.H.小姐的性格的时候我简直觉得他们侮辱了H.H.小姐。

  抛开宣传的两大噱头:“爱书人的圣经”和“20年的书缘情缘”,这本书还是挺值得一看的(我并不是在推荐书),实在是很喜欢H.H.小姐,这样风趣有味道的女子我一向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并且她还是那么善良。H.H.小姐和书店员工们之间那种纯粹的出于感激、不掺杂一点利益的感情让我十分感动,并且有一些渴望。

  这样的感情最集中体现在这句话: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书信集这种东西,之前也不是没有读过,至少在读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看你就像爱生命时,我就有一种等待既是一种焦虑,又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在遇到她之后,更是愈加的强烈。那种逐字斟酌的慎重,等待回复的煎熬,像烈酒一般灼热着我的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彼时的期盼,现在想来竟然是那般的美好......

  也就是在昨天,蓦然的想起了木心先生,对她如是说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里的少年,还愿意给你述说,原本只说给自己的故事。

  愿你归来,我们未完待续......

【读《查令十字街84号》有感】相关文章:

查令十字街的信的学生作文07-01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09-13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05-25

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09-28

查令十字街84号(八)作文350字01-10

查令十字街84号(六)作文450字01-10

查令十字街84号(九)作文350字09-12

查令十字街84号(一)作文300字12-21

查令十字街84号(七)作文400字01-10